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讀︱非常一刀
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先生的去世,引起世界級範圍的懷念與追思。
誠然,他在物理學界卓越的成就,他與病魔不懈抗爭的傳奇人生,這兩條主線的任意一條,都足以構築出後人仰望他的視角。但,當無所不用其極的讚譽洶湧而至時,什麼才是向大師致敬的正確姿勢?
我們認為,客觀地認知,準確地評價,才是對遠去的靈魂最大誠意的尊重。
所以,今天我們推薦英國人麥可·懷特和約翰·葛瑞本著作的《霍金傳》。此書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天才巨星的誕生歷程,是一本兼具人物傳記和科普讀物的書籍。
對於公眾來說,大部分人只知道霍金的名字和他的《時間簡史》。網絡上更喜歡評說他拋棄了結婚25年的妻子和三個孩子的私生活。而《霍金傳》一書以一本正經的「八卦」與學術交叉敘述的方式,生動又恰如其分地復刻出這「萬裡挑一的有趣靈魂」。
史蒂芬·威廉·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市。父母都是中產階級出身,都曾在牛津讀過書。母親伊莎貝爾是醫生的女兒,在她生活的年代,鮮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婦女;父親法蘭克攻讀醫學,後來成為一名熱帶疾病專家。
幼年的霍金和他的妹妹
中學時代的霍金——常被同學揶揄,有時也會被欺負;某些同學暗中敬佩他,但多數人避之唯恐不及。
霍金的才能,曾經成為同學鬥嘴的題目:當他12歲時,一個同學曾與人打賭一袋糖,說他這輩子將一事無成。霍金後來謙虛地說:「我不記得這個賭到底打了沒有,如果真的打了,現在應該算誰贏呢?」
少年霍金
大學時代的霍金——學生們在學院中需要搶宿舍,但他很幸運,因為霍金是有優先權的公費生,在牛津的整整3年中,他都能保有自己的房間。
從《霍金傳》中,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的是:霍金最大的天賦是不在意自身的殘障,並且總是對生活保持樂觀積極的展望。
事實上,天才霍金的工作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1977年3月之前,霍金以及自己的研究的知名度在當地、全國乃至全球都聲名鵲起。然而,這麼一位著名的科學家、皇家學會會員以及黑洞理論的知名學者,在他任職的劍橋大學居然還沒有一個教授的職位,這引起輿論一片譁然。
1979年,霍金在普林斯頓
在80年代初期,霍金獲得的獎項與榮譽無數。然而,名聲卻不能當飯吃,當時霍金一家的財務壓力愈來愈重。一個教授的薪水,比不上工業界或商界地位相當的人賺得那麼多,偶爾獲得的獎金也是靠不住的,並且通常都太少,根本無濟於事。
護士的護理費、孩子的學費成為了霍金沉重的家庭負擔。以他當時的收入,如果他的病情進一步惡化,家庭則無法負擔特別護理的費用,那就只好送霍金進療養院了。
最終,天才的霍金成為超級巨星,不僅從科學界躋身出版界,還握手好萊塢。
霍金與他的《時間簡史》
1992年,霍金在《星際迷航》電影中
與愛因斯坦、牛頓、生化人比賽撲克牌
2012年,霍金參演美劇《生活大爆炸》
有些人說,正是因為霍金有極其不幸的遭遇,才會有如此成功。但這種詭辯否定了人性的真正價值:要是換作別人,在小得多的壓力下,可能早就崩潰了,而霍金除了著作與科學的成就以及八卦婚姻之外,我們更應該去體會他超強的意志力。
正如《霍金傳》的結束語:
一個人必須足夠成熟後才會認識到,人生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只能全力以赴。
*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麥可·懷特
約翰·葛瑞本 [合著]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6年7月出版
豆瓣評分
7.4(161人評價)
非常原創,樂見喜歡閱讀的你關注 / 分享 / 轉發 / 留言
此閱讀筆記版權歸「非常讀」公眾號所有,其他媒體、公號若需轉載,請在本公號上聯繫我們。
投稿 / 轉載 / 合作:請添加(客服微信號)feichang1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