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小時再生 修補液「種」出牙釉質

2020-11-27 央視網

  兩滴仿生修補液,能讓缺損牙齒表面「長」出與天然牙釉質幾乎一致的修復層。

  受訪者供圖

  令人痛苦的蛀牙,是從牙釉質的破壞開始的。

  自恆牙長成的第一天起,人體牙釉質就在緩慢地消耗著,細菌酵解食物中的糖類物質釋放出酸以及酸性飲料都會加速它的消耗。一旦牙釉質的防線被突破,整顆牙就像失去了保護傘。

  不久前,浙江大學化學系唐睿康教授團隊發明一種仿生修補液,在牙釉質的缺損處滴上兩滴,48小時內能在缺損表面「長」出2.5微米晶體修復層,其成分、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與天然牙釉質幾乎一致,並與原有組織無縫連結,渾然一體。相關論文日前發表於《科學進展》雜誌。

  仿生礦化 48小時實現再生

  修復牙釉質,堪稱是仿生領域一項最「硬」的挑戰,科學家們沒有停止過嘗試。常見的補牙材料,例如複合樹脂、陶瓷和汞合金等,發揮的大多是「填料」作用,適用於「大洞」修補,但對小缺小裂卻填不進去,並且與天然組織之間也不能完全結合。

  「牙釉質主要的成分是羥基磷灰石晶體,其排布非常緻密,纖維狀的納米羥基磷灰石首先通過緊密聚集形成直徑約5微米的釉柱,然後這些釉柱進一步交叉排列形成高度有序的層級結構,讓牙釉質堅如磐石。」論文第一作者、浙大化學系邵長鵒博士介紹說,由於缺乏包括細胞在內的生物有機基質,牙釉質無法再生。

  由於牙釉質結構的複雜性,過去無法有效獲得與天然釉質多級結構一致的大面積修復層,達不到臨床應用要求,也沒能真正在牙齒上實現修復。論文通訊作者、浙大化學系劉昭明博士說,理想的修複方法,應該是材料、結構、力學性能三者的統一,而且能實現原位修復。

  隨著觀測手段的進步,2000年前後,科學家得以觀察到動物的成骨過程。

  「斑馬魚骨骼的生長,海膽的刺的生長,都是一個在無定形礦物層上實現晶體外延生長的過程,我們發現,對牙的修復過程與生物的成骨過程非常類似。」唐睿康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修復策略,有望將牙修復從「填補」時代帶入到「仿生再生」階段。

  研究團隊成員將富含磷酸鈣團簇的溶液,用滴管滴在人工齲齒表面,隨後將其放入到一個模擬口腔唾液環境的溶液中,然後等待。

  接下來的48小時裡,雖然肉眼看不出任何變化,但事實上,牙齒表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牙釉質長出來了。

  「齲齒的表面首先形成了一個仿生礦化前沿。」唐睿康說,這個仿生礦化前沿能完全的結合在需要修補的牙釉質界面上,同時能引導接下來晶體的實現外沿生長,讓羥基磷灰石長出類似於釉柱結構的晶體,並朝特定的方向有序排列。

  實驗測量顯示,48小時後,牙釉質「長」高了2—3微米。「也就是說,牙齒上長出了一種連續的材料,一個與原組織一模一樣、完全結合的生物結構。」邵長鵒說。

  以假亂真 開展多樣化修復

  「我們用了與人體相同的材料,實現了結構性的完全修復,和本體組織幾乎一模一樣。」劉昭明對這一研究十分自信。

  「真」到什麼程度?邵長鵒第一次拿修復後的電鏡照片給唐睿康看,唐睿康端詳了半天,將信將疑:「這還是原來的牙吧,是不是修復材料脫落了?」

  研究團隊還進一步測試了修復材料的力學性能,實驗人員用納米壓痕技術測試牙釉質修復層的力學強度。結果顯示,長出來的人工牙釉質,其硬度和彈性模量與天然牙釉質的數值幾乎相同。

  「也就是說,我們不但在結構、外形上修復了,在力學性能上也實現了修復。」劉昭明說。

  「雖然我們實現了天然牙釉質的結構性原位修復,但牙缺損形式繁多,下一步需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進一步研發修復模型,確保該技術的可控與有效。」邵長鵒說。

相關焦點

  • 兩滴修補液「種」出牙釉質
    不久前,浙江大學化學系唐睿康教授團隊發明一種仿生修補液,在牙釉質的缺損處滴上兩滴,48小時內能在缺損表面「長」出2.5微米晶體修復層,其成分、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與天然牙釉質幾乎一致,並與原有組織無縫連結,渾然一體。相關論文日前發表於《科學進展》雜誌。
  • 兩滴藥水,48小時完美修復齲齒!中國科學家新發明,實現牙釉質自我修復
    然而,一旦遭到破壞,牙釉質的修復成為一大難題。在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的最新研究中,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唐睿康帶領的研究團隊發明出一種仿生修補液:在牙釉質的缺損處滴上兩滴,就能在48小時內「長」出成分、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與天然牙釉質幾乎一致的晶體修復層,並與原有組織無縫連結。這項研究,有望將牙齒修復帶入「仿生再生」階段。
  • 兩滴藥水,「長」出牙釉質
    一起去圍觀吧~ 原來,唐睿康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發明出了一種仿生修補液,在牙釉質的缺損處滴上兩滴,48小時內缺損表面能「長」出2.5微米晶體修復層,其成分、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與天然牙釉質幾乎一致,並與原有組織無縫連結,渾然一體。
  • 兩滴藥水,「長」出牙釉質~
    一起去圍觀吧~原來,唐睿康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發明出了一種仿生修補液,在牙釉質的缺損處滴上兩滴,48小時內缺損表面能「長」出2.5微米晶體修復層,其成分、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與天然牙釉質幾乎一致,並與原有組織無縫連結,渾然一體。
  • 浙大研發新成果 兩滴藥水就能「長」出牙釉質
    近日,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唐睿康帶領的研究團隊發明出一種仿生修補液,在牙釉質的缺損處滴上兩滴,就能在48小時內在缺損表面「長」出2.5微米晶體修復層,其成分、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與天然牙釉質幾乎一致,並與原有組織無縫連結,渾然一體。8月30日,這一成果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雜誌(《Science Advances》)。
  • 浙大學者發明牙齒修復藥水 兩滴可「長」出牙釉質
    近日,浙江大學化學系的研究團隊發表論文,說他們發明了一種牙齒仿生修補液,只需在牙釉質的破損處滴上兩滴,48小時之內缺損的牙齒表面就能長出來了。在其他一些實驗室,科學家還嘗試了仿生礦化的方法,由於牙釉質結構的複雜性,過去還無法有效獲得與天然釉質多級結構一致的大面積修復層,達不到臨床應用要求,也沒能真正在牙齒上實現修復。
  • Nat Commun:科學家開發出可再生口腔牙釉質的新型材料
    2018年6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生長礦化材料的新方法,這些材料或能再生諸如牙釉質和骨骼等硬組織。
  • 浙江大學發明「神奇藥水」:滴上兩滴可「長」出牙釉質
    8月30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在線發表了「Repair of tooth enamel by a biomimetic mineralization frontier ensuring epitaxial growth」,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藥水」——仿生修補液,在牙釉質(enamel)的缺損處滴上兩滴,48小時內缺損表面能「長」出2.5微米晶體修復層,其成分
  • 浙大學者發明仿生修補液 可令牙齒「長」出牙釉質
    新華社杭州9月3日電(記者 朱涵)浙江大學化學系的唐睿康教授團隊發明出一種仿生修補液,在牙釉質的缺損處滴上兩滴,缺損表面在48小時內就能「長」出2.5微米晶體修復層,其成分、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與天然牙釉質幾乎一致,並與原有組織無縫聯結,渾然一體。
  • 姑娘在美容院做完釉質再生牙 東西都吃不了
    一個月前,台州椒江的俞婷婷在一家無證無照的美容工作室做了一口號稱不損傷牙齒的「納米牙釉質再生牙」,沒想到牙齒是白了,卻有後遺症。事後她發現,為其操作美齒項目的美容工作室也不見了蹤影。記者調查發現,這項名為「納米牙釉質再生牙技術」或者「納米浮雕牙齒技術」的整牙美齒項目,多依託美容院和私房美容工作室開展,最近風靡一時,而醫院牙科以及正規牙科診所均沒有該項目。
  • 浙大團隊滴藥水「長」出牙釉質,科學家將用它修自己的牙裂縫
    8月30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在線發表了「Repair of tooth enamel by a biomimetic mineralization frontier ensuring epitaxial growth」,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藥水」——仿生修補液,在牙釉質(enamel)的缺損處滴上兩滴,48小時內缺損表面能「長」出2.5微米晶體修復層,其成分
  • 牙……疼麼:浙江大學團隊補牙黑科技,幾滴藥水再生牙釉質
    人的一生有兩副牙齒——乳牙和恆牙,恆牙長成後不再更替,牙釉質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緩慢消耗,且作為高度礦化的生物組織不可再生。理論上講,牙釉質的主要成分HAP在口腔環境下存在如下平衡:Ca10(PO4)6(OH)210Ca2++3PO43-+OH-,進食酸性食物後,其中的H3O+可與OH-結合,推動平衡向右移動,由此導致HAP分解;甜食中的糖類物質在細菌的酵解下同樣會產生有機酸,從而加速牙釉質的損耗。
  • 滴幾滴藥水,牙齒就有希望再生,浙大學者發明仿生修補液
    只要在牙釉質的缺損處滴上兩滴,48小時內缺損表面能「長」出2.5微米晶體修復層,其成分、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與天然牙釉質幾乎一致,並與原有組織無縫連結,渾然一體。 這個消息簡直顛覆了傳統牙醫治療,以後如能牙齒壞了、崩了,滴兩滴藥水,牙齒就能恢復如初,那中老年人的牙口不好肯定會成為歷史。
  • 浙江大學發明神奇藥水:滴上兩滴可 「長」出牙釉質
    IT之家9月3日消息 據浙江大學官網報導,浙江大學化學系的唐睿康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藥水」——仿生修補液,在牙釉質(enamel)的缺損處滴上兩滴,48小時內缺損表面能「長」出2.5微米晶體修復層,其成分、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與天然牙釉質幾乎一致,並與原有組織無縫連結。
  • 技術革命|貝利達(BIOREPAIR)牙膏,讓牙釉質「再生」成為可能
    技術革命|貝利達(BIOREPAIR)牙膏,讓牙釉質「再生」成為可能  相信很多人都遭遇過牙齒敏感的困擾,產生牙齒敏感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牙釉質受到了損害,導致牙本質暴露。牙釉質作為牙齒最堅硬的保護屏障,一旦受損嚴重,「保護屏障」遭到破壞,細菌便得以入侵,牙齒的其他問題也就接踵而來了。而在日常生活中,牙釉質的損耗是不可避免的,那麼磨損的牙釉質,還能恢復嗎?早些年醫學界曾認為牙釉質幾乎不可再生,而今,隨著科技的發展,修復牙釉質已經不再是科學難題。  在國外牙膏市場有一款專業修復牙釉質的牙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技術革命。
  • 不可再生的牙釉質到底有多脆弱?本文教你如何保護
    牙釉質在各大牙膏的廣告中屢屢被提及,它與牙齒的健康有極大的關係,很多人都認為牙釉質是可修復可再生的,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在日常中應該如何保護牙釉質呢?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牙釉質是什麼。牙齒最外層叫牙釉質,它是一個半透明的結構,內側叫牙本質,呈淡黃色,這也是健康牙齒為什麼會是淡黃色的原因,因為牙本質透過牙釉質呈現出來的是微微發黃的顏色,這也是一個健康的顏色。越健康的牙釉質鈣化程度越高,其硬度也越高,這樣的牙釉質更透明,所以深部的牙本質的顏色也更容易透過其而呈淡黃色。
  • 貝利達(BIOREPAIR)——突破了牙釉質不可再生的醫學瓶頸!
    ,有效修復脫礦及受損部位的牙釉質,並重建天然的牙層,讓牙齒免受食物酸蝕,為牙齒提供堅固保護。實際上,大部分口腔問題,都是由於牙釉質損傷造成的。由於牙齒上是沒有細胞的,所以它無法完成自我更新和修復。而羥基磷灰石是構成牙釉質的主要成分(牙釉質中含90%,牙本質中含70%),它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但市面上常規的羥基磷灰石並不能直接與人體的牙釉質進行融合。
  • 兩滴藥水48小時就可修復齲齒
    具體而言,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唐睿康的團隊研發出了一種仿生修補液,只要在牙釉質的缺損處滴上兩滴,就能在48小時內在缺損表面「長」出2.5微米晶體修復層,其成分、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與天然牙釉質幾乎一致,並與原有組織無縫連結,渾然一體,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雜誌《Science Advances》。
  • 全球首款牙釉質再生牙膏貝利達Biorepair正式登陸中國
    日前,義大利最具影響力醫學口腔品牌、全球首款牙釉質再生牙膏貝利達Biorepair由中國商貿公司隆盛泰引進,正式登陸中國市場。其首度研發的奈米微晶粒(Microrepair)能滲透到牙齒琺瑯質的微觀缺陷和牙本質表面,執行有效的再礦化和修復,重建損傷琺瑯質。貝利達Biorepair的研髮長達20年。直到2006年才突破如何將琺瑯奈米微粒晶體(Microrepair)特殊配方研製在牙膏中,以牙膏為載體,為牙齒輸送奈米微粒。
  • 牙釉質到底有多硬? 怎樣才能保護牙釉質不受損?
    牙釉質到底有多硬? 怎樣才能保護牙釉質不受損?時間:2017-04-28 11:02   來源:樂莎莎口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牙釉質到底有多硬? 怎樣才能保護牙釉質不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