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蜜蜂的針會進化成連著腸子?其生物學意義是什麼?

2020-12-06 張蛋家常事

為什麼蜜蜂的蟄針會連的腸子?其實是你誤解了,蜜蜂的蟄針連著的是毒囊,因為腺體腺體比較大,被扯出來時就可能帶出蜜蜂的腸子。

蜜蜂只有工蜂和蜂王才有蟄針,雄蜂是沒有的。工蜂和蜂王的蟄針在結構和機制上其實與許多雌性昆蟲所具有的產卵器相似,最初的目的是利用利而尖的產卵器刺入土壤,植物,或其他昆蟲的體內產卵,為了爭取一個適宜的生存環境。但蜜蜂由於蜜粉對於其他動物的誘惑力太大,為了保護蜂巢,保護蜜蜂,產卵器就進化成蟄針,是蜂王和工蜂的防衛和攻擊器官,產卵器就附帶在蟄針的下面。

蟄針畢竟太小,造成的殺傷力還不夠,工蜂和蜂王就先進化出了毒囊,讓毒囊產生的蜂毒素能通過蟄針注入到敵人的肌膚裡,蜂毒素產生的劇烈疼痛才能震懾傷害到敵人。

為了保證蟄針能伸縮自如,迅速的注入毒素,有力地刺入敵人的體內,蟄針還有蟄針杆。蟄針杆由一根刺針和兩根感針組成,刺針表面兩側的軌道狀邊緣與感針表面的凹槽相咬合,使感針可以在軌道上自由滑動並形成一條輸送毒液的道館,當蟄針刺入敵人體內時,毒液就會通過這條道管注入。

在蟄針的基部,蜜蜂的尾部,有蟄針球,毒腺,毒囊以及一對彎曲臂和三對形狀各各異的骨片等結構。毒腺是分泌蜂毒的腺體,毒囊是儲存蜂毒的囊狀物。蟄針球能懸掛和支持針杆,並控制感針的滑動。三對骨板和上面附著的肌肉能驅動蟄針,他們協同動作能控制蟄針的運動。蟄針不用時可以縮進腹部蟄針腔中的蟄針球基部,末端被蟄針鞘包住。需要使用時就會立刻讓蟄針刺出,迅速的注入蜂毒。

為了使蜂毒能順利的注入定敵人體內,儘可能產生疼痛效果,蜜蜂的蟄針上都會有倒鉤,只要刺入肌膚內就會被扯脫。蟄針的每條感針上有10個倒鉤,可防止蟄入後感針退出,刺入的蟄針會留在皮膚上,連著的蟄針基部結構一起扯出。蟄針基部結構由於交感神經連接蟄針和毒囊肌肉,離開蜜蜂身體的毒囊還會自動收縮,蟄針還會有節律的刺入,這樣讓蜂毒能全部排完為止,蟄針刺得更深,蜂毒注入更多,對敵人的攻擊力就大大加強了。但這樣做是以蜜蜂犧牲生命為代價的,蟄針脫落,扯出蟄針基部器官,會造成蜜蜂腹部嚴重受損,嚴重的還會帶出蜜蜂的腔腸,不久蜜蜂就會死去了。

你看,蟄針的使用有這麼多的器官需要輔助,有這麼複雜的過程,小小的蜜蜂為了能保衛蜂巢,是付出生命代價的。我們看到被蟄後扯出來的並不是蜜蜂的腸子,而是蜜蜂蟄針基部器官。這些器官組織會保證讓更多的毒素能注入敵人體內,是蟄針具有更大的殺傷力。蜜蜂個小體弱,僅僅靠蟄針對敵人的危害是不大的,所以才進化出了蜂毒,才需要毒囊等其他輔助器官。如果不能讓蟄針和毒囊留在敵人身上,所能注入的蜂毒也是很少,不能造成大的威脅,所以蜜蜂的蟄針上就進化出倒鉤,讓針刺入敵人體內就拔不出來,讓連著的毒囊也與蟄針一起脫落,這樣才能把蜂毒能全部注入。蜜蜂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敵人造成最大的傷害,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

好啦,說了這麼多應該明白蜜蜂蟄針帶出來的是什麼,蜜蜂為什麼要這樣進化了。在弱肉強食的自然界,小小的蜜蜂能生存幾千萬年,能以香甜的蜜粉為食,能守得了自己的蜂巢,保護自己的蜜粉,蜜蜂不得不付出生命的代價。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蜜蜂的蜂針會連著內臟,意義是什麼?」網友神評論哈哈哈
    1.大家都知道蜜蜂的針是連著內臟的,所以它叮人一下就會死去,那麼這樣的構造到底是為了什麼呢?網友神評論,哈哈哈哈2.老師的求生欲也是很強了,那畢業了以後可以打老師嗎?7.單身狗也太可憐了,不但得被秀一臉,還要被誤傷,隔著屏幕都感受到他的憂傷了,如果是小編的話必須得要精神損失費8.拆遷辦的需要一隻這樣的狗,這樣他們能夠省很多的力氣,真的9.媳婦你少往臉上撲點粉吧,都能和面了,天天糊這麼多你不嫌沉啊10.差不多得了,人家可是鱷魚,小心一會突然餓了想吞了你11.知道什麼叫雪上加霜嗎?
  • 為什麼蜜蜂在蜇人後自己會死亡?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防禦機制?
    不幸被蜜蜂蟄中的我們可能會想,蜜蜂一定是大獲全勝,出了口惡氣凱旋歸去了吧,但事實是,它不久後就會死去。 依靠毒刺成功擊退了敵人,自己不久後卻要喪命,這些蜜蜂簡直就是敢死隊!蜜蜂為什麼會有這種防禦機制,其中有什麼奧秘呢?
  • 蜜蜂和黃蜂有什麼區別?
    黃蜂和蜜蜂也是兩種不同的動物,但是它們也有著相似的外表。那麼,它們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黃蜂和蜜蜂的區別一:生物學分類凡是已發現的物種都有自己的名字,而且也都有生物學分類的明確劃分。關於生物學分類,從大到小依次為:界、門、綱、目、科、屬、種。
  • 被蜜蜂蜇了怎麼辦?這幾個土方子很管用,不用急著進醫院
    蜜蜂性情比較溫和,但當受到外界幹擾時,它們便會成群結隊的發起攻擊,運用自身尾部的毒針作為防禦工具。這時候攻擊性變得非常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蜜蜂在蟄完天敵後,尾部的毒針就連著腸子留在上面。自己掙脫逃走,然後它們會慢慢的死去。可以說這是自然界中最可悲的的動物。但儘管如此,它們還是在勇敢的保衛著自己的家園,可悲但可贊。
  • 何謂宏觀生物學,其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因此,我們自己作為一個細胞若依靠科學獲得永恆的生命,全體人類也會獲得永恆的生命。構成人類的每個人充分表達自己的個性是至關重要的。那是因為,全體的力量正比於其構成人員的多樣性。每個人越互不相同,由每個人構成的全體也就越豐富。這種全體力量就是行星意識。
  • 什麼蜜蜂沒有螫針?是雄蜂還是蜂王?分正常情況和非正常情況
    導讀:沒有螫針的蜜蜂,是蜂王還是雄蜂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首先我們應該確認我們看到的蜂是雄蜂,因為在生活中我們能夠見到的蜂類比較多,從大體上可以分為蜜蜂、胡蜂、熊蜂幾大類,每種蜜蜂的種類往往還可以根據其區域和產卵以及哺育特點進行細分,而且每種蜜蜂都以三型蜂的結構進行社會化群居
  • 蜜蜂分家後,會在蜂場附近停留多久?需要注意什麼?答案來了
    如今正是我國很多地方的大流蜜期,對於一些地方來說,已經進入到流蜜期的中後期,所以未來的這段時間,陸陸續續會出現蜜蜂分家的情況。對於蜜蜂分家來說,這是我們很多喜歡養殖蜜蜂的朋友最喜歡的,只要看到有分家的蜜蜂,收捕以後就可以進行蜜蜂養殖了。
  • 蜜蜂採花蜜是為了什麼?
    自然界中的蜜蜂給人們一種勤勞的象徵,總是夜以繼日的辛勤勞動,採集花蜜,基於採花這一特點,雖然是由物種本能的反應,但是蜜蜂也不會隨便採集花蜜,這裡面就說明了蜜蜂有很強的目的性,採集花蜜是蜜蜂必須做也不得不做的事,那麼蜜蜂為什麼要採集花蜜呢?
  • 進化生物學應重視目的論問題
    直到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之後,這種局面才有所改善,不過並不徹底,體現在達爾文依然為「神學目的論」留有地盤。在達爾文之後,進化生物學家邁爾(Ernst Walter Mayr)徹底清算了神學目的論,提出「生物學目的論」或「經驗目的論」,並以此作為進化生物學的哲學基礎。然而,進化生物學屬於經驗科學,經驗科學的哲學基礎是非經驗的,因此,要說明進化生物學的哲學基礎問題,我們不得不回到康德的先驗目的論。
  • 蜜蜂蜇人一次就會死?動物謠言你聽信了多少?
    兔子愛吃胡蘿蔔,鴕鳥一害怕就會把頭埋進沙子裡,蜜蜂蜇人一次就會死,這些都是為人所熟知的「常識」,然而事實卻不是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兔子愛吃胡蘿蔔?鴕鳥為了幫助消化,經常會吞食一些沙石,人們就誤以為它把頭埋進了沙子。其實鴕鳥遇到危險時跟別的動物一樣,要麼打架要麼逃跑,而且兩樣表現都不差。鴕鳥的速度能接近60公裡每小時,快趕上一輛高速行駛的摩託車呢。如果要打架,它有又大又鋒利的爪,還有強勁有力的雙腿,足夠扳倒一頭獅子。
  • 愛因斯坦:蜜蜂滅絕,人類只能存活4年?蜜蜂和人類有什麼關係
    很明顯,這個預言涉及到的是生物學。愛因斯坦確實是個頂級科學家,但他畢生的精力都放在了物理學和天文學研究上。要是他還在生物學上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那他的地位超過伽利略和牛頓完全不是問題。可惜的是,愛因斯坦沒有涉獵生物學,他留下來的資料和筆記中,也沒有和這個預言有關的話語。
  • 生物為什麼會進化出性別?科學家:這正是進化的意義!
    為什麼生物會進化出性別呢?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如果說生命的誕生是一個偶然,那進化之路便是對這種偶然性的顛覆!生命從誕生開始,經過漫長時間的進化,形成了地球豐富的生態系統以及幾千萬種物種!雖然這些物種千奇百怪,但卻有一個神奇的規律:越是低級的生物性別概念越是模糊,越是高級的生物性別概念越是分明,這是為什麼呢?
  • 斐濟蜜蜂講述新版本進化故事 多樣性源於無法適應棲息地環境
    來源:【科技日報】新解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進化生物學認為,新物種出現並進化是為了適應不同的生態環境,但澳大利亞科學家在斐濟高山地區發現的稀有蜜蜂講述了另外一個版本的進化故事。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這些蜜蜂提供的證據表明,它們還沒來得及適應不同棲息地,就已經進化成許多種類。 該文章第一作者、弗林德斯大學的詹姆斯·道裡說:「科學家們通常認為,適應新棲息地和生態環境會推動並促進物種多樣化,但我們發現,單一蜜蜂物種在斐濟的殖民化行為最終進化出20多種地方性蜂種。至少對斐濟蜜蜂而言,物種的多樣性是由於無法很好地適應棲息地所致。」
  • 發現神奇的蜜蜂世界(組圖)
    這兩個種也是蜜蜂屬中分布最廣的兩個種。由於這兩種蜜蜂分布地很廣,有的種長期生活在不同類型的生態環境中,彼此之間也會出現一些差異,產生了很多亞種。東方蜜蜂有很多亞種,在中國境內最知名的一個亞種為中華蜜蜂,簡稱為中蜂,也被稱為土蜂。東方蜜蜂還有日本蜜蜂、印度蜜蜂等其他的亞種,不同亞種在體色特徵、生物學特徵上都有區別。
  • 如果蜜蜂滅絕了,會發生什麼?養蜂人說了3點
    如果蜜蜂滅絕了,會發生什麼?看看養蜂人怎麼說 如果蜜蜂滅絕會發生什麼?養蜂人說了3點 關於蜜蜂滅絕了會發生什麼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在過去就曾有著比較大的爭議,其中一個爭議是愛因斯坦的」如果沒有蜜蜂,人類只能存活4年「的預言,但是這種說法爭議也是比較大的,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可以替代蜜蜂授粉的方法越來越多,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如果蜜蜂滅絕,對生態系統會造成巨大的影響,但是這不光是蜜蜂的滅絕會對生態系統造成影響,是任何一種物種的滅絕都會對生態系統造成影響的
  • 蜜蜂隨處可見,為什麼聯合國說人類正面臨蜜蜂危機?
    很少有人知道,不起眼的小昆蟲:蜜蜂,竟然會影響到人類的糧食安全。在首屆世界蜜蜂日上,世界糧農組織提出了一個險峻的問題:一旦蜜蜂減少,那麼咖啡、蘋果、杏仁以及番茄等農作物將可能會絕收,到那個時候,人類或許只能靠大米、玉米以及馬鈴薯為食。這樣會加劇人類的飲食營養不均衡問題。
  • 蜜蜂不僅勤勞也很瘋狂,惹怒蜂群的代價很大!
    小蜜蜂這是大水牛的事情可能有些人聽說過,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多人可能會懷疑小小的蜜蜂怎麼會蟄死大水牛呢?水牛的個是小蜜蜂的千萬倍,體質強勁,皮糙肉厚,怎麼會死在小蜜蜂的手裡?單個的小蜜蜂當然是蟄不死大水牛的,必須要有千萬隻蜜蜂一起攻擊,在水牛的體內注入足夠的蜂毒,才能使大水牛斃命。這裡就有兩個問題:為什麼蜜蜂會攻擊水牛,蟄死水牛呢?蜜蜂如何找到攻擊目標並協同作戰的?
  • 蜜蜂世界真的殘酷無情?揭秘流浪蜜蜂的3大歸宿,蜜蜂也難逃世俗
    我們說蜜蜂對敵人狠這是自然不必說的,我們都有被蜜蜂蟄的經歷,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蜇人的蜜蜂要在自己的皮膚上掙扎很久才會飛去,如果我們有勇氣把蜜蜂拍死,我們仔細看會發現,蜜蜂的毒針插入我們的皮膚裡面,根本掙脫不了。不錯!蜜蜂對敵人的狠這是比較現實的,我們直接可以看見,因為蜜蜂的毒針下連著毒液,只要毒針進入皮膚,蜜蜂立刻將毒液釋放到我們的皮膚裡面,導致我們蜂毒中毒。
  • 所有的生物生老病死,那類人猿進化成人還有什麼意義?
    很多人覺得人類是由猴子進化而來。於是,就有人在問「猴子和人都會生老病死,那麼猴子進化成人有什麼意義?」。實際上,這個想法是錯的,人類並不是猴子演化而來的,而是類人猿。再者,演化並不受人為控制。很多人提起進化論,會對進化論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認為進化就是從低級到高級,從低等到高等進化而來的。
  • 生物學之謎:到底動物為什麼要睡覺?
    什麼時候睡?睡多久?為什麼各種動物需要睡眠,且睡眠時間長短不一呢?  首先,動物睡姿形態各異。有的動物白天睡覺,如蝙蝠,群體倒掛在枝條或巖洞中;有的動物晚上睡覺,如馬,站著睡覺。其他如水鳥多是漂浮在水面之上睡覺,貓狗則找個地方躺下就睡,一些蜜蜂用大顎咬住草木,懸掛在空中睡覺。海豚則是大腦左右半球輪流睡覺,樹懶則抱著樹睡覺。塑造動物睡姿的重要因素是環境的安全性和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