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日本研究團隊成功利用洋流發電!

2021-01-19 絕緣材料

關注一下,更多精彩等著你!

近日,日本研究團隊在鹿兒島縣吐噶喇群島外海進行洋流發電實證實驗,通過藉助黑潮轉動渦輪機成功發電,最大發電量達30千瓦(KW),這是使用實驗機實際利用洋流成功發電的全球首例。

根據日媒報導,洋流發電是藉助洋流推動巨大渦輪機來發電,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與機械製造大廠IHI連手在日本鹿兒島縣吐噶喇群島(TokaraIslands)的口之島外海,自8月14日起進行實證實驗。

把實驗機沉入海中水深20米至50米處,渦輪機受黑潮洋流推動成功發電,最大發電量達30千瓦。據NEDO表示,這是使用正式實驗機實際利用洋流成功發電的全世界首例。

據了解,日本IHI技術開發本部的長屋茂樹部長表示,目前實現了利用黑潮發電的目標是由於口之島外海海域的洋流強度和方向很穩定,未來他們希望朝邁向實用化進行詳細的洋流調查。如果能利用世界級強大洋流黑潮來發電,那麼相較太陽能發電會更穩定,NEDO和IHI今後將針對發電成本等進行驗證,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實用化。

來源:環球科技

更多建議與需求,請在最下方給我們留言!

《絕緣材料》由桂林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辦,是專業技術權威的電工技術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雜誌以絕緣材料行業為先導,及時、全面、全力為絕緣材料的研究、製造、應用、銷售和管理等領域打造技術交流和信息傳遞的新平臺。

廣告合作請聯繫:18677378368  winstonqwj@126.com


絕緣材料檢測請關注↓↓↓

業務聯繫:0773-5888294


同屬桂林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的還有

電工材料:介紹電工行業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及科技信息,可提供論文刊登、信息發布、企業宣傳等服務。




模具工業:中國模具工業協會會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交流模具技術、傳播模具信息、宣傳行業廣告的理想平臺。

相關焦點

  • 全球首例 日本研究團隊成功利用洋流發電!
    全球首例 日本研究團隊成功利用洋流發電!2017-08-22 12:07出處/作者:環球時報整合編輯:漢堡超人責任編輯:dengjinchao 據報導,日本團隊在鹿兒島縣吐噶喇群島外海進行洋流發電實證實驗
  • 全球首例!日本研究團隊成功利用洋流發電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 8月20日報導,日本團隊在鹿兒島縣吐噶喇群島外海進行洋流發電實證實驗,通過藉助黑潮轉動渦輪機成功發電,最大發電量達30千瓦(KW),這是使用實驗機實際利用洋流成功發電的全球首例。
  • 日本領先全球開發洋流發電?臺灣去年已測試,雙方應尋合作契機
    日本《NHK》報導,該國是全球第一個測試洋流發電成功的國家,但利用黑潮發電其實日本非第一,我國中山大學行政副校長陳陽益主導的黑潮發電計劃於去年已經搶全球先機,測試成功。為何我國領先的洋流發電研究未能在國外打下第一知名度?世大運賽期進入立法院的臺灣官員或許還在主席臺上馳騁,無暇思考。
  • 中國駐印使館預警;人民幣大升值;美國稅改突破;卡達交好伊朗;阿里股價暴漲;全球新造船大增;日本洋流發電等
    印度報警電話:0091-100;中國駐印度使館領事保護電話:0091-9810597886;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呼叫中心電話:+86-10-12308或+86-10-59913991。漢能與奧迪合推太陽能車頂據報導,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旗下美國全資子公司阿爾塔設備將與奧迪合作,在部分奧迪汽車車頂加裝太陽能薄膜,利用其產生的電能供給車內空調和其他電力設備,藉此延長車輛續航裡程
  • 日本研究團隊成功製成14cm全球最長碳納米管束
    日本研究團隊成功製成14cm全球最長碳納米管束 2021-01-12 10:33:33 來源:科技日報 日本金澤工業大學開發出新型碳纖維複合材料——高強度、高彈性且導電性優異。
  • 美國舊金山擬利用流經金門大橋的洋流發電
    該市管理委員會一致通過一項研究計劃,希望利用大橋下的洋流為750個家庭提供生活用電。 這項耗資200萬美元的小規模試驗的設計方案是,利用水下引流通道增加金門橋下洋流的壓力,藉此形成吸氣效應,帶動岸上的發電機工作。 舊金山市環境部門的發言人馬克·韋斯特隆德表示,該計劃可謂美國利用潮汐進行商業發電的計劃之一,但還須獲得政府其他部門的批准才能實施。
  • 產經新聞:日本首次成功利用海底熱水發電
    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首次成功地進行了「海底熱水發電」實驗,該實驗利用從海底噴出、包含硫化氫的熱水進行發電。電力是海底探測和觀測所必不可少的,一旦可以在海底直接發電,則海洋研究空間會大大擴展。
  • 全球首例,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移植成功
    撰文:小明月來源:幹細胞者說近日,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傳來好消息,他們將人體胚胎幹細胞(ESCs)誘導成肝臟細胞,並成功移植給了患有重度肝臟病的幼兒。目前患兒的移植很成功,病情穩定。
  • 全球首例iPS細胞培養角膜移植成功
    日本大阪大學近日宣布,通過手術,他們成功將用他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出的角膜組織,移植到了一名40多歲患有重度「角膜上皮幹細胞衰竭症」而幾乎失明的女性的左眼上。術後該患者視力得到改善,日常生活已經不受影響。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8月30日消息稱,這例手術在7月25日進行,患者於8月23日出院,這是全球首例對利用iPS細胞培養出的角膜組織進行移植的手術。
  • 世界首臺潮汐發電機即將就位 利用洋流發電
    英國媒體說,這一裝置的投入使用可能帶來海洋能源利用領域的「革命」,使英國成為「海洋能源中的沙烏地阿拉伯」。 新裝置 英國《獨立報》23日報導,這款名為「SeaGen」的新型潮汐能渦輪發電機由英國工程師彼得·弗倫克爾設計,長約37米,形似倒置的風車。 發電機預計於24日安裝到斯特蘭福德灣入口附近。
  • 海裝風電承擔的洋流發電項目通過重慶市科委驗收
    海裝風電承擔的洋流發電項目通過重慶市科委驗收近日,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專家組對海裝風電承擔的重慶市科技攻關計劃項目《洋流發電關鍵技術研究及模型試驗》(項目編號:cstc2012gg-yyjs90013)進行了驗收。
  • 美國舊金山欲借強勁洋流發電
    當前位置: 電力網 » 電力行業要聞 » 國際電力要聞 » 正文 美國舊金山欲借強勁洋流發電 日期:2007-06-24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作者:林西
  • 舟山利用海浪發電成功
    15日15時25分,世界首臺3.4兆瓦模塊化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首套1兆瓦機組正式啟動發電,發電機組運行正常。潮流能發電在浙江舟山成為現實。 歷時7年研發,15大系統核心技術群組,52項核心專利……以林東為總工程師的海外科研團隊主導研發出世界首臺3.4兆瓦的「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可在海裡安放7個發電機組模塊。首套1兆瓦發電機組,安裝在岱山縣秀山鄉南部的海裡。自今年1月入海安裝,經完整潮水周期的運行,各項數據採集符合併網要求。
  • 首次成功利用電子自旋發電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超微技術,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利用電子自旋發電。這項技術有望應用於磁傳感器或用來為超小型電子器械製造電源。
  • 日本在全球首次利用海底甲烷水合物產出天然氣
    【相關新聞】 日本太陽能發電半年新增4.7GW,達以往20多年總和 【波力發電】(下)實證設備建設如火如荼,商業化近在咫尺 【波力發電】(上)技術開發「百花齊放」,蘇格蘭海岸欣欣向榮 太陽能發電系統維護的盲點——金屬支架「腐蝕」
  • 產業動態〡同時點亮10000盞60瓦電燈,只是洋流發電的一小步
    洋流循著一定的路線周而復始地運動著,其規模比起陸地上的巨江大川則要大出成千上萬倍。海水流動可以推動渦輪機發電,為人們輸送綠色能源。中國的洋流能源很豐富,沿海洋流的理論平均功率為1.4億千瓦。利用洋流發電的可行性如何?
  • 全球首例!日本批准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人體臨床計劃
    18日,日本厚生勞動省(日本政府醫療技術主管部門)的專門會議批准了慶應大學使用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計劃。這將成為全球首例向患者移植使用ips細胞(誘導多能幹細胞)製成的神經幹細胞,改善運動機能的臨床研究。預計最早將於2019年夏季啟動。
  • 全球首例!日本成功為6天大新生兒進行肝胚胎幹細胞移植 情況穩定已...
    全球首例!,已成功將源自胚胎幹細胞的肝細胞移植到一名新生嬰兒體內,這在世界上尚屬首例。該案例也將為全球範圍內的此類新生兒提供新的治療選擇。日本國家兒童健康與發展中心的福田秋樹(Fukuda Akinari)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宣布,去年10月,一個患有尿素循環障礙的6天大嬰兒接受了肝細胞治療。
  • 【一日一題】傘式洋流發電
    (湖南師大附中2019屆高三月考試卷(三)地理)傘式洋流發電是將電站建在船上,通過「傘」帶動工作索,在洋流的作用下周而復始地運動,進而帶動發電機運轉發電。下圖為某海域的傘式洋流發電站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
  • 【日本海洋能源開發】(4)全球唯一處於運轉狀態的海洋溫差發電設備
    海洋溫差發電(OTEC: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就是利用海洋表面25℃~30℃的高溫與深層5℃~6℃的低溫之間的溫差,以沸點較低的氨等為介質,旋轉蒸汽渦輪進行發電。 這也是所謂的雙循環發電,但與利用地熱、生物質及工廠廢熱等相比,溫差較小。並且與普通的雙循環發電不同的是,存在汲取深層水的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