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之路」又被稱為薰香之路。是中世紀的世界貿易之路,比絲綢之路的影響更久遠。 香料之路被選為世界遺產,和它在歐洲的知名度、對歐洲文明的重大影響有關。
香料貿易直接推動中世紀歐洲的地理探險。歐洲為香料而瘋狂,乳香等香料被抬到天價,比黃金還昂貴。胡椒當年被稱為「黑金」。歐洲人不惜冒險前往東方尋求香料黃金海岸和香料群島,甚至不惜挑起衝突和戰爭。
馬可·波羅為開拓東方香料之路而冒險到了中國,葡萄牙探險家達迦馬為香料前往印度,西班牙王室資助葡萄牙探險家麥哲倫環球遠航,主要目的是開闢香料群島航線。尋找香料也是哥倫布跨海遠航發現美洲大陸的重要原動力。十字軍東徵和大批旅行家的東方之行,都受到香料的策動。
被歐洲人稱為阿拉伯香料的乳香、沒藥等,實際上大都產自印度、斯裡蘭卡等國,阿拉伯人不過是「二傳手」。古希臘、羅馬時期逐步形成東方香料商道。鼎盛時期,數千駱駝的龐大商隊,結伴經阿拉伯灣的葉門、阿曼向西跋涉,販運到地中海東岸的加沙港口,轉運歐洲。
那時商道沿途56個驛站,跋涉一次要半年,全程蜿蜒2400公裡,在以色列南部的內蓋夫沙漠約有150公裡,東起約旦南部城市佩特拉(Petra),終點在加沙(Gaza)。香料之路的開闢始祖是納巴泰人。
時至今日,考古發現和旅遊業的開展,使得內蓋夫沙漠中的香料之路又重新熱鬧起來。 香料之路作為以色列境內重點的文化遺蹟,受到以色列的妥善保護,四座古城中,有三座被列為以色列國家公園,供遊人參觀,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所有相關的遺址,都在「修舊如舊」的理念下得到了修復和保護。香料之路具有連接古今的重要意義,將一直作為人類寶貴財富而受到保護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