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初等數學?什麼是微積分?中科院院士揭開數學奧秘

2020-12-06 中科院格致論道講壇

從小學到高中,我們學過12年的數學,叫做初等數學;大學後的微積分,叫做高等數學。到底什麼是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呢?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面對數學難題,有什麼思路可以讓我們「一步到位」?中國科學院林群院士、張景中院士為你揭開數學的奧秘!

從小學到高中,我們學過12年的數學,叫做初等數學;大學後的微積分,叫做高等數學。

初等數學大致是什麼內容呢?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1979年留下一個視頻,他對此做過解答。

他說,數學就是數和形。最先出現的是數字,就是12345;後來有了減法,就出現了負數;再後來有了除法,就出現了分數。這許多「數」,有一個總名字:有理數。

有理數有一個特殊性質:有理數加有理數還是有理數,有理數減有理數還是有理數,有理數乘有理數還是有理數。也就是說,有理數遇到另一個有理數,不論加減乘,結果都是有理數。那麼有理數除有理數呢?只有一種結果不是有理數,那就是除以0。總之,有理數本身,對加減乘除是自封的。

僅有理數夠不夠呢?不夠!例如根號2就不可能是有理數,這說明有理數是不完整的。所以整個「數」的系統,給它一個定義,叫實數系統。實數系統也有這個性質,即對加減乘除自封。

可是,實數系統就完整了嗎?還不完整。例如在求解方程的過程中,可能沒有實根,但是有虛根,所以實根之外又出現一種數,叫做複數。複數對加減乘除也是自封的。

自此之後,凡是一批數或一批抽象的東西,如果裡面可以定義加減乘除並且是自封的,高等數學就叫它域。

最後講面積,包括長方形、三角形、多角形、圓的面積。

上述是華羅庚關於初等數學的總結。華羅庚是我國最博學的數學家,他總觀全局,把初等數學講得這麼少(精煉),使我們學習數學更有信心。

但是華羅庚沒有具體講高等數學(微積分)。

微積分講什麼呢?是否還是應該講面積?如果我們還是把一般圖形(如曲邊梯形)分成許多長方形,不僅計算量大,而且分得再多也有疏漏,這是不得已的方案。

「牛頓」們不是這麼做的。他們開始不是求面積,他們求瞬時速度,只看一個時刻。但在某一時刻,時間與路程都等於0:

公式1

即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之差與時間成正比地減少。於是,在短時間內,速度就變化不大,平均速度就代替了瞬時速度。

尤其是,當時間接近0,則平均速度接近瞬時速度,用看不用想。

注意,我們關心的正是時間接近0時出現的極限,如今藉助公式(1)求極限,避開了無窮小!

於是,公式(1)可改寫為

|路程-瞬時速度×時間|≤(時間段)的一個倍數

其中,瞬時速度×時間,可看作瞬時速度中的面積(相當於化曲為長方)。那麼,路程為面積的近似值(時間的平方),那麼很容易證明兩者相同:路程=速度圖的面積。

微積分把它寫成:

二維面積變成了一維高,俗稱:油餅面積變油條高。

通俗地講,就像計算一塊彎彎曲曲的油餅面積,既無需將油餅切成「無窮個」小油條,也無需將這「無窮個」小油條的面積再相加,一下子就能得到油餅的面積等於另一根油條的高,簡稱為:油餅面積=油條高。

原先,億萬次計算也算不準,如今,一次計算便準確到達。

作者:林群(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景中(中國科學院院士)

「SELF格致論道講壇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的科學文化講壇,致力於精英思想的跨界傳播,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中國科普博覽承辦。SELFScience, Education, Life, Future的縮寫,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關注微信公眾號SELFtalks獲取更多信息。

本文出品自「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SELFtalks),轉載請註明公眾號出處,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孩子除了初等數學,還要學微積分,聽中科院院士咋說
    而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後,即使報考的是其他專業仍然需要學習數學,這不禁有人發出疑問:為什麼孩子除了初等數學,還要學微積分?快來聽聽中科院院士咋說。很多大學生抱怨自己的專業明明並不是理科專業,但同樣需要學習高數,為自己的課業增加了很多的壓力。
  • 高等數學和初中數學有什麼聯繫和區別?中科院院士告訴你答案
    數學,是現代科研裡必不可缺的基礎技術,它同時也在人類生活發展歷史上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說到學識淵博的數學家,相信大家都會聯想的華羅庚,他總是能夠把初等數學用最簡單的語言總結下來,讓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更有自信。
  • 中科院院士廈門開設「實驗班」:讓數學變得容易
    中新網廈門11月19日電 (記者 楊伏山)中科院院士張景中在廈門設立的教育數學思想研究實驗基地學校19日晚舉行授牌儀式。張景中通過視頻雲端,與廈門教育界師生代表共同見證揭牌儀式。這是全國首個以張景中院士命名的數學實驗基地學校。
  • 中科院院士: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總結起來就這幾點
    本文來自科普博覽大家族SELF格致論道講壇(ID:SELFtalks)「華羅庚是我國最博學的數學家,他總觀全局,把初等數學講得這麼少(精煉),使我們學習數學更有信心。」從小學到高中,我們學過12年的數學,叫做初等數學;大學後的微積分,叫做高等數學。
  • 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教授走進天津學院 講授「微積分的過去、現在和...
    應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博士生導師林群教授來院進行學術交流。5月11日下午,林院士就數學教學、教育改革等方面問題與學生代表進行了座談,並為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師生作了題為《微積分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學術報告,受到師生的熱烈歡迎。
  • 中科院院士林群:從事數學研究69年 讓更多人了解微積分
    從事數學研究69年的中科院院士林群——  讓更多人了解微積分(講述·一輩子一件事)  本報記者 施 芳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4日 第 06 版)  人物小傳  林群:1935年出生,福建連江人。
  • 從事數學研究69年的中科院院士林群:讓更多人了解微積分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在計算數學,特別是微分方程的高性能解法方面,進行了長期深入研究。他熱愛科普和教育事業,著有《畫中漫遊微積分》《微分方程與三角測量》《微積分快餐》等科普讀物,被評為2019年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北京的冬天,空氣中夾雜著些許寒意。一個下午,身著深灰色夾克,頭戴白色帽子的林群緩緩向記者走來……因為前一陣子身體不適,他的身形比往日更顯瘦削。
  • 人類為何要發明微積分?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
    微積分是順應時代的發展,經過很多數學家積累並總結起來的一套數學運算系統,目的是為了解決科學模型中的變量求解問題。
  • 初等數學或者高等數學,聽著差別大,其實最主要就這幾點
    數學,在人類生活發展歷史上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現代科研裡必不可缺的基礎技術。說到最博學的數學家,可能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華羅庚,他總是可以總觀全局並且把初等數學講得精煉,讓學生們對數學學習更加有自信一些。
  • 華人故事:王承東——揭開數學的奧秘
    華裔常被公認擁有數學天賦,但不少華裔家長,往往對在美國成長的子女數學啟蒙教育卻無所適從,在美華裔人士王承東經過6年的研究,潛心發明出適合兒童啟蒙教育的數學心算法最近問世,他並出版《揭開數學的奧秘》等五個系列的40本數學教材,引起主流媒體和教育界矚目。  洛杉磯時報日前採訪了王承東,並做專題報導了他的心算法和數學教材。
  • 中國科學院院士告訴你,怎樣才能學好數學?
    所以我希望數學文化發生改變,變成講道理的學問,變成講發明的科學。」出品:"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以下內容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演講實錄:聊聊各個階段的數學林群:各位聽眾,今天很有幸能跟各位談論一點有關數學的事情。
  •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張景中:把數學變容易大有可為
    不久,我又結合講微積分的體會,在1989年出版了《從數學教育到教育數學》一書,提出了「教育數學」的觀點,舉出了一批把數學變容易的實例,涉及幾何、三角和微積分。 「教育數學」的主張贏得了廣泛贊同。2004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數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專家們在多屆委員會年會上就教育數學進行了深入交流。
  • 這位微積分爺爺,只為小學生也能懂
    這天,82歲的中科院院士林群來到了位於西城區西安門大街的北京市西什庫小學。此行的任務,是和孩子們講講微積分。大學課堂裡枯燥的數學模型,在林院士講解下變成了孩子們喜歡的「魔術」。一排排課桌前,孩子們睜大了雙眼,來見證「奇蹟發生」的時刻。
  • 清華都沒有專職數學院士!中科院啟動院士增選,數學院士名額大增
    「大樹成長營」查閱相關資料發現,目前中科院院士按照學部來增選,包括數學物理學部、化學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地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和技術科學部,其中將數學學科與物理合在一個學部,但長期以來,數學領域的院士相對較少。中科院院士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總名額在70位左右,從近三屆數學領域的增選的院士來看,人數並不多。
  • 或者揭開宇宙的面紗奧秘
    π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數學常數,因為我們周圍都有圓圈,Pi是用來計算圓的常數,Pi用「π」表示,其近似值為3.1415926,然而我們通常用3.14來表示圓周率,在計算圓時也會用到,根據人類構造的數學系統,計算出PI是一個無理數,無理數是一組數字,在一個數值的小數點後有無限個數,由於Pi
  • 微積分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是轉變思維和學好微積分的關鍵
    數學分析是國內數學專業本科階段的專業基礎課,其中的內容包含著微積分;而其他理工科的學生會學習包含微積分內容的高等數學,同樣作為基礎課程。無論是數學分析,還是高等數學,最重要和基礎的一個概念就是極限。要想學好微積分,透徹地理解極限的概念和思維方法。首先,簡單說一下極限的發展背景。
  • ...記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袁亞湘
    現任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科院院士。他在科研工作中銳意創新,在非線性優化計算方法及其理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他投身教育事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業績,贏得了同事和學生廣泛好評。
  • 我國數學研究可能在微積分領域出現重大學術成果
    《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指出:「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數學等基礎學科仍是最薄弱的環節。」李克強總理曾多次強調數學研究的重要性,他說:「現在IT業發展迅猛,原始碼靠什麼?靠數學!我們造大飛機,但發動機還要買國外的,為什麼?數學基礎不行。材料我們都過關了。所以,大學要從百年大計著眼,確實要有一批坐得住冷板凳的人。」     微積分是數學重要的分支。
  • 張景中院士在中國人民大學作「微積分的新思考」講座
    5月31日晚,由中國人民大學青年數學研究學會主辦的「微積分」系列報告第三講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張景中院士作了題為《微積分的新思考》的報告。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理學院等學院的老師及一百四十餘名來自不同專業的同學參加了本場講座。
  • 中科院康樂院士團隊成功揭示蝗蟲聚群成災奧秘
    近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康樂院士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蝗蟲聚群成災的奧秘,為保護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手段。為什麼蝗蟲容易聚集成群? 近80年來,對蝗蟲如何形成有許多的假說,分別有食物、繁殖地、性成熟、群集信息素、氣候等假說,但究竟是哪一個因素起主要作用以及其中的奧秘和機理並沒有在科學上被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