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歐洲人質案始末 | ||
NEWS.SOHU.COM 2003年08月21日12:00 新華網 |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 ||
在沙漠中「蒸發」 撒哈拉沙漠綿延800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覆蓋阿爾及利亞、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馬裡等國。撒哈拉沙漠對喜歡探險的歐洲人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每年有大量歐洲探險者進入。撒哈拉也是著名的巴黎—達喀爾汽車拉力賽中最精彩的賽段。 撒哈拉十分誘人,也十分危險,由於面積廣闊,各國政府鞭長莫及,給反政府武裝、走私分子的違法活動留下大片自由空間。為撒哈拉沙漠遊提供服務的旅行社告誡沙漠探險愛好者,最好由嚮導帶領進入撒哈拉。 今年2月19日,數名在阿爾及利亞境內進行沙漠探險的歐洲旅遊者神秘消失,隨後又有數批歐洲旅遊者在同一地區失蹤,到3月中旬,失蹤總人數達到32人。他們在沒有當地嚮導引路的情況下,自駕越野車或摩託車通過突尼西亞與阿爾及利亞的邊境進入撒哈拉沙漠。 阿爾及利亞政府派出了7000多名軍警以及軍用飛機在東南部的荒漠中反覆搜索,沒有發現那些歐洲人的蹤跡,用「蒸發」形容這些旅遊者的失蹤再恰當不過。這一離奇的集體失蹤案令人迷惑不解,在阿爾及利亞,有人推測歐洲旅遊者被當地恐怖組織「薩拉夫宣教與戰鬥組織」綁架了,但也有人猜測是走私團夥所為。 首批人質獲救 5月,阿爾及利亞軍方終於在東南部地區發現綁架者和人質,阿軍突擊隊於5月13日凌晨向綁架者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救出17名人質,並擊斃了9名綁架者。事後,阿爾及利亞政府證實,綁架者是「薩拉夫宣教與戰鬥組織」的成員。該組織多次在阿爾及利亞北部製造爆炸暗殺等恐怖事件,據說其總部設在阿爾及利亞東部的卡比利亞,與本·拉丹的「基地」組織關係密切。 阿爾及利亞媒體最近透露,根據軍方截獲的綁匪電話,就在阿軍救出17名人質之後,綁匪頭目、薩拉夫宣教與戰鬥組織的二號人物阿馬利·賽菲曾發出指令:如果政府軍繼續圍剿,就殺害所有剩下的人質。傳說由於該組織負責宗教事務頭目(類似西方軍隊中的隨軍牧師)的反對,綁架者沒有對人質下毒手。 據報導,35歲的賽菲曾在阿爾及利亞傘兵部隊服役,1988年成為極端伊斯蘭分子,1991年,正值阿爾及利亞伊斯蘭極端勢力膨脹之際,他從部隊失蹤。但另一說法是,賽菲是因違反軍紀被軍事法庭判刑3個月,刑滿後被軍隊開除的。據稱,賽菲冷酷無情,且詭計多端,並且專門從事襲擊阿爾及利亞政府軍的活動。 遭阿爾及利亞政府軍襲擊之後,綁架者仍掌握著15名人質,他們被迫東躲西藏,以擺脫政府的追蹤。阿軍隊原準備繼續營救行動,但考慮到地勢複雜、傷及人質性命的風險很大,沒有採取進一步行動。6月初,阿爾及利亞總統布特弗利卡表示,為了保證人質的生命安全,阿爾及利亞決定給綁架者一條出路。7月28日,阿爾及利亞《祖國報》引用阿爾及利亞安全部門的話說,阿軍方考慮人質安全,沒有阻攔綁架者帶人質向馬裡「突圍」。 向馬裡「突圍」 7月下旬,有人在馬裡北部邊境地區發現了綁架者和歐洲人質的蹤跡。7月22日,德國外交國務秘書于爾根·科裡博戈飛抵馬裡首都巴馬科求見馬裡總統杜爾,請馬裡幫助尋找人質。24日,在巴馬科的德國和瑞士外交官說,雖然還沒有充分的證據,但幾乎可以肯定人質已到馬裡境內。隨後,德國、瑞士、荷蘭的安全人員陸續趕到巴馬科。 綁架者和人質是從阿爾及利亞東南部的塔邁勒裡克高原山區轉移到馬裡的,全程1200公裡。在這個季節,撒哈拉沙漠中的溫度至少有45—50攝氏度。分析人士認為,這樣長的距離,加上高溫,沒有現代化交通工具是不可能的。 馬裡北部也被撒哈拉沙漠覆蓋,大部分地區是無人區,馬裡軍隊難以控制。當地居民以遊牧民族為主,上個世紀90年代那裡也曾經是一個不安寧的地區,圖阿雷格人的非法武裝曾令當局十分頭疼。騎單峰駝,手舉步槍,是圖阿雷格叛軍的典型形象。現在圖阿雷格人已經放下武器,過上平靜的生活。 追蹤人質事件的記者匯集馬裡北部城市的基達爾,打破了那裡的寧靜,當地居民對綁架者不滿,認為這件事敗壞了基達爾的名聲。一前反政府武裝成員說:「自從圖阿雷格反叛活動結束以來,我們一直努力忘記過去,開始新的生活,這件事玷汙了我們這座城市。」他說,他反對綁架者在釋放人質後留在馬裡,「一旦他們敢來基達爾,我們肯定讓他們滾蛋」。 付贖金放人質 由於綁架者不斷變換躲藏地點以防偷襲,談判解決危機成為理智的選擇。馬裡政府委派一位曾經當過圖阿雷格叛軍首領、名叫伊亞德·阿格·加利的知名人士同綁架者聯繫。接近談判的人士透露,贖金是談判的核心問題。正在談判緊張進行之際,有消息傳出,綁架者獅子大開口,每名人質要460萬歐元的贖金。而德國政府官員明確表示,德國不會給贖金。 德國、馬裡官員嚴密封鎖消息,對談判地點、進展均不漏半點口風,直到8月13日,參與談判的人士才透露,談判取得巨大進展。15日又說,贖金已不再是釋放人質的障礙,但同時強調,這並不意味著贖金已經交給綁架者,或綁架者放棄了贖金要求。 17日,德國電視臺首先宣布了人質獲釋的消息,而馬裡總統府18日晚才宣布,人質於當天獲釋,德國、瑞士政府隨後也證實了人質獲釋。19日晚,獲釋人質乘德國軍用飛機從馬裡北方城市加奧到達巴馬科,並於當晚乘同一飛機前往德國的科隆。至此,持續5個多月的綁架案終於有了一個令人欣慰的結局,32名人質中的31人安全脫險,只有一位45歲德國女人質在被綁架期間因中暑死亡,永遠留在了撒哈拉。 贖金是綁架者釋放人質主要條件,德國電視二臺曾指出,綁架者從馬裡政府手中得到了一筆贖金,但德國外交部長菲舍爾18日重申,德國沒有向綁架者支付贖金。有人推測,馬裡政府向綁架者提供了贖金,德國等國將以別的方式把這筆錢還給馬裡,比如向馬裡提供經濟援助。德國電視一臺19日透露,綁架者索要的贖金總額是4500萬歐元,而最後降到了460萬歐元。 在談判期間,綁架者還要求在釋放人質後獲準留在馬裡。對此,馬裡政府發言人19日指出,馬裡既不會允許綁架者在馬裡避難,也不會出兵圍剿,馬裡政府只希望他們不加害當地百姓。(作者周少平)(來源:參考消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