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蜜蜂沒有螫針?是雄蜂還是蜂王?分正常情況和非正常情況

2020-12-03 蜂部落

導讀:沒有螫針的蜜蜂,是蜂王還是雄蜂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首先我們應該確認我們看到的蜂是雄蜂,因為在生活中我們能夠見到的蜂類比較多,從大體上可以分為蜜蜂、胡蜂、熊蜂幾大類,每種蜜蜂的種類往往還可以根據其區域和產卵以及哺育特點進行細分,而且每種蜜蜂都以三型蜂的結構進行社會化群居,還有我們不常見的蜂類,有的以獨居的形式存在,有的以寄生的形式存在,但是整體上來說,在生活中我們較為常見的還是蜜蜂、胡蜂、雄蜂三大類,我們現在來仔細看一下,究竟沒有螫針的蜜蜂是蜂王還是雄蜂。

從三型蜂來分

從蜜蜂的三型蜂來說,我們可以從正常情況下和特殊情況下兩種情況來看,因為蜜蜂蜇人是我們都熟悉的,但是養蜂人都知道,會蜇人的蜜蜂其實只有蜂王和工蜂,因為蜂王與工蜂都是有螫針的,只是蜂王的螫針往往只在與處女王搏鬥或者刺殺未出房的處女王使用,而工蜂的螫針則是工蜂守衛蜂巢的常規性武器。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蜂群中有螫針的蜜蜂主要是工蜂和蜂王,而蜂王的螫針通常不會用來攻擊除了處女王之外的東西,所以我們常見的螫針具有攻擊性的其實只有工蜂。

第一:正常情況下

所謂的正常情況下,其實我們主要指的是中蜂和意蜂的習性,因為目前養殖最多的蜂種就是中蜂和意蜂,我們很多朋友最了解的也是中蜂和意蜂的習性,在中蜂和意蜂中,習性滿足蜂王與工蜂都有螫針,但是工蜂的蜂王的螫針不會用來攻擊人,工蜂的螫針是攻擊的常規武器,而雄蜂是不具備螫針的,所以對於中蜂和意蜂來說,沒有螫針的是雄蜂。

第二:非正常情況下

所謂的非正常情況,其實這裡蜂部落要說的是另外一種情況,這種情況是根據不同的區域來看的,除了我們常見的中蜂和意蜂之外,在熱帶地區還分布著另外一種特殊的蜜蜂,我們把這種蜂叫做無刺蜂,之所以叫做無刺蜂,其實主要原因就是這種蜜蜂的工蜂也不具備螫針,而雄蜂自身就不具備螫針結構,因為蜜蜂的螫針是由工蜂的生殖器演化而來,而一個蜂群中蜂王與工蜂的生殖結構其實是相同的,只是蜂王的生殖器得到了充分發育,但是工蜂的生殖器發育不全。所以對於無刺蜂來說,不管是蜂王、雄蜂、工蜂都是沒有螫針的。

胡蜂與熊蜂的結構

第二:胡蜂的結構

其實胡蜂的蜂群結構與中蜂和意蜂是一樣的,只是胡蜂的生活方式與中蜂和意蜂不同,一般主要體現在蜂群的增殖上,一般中蜂和意蜂的增殖方式是一個蜂群分為兩個蜂群的方式,是整體上的增殖,但是胡蜂的增殖方式是胡蜂蜂王交尾後越冬,然後第二年的時候交尾後的蜂王獨自築巢產卵,在第一批職蜂出房後才慢慢開始群居生活,胡蜂的三型蜂結構與蜜蜂相同,蜂王與工蜂都是具有螫針的,其攻擊原則滿足蜂王不輕易使用螫針,職蜂的螫針是常規性武器的特點,雄蜂不具備螫針結構。

第三:熊蜂的結構

熊蜂很多朋友容易與雄蜂混淆,甚至在一些文章中蜂部落提到的時候也有的朋友以為蜂部落打錯字了,其實並不是這樣,因為雄蜂是雄性的蜜蜂,是一個蜂群中的父本來源,而熊蜂則是一種蜜蜂,與蜜蜂一樣同樣具備三型蜂結構,生活方式傾向於胡蜂的生活方式,同樣是從獨居到群居的生活方式,這種蜂看起來毛茸茸的,種類也比較多,大小不一,是農作物授粉的最好材料,比蜜蜂授粉效果好,如今已經有專門的農業公司進行養殖,是目前大棚授粉的最佳蜂種。

熊蜂有的地方叫做「馬蜂」,就像我們當地通常就把這種熊蜂叫做「馬蜂」,但是其實雄蜂與馬蜂是兩個概念,熊蜂採蜜比較專一,其實也是三型蜂結構,相對來說其築巢特點要比胡蜂簡單,熊蜂一般在洞中築巢,而且分布比較多,尤其是南瓜花中較多,採蜜積極專一,小時候我們經常把在南瓜花中採蜜的熊蜂用南瓜花包起來玩耍,發現很多雄蜂並不具備攻擊行為,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我們貴州,小時候只要發現沒有螫針的熊蜂,我們通常把這種雄蜂叫做糖蜂,也就是不會蜇人的熊蜂。但是其實熊蜂的群居方式與蜜蜂相似,傾向於胡蜂的生活方式,按理說是具有攻擊性的,但是在實際養殖中我們的確發現了很多不會蜇人的熊蜂,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關於這個問題,蜂部落認為原因有兩點,一是我們在抓到熊蜂的時候,抓到的熊蜂並不是蜂群中的職蜂,而是蜂群中的蜂王,例如在早春的時候,我們抓到的熊蜂很可能就是蜂群中的蜂王,這些熊蜂雖然具備螫針,但是卻不會輕易用來攻擊人,而在後期蜂王產子以後出現了職蜂,這些職蜂就具備攻擊能力了,還有一種淡黃色帶黑色的熊蜂,我們也叫做糖蜂,也具有不會真人的特點,根據蜂部落的觀察,這種熊蜂在我們當地出現的時候比較晚,大約在清明節左右出現,看起來像一隻比較大的蜜蜂,這種蜂具體有沒有螫針結構,蜂部落並沒有進行過詳細了解,雖然在我們當地有這種蜂存在,但是分布並不多,沒有找到過巢穴,這種蜂尤其喜歡在農村「響聲」廁所出沒。

總結:從整體上來說,一般社會化群居的蜂類中,除了上面提到的無刺蜂之外,蜂王和工蜂大多都是具備螫針結構的,但是蜂王的螫針通常不會用來攻擊入侵者,工蜂的螫針則用來進行防衛,而雄蜂都是不具備螫針結構的。

相關焦點

  • 蜂王、工蜂、雄蜂三種類型蜜蜂的科普介紹
    文章作者:農業洞察 雄性的是雄蜂。然而、雌性的有兩個級型:蜂王和工蜂。在此,與其描述蜜蜂的解剖學細節,倒不如來看看蜂群中與不同任務相關的蜜蜂個體的特殊差異。
  • 蜜蜂交配完,雄蜂把生殖器留在蜂王體內?謠言!雄蜂根本做不到
    這個說法可能對於沒有研究過蜜蜂的朋友來說看起來是正確的,事實上貌似也是這個現象,但是這個介紹是有問題的,因為蜂王與雄蜂交配的畫面,已經被國外的養蜂人通過攝像機記錄下來,視頻網絡上還能找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而且網絡上也有關於蜂王和雄蜂交配的畫面,飛行的過程也不是這樣的。
  • 蜜蜂螫人的刺到底是什麼?
    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的蜂產品知識蜜蜂螫人後自己為什麼會死呢?當蜜蜂在受到驚嚇或者威脅的時候會蜇人(當然也會蟄其他生物),但蜜蜂蜇人後自己也會死去,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蜜蜂螫人後自己為什麼會死的原因吧! 人如果驅趕、扑打蜜蜂,蜜蜂出於自衛的本能,就要蜇人,蜜蜂蜇人後,自己也會死去。
  • 如何區分馬蜂蜂王、雄蜂、工蜂?養蜂人告訴你方法
    對於蜜蜂來說,三型蜂都有明顯的大小差異和形態差異,但是虎頭蜂的差異沒有那麼明顯,所以區分的時候還是要仔細才能區分。第一:蜂王對於蜂王來說,其實虎頭蜂的蜂王主要是與蜂群中的工蜂進行區分,因為蜂王和工蜂的外形相似,但是有5個地方還是與工蜂有區別的。
  • 什麼是蜜蜂?蜜蜂族群中的「蜂王」、「雄蜂」和「工蜂」的區別!
    蜜蜂:蜜蜂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人工馴養資源昆蟲,市面上常見的蜂蜜,都是由人工飼養的蜂蜜釀造加工製成的,而在蜂農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幫助蜜蜂族群的擴大和發展。當然,餵養蜜蜂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要學會區分蜜蜂族群中的「蜂王」、「雄蜂」和「工蜂」!下面,就和編編一起來看看吧!
  • 雄蜂聚集在蜂巢門口,這是什麼情況?
    關於雄蜂聚集在蜂箱巢門口的問題,蜂部落認為這是蜜蜂養殖中一種常見的正常現象,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由蜜蜂的生物學特性決定的,一般蜜蜂在巢門口聚集的情況主要出現在產卵王蜂群,缺蜜期與秋季比較多,我們不但可以看到雄蜂在巢門口聚集的情況,還可能出現雄蜂在巢門口死亡,或者死亡的雄蜂被工蜂從蜂箱內拖出來的現象
  • 蜂門雄蜂增多,未必就是好事,3種情況不及時處理,蜂群就毀了
    在養殖蜜蜂的時候,其實這種方法使用比較多,比如我們養蜂人通常會在沒有打開蜂箱的情況下,知道蜂群裡面發生了什麼,其實主要就是利用養蜂人對蜜蜂的了解來作出的判斷,因為蜂群內部的情況,蜜蜂通常會通過外面的活動表現出來,比如蜜蜂的出勤量的多少,飛行的形狀等等都可以表現出蜂群內部的情況。
  • 蜜蜂尾巴出現白色的物質是什麼?養蜂人:不同蜜蜂情況不一樣
    關於蜜蜂尾巴出現白色的是什麼的問題,具體的蜂部落認為要從蜜蜂的蜂種和不同級型的蜜蜂來看,根據蜂部落對蜜蜂的了解,不管是工蜂還是雄蜂以及蜂王,都是有可能出現尾巴出現白色的現象的,只有有的是正常現象,有的卻不正常,具體的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 為何中蜂蜂王要在巢框處產雄蜂卵?養蜂人告訴你如何判斷是否正常
    關於中蜂蜂王在巢框產雄蜂的問題,從蜂王產卵的習性和巢框這個位置來說,蜂部落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現象,是符合蜜蜂習性的,但是為了便於我們管理,如果是在巢框外產雄蜂,是需要我們進行處理的,下面我們就來全面的看一下這個問題:1.蜂王產雄蜂說明了什麼?
  • 為什麼蜜蜂在蜇人後自己會死亡?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防禦機制?
    在蜜蜂這個大家族中存在著不同「階級」的蜂種,它們有著各自不同的分工。 一個蜜蜂群體一般由幾千到幾萬隻蜜蜂組成,其中有一隻蜂王和少量雄蜂,剩下的都是工蜂。 蜂王顧名思義就是蜂群中的領袖,但它並不是雄性,而是蜂群中唯一一隻可以正常產卵的雌蜂。
  • 為什麼蜜蜂世界只有蜂王沒有蜂后?誤解太深!雄蜂真的是送快遞的
    蜂王和蜂后都是一隻其實要說把蜂群中只有一隻雄性蜜蜂、其他蜜蜂都是這隻雄蜂的「妻子」這種說法當成真理也還能理解,令人不能理解的是,蜂群裡面還有另外一種蜜蜂,介於蜂王與工蜂之間,這個發現推翻了蜂群中的蜂王是雄性,且只有一隻的說法,也真正揭開蜂群中的合作分工和三型蜂的秘密。
  • 蜜蜂世界真的殘酷無情?揭秘流浪蜜蜂的3大歸宿,蜜蜂也難逃世俗
    由於蜜蜂的螫針上有倒勾,導致蜇人的蜜蜂根本無法將螫針取出來,最後這些蜇人的蜜蜂只好連同部分內臟被拖出來,很顯然蜇人的蜜蜂是必須死亡的,要不就是沒有成功,可見每一隻蟄人的蜜蜂,實際上都是一隻亡命徒。其實蜜蜂除了對敵人狠之外,蜜蜂還對蜂群中的整個群體狠,對自己的長輩狠、對自己的姊妹狠、甚至連對自己都狠,我們仔細來看一下。
  • 工蜂會為蜂王「養老送終」,為何卻對雄蜂趕盡殺絕?蜜蜂也認親戚
    提到蜜蜂,我們很多朋友都見過蜂群,在一個蜂群中我們可以看到蜂王、雄蜂、工蜂三種蜜蜂,但是這三者之前的關係又極為複雜,其中以工蜂作為一個蜂群的主體,蜜蜂的生殖方式很特別,是以一隻母蜂對應多隻雄蜂的生殖方式,工蜂則是放棄了生殖權利的雌性蜜蜂,所以整個蜂群裡面的事情,幾乎都是工蜂在做,雄蜂和蜂王的任務,就是繁衍,這也註定了工蜂需要成為一個發蜂群中的主體,同時掌握了整個蜂群中的每個個體的生死大權
  • 3種蜜蜂自然分群,蜂王什麼時候出臺,看完就知道了!
    今天準備給大家來說一下:「蜜蜂自然分蜂后,蜂王一般多少天出臺」?這個問題對於很多開始養蜜蜂的人來說,是一個比較迫切需要知道的問題,不過這個問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回答,情況不同答案也會不同,七哥根據自己在自然分蜂過程中的經驗,邏列出以下3種蜜蜂自然分群後,新蜂王出臺的時間,供大家參考考!第一種、正常自然分群後,新蜂王出臺時間。
  • 蜂群裡沒有雄蜂,如果突然失王,急造王出來能交尾成功嗎?
    蜜蜂養殖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不明原因的失王,蜂群出現急造王臺的現象,而偏偏又不在分蜂期,蜂群中也根本沒有雄蜂,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新出臺的處女王能交尾成功嗎?對於這個現象,養過蜜蜂的人基本上都有遇到過,也並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
  • 蜂王不會與本群雄蜂交配,工蜂培育雄蜂幹啥?不同蜂群間也有默契
    蜜蜂擁有3種生殖方式對於蜜蜂的生物學特點來說, 可能很多朋友最感興趣的就是蜜蜂的交配,因為蜜蜂是一種可以進行三種生殖方式的昆蟲,如果沒有進行交配,蜂王同樣可以進行孤雌生殖,產下未受精卵,還可以正常的發育成雄蜂;如果蜂王經過了交配,則根據巢房的大小產下受精卵或者未受精卵,雖然蜂王只產下兩種蜂卵,但是由於蜜蜂的級型分化,未受精卵又因為巢房的不同和食物的不同分化為工蜂和蜂王,形成了我們今天常說的三型蜂
  • 對蜜蜂分的情況如何預防,對已經自然分蜂怎麼收捕?
    在蜜蜂養殖時,會出一種情況,就是蜜蜂會發生分蜂,我們要充分了解蜜蜂是什麼原因分蜂,預防的措施,對分蜂的蜜蜂怎麼進行收捕才能減少自己的經濟損失。一、蜜蜂分蜂的原因。★蜜蜂分蜂的原因。蜜蜂分蜂是由於蜜蜂群體發展的需要和繁殖的天性,通常由多個因素引起,如蜂王較老,分泌的蜂王物質減少;蜂群群勢增強;蜜粉源豐富;蜂種的特性。★蜜蜂分蜂的時間。
  • 失去蜂王的蜂群中,誰在維持蜂群的正常秩序?工蜂潛力被激活?
    對於我們對蜜蜂不了解的朋友來說,很多朋友都認為蜂群中只要沒有了蜂王,整個蜂群的正常秩序就亂了,蜂群也就面臨滅亡。實際上,對於一個蜂群來說, 想要真正的滅亡,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對於一個蜂群來說,可能最嚴重的失去蜂王是失去蜂王以後蜂群中連幼蟲都沒有,因為只要蜂群中有幼蟲,工蜂都可以通過幼蟲來培育新的蜂王,所以就算蜂群失去蜂王,也要看蜂群中的具體情況,並不一定意味著蜂群就滅了。
  • 沒有蜂王怎麼原地分蜂?
    分蜂是蜂群發展到一定規模後一分為二的過程,一般要兩隻蜂王或一隻蜂王和一個王臺才能進行,實際上有些時候沒有蜂王也是能進行分蜂的,原因是無王群能用工蜂小幼蟲「急造王臺」,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沒有蜂王怎麼原地分蜂吧!
  • 蜂王在蜂群中的什麼地方?如何在蜂群中辨別蜂后?
    蜂后和工蜂一樣雖然都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雌蜂,但蜂后是蜂群中唯一能產卵且生殖器官發育完全的雌性蜂,蜂后和工蜂在外觀體態上有區別,在生理功能構造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差異,主要如下:一是看外觀,在自然環境下,一個蜂群有且只有一隻蜂后,從外觀來比較,蜂后明顯大於工蜂,比工蜂體長約三分之一,最為明顯的就是腹部較長且末端有螫針,腹下無蠟腺,膜翅只能覆蓋腹部一半;相比工蜂,蜂后的足也比較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