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今天上午10時36分,備受關注的「卡西尼-惠更斯」號探測飛船主發動機點火成功,開始進入土星預定軌道。美國國家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現場瞬間爆發出了一陣陣掌聲,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激動地互相擁抱、握手,為了這一刻,他們已經期待了7年。
10時57分,在距土星56000公裡時,由於進入土星勢力範圍,在引力的作用下,卡西尼號略有加速,飛行速度達到26公裡/秒。屏幕上顯示卡西尼在正常運轉,點火之後一切都很順利。
「到目前為止都是好消息,一切正常!」從美國國家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直播現場不斷傳來令人振奮的聲音。中午12時12分,卡西尼號探測飛船成功在土星軌道運行,成為進入土星軌道的第一艘人造飛船,並從此開始為期4年的環繞土星飛行之旅,探索這個有環的行星和其所屬的神秘衛星、迷人的土星環以及複雜的磁場。預計在這4年任務期間,卡西尼號共將環繞土星76圈,近掠土星52次,7次近掠土星最大的衛星泰坦45次。預計今晚9時卡西尼號將傳回首批照片和數據。
18國260位科學家參與
這項耗資30多億美元的土星探測計劃,由歐美18國、260位科學家投注心力,共同合作。而卡西尼號探測飛船是不同國家的三個航天局的協作成果,有17個國家參與建造了這艘飛船。卡西尼號軌道器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下屬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建造和管理。惠更斯號探測器由歐洲航天局建造。義大利航天局則為卡西尼號提供了用於通訊的高增益天線。來自世界各地總共超過5000位科學家將會參與研究收集到的數據。
科學家每人一顆幸運花生
擁有上百萬個零件的卡西尼號在經歷了如此漫長的飛行之後,在今天上午點火之前,這一切還都是懸念。雖然科學家似乎不應迷信,但在卡西尼號開始點火之前,美國國家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裡的科學家們還是每人吃了一顆代表運氣的幸運花生。如大家所願,到目前為止,這次重大的外太空探索活動一切順利。
三次與地球失去聯繫
據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介紹,在今天進入土星軌道的過程中,卡西尼號有三次與地球無法保持聯繫。第一次是飛越土星環A環上空時,約有25分鐘時間失去消息;當穿越寬度為4000公裡的土星環環縫時,與地球保持了6分鐘左右的聯繫後,再次被B環擋住,暫時失去聯繫約20分鐘;當飛船接近土星大氣層時,第三次和地球失去聯繫。
規模最大最複雜的行星探測器
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是人類迄今為止發射的規模最大、複雜程度最高的行星探測器,它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歐洲航天局和義大利航天局的一個合作項目,主要任務是對土星系進行空間探測。最近時可至950公裡,以拍攝泰坦表面的高解析度影像以及進行雷達觀測。卡西尼號探測器以出生在義大利的法國天文學家卡西尼的名字命名,其任務是環繞土星飛行;惠更斯號探測器是卡西尼號攜帶的子探測器,它以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惠更斯的名字命名,其任務是深入土衛六的大氣層,對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進行實地考察。
卡西尼漫長而不平凡的太空之旅
經過7年的飛行,今天飛船進入環繞土星軌道期間的關鍵時刻,穿過土星光環平面,開始4年土星之旅;2004年12月25日,惠更斯號探測器將從卡西尼號軌道器分離,開始其為期22天的前往土衛六之旅;2005年1月14日:惠更斯號開始降落,穿過土衛六多雲的大氣層,大約兩個半小時後著陸,探測器按計劃在大約世界時09時00分接觸到土衛六上層大氣邊緣;2008年6月30日,卡西尼號基本任務完成。
本世紀人類難以登上土星
今天上午,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博士等專家在回答觀眾的提問時說,以目前的物理手段,本世紀人類難以登上土星。據介紹,人類預計將於2030年才能登上火星,而更為遙遠的土星到本世紀末人類將難以「涉足」。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土星表面情況,其平均密度只有0.70克/立方米,如果把它放在水中,它會浮在水面上。人類探測器無法立足。此外,其緻密大氣層使得人類即使登陸也難以獲得充足的太陽能源。今天卡西尼號克服重重困難經歷6年多時間才到達土星,並且只是購買了「單程票」。人類即使最快來回也需要七八年的時間,這也只是從土星邊繞一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