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是美麗的起始點,也是社交的通行證。但許多女孩子苦於牙齒的種種問題而被迫選擇終日緊閉雙唇,失去了笑容的同時也失去了自信。有很多美麗的女孩子,甚至是模特和明星:她們五官精緻、體態優美,極具女性的魅力。但是卻由於牙齒不齊、齒色黯淡令她們喪失了笑的勇氣。要擁有完美微笑,牙齒是絕對不能忽視的,牙齒美學的標準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笑線 上前牙切端連線與下唇弧度協調。正面看:牙齒向後逐漸抬高。
第一,牙齒排列整齊,無齙牙、兜齒等 牙齒畸形現象。第二,牙色乾淨白皙,無汙垢,齒色晶瑩有光澤和質感。第三,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一點,那就是牙齒的排列要符合美 學標準的弧度。上頜牙列的排列只有呈一個笑臉的弧形,才能與下嘴唇的唇紅上緣互相吻合。下嘴唇的笑線弧形是中央最低,向兩側 口角有一個弧形的升起,這樣的形態是一個幾近完美的弧度。剛好和下唇的弧形吻合,上牙的下緣恰如其分地接觸下唇的上緣。而這 就是國際公認最美的牙齒笑線標準
2:前牙比例 上中切牙寬度和等於尖牙牙尖到中線寬度,上中切牙高度與寬度和BE之比符合黃金分割比1/1.6。
早在1973年Lombardi 首次提及上頜前牙正位觀的寬度比例與黃金分割比例一致,其後Levin對這一觀點作了進一步的闡釋,認為上頜尖牙、側切牙與中切牙的寬度比例是1:1.6。
3:兩上中切牙對稱,寬度是高度的80%。
無論息止頜位、交談還是微笑狀態,上頜中切牙顯露面積最大,在前牙美學中具有優勢地位,前牙寬長比例的美學研究大多針對上頜中切牙。前牙美學中研究的牙冠長度是臨床牙冠長度,涉及切緣與牙齦緣兩個方向,其中上頜中切牙的臨床牙冠長度對於前牙美學和微笑美學意義重大。通常認為上頜中切牙較美觀的解剖牙冠寬長比例為0.80。
4:上中切牙遠中弧度與側切牙協調且廓影其近中,同理各牙齒遠中均廓影遠中牙齒之近中。
二側上中切牙完全對稱,上中切牙的遠中切角向遠中齦向移行趨勢,應與側切牙的近中切角近中齦向移行趨勢相接;側切牙遠中切角向遠中齦向的移行趨勢,應和尖牙近中緣和尖牙牙尖近中緣形成的點角相接;尖牙向後的後牙側面觀相鄰牙的角點,應相接。
5:切牙之切外展隙 1-1間最小,1-2間稍大,2-3間最大。
牙齒軸面領接區周圍的空隙,是由牙冠軸面的正常突度形成的。位於唇、頰側者稱為唇、頰外展隙,位於舌側者稱舌外展隙,位於切緣或合面者,稱為切外展隙或合外展隙。
6:鄰接點 1-1間最低,鄰接點連線與下唇弧度協調。
中切牙間接觸區高度是中切牙高度的50%;中切牙與側切牙接觸區的高度是中切牙高度的40%;側切牙與尖牙接觸區高度是中切牙高度的30%;。自然形成漸大的外展隙。
7:牙長軸 同名牙長軸與中線左右對稱。
上下前牙中線一致,上尖牙完全「坐落」下頜尖牙和第一雙尖牙之間,形成緊密的接觸關係。
從正面觀,中線兩側的牙軸都向中線輻射。中切牙軸與側切牙和尖牙的軸線相比較;向遠中根尖的傾斜,從中切牙刀尖牙不斷加劇。相對於牙齒長軸,牙齦緣的頂點位於其遠中。
8:齦緣 微笑時暴露小於3mm,齦緣連線與笑線協調。
單個牙齒齦緣弧度要自然,同名牙齒齦緣弧度相對稱,側切牙齦緣高度比其他牙低1mm左右,齦緣最高點多在冠中部略偏遠中處,近中齦緣弧度較小,遠中齦緣弧度較大。基託向牙冠頸部近頸緣線 O.5mm 處形成逐漸變薄的斜坡。齦乳突處適當凹陷,形成外展隙。
9:切牙合面觀 沒有嚴重磨耗、牙弓狹窄及開牙合。
沒有嚴重磨耗,牙齒才會顯得更加亮白整齊;牙弓狹窄會導致地包天等情況;而開牙合可以分為Ⅲ度。開合的範圍有小有大。有的只有前牙開合,有的只有後牙局部開合,有的前後牙均有開合。嚴重時全口牙齒中只有最後一對磨牙有咬合接觸。開合患者的面部高度加大,嚴重開合,面下l/3高度明顯加大。下頜角鈍,上下唇常不能閉合,影響面部外形。
10:牙色、膚色、牙齦顏色協調。
一般來說,鈣化程度越高,釉質越透明,下方的黃色更易透過而顯色,故正常健康的牙冠一般呈淡黃、半透明的象牙色。與自己的膚色和牙齦顏色相宜的牙色才是自然、協調的美。
以上10條標準是口腔美學一般原則,我們應當謹記、切忌生搬硬套,可供牙醫和技師操作參考.從我們生活中公認的美麗人群(演員、播音員等)看,未必100%符合此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