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是需要勇氣的,尤其是從國家到國家的故事移駕,稍有不慎,很容易因為生活方式或是處事風格的不同,而讓故事變得不倫不類。當然,如果可以做到入鄉隨俗後,內容和情感的融合,那就有可能會創造出另一種全新的故事演繹,然後,從故事中升華出新的思想價值。
我想,《忠犬八公的故事》算是比較成功的典型。當從日版改編為美版後,除了對於特定歷史背景的總體抹去,美版在故事內容上所選取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日版在於反思,也就是人情世故加世態炎涼,美版在於傳遞,也就是溫暖擴散加情感升華,這麼看來,美版的故事顯得更為純粹溫暖一些。
回看電影市場,大多數的寵物電影,在明面上,是把寵物當作故事的主要推力,實際上,只是借用了寵物作為噱頭,其本質,還是無法跳脫居高臨下的,對於人與人複雜感情的臨摹。這樣,是很容易造成顧此失彼局面發生,無形中,作為主角的寵物成了陪襯,而人與人情感的闡述也弄的寡淡無味。
所以,《忠犬八公的故事》為了能夠跳出俗套,在整體上,弱化著對於人與人之間情感的羈絆,從而將所有的焦點,對準了八公這隻秋田犬,然後,利用狗的視角窺探著世界,利用狗的情感溫暖著觀眾。
忠誠是對於這部電影的直觀感受,可是,拋開表面化的忠誠,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信仰。這種信仰,來自於陪伴,來自於相守,更來自於靈魂深處對於純粹完美的詮釋。所以,八公儼然已經跨越了物種的障礙,寄託了人類某種對於情感最純粹的期望。
1
《忠犬八公的故事》上映於2010年,距離現在過去9年的時間,在這九年裡,似乎還沒有哪一部電影,能夠超越八公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除去故事本身取材自真實生活所帶來的震撼效果,更多的是,在這部電影中,導演將最為細膩的情感表達,利用平視的視角,集中的通過狗眼中的黑白世界,傳遞給了觀眾,而撇開電影中所有人為因素的幹擾,八公成為了整個故事的唯一主角。
從遙遠的日本漂洋過海來到異國他鄉,卻因為運輸員的疏忽,八公被無意間丟棄在了列車站臺上,而此刻,下班歸來的教授帕克遇到了八公,於是,兩個孤獨的個體,在此刻,被命運之神悄悄的連在了一起。
我之所以說他們兩個是孤獨的個體,那是因為,八公在異國他鄉並沒有同類的陪伴,而教授帕克,因為工作原因,總是與妻子聚少離多,這從電影中夫妻的對話裡可以大概了解,所以,八公和帕克似乎都成為了被生活遺棄的情感流浪者,自然而然,擁有著天然的親近感。
我們生來孤獨,但是,我們卻渴望被理解,被接受,被溫暖。當八公遇到帕克的那剎那,人與動物已經不在局限於物種的討論,而是擴大到了普遍的情感價值上來。
《忠犬八公的故事》這部影片最為優秀的地方就在於,它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狗是唯一佔據主導位置的,利用八公這隻狗的視角,串聯起帕克與家人,帕克與朋友的關係,然後展現出狗身上最為溫暖的情感,從而借著動物來延伸到人類情感方面的理解。
舒緩的故事基調,伴隨著八公的成長過程,而從不適應帕克的家,到最後捨不得帕克家的過程,八公已經漸漸成為了這個家的一份子。帕克每天早出晚歸,甚至,連求婚的時候,都是在上下班的路上,而帕克的妻子也在忙著自己的事業,於是,八公的出現,成為了帕克填補情感空白的關鍵。
電影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圍繞八公等帕克上下班的情節展開。從最初想方設法阻止八公跟隨,到允許八公迎接帕克下班,動物與人的情感也在慢慢升華,而這種升華無形中也影響著周圍的其他人,比如,熱狗攤的老闆,書店的老闆,車站的管理員,商店的夫妻倆。正是因為帕克與八公的在互動中體現出的純粹情感,周圍人的生活,似乎也有了明媚的色彩。
日復一日的重複生活,我們會漸漸變得麻木,而對於麻木的習慣,久而久之會讓生活成為一種負擔,所以,在電影前半部分,八公與帕克的每次互動,都在間接的消除著對於沉悶生活帶來的危機感,也正是八公的等待,一次次呼喚著帕克對於生活的熱情,以及周圍人對於生活的態度。
當到了電影的後半部分,帕克因為心臟病去世,雖然,八公被帕克女兒帶去生活,但是,在情感上,八公又回到了最初被遺棄在站臺的孤獨狀態。於是,它選擇逃離新家,躲在車站,依舊按時每天等待著帕克的下班。作為觀眾,我無法揣測八公的心理狀態,但是,卻可以明白八公的執著。
等待帕克,已經成為八公生活的一部分,這種長久以來形成的儀式感,其實,散發著對於生活中情感最為純粹的珍視。八公眼裡的世界是黑白的,但是,它的心裡卻是彩色的,即使回歸到孤獨的個體狀態,但那份超越物種不摻雜利益的情感,卻已然成為了一個符號。
從與帕克的互動,到獨自的等待,導演此時所要表現的,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八公身上,而是升華到了對周圍人的影響上面。
這是一種情感無形的轉移,從個體到群體,從動物到人,通過狗的情感慢慢理解著人的生活。人們佩服著八公,其實,也在學習著八公,雖然,電影中並沒有展示出這種影響的後續,但是,可以想像,春去秋來,那些見證過八公行為的人,對於生活怎麼會不產生熱情與希望。
狗且如此,何況人呢?
2
我並不想把《忠犬八公的故事》這部電影,單純的看作是一部寵物電影,因為,除了八公不會說話,它具備了人類所擁有的一切情感,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人類,因為,八公最懂得從一而終,也最懂得守望幸福,這是一種情感的信仰。
在導演細膩的鏡頭裡,我們看到了人與動物最樸實的情感。這種情感,即使沒有語言作為輔助,卻可以通過行為舉止甚至是細微的表情,就可以心領神會,比如,帕克下班回來之後,用手拍拍大腿,八公就知道這是回家的信號,八公在不高興的時候,總會緊皺眉頭微眯眼睛,而它開心時便會搖動尾巴兩隻前腿扒拉人的身體。
有人會把動物對人的親暱行為,看做是一種訓練後的重複行為。
雖然,我並不真正了解狗的世界,但是,他們因為簡單,所以更容易親近,也因為親近,所以最能夠懂得如何產生與人類之間的情感互動,這是作為人類最為缺少且總是被忽略的情感體會。
作為高級動物,人類擁有著比動物更為活躍的思維,也能夠隨時適應著發展帶來的變化,所以,在情感上的需求變得很是複雜,因為複雜,所以才更容易放棄。你可能擁有著世界,可是,在狗狗眼中,你就是世界。
《忠犬八公的故事》利用一隻狗的忠誠,牽出了對於人類情感上的思考,在看似平淡劇情的背後,卻蘊含著最為深刻的人生哲理,那就是,最純粹的情感,往往不在於語言,而在於行動,最真摯的相守,往往不在於形影不離,而在於不離不棄,這才是八公得到的,也是我們最渴望的,最純粹的情感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