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0日,中泰資管風險系統對各大資本市場的系統評分情況如下:
滬深300指數的中泰資管風險系統評分為63.1,本月權益市場風險仍處於中性偏高的區域,但評分已經創下2018年2月以來的新高。
滬深300估值回升到在53%分位左右,股權風險溢價快速修復,基本面整體風險分值在53分,從基本面看依然是性價比中性。
市場情緒為78分,相比上個月59分有顯著提高。情緒指標進入高風險區域,市場擁擠度、高風險股票溢價和隱含波動率都處於高風險區域。
市場預期相比上月更為樂觀,但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分化,部分資金向低估值風格轉移。
數據來源:中泰資管,數據截至2020年7月20日
股市潛在風險提示:
短期疫情的過度發展仍存可能性,仍然是只不可預計的黑天鵝,而疫情的長期影響則是不可忽視的灰犀牛。
地產風險也是國內不可忽視的灰犀牛,積累得越久風險越大,謹慎地產風險爆發引發的資產價格波動。
2020年是地緣政治的大年,重要國家的大選以及周邊形勢的敏感,事件的發生可能導致資產價格波動加大。
債市的中泰資管風險系統評分為48分,處於低風險區間。
當前債市優質資產收益率及信用利差脫離歷史低位,低等級信用利差回升至歷史高位。1年國債收益率處於36%的歷史分位數,10年國債收益率處於13%的歷史分位數;AAA、AA+評級中票短融的1年期收益率分別處於20%和19%的歷史分位數,信用利差分別處於16%、13%的歷史分位數;AA-評級中票短融的1年期收益率處於61%的歷史分位數,信用利差分別處於88%的歷史分位數水平。
中國二季度名義和實際GDP增速雙雙V型反彈,超出市場預期。其中,國內GDP實際同比3.2%,較1季度大幅回升10個百分點;名義同比3.1%,較1季度回升8.4個百分點。GDP不變價環比11.5%,前值-10%,季度環比折年率54.6%,前值-34.4%。
當前經濟反彈結構依然為投資拉動為主,消費依然疲軟,供給回升仍大於需求的風險在積累。從支出法來看,投資、淨出口拉動轉正,消費依然為負貢獻。其中,投資當季同比拉動5.01%,2015年以來最高值。從生產法來看,第二產業同比回升4.7%,第三產業同比回升1.9%。第三產業中:批發零售業1.2%,住宿餐飲-18%,房地產4.1%。
當前的債市調整幅度相對於供大於求的經濟弱復甦可能處於超調階段。在低增長、高債務的宏觀環境下,貨幣政策依然處於寬鬆周期,經濟修復的程度與低評級信用債歷史高位,均並不支持債券市場繼續單邊走熊。考慮到風險偏好仍然處於高位以及利率債供給在8月快速回升的因素,趨勢性波動交易機會仍然需要等待。
就8月至年末來看,8、9月仍有利率債供給回升至1.5萬億每月,但四季度利率債供給下降至低位6000億元每月。隨著政府部門信用擴張收斂,當前工業部門高庫存水平面臨真實復甦需求的檢驗;疫情在中國雖然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帶來的影響仍然存在,特別是消費、旅遊等服務業仍受到抑制,居民核心通脹低迷。
數據來源:中泰資管,數據截至2020年7月20日
風險點:
1. 經濟復甦超預期
2. 國際地緣政治變化
3. 海外疫情擴散二次衝擊
大宗商品黑色板塊的中泰資管風險系統評分為63,處於在中性偏高風險區域,較於上個月風險有所下降,但當前位置持有黑色板塊品種風險收益比依然不高。
基本面情況是淡季疊加超長雨季,鋼廠累庫較為嚴重,但是隨著雨季結束被壓制的需求有反彈的預期。宏觀預期向好,國內經濟恢復速度較快。
數據來源:中泰資管,數據截至2020年7月20日
黑色板塊潛在風險提示:
長期需求端風險累積的巨大的泡沫依然存在,可能轉變成巨大的下行風險。
現實和預期的博弈,疫情的影響是實質的,長期的基本面壓力巨大,但政策和需求快速恢復的預期仍存在。
國內疫情控制力度以及海外疫情發展情況會影響到黑色
經濟刺激政策的是否會繼續加碼也給市場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
本材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本材料僅供具備相應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資者閱讀,不得視為要約,不得向不特定對象進行複製、轉發或其它擴散行為,管理人對未經許可的擴散行為不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