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可能被吃被拋棄到「尊貴到老師,走一下位」,這個領域堪稱一出上位記
文/ 張一瓜
「開機!」
聽到打板聲,剛剛還一副懶洋洋樣子的大黃立刻變得精神抖擻,時刻準備著進入工作之中,開始自己的表演。而一聽到「咔」,大黃瞬間又回到之前的狀態,兩副面孔切換自如。
大黃是個專業的演員,精神,帥氣,且戲齡不短。同時,它還是一條狗,人稱「狗中梁朝偉」。
身為一名資深動物演員,如今已經十歲的大黃伴隨著整個行業的成長。經歷過被歧視,走過狗生低谷,現在或許正在迎來狗生的巔峰。
正在化妝的動物演員大黃
從待遇上來說自然是越來越好了,從地位上講也愈加獲得尊重和認可。「國內整個行業的觀念正在轉變,動物演員這個細分領域也在走向專業化。」動物演員導演郝帥和悅幕說到。
曾經,劇組對待動物演員不可謂不簡單粗暴:「道具組,放狗過來。」他們不僅將動物演員直接劃分到道具組,甚至在影片上映後根本就不會提及這些動物和背後的團隊名字,片尾字幕直接選擇忽略。
現在呢,則是,「大黃老師,請這邊走位。」動物演員正在獲得行業的尊重和觀眾的追捧,國內有關於拍攝動物的影片也正在崛起,一片坦途。
1
未來貓片比狗片更有市場
市場剛需。
2018年,中國養寵家庭9978萬戶;2023年,預計寵物市場規模超過4000億元。
根據CBNData發布的《2019寵物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顯示,未來的寵物市場非常可期。
特別是隨著寵物在人們心中地位越來越高,人們為其消費的意願也在增加。2018年,中國寵物主們為寵物消費金額達到1722億元,與2010年相比,寵物消費佔居民總消費的比例提升了3倍之多。
「可能近兩年養寵物的人變多了,整個市場對動物影片的需求也在增加。」一直專注於動物影片拍攝的郝帥,這兩年也感覺到市場對動物影片的需求明顯呈上升趨勢。
從《一條狗的使命》以極低價格引進並成功拉動大批養寵和愛寵觀眾走進影院、最終撬動6.06億元市場後,國內整個電影市場開始湧現出更多的有關於動物的電影作品,譬如趁熱打鐵推出的續集《一條狗的使命2》以及《忠愛無言》《流浪貓鮑勃》《寵愛》等,票房相對而言都算理想。
「其實,觀眾對寵物電影是非常寬容的,他們的訴求也很簡單,就是單純想看動物和人之間發生的情感。只不過國內現在在創作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不夠成熟。但不可否認,隨著電影市場類型化的細分,寵物電影正在成為一大類別,並逐漸發展為市場的剛需。」
動物演員spring
投資加大、觀眾訴求增強,專注這一領域多年的郝帥終於開始享受市場帶來的紅利。而他,正準備向動物電影的更細分領域邁進。在郝帥看來,未來貓片可能會比狗片更有市場,「我們正嘗試著去訓練貓咪演員。」
「主要出於兩個原因吧。一個是城市化進程的原因,現在城市中養貓的人已經超過養狗的了,特別是80、90後成長起來之後,他們的性格和生活習慣其實也更適合養貓。另外就是貓片要比狗片好拍。」
郝帥導演告訴悅幕,相較於貓咪,狗狗的表情更為豐富,不僅可以做到驚恐、害怕,還可以表達開心和失落的情緒,所以在拍戲時,狗狗的表現稍有差池就會顯得不夠真誠,然後被擁有養寵經驗的觀眾詬病。「貓呢,它本身面部沒有什麼表情,除了瞳孔和眼睛可以動一下之外,所有的情緒都是靠耳朵和尾巴的肢體語言發揮出來。恰是它的表情不多,給觀眾解讀的空間反而更大。」
「有時候,貓只要往那一戳,基本上就是一場戲了。」
動物演員牛頭梗Peter
為《喜歡你》找到了又萌又賤的牛頭梗Peter,訓練過《你好,之華》中的俄羅斯獵狼犬黃金和珠寶。從2008年開始,李琛和郝帥便致力於動物演員的訓練,如今已然成了國內首屈一指的專業團隊。「我們因喜歡動物而相聚,而現在,我們想走得再遠一些。」
2
動物演員職業生涯短?培訓類型有傾向
「其實動物明星的職業生涯是很短的。特別是擔綱重要角色,基本上一兩部戲,它們便將自己的所有技能都展示完了,包括樣子和性格等,待到下一次它們再去表演時,已經無法再給觀眾新鮮的東西。基本上,它們也不會再被其他劇組錄用了。」動物導演郝帥說。
的確,悅幕發現像國內比較知名的動物演員果汁,在參演過《心花路放》和《惡棍天使》之後,似乎便在銀幕前消失了,《神犬小七》中的拉布拉多也再未見其蹤影。而像《寵愛》中的眾多動物明星,雖然說各個都有代表作加身,但相較於人類演員動輒參與數十部影視作品而言,它們參演的作品數量其實也並不多。
因此,很多動物演員面都面臨著「轉業」安置問題。而動物演員行業也由此間接形成自己的培訓傾向。
「其實如果可能的話,我們行業會儘量用一些流浪犬,或者是用一些比較好飼養的狗和貓來做演員。」
原因在於,當一部動物電影出來後,如果它足夠成功,像《忠犬八公的故事》和好萊塢的《101真狗》等影片,很多觀眾看後都對養秋田犬和斑點狗躍躍欲試,最後卻造成一大波棄養,從結果來看,社會影響並不正向。
「而且,像秋田犬和斑點狗這些純種狗其實並不好養,非常容易生病,性格也不溫順,在飼養時存在一定的危險性,特別是對於在城市中養寵物的人來說,它們也並不適合。」
所以,了解影片對觀眾的選擇和喜好具有帶動性,動物演員行業在能夠使用普通動物訓練時,都會儘量選擇普通品種,這也有助於這些動物演員之後的收養和安置。
郝帥導演告訴悅幕,現在大眾都開始喜歡養小土狗了,即中華田園犬大有回潮趨勢。據數據顯示,在被領養寵物品種排行榜上,串串、中華田園犬和中華田園貓名列前茅,再一次印證了郝帥的判斷。
上文中提到的「動物界的梁朝偉」大黃,便是郝帥在拍攝完《流浪三十三天》之後,收養的流浪狗。因為不像純種狗那樣需要人工培育,10歲的大黃仍然吃嘛嘛香,「就是因為身體太好了,我最近考慮著給它減肥呢。」郝帥告訴悅幕。
3
從住倉庫到被稱「老師」,國內動物演員行業的崛起
影片《寵愛》,明星雲集,來自好萊塢的動物明星們前所未有的得到了矚目和追捧,它們的待遇自然也頗受關注。
在片場,好萊塢的動物訓練團隊不僅要求演員在演戲之外不能和動物演員互動玩耍,拍攝結束後更是要優先於動物退場。並且,電影拍攝完成之後,這些動物們也被妥善安置,動物明星回到好萊塢繼續自己的演藝生涯,「素人豬」不僅免於屠刀之下,甚至還上了國際學校,擁有了自己的住所,往後餘生劇組都會將其照料。
可見,動物演員的地位正在得到提升。不過,郝帥告訴悅幕,相較於國外對動物演員的先進培訓理念以及成熟的安置流程,國內動物演員地位的提升也只是近兩年才發生的轉變,整個行業對於動物演員的認知仍有待改善。
「我們以前是直接被劃分到道具組的,甚至因為有些酒店擔心動物亂拉亂叫,劇組就安排我們去住倉庫。」回憶起曾經的差別待遇,郝帥頗有種《綠皮書》中由阿里飾演的黑人演奏家唐·雪利可以演奏但不允許在餐廳吃飯的唏噓感。
「很早以前都是這樣,劇組缺少對動物演員的了解和尊重,拍戲時就直接說『放狗過來』,後來戲演到一半,看到了我們的專業性和動物演員的能力,於是態度就變得不一樣了,像稱呼大黃,就會『大黃老師,請這邊走位』。」這讓郝帥覺得十分遺憾,「本可以合作十分流暢的一部戲,因為前期對動物演員的偏見和不信任,導致影片失去了一半的精彩,挺可惜的。」
聊到動物演員行業的發展,郝帥覺得劇組有明顯認知變化的便是對動物演員的安置問題,「以前很多劇組不知道動物演完戲怎麼處理,有的就直接扔掉,還有的就把它們給吃了。但現在不一樣了,以前都是我們追著要求劇組必須籤動物福利協議,他們還不理解,覺得不可思議,現在劇組比我們還要重視這些動物演員的健康和後續安置,特別是影片上映前後,更是十分上心。」
不管出於何種目的,郝帥認為對於行業而言這都是一件好的發展態勢。特別是當整個行業開始重視動物演員時,尤其是觀念開始發生轉變,這便距離國內動物演員行業的崛起不遠了。
而從事動物演員訓練多年的郝帥團隊,看到國內動物影片的迅速發展,但很多成本不低的劇組卻選擇國外的動物訓練團隊,他有些不甘也有些著急,「我想讓更多人知道,其實國內也有很專業的團隊在這裡,整體費用也更划算。」
另外,郝帥還說,「國外團隊把手伸到了中國,我們也希望有一天走出中國,參加一些國外的片子,讓中國的動物演員訓練團隊走得更遠一些。」
以上動物演員圖片除電影劇照外
全部來自深圳市路上影視製作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