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歐洲人質案始末

2020-12-08 搜狐網
撒哈拉沙漠歐洲人質案始末

NEWS.SOHU.COM  2003年08月21日12:00  新華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長達5個多月的撒哈拉歐洲人質案終於畫上了句號,14名被阿爾及利亞「薩拉夫宣教與戰鬥組織」綁架的歐洲探險旅遊者,輾轉千餘公裡,終於8月18日在馬裡北部邊境地區重獲自由,他們中的9人來自德國,4人來自瑞士,1人來自荷蘭,最大的64歲,最小的19歲。

  在沙漠中「蒸發」

  撒哈拉沙漠綿延800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覆蓋阿爾及利亞、埃及、蘇丹、利比亞、突尼西亞、馬裡等國。撒哈拉沙漠對喜歡探險的歐洲人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每年有大量歐洲探險者進入。撒哈拉也是著名的巴黎—達喀爾汽車拉力賽中最精彩的賽段。

  撒哈拉十分誘人,也十分危險,由於面積廣闊,各國政府鞭長莫及,給反政府武裝、走私分子的違法活動留下大片自由空間。為撒哈拉沙漠遊提供服務的旅行社告誡沙漠探險愛好者,最好由嚮導帶領進入撒哈拉。

  今年2月19日,數名在阿爾及利亞境內進行沙漠探險的歐洲旅遊者神秘消失,隨後又有數批歐洲旅遊者在同一地區失蹤,到3月中旬,失蹤總人數達到32人。他們在沒有當地嚮導引路的情況下,自駕越野車或摩託車通過突尼西亞與阿爾及利亞的邊境進入撒哈拉沙漠。

  阿爾及利亞政府派出了7000多名軍警以及軍用飛機在東南部的荒漠中反覆搜索,沒有發現那些歐洲人的蹤跡,用「蒸發」形容這些旅遊者的失蹤再恰當不過。這一離奇的集體失蹤案令人迷惑不解,在阿爾及利亞,有人推測歐洲旅遊者被當地恐怖組織「薩拉夫宣教與戰鬥組織」綁架了,但也有人猜測是走私團夥所為。

  首批人質獲救

  5月,阿爾及利亞軍方終於在東南部地區發現綁架者和人質,阿軍突擊隊於5月13日凌晨向綁架者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救出17名人質,並擊斃了9名綁架者。事後,阿爾及利亞政府證實,綁架者是「薩拉夫宣教與戰鬥組織」的成員。該組織多次在阿爾及利亞北部製造爆炸暗殺等恐怖事件,據說其總部設在阿爾及利亞東部的卡比利亞,與本·拉丹的「基地」組織關係密切。

  阿爾及利亞媒體最近透露,根據軍方截獲的綁匪電話,就在阿軍救出17名人質之後,綁匪頭目、薩拉夫宣教與戰鬥組織的二號人物阿馬利·賽菲曾發出指令:如果政府軍繼續圍剿,就殺害所有剩下的人質。傳說由於該組織負責宗教事務頭目(類似西方軍隊中的隨軍牧師)的反對,綁架者沒有對人質下毒手。

  據報導,35歲的賽菲曾在阿爾及利亞傘兵部隊服役,1988年成為極端伊斯蘭分子,1991年,正值阿爾及利亞伊斯蘭極端勢力膨脹之際,他從部隊失蹤。但另一說法是,賽菲是因違反軍紀被軍事法庭判刑3個月,刑滿後被軍隊開除的。據稱,賽菲冷酷無情,且詭計多端,並且專門從事襲擊阿爾及利亞政府軍的活動。

  遭阿爾及利亞政府軍襲擊之後,綁架者仍掌握著15名人質,他們被迫東躲西藏,以擺脫政府的追蹤。阿軍隊原準備繼續營救行動,但考慮到地勢複雜、傷及人質性命的風險很大,沒有採取進一步行動。6月初,阿爾及利亞總統布特弗利卡表示,為了保證人質的生命安全,阿爾及利亞決定給綁架者一條出路。7月28日,阿爾及利亞《祖國報》引用阿爾及利亞安全部門的話說,阿軍方考慮人質安全,沒有阻攔綁架者帶人質向馬裡「突圍」。

  向馬裡「突圍」

  7月下旬,有人在馬裡北部邊境地區發現了綁架者和歐洲人質的蹤跡。7月22日,德國外交國務秘書于爾根·科裡博戈飛抵馬裡首都巴馬科求見馬裡總統杜爾,請馬裡幫助尋找人質。24日,在巴馬科的德國和瑞士外交官說,雖然還沒有充分的證據,但幾乎可以肯定人質已到馬裡境內。隨後,德國、瑞士、荷蘭的安全人員陸續趕到巴馬科。

  綁架者和人質是從阿爾及利亞東南部的塔邁勒裡克高原山區轉移到馬裡的,全程1200公裡。在這個季節,撒哈拉沙漠中的溫度至少有45—50攝氏度。分析人士認為,這樣長的距離,加上高溫,沒有現代化交通工具是不可能的。

  馬裡北部也被撒哈拉沙漠覆蓋,大部分地區是無人區,馬裡軍隊難以控制。當地居民以遊牧民族為主,上個世紀90年代那裡也曾經是一個不安寧的地區,圖阿雷格人的非法武裝曾令當局十分頭疼。騎單峰駝,手舉步槍,是圖阿雷格叛軍的典型形象。現在圖阿雷格人已經放下武器,過上平靜的生活。

  追蹤人質事件的記者匯集馬裡北部城市的基達爾,打破了那裡的寧靜,當地居民對綁架者不滿,認為這件事敗壞了基達爾的名聲。一前反政府武裝成員說:「自從圖阿雷格反叛活動結束以來,我們一直努力忘記過去,開始新的生活,這件事玷汙了我們這座城市。」他說,他反對綁架者在釋放人質後留在馬裡,「一旦他們敢來基達爾,我們肯定讓他們滾蛋」。

  付贖金放人質

  由於綁架者不斷變換躲藏地點以防偷襲,談判解決危機成為理智的選擇。馬裡政府委派一位曾經當過圖阿雷格叛軍首領、名叫伊亞德·阿格·加利的知名人士同綁架者聯繫。接近談判的人士透露,贖金是談判的核心問題。正在談判緊張進行之際,有消息傳出,綁架者獅子大開口,每名人質要460萬歐元的贖金。而德國政府官員明確表示,德國不會給贖金。

  德國、馬裡官員嚴密封鎖消息,對談判地點、進展均不漏半點口風,直到8月13日,參與談判的人士才透露,談判取得巨大進展。15日又說,贖金已不再是釋放人質的障礙,但同時強調,這並不意味著贖金已經交給綁架者,或綁架者放棄了贖金要求。

  17日,德國電視臺首先宣布了人質獲釋的消息,而馬裡總統府18日晚才宣布,人質於當天獲釋,德國、瑞士政府隨後也證實了人質獲釋。19日晚,獲釋人質乘德國軍用飛機從馬裡北方城市加奧到達巴馬科,並於當晚乘同一飛機前往德國的科隆。至此,持續5個多月的綁架案終於有了一個令人欣慰的結局,32名人質中的31人安全脫險,只有一位45歲德國女人質在被綁架期間因中暑死亡,永遠留在了撒哈拉。

  贖金是綁架者釋放人質主要條件,德國電視二臺曾指出,綁架者從馬裡政府手中得到了一筆贖金,但德國外交部長菲舍爾18日重申,德國沒有向綁架者支付贖金。有人推測,馬裡政府向綁架者提供了贖金,德國等國將以別的方式把這筆錢還給馬裡,比如向馬裡提供經濟援助。德國電視一臺19日透露,綁架者索要的贖金總額是4500萬歐元,而最後降到了460萬歐元。

  在談判期間,綁架者還要求在釋放人質後獲準留在馬裡。對此,馬裡政府發言人19日指出,馬裡既不會允許綁架者在馬裡避難,也不會出兵圍剿,馬裡政府只希望他們不加害當地百姓。(作者周少平)(來源:參考消息)











相關焦點

  • 關於撒哈拉沙漠,你了解多少?
    由於撒哈拉沙漠幾乎佔非洲大陸的10% ,因此撒哈拉沙漠通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然而,這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它只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沙漠。 根據沙漠的定義,即每年降水量少於10英寸(250毫米)的地區,用這個衡量標準,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實際上是南極洲大陸。
  • 撒哈拉大沙漠竟然罕見的下雪了
    拍於2018年1月30號誰會想到,但撒哈拉沙漠中真的有可能會有雪由於我們最近經歷的冬季氣溫極端異常,實際上在撒哈拉下雪。哥白尼哨兵-2號衛星在阿爾及利亞西北部拍攝了一些驚人的降雪照片。這個特殊的地點位於撒哈拉沙漠的邊緣,在夏季,氣溫平均在104到117華氏度之間。儘管如此,還是沒有親身體驗這種稀罕的宏偉想法,因為第二天不到一英寸的降雪量。
  • 撒哈拉沙漠竟會下雪 驚呆了駱駝!
    一般人對於沙漠的認知,無非是一片黃沙無邊無際,還有熾熱的不行的氣候。  雪,似乎跟沙漠沒什麼關聯,一個是冷,一個是熱,兩個極端的氣候,會有什麼交集呢?  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一望無垠的沙漠,面積與美國國土相當,是全世界最熱的沙漠,在極度炎熱的地方,卻發生了不可思議的神奇事件。
  • 非洲夫婦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前往歐洲!如今,兒子成為西班牙國腳
    為了讓將來自己的孩子不再過這樣的難民生活,這對年輕的夫婦選擇一路向北前往歐洲,而擋在他們面前的第一個巨大障礙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為了讓將來自己的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這對年輕的夫婦選擇了冒險,徒步穿越撒哈拉沙漠,由南向北,目的地是西班牙在北非的飛地:梅利利亞。
  • 旅遊:如何以及在何處體驗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孤獨的源泉和童年想像的沙漠,就像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一樣。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其規模和精緻的大陸,從一個小的歐洲國家的沙海到橙色的沙丘雕刻到風的完美。撒哈拉沙漠覆蓋的領土大致相當於美國,橫跨大約20條經度線,至少包含10個國家。
  • 撒哈拉沙漠下雪了?怕是個假的撒哈拉
    說到世界上最不可能下雪的地方,大概就是撒哈拉沙漠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沙質荒漠,也是全球最熱的沙漠,撒哈拉居然下雪了,真是不可思議。雖然下雪對於很多人來說早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對於住在沙漠附近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奇蹟。
  • 在空中瞭望撒哈拉沙漠
    不可思議的地貌、浩瀚的沙景,總能受到旅行者的青睞,再次重溫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想像著1974年的時空。當「空罐子又響起」時,我知道,是撒哈拉溫柔的暖風再次吹起,給這片遙遠的沙漠渲染出了奇幻的色彩,讓更多人心生嚮往。誰能相信,小沙女會在撒哈拉的沙漠裡,睡了這輩子最香甜的覺呢!
  • 撒哈拉沙漠下雪了~ 37年來首次?說說沙漠下雪這事
    撒哈拉沙漠覆蓋了大部分北非,在過去幾十萬年間,它一直是如此炎熱荒涼。但科學家說,1.5萬年後它有希望變成綠色世界上的大沙漠多在熱帶地區,如面積777萬平方公裡的撒哈拉沙漠非常炎熱,下雪的例子就極少了。但因為撒哈拉沙漠很大,周邊環境複雜,北邊的阿爾及利亞確實如此,但其他區域如毛塔馬裡北部,以及尼日山區, 均有下雪降雨的報導,至於摩洛哥方向的北非第一高山阿特拉斯山,高寒區域下雪並不稀奇還記得從馬拉喀什看北非第一高山這張照片嗎~ 今天的主貼,我們推薦了 含稅2K+飛摩洛哥的特價哦
  • 屬於熱帶沙漠氣候,終年高溫乾燥的撒哈拉沙漠為什麼也會下雪?
    撒哈拉沙漠居然也會下雪荒漠自然帶是指乾旱地區的地貌組合,包括巖漠、礫漠、沙漠和泥漠,其中沙漠是最為我們熟悉的荒漠自然帶。根據熱量條件的不同,荒漠自然帶可以分為熱帶荒漠帶和溫帶荒漠帶兩大類。位於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荒漠,總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千米,由於終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從而形成了沙漠。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圖亞歐大陸內部的中亞地區,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溫帶荒漠分布區,我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就是典型的代表。
  • 地理文化未解之謎:撒哈拉綠洲如何變成沙漠,神異巨製沙漠巖畫
    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西自大西洋,東達尼羅河,北起阿特拉斯山麓,南至蘇丹,從大西洋到紅海,撒哈拉沙漠橫貫整個北非,東西綿延近5000千米,南北縱深近2000千米,橫跨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埃及等11國國境,是地球上最大的沙漠。
  • 世界地理小區域——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為近代重要的內陸食鹽產地,鹽農在靠近地面的含水層挖出窪地,將滲出的地下鹽水經過蒸髮結晶後製成鹽塊。非洲的「食鹽之路」是指每年9月鹽商隊用駱駝帶著當地物產從地中海沿岸出發,到產鹽區換取鹽塊,運往缺鹽的幾內亞灣沿岸,換取當地特產珍品,再販賣到西亞、歐洲。下圖為「食鹽之路」示意圖。
  • 全球最熱的撒哈拉沙漠下雪了,你那裡呢?
    當南方還在苦苦求雪的時候全球最熱的撒哈拉沙漠下雪了…雪了…了…當赤道留住雪花還要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 撒哈拉沙漠也能下雪?北極凍土卻融化,地球到底怎麼了?
    大自然與與人類本應和平共處,但是最近這些年它表現的十分怪異,讓人覺得越來越捉摸不透它,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撒哈拉沙漠在下雪,而北極凍土卻融化,我們的地球母親到底怎麼了?沙漠是出了名的乾旱,尤其是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幾乎全年都不下一滴水。而北極是出了名的寒冷,那裡冰川凍土廣布,全年氣溫都是在零下好幾十度。
  • 德國5名遊客在撒哈拉沙漠失蹤
    新華網阿爾及爾11月20日電(記者施建國)阿爾及利亞媒體20日報導,德國5名遊客3天前在阿爾及利亞南部撒哈拉沙漠失蹤,至今下落不明。  報導說,這5名德國遊客是17日在阿爾及爾東南約1700公裡的賈奈特地區參觀古蹟時與導遊失去聯繫的。隨後,阿有關部門立即展開了搜尋行動。
  • 撒哈拉的沙漠有多厚?沙子下面又藏著什麼?
    在撒哈拉沙漠沙的沉積面積達700萬平方公裡,面積非常之遼闊,大約佔據了十分之七的歐洲面積了,佔據了非洲面積的五分之一,如果加上撒哈拉沙漠周邊的地區的話,面積超過940萬平方公裡,已經快有一個中國那麼大了。
  • 德國人要向撒哈拉沙漠要能源
    近日德國多家媒體披露了一項宏大的能源項目,德國多家大型金融和能源企業將聯手南下,到北部非洲建立一個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以向歐洲提供電能。環保組織對此大加讚賞,但也有人對其安全性表示懷疑。
  • 世界三大無人區之一的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
    今天小鹿要給你們介紹一個特殊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這個名字你們肯定不陌生吧,因為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的北部,氣候條件非常的惡劣,世界上很少有生物能夠在這個沙漠生存,當然人類也不例外。
  • 撒哈拉沙漠也下雪啦~
    對,你沒看錯,就是全世界最熱的地方——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地區利比亞的阿濟濟耶(Al-Aziziyah)最高氣溫曾達到創紀錄的58℃。時隔37年,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撒哈拉沙漠竟然下雪了撒哈拉沙漠第一次下雪的時候小編表示自己還不存在
  • 撒哈拉沙漠在下雪,北極凍土卻融化,地球到底怎麼了?
    首先是在2018年1月份,全球最大的沙漠撒哈拉上突然下起了漫天的大雪,這在熱帶沙漠氣候的撒哈拉極其罕見。在一月份,撒哈拉沙漠的高海拔地區氣溫也都在10攝氏度左右,下雪簡直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最近的40年裡,撒哈拉沙漠已經迎來了第三次降雪,而且頻率越來越高了,每隔幾年就會發生一次。沙漠上覆蓋著白雪的奇景讓人驚嘆,也讓人非常擔心。
  • 近幾年地球變化不斷,撒哈拉沙漠下雪,北極凍土不斷融化
    2撒哈拉沙漠每個人都應該聽說過吧,在初中的地理課本上我們知道撒哈拉沙漠是熱帶沙漠氣候,溫度是非常高的,即使是高海拔的地區溫度也在10攝氏度左右。就是這樣高溫的天氣遍布的沙子,在我們看來這樣乾旱的地區是根本不可能降雨的,如果它有降雨的能力,也不至於撒哈拉沙漠會變得如此的乾旱了,但是從2018年開始,全球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突然下起了漫天的大雪,讓很多人都措手不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