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上架|《霍金傳:我的宇宙》:還原一個擁有非凡成就和世俗煩惱的...

2021-01-09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我這輩子都在尋找,尋找能解釋這個善良又殘忍、美麗又讓人困惑的 世界。一個囊括萬物的理論來解釋現實的性質,現實從哪裡來,我們又為何 存在。」 史蒂芬·霍金是繼愛因斯坦後又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21歲,是霍金人生的分水嶺。在與病魔鬥爭的同時,他始終保持著活躍的思維和風趣幽默的人生態度,堅持創新研究——提出霍金輻射,創作激勵無數人走上科研道路的《時間簡史》,對黑洞、引力波、「超變換」不斷探索……他不僅是光芒四射的學術明星,還打通更多人生面向,成為全世界的精神榜樣——影視劇中的角色客串,倫敦帕運會上的亮相,利用自身影響力為正義、人權以及人類未來發聲……

今天,1月8日,是霍金的誕辰。讀一讀這本剛剛引進中文版的《霍金傳:我的宇宙》,不失是一個好的選擇。《霍金傳:我的宇宙》的作者凱蒂·弗格森,與霍金結識30多年,在霍金本人及其家人、親密夥伴的鼎力協助下,創作了這部完整記錄霍金一生的經典傳記,這也是史蒂芬·霍金生前唯一親自授權的個人傳記。

在書中,作者追溯了霍金1942年出生到他出席霍金2018年的葬禮,寫出了身為兒子的霍金、身為父親的霍金、身為丈夫的霍金、身為科學家的霍金、身為殘疾人霍金……的日常生活、婚姻情感、科研教學、寫作、客串影視劇角色。

在講述霍金那些偉大的科學成就外,作者還向我們展示了與兒子玩捉迷藏的父親霍金,方程式解釋不了愛情的丈夫霍金,在辦公室門口掛著「請安靜,老大在睡覺」的科學家霍金……有最平凡的霍金,也有最偉大的霍金,為我們還原了一個擁有非凡成就和世俗煩惱的本真霍金,在描述霍金的私人生活和科普他的科研理論之間找到了精妙的平衡。

在作者看來,霍金的偉大並不僅僅在於科學研究,而在於他意志堅定地意識到「生活是值得享受的」。

2018 年 3 月 14 日,霍金去世了。這個消息通過電話、簡訊和郵件擴散開來,最終媒體和全世界都得知了。 他的三位子女在 3 月 14 日發表的聲明裡寫道:「他說過『如果沒有你愛的人,這個宇宙也算不上什麼宇宙了』,我們會永遠懷念他。 」

《生活大爆炸》為了紀念他,專門拍攝了一段情節,未在電視上播放,但傳到了網上。在這段視頻中,謝爾頓和艾米打開了一份結婚禮物,並激動地發現這是史蒂芬·霍金送的。禮物是一塊精美的懷表,上面刻著「你娶了艾米,我真的很開心。是時候了」。

精彩節選:

2018年3月31日,周六,劍橋

在這個乏味、清冷的早上,雨滴零零散散地落在人群身上,他們站在欄杆後面,等待史蒂芬·霍金出殯的車隊經過國王大道。有幾位特邀嘉賓也會沿著這條路線前進,但收到葬禮邀請的人都從另一個方向趕來,從格蘭特旅社橋或是三一路,跨過悶熱、潮溼還刮著風的卡姆河。他們邁上議事廳路的層層臺階,走到議事廳後面一個臨時用作安保的大帳篷裡,出示邀請和身份證明後,他們穿過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門口旁的街道—街道這時意外地安靜—進入聖瑪利亞大教堂,建於中世紀的大學教堂。

教堂裡的燈光很昏暗,即使沒有太陽,聖瑪利亞大教堂的彩繪玻璃也十分明豔。陳列的花卉是復活節花,因為第二天就是復活節了。霍金的家人、大學官員以及參與籌備葬禮的人預留了幾個位子,還有一片區域留給了霍金的護工們。不過護工們更喜歡跟其他人在一起,所以座位幾乎可以隨意選。熟悉霍金面部表情也見過霍金用面部表情和他們溝通的朋友,看到葬禮小冊子封面的照片都會心一笑。霍金的表情是「快點完事吧」的意思。講臺旁還豎立著一張照片:把霍金在辦公室門上掛了許多年的一張照片放大了,那是他在零重力飛行時,擺脫輪椅在空中自由飛翔的照片。

葬禮的遊行隊伍抵達之前,他的朋友們低聲交談著,嗡嗡的談話聲伴著一系列霍金喜歡的音樂—莫扎特、巴赫、漢德爾、孟德爾頌、格裡格、庫普蘭、維耶那、豪威爾斯和霍洛威(不過沒有華格納)。13時45分,鐘聲敲響時,所有人都安靜下來了。鐘聲響了 76 下,象徵著霍金 76 年的生命旅程。

鐘聲敲響最後一下時,教堂前門外傳來了奇怪又無法辨認的聲音,像是海浪在拍打滿是石子的沙灘,濺起浪花的聲音,過了一陣子大家才明白過來是外面沒有邀請函的人們在拍打霍金的棺材,這是劍橋的人們優美又感人的告別方式。

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的門衛將家人獻的花籃抬到了教堂前面,擺在過道一側,另一位門衛把花圈擺在了另一側。過了一小會兒,牧師卡羅琳·哈蒙德博士、凱厄斯學院院長帶著遊行的隊伍走進了教堂。六位抬棺人—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的大個子門衛 —抬著一口簡單的木棺材,上面擺了一個巨大的百合花圈,花圈上還有一張卡片,上面有小孩子的筆跡,「致爺爺」。他的家人走在棺材後面,史蒂芬的長子羅伯特獨自走在前列,後面是他的妻子卡特裡娜,還有他們的兩個孩子喬治和羅斯,即史蒂芬的孫子孫女。他的長孫,史蒂芬最愛的威廉並沒有在隊列中。羅伯特一家後面是女兒露西和史蒂芬的妹妹瑪麗,之後是霍金的兒子蒂莫西和簡,以及史蒂芬的妹妹菲利帕,還有她的丈夫。遺憾的是,史蒂芬的第二任妻子伊蓮沒有出席。

葬禮開始,哈蒙德博士讀了五段《聖經》的摘錄,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的唱詩班演唱了莫扎特的安魂曲,這是傳統安魂彌撒的一部分。史蒂芬·霍金的葬禮開始了 —雖然這一天早就提上了日程,但大家卻依然不願相信。

約翰·鄧恩和約翰·亨利·紐曼朗讀了輓詩;馬丁·裡斯非常應景地朗讀了柏拉圖《申辯篇》中的《蘇格拉底之死》;埃迪·雷德梅恩朗讀了《舊約:訓道篇》第三章第一節至第十一節,開頭是「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後面的句子全部是「…… 有時」—對於一個花了許多時間思考時間、構建時間理論的人來說,也很合適。20 世紀 80 年代霍金帶的研究生費伊·多 克朗讀了悼詞。

哈蒙德博士在講話中回憶道,霍金說「上帝是非常高超的數學家」是 1995 年,他們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悼念保羅·狄拉克。狄拉克認為這也許就是數學之美、宇宙中物理法則之美的根源。

羅伯特·霍金的悼詞很精美。他在結尾面向著父親的棺材,說了自己會多麼懷念他,自己有多麼愛他。

葬禮上演唱了兩首頌歌:《他面對災難依然勇敢》—基於約翰·班揚1684年版歌詞改編的《天路歷程》頌歌;葬禮結尾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耶路撒冷》,歌詞改編自威廉·布雷克的一首詩。

當天的葬禮上還播放了一首精心挑選的頌歌—由謝麗爾·弗蘭西斯-霍德創作,部分歌詞由霍金在自己 75 歲生日上創作—《夜空之外》。唱詩班還演唱了沃恩·威廉士的《雲冠之塔》、羅伯特·拉姆西的《睡吧,孩子們》,以及伊戈爾·菲德洛維奇·斯特拉文斯基的《主的祈禱》,這首歌沒有用英語演唱,而是用了古斯拉夫語。

在《主的祈禱》之後,告別遺體時,埃迪· 雷德梅恩誦讀的詩句再次迴蕩:

凡事都有定期

天下萬物都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

他魂歸故裡,弔唁者走上街頭

而後塵埃終將落定

史蒂芬·威廉·霍金,安息吧。

祝福的話語結束後,抬棺人將棺材抬下過道,這時教堂裡響起了鋼琴演奏的爵士風格《帶我飛向月球》,大家都吃了一驚,因為流程裡沒有這一項,不過大家都欣喜地想起了霍金那些有意思的派對。

相關焦點

  • 霍金傳: 我的宇宙
    霍金傳書名  霍金傳: 我的宇宙  作者  [美]凱蒂·弗格森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  2020.12>  內容簡介在與霍金結識的30多年裡,作者不斷地探究他的前沿科學理論,並在霍金本人及其家人、親密夥伴的鼎力協助下,創作了這部完整記錄霍金一生的經典傳記——從追溯他的出生到出席他的葬禮,作者為我們還原了一個擁有非凡成就和世俗煩惱的本真霍金。
  • 《霍金傳:我的宇宙》推出中文版 是其生前親自授權的個人傳記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霍金傳:我的宇宙》由美國作家凱蒂·弗格森 所著,也是霍金生前親自授權的個人傳記,近日推出了中文版本。史蒂芬·霍金是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被禁錮在輪椅上,卻成為穿越時空的「宇宙之王」。
  • 霍金唯一親自授權個人傳記來了!
    書名:《霍金傳:我的宇宙》作者:[美]凱蒂·弗格森史蒂芬·霍金是繼愛因斯坦後又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生命的後三分之二的時間,都面臨著死亡威脅。雖行走在死亡的邊界,卻成了傳奇的「宇宙之王」。21歲,是霍金人生的分水嶺。
  • 霍金撰寫新書宣稱:宇宙並不是上帝創造的(圖)
    近日,科學家史蒂芬-霍金聲稱,宇宙並不是上帝創造的霍金稱,人類的存在是自然物理規律的發展結果,並不是由「至高無上」的上帝創建  【搜狐科學消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英國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的新書《大設計(Grand Design)》中聲稱,現代科學可以解釋宇宙的起源,宇宙並不是由上帝創造的。
  • 霍金傳:用生命和時間賽跑——霍金頑強的一生觸動了我
    霍金傳:用生命和時間賽跑——霍金頑強的一生觸動了我這是我讀過非常有意義的一本書,這本書裡的主人公讓我懂得了生命竟如此的頑強,命運竟如此的多舛,他在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賽跑,在短暫的生命之旅中把自己最珍貴的知識留了下來,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霍金傳:用生命和時間賽跑》。
  • 「我叫史蒂芬·霍金,物理學家、 宇宙學家,也算是個夢想家」
    明天是霍金79歲誕辰,在這個特別的時刻,局君將和大家一起閱讀最新出版的《霍金傳》。本書作者凱蒂·弗格森與霍金結識30餘年,全方位地為讀者還原了一個擁有非凡成就和世俗煩惱的本真霍金——他會與兒子玩捉迷藏,會為愛情苦惱,還會調皮地在辦公室門口掛上「請安靜,老大在睡覺」。 正如《華盛頓郵報》評價,作者筆下的霍金最令人驚異的一面,不是他有多獨特,而是意志堅定地意識到「生活是值得享受的」之後,人生能達到怎樣的高度。
  • 霍金新書稱宇宙非上帝創造
    點擊查看更多雙語新聞(Agencies)英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新書中稱,上帝並沒有創造宇宙,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物理定律的必然結果。在《泰晤士報》周四刊登的《大設計》的摘選片段中,霍金稱新創立的一套理論認為宇宙造物主是多餘的。《大設計》是霍金和美國物理學家裡奧納德•曼羅迪諾共同撰寫的。
  • 你們看中霍金的成就,我更看中他的堅強
    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話,我卻能感受到霍金的失落痛苦,以及不甘命運的苦苦掙扎,最後依然永不放棄的逐夢而笑。霍金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並獲劍橋大學博士學位。1959年17歲的霍金入讀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攻讀自然科學,用了很少時間而得到一等榮譽學位,隨後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
  • 霍金留下了哪些著名理論和成就
    霍金留下了哪些著名理論和成就 致敬,霍金!儘管年齡上大我幾輪且身處不同國度,但我們似乎在很多觀點上有精神上的暗合。欽佩您那種敢於挑戰傳統的無畏精神,一直像燈塔一樣帶來光明並暗中給我力量。    世界級頂尖雜誌《天文學》對他有這樣的評價:「當20世紀物理學的成就被客觀地承認時,史蒂芬·霍金的成就將被大書特書地載入科學史冊。」 霍金提出的理論主要可以概括為一下幾點: 1.奇性定理 貝爾實驗室的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於1964年測量到具有各向同性、溫度為2,7K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 盤點物理學家霍金一生偉大成就
    霍金在牛津讀本科的時候,畢業之後報考了劍橋,在這幾年的學習中就偶然發現了穩恆態宇宙模型中有一個常數的計算錯誤,於是在之後的博士論文中給出了詳細的證明,這篇論文前半部分推翻了宇宙是穩定不變的結論。在論文的後半部分論證了宇宙在他的數學模型下應該是通過大爆炸生成的。
  • 霍金新書"無神論"惹火宗教界 被批觀點"可笑"
    9月4日出版的《參考消息》文章《霍金認為宇宙誕生沒上帝啥事》,原文如下:  霍金新書「無神論」觀點惹火宗教界  美聯社倫敦9月2日電 萬物需要造物主嗎?英國物理學家、數學家史蒂芬·霍金認為不需要,他在自己的新書中說,宇宙的誕生不需要上帝。
  • 霍金一生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成就是什麼?他為啥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一位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遺產的影響將會持續很多年。「他勇敢和堅韌的輝煌以及幽默會激發了全世界的人們。「他曾經說過,'如果這個宇宙不是所愛的人的家園,我將不會如此去關注他'。我們會永遠懷念他'。」
  • 霍金傳|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領讀︱非常一刀 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先生的去世,引起世界級範圍的懷念與追思。誠然,他在物理學界卓越的成就,他與病魔不懈抗爭的傳奇人生,這兩條主線的任意一條,都足以構築出後人仰望他的視角。但,當無所不用其極的讚譽洶湧而至時,什麼才是向大師致敬的正確姿勢?
  • 「霍金沒有離開,他只是去宇宙旅行了」
    聲明稱,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響將會持續多年。    1959年17歲的霍金入讀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攻讀自然科學用了很少時間而得到一等榮譽學位,隨後轉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    1963年,21歲的他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
  • 偉大的科學家擁有同一個靈魂,紀念霍金、伽利略和愛因斯坦
    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到了這個消息:據BBC、英國天空新聞等多家媒體,物理學家史蒂芬 · 霍金(Stephen Hawking)去世,享年76歲。小編不再寫他的成就了,而是發現一個有意思的事兒!  霍金在伽利略的逝世日誕生,又在愛因斯坦的誕生日逝世,讓我們覺得偉大的科學家其實擁有同一個靈魂:他們的生命只會輪迴,不會離開。  那我們推測:
  • 【傳記】霍金的私人回憶
    、翻譯了《時間簡史》《時間簡史普及版》《果殼中的宇宙》和《大設計》等霍金科普著作中譯本的吳忠超,此次仍是《我的簡史》的翻譯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吳忠超認為,「霍金的《我的簡史》全球學界都已經期盼已久。作為一本自傳,這本書肯定也會像《懺悔錄》《我的苦難史》一樣,傳諸後代」。吳忠超向記者說起了霍金寫這本自傳的起源,那是霍金70歲生日那天,劍橋大學和國際同仁為霍金舉辦了「宇宙的態」的學術會議,並從全球各地邀來霍金的學界友人、過去的合作者和學生共100餘人慶祝。
  • 霍金女兒露西攜《喬治的宇宙》長沙開講 「全沉浸式宇宙探險」等你來
    媒體見面會上,露西分享了《喬治的宇宙》的創作緣起、合著過程以及故事內容。《喬治的宇宙》最初的「創意」來自於一個小男孩和一個關於「義大利麵」的比喻。她說,「一個小男孩走到我父親面前,問他如果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我父親告訴他,會變成義大利麵。」作為一名記者和小說家,露西意識到這是個很棒的故事,於是和父親提出了合著的想法。
  • 霍金:宇宙不是由上帝創造的
    霍金近來新聞不斷。9月初,他在介紹自己最近出版的新書《大設計》時稱:他不再相信上帝創造宇宙的說法。而在此前,這位自然科學界的泰鬥級人物曾相信神造論和科學並不矛盾。  據美國太空網北京時間9月13日報導,霍金日前在談到他的新書《大設計》時表示,探索太空和時間旅行的主角應該是人類,而不是機器人,哪怕僅僅是出於追求浪漫的前提。
  • 霍金與楊振寧誰的成就更大?
    要看你說的是什麼成就,他倆都是科學家,所以就默認理解成科學成就,那毫無疑問是楊振寧的科學成就更大,而且還不是大一星半點。在科學上霍金幾乎所有的成果都集中在黑洞理論方面,這只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分支。雖然奇點定理由於應用於宇宙學模型,屬於比較基礎的東西,然而這並非霍金的首創,它其實早在1916年就在史瓦西解裡出現了。而在黑洞外的領域,霍金再沒有做出過什麼突出的貢獻了。
  • 「天空」:告訴你另一個霍金的故事
    並特別為霍金先生書寫了中國書法《天空》兩字。以表達霍金先生傾聽宇宙鑽研星空而取得的偉大成就,也用"天空"表達了"霍金先生永遠屬於天際與星空的一生"。洪忠軒先生喜歡描繪有趣的人和做有趣的事,恰恰史蒂芬·霍金先生擁有最"有趣的靈魂"就像霍金曾說過的金句和各個幽默的瞬間,傳導給我們的不止他的人生有宇宙與科學,還有幽默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