癌字三個口,這也說明癌症跟飲食習慣有關。人們常說病從口入,沒有注意飲食衛生或錯誤的飲食方式,易引發多種癌症如胃癌或食管癌等,特別是5個吃飯壞習慣會使得癌症纏身。
哪5個吃飯習慣還不改,真的會招惹癌症「進家門」?
1、吃超過65℃以上的食物
家庭老人一直叮囑我們趁熱吃,確實剛出鍋的食物很美味,然而65℃以上的食物已經被列為致癌物質,可直接灼傷和腐蝕食道黏膜,食道黏膜反覆受到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久而久之導致黏膜細胞增生性疾病,進而發生癌變。儘量把食物控制在65℃以下再吃,以感覺不到燙嘴為宜。
2、酗酒
現如今,喝酒幾乎成為社交的一種主要手段,不管是談生意還是朋友聚會都離不開酒烘託氣氛,甚至不醉不歸。酒精已經被列為致癌物質,酗酒會傷害各種組織細胞,損傷全身系統,增加患癌風險。90%的酒精在肝臟中代謝,可直接作用於肝細胞,引起肝細胞變性或壞死,增加患上酒精肝和肝硬化甚至肝癌風險。
3、吃飯速度過快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因為工作繁忙而狼吞虎咽吃飯,偶爾一兩次沒有問題,但長期狼吞虎咽式吃法可導致慢性炎症。食物咀嚼的不夠精細,可損害消化道黏膜。吃飯速度過快食物團塊體積大,可直接刺激賁門和食道等消化道,從而損傷消化道,甚至會發生癌變。不管工作有多麼繁忙,必須好好的享受每一頓飯,吃飯時做到細嚼慢咽,每口飯至少咀嚼20~30下,每頓飯至少吃30分鐘。
4、暴飲暴食
一次性吃太多食物可直接損傷腸道黏膜,增加患上腸道疾病風險。暴飲暴食會使得腸道功能失調,影響腸道正常運轉,久而久之可引發胃癌或食道癌。因此一定要控制好食量,每頓飯只吃7~8分飽即可,不能頓頓都吃得很撐。
5、吃發黴變質的食物
前段時間黑龍江酸湯汁中毒死亡事件給人們敲響了警鐘。一般食物放置時間太長會發黴變質,特別是花生米、玉米或穀物等含澱粉類的食物,發黴後可產生黃麴黴毒素,這已經被列為一類致癌物質。黃麴黴毒素中毒主要損傷是肝臟和腎臟,易引起急性肝損傷或肝硬化以及肝癌。不管是哪種食物,只要發黴或長毛需第一時間扔掉,萬萬不能抱有僥倖心理。只要發現花生松子瓜子等果仁輕微變黃或發黑,玉米和穀物表面長有黃綠色黴菌或變色破損等都不能購買。
溫馨提示
為了自身健康必須改掉以上5個飲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清潔和新鮮,避免吃辛辣刺激食物和重口味飲食,戒菸戒酒,儘量做到滴酒不沾,減慢吃飯速度,拒絕狼吞虎咽或暴飲暴食。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不能無緣無故推遲吃飯時間,睡覺前三小時不能吃任何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