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是教育行業從業人員教師的許可證。在我國,師範類大學畢業生須在學期期末考試中通過學校開設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課程考試,並且要在全省統一組織的普通話考試中成績達到二級乙等(中文專業為二級甲等)以上,方可在畢業時領取教師資格證。非師範類和其他社會人員需要在社會上參加認證考試等一系列測試後才能申請教師資格證。教師資格證考試,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官方設定的教師資格考試報名網站。2012年之前,服務對象是非師範類的需要考取幼兒,小學,中學教師資格的考生。2012年後,包括師範類的考生也需要自主報考。目前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統考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省、自治區、直轄市。
2016下半年教師資格證報考時間:筆試報名時間:2016年9月6日-9日,考試時間:11月5日;面試報名時間:12月16日起,考試時間:2017年1月7日-8日。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包括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初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高級中學教師資格考試。沒有指定用書。
參加高中生物的教師資格證考試的話,就要抓緊時間備考了,備考方式可以根據個人的時間安排合理選擇,目前有下面幾種複習備考方式:1、自學備考,準備好考試的相關教材自己學習備考,這個就要求考生有很強的自學能力了,2、通過中公教師網(www.zgjsks.com)學習備考,網站有很多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備考資料和歷年考試試題,以及視頻課程,考生可以隨時使用手機學習,也可以在電腦上觀看學習,3、通過面授輔導備考,這種是通過專業老師針對指導備考。考生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對於生物考試全國統考,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生物》考試內容:
(一)學科知識
1、掌握與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相關的植物學、動物學、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生態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生物進化等領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及相關的生物技術;了解生物學科發展的歷史和現狀,關注生物學科的最新進展。
2、掌握生物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等,運用生物學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分析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發展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問題。
(二)教學知識
理解高中生物學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和課程目標;熟悉高中生物學課程3個必修模塊的內容標準;知道課程資源的類型及其適用範圍。了解高中生物學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內容呈現形式。了解生物學教學理念、教學策略、教學設計、教學技能、教學評價、教學研究等一般知識與技能。了解生物學科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踐活動的基本要求和過程。掌握高中生物學核心概念的一般教學策略。
(三)教學設計
1、學習需求分析(1)分析學習者:分析高中生學習生物學課程的一般特徵,如年齡特徵、整體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等。分析高中生學習生物學課程的差異性,如個性差異、知識水平差異、不同的學習態度等。(2)分析教材: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編寫特點,確定課時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對生物學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選擇和組織,明確教學內容的相互關係和呈現順序。通過分析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明確核心概念,確定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2、確定教學目標:(1)領會高中生物學課程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含義。(2)根據三維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確定並準確表述教學目標。
3、選擇教學策略和方法:(1)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和方法。(2)合理選擇和利用課程資源。
4、設計教學過程:(1)合理安排生物學教學的基本環節。(2)設計合理的教學流程。(3)分析並評價教學案例。
5、撰寫格式規範的教案
6、了解生物學教學中常用的評價類型及其特點
綜上。生物教師資格證考試的筆試部分的內容知識點比較多,需要系統的有針對性的複習,在筆試結束後所面臨的的就是面試部分,這裡要強調筆試與面試同等重要,分別考察結構化試講及其答辯,面試部分在今後的解析中在做分享。
中公講師解析
備考資料:[綜合素質] [教育綜合知識]備考資料 [各學科知識]備考技巧
考試題庫:[各地區試題] [模擬試題] [強化訓練題] [每日一練]
掃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qgjsks)
回復「我要聽視頻」下載【2016教師資格各學科學習視頻】
回復「內部資料」下載【2016教師資格各學科重要分析資料】
回復「備考手冊」下載【2016年教師資格新手備考手冊】
>>>更多教師資格筆試備考資料請查看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網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