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換土地基
(一)砂地基和砂石地基
砂地基和砂石地基是將基礎下一定範圍內的土層挖去,而後用強度較大的砂或碎石等回填,並經分層夯實至密實,以起到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加速軟弱土層的排水固結、防止凍脹和消除膨脹土的脹縮作用。該地基具有施工工藝簡單、工期短、造價低等優點。適用於處理透水性強的軟弱粘性土地基,但不宜用於溼陷性黃土地基和不透水的粘性土地基,以免聚水而引起地基下沉和降低承載力。
(二)灰土地基
灰土地基是將基礎底面下一定範圍內的軟弱土層挖去,用按一定體積比配合的石灰和粘性土拌合均勻,在最優含水量情況下分層回填夯實或壓實而成。該地基具有一定的強度、水穩定性和抗滲性,施工工藝簡單、取材容易、費用較低。適用於處理1~4 m厚的軟弱土層。
二、強夯地基
(一)機具設備
強夯地基所需的機具設備主要為起重機械、夯錘和脫鉤裝置。
(1)起重機械。起重機宜選用起重能力為150 kN以上的履帶式起重機,也可專用三角起重架或龍門架作為起重設備。起重機械的起重能力為:當直接用鋼絲繩懸吊夯錘時,應大於夯錘的3~4倍;當採用自動脫鉤裝置,起重能力取大於1.5倍錘重。
(2)夯錘。夯錘可用鋼材製作,或用鋼板為外殼,內部焊接鋼筋骨架後澆築C30混凝土製成。夯錘底面有圓形和方形兩種,圓形不易旋轉,定位方便,穩定性和重合性好,應用較廣。錘底面積取決於表層土質,對砂土一般為3~4 m2,粘性土或淤泥質土不宜小於6 m2。夯錘中宜設置若干個上下貫通的氣孔,以減少夯擊時空氣阻力。
(3)脫鉤裝置。脫鉤裝置應具有足夠強度,且施工靈活。常用的工地自製自動脫鉤器由吊環、耳板、銷環、吊鉤等組成,系由鋼板焊接製成。
(二)施工要點
強夯地基的施工要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強夯施工前,應進行地基勘察和試夯。通過對試夯前後試驗結果對比分析,確定正式施工時的技術參數。
(2)強夯前應平整場地,周圍作好排水溝,按夯點布置測量放線、確定夯位。地下水位較高時,應在表面鋪0.5~2.0 m中(粗)砂或砂石地基,其目的是在地表形成硬層,可用以支撐起重設備,確保機械通行、施工,又可便於強夯產生的孔隙水壓力消散。
(3)強夯施工須按試驗確定的技術參數進行。一般以各個夯擊點的夯擊數為施工控制值,也可採用試夯後確定的沉陣量控制。夯擊時,落錘應保持平穩,夯位準確,如錯位或夯底傾斜過大,宜用沙土將坑底平整,才可進行下一次夯擊。
(4)每夯擊一遍完後,應測量場地平均下沉量,然後用土將夯坑填平,方可進行下一遍夯擊。最後一遍的場地平均下沉量必須符合要求。
(5)強夯施工最好在乾旱季節進行,如遇雨天施工,夯擊坑內或夯擊過的場地有積水時,必須及時排除。冬期施工時,應將凍土擊碎。
(6)強夯施工時應對每一夯實點的夯擊能量、夯擊次數和每次夯沉量等做好詳細的現場記錄。
(三)質量檢查
強夯地基應檢查施工記錄及各項技術參數,並應在夯擊過的場地選點作檢驗。一般可採用標準貫入、靜力觸探或輕便觸探等方法,符合試驗確定的指標時,即為合格。檢查點數,每個建築物的地基不少於3處,檢測深度和位置按設計要求確定。
三、重錘夯實地基
(一)機具設備
重錘夯實地基所需要的機具設備為起重機械和夯錘。
(1)起重機械。起重機械可採用摩擦式卷揚機的履帶式起重機、打樁機、龍門式起重機或懸臂式桅杆起重機等。其起重能力:當採用自動脫鉤時,應大於夯錘重量的1.5倍;當直接用鋼絲繩懸吊夯錘時,應大於夯錘重量的3倍。
(2)夯錘。夯錘形狀宜採用截頭圓錐體,可用C20鋼筋混凝土製作,其底部可填充廢鐵並設置鋼底板以使重心降低。錘重宜為1.5~3.0 t,底直徑1.0~1.5 m,落距一般為2.5~4.5 m,錘底面單位靜壓力宜為15~20 KPa。吊鉤宜採用自製半自動脫鉤器,以減少吊索的磨損和機械振動。
(二)施工要點
重錘夯實地基的施工要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施工前應在現場進行試夯,選定夯錘重量、底面直徑和落距,以便確定最後下沉量及相應的夯擊遍數和總下沉量。最後下沉量係指最後二擊平均每擊土面的夯沉量,對黏土和溼陷性黃土取10~20 mm;對沙土取5~10 mm。通過試夯可確定夯實遍數,一般試夯約6~10遍,施工時可適當增加1~2遍。
(2)採用重錘夯實分層填土地基時,每層的虛鋪厚度以相當於錘底直徑為宜,夯擊遍數由試夯確定,試夯層數不宜少於兩層。
(3)基坑(槽)的夯實範圍應大於基礎底面,每邊應比設計寬度加寬0.3 m以上,以便於底面邊角夯打密實。基坑(槽)邊坡應適當放緩。夯實前坑(槽)底面應高出設計標高,預留土層的厚度可為試夯時的總下沉量再加50~100 mm。
(4)夯實時地基土的含水量應控制在最優含水量範圍以內。如土的表層含水量過大,可採取鋪撒吸水材料(如幹土、碎磚、生石灰等)或換土等措施;如土含水量過低,應適當灑水,加水後待全部滲入土中,一晝夜後方可夯打。
(5)在大面積基坑或條形基槽內夯擊時,應按一夯挨一夯順序進行(圖2-1a)。在一次循環中同一夯位應連夯兩遍,下一循環的夯位,應與前一循環錯開1/2錘底直徑,落錘平穩,夯位準確。在獨立柱基基坑內夯擊時,可採用先周邊後中間(圖2-1b)或先外后里的跳打法(圖2-1c)進行。基坑(槽)底面的標高不同時,應按先深後淺的順序逐層夯實。
(6)夯實完後,應將基坑(槽)表面修整至設計標高。冬期施工時,必須保證地基在不凍的狀態下進行夯擊。否則應將凍土層挖去或將土層融化。若基坑挖好後不能立即夯實,應採取防凍措施。
(三)質量檢查
重錘夯實後應檢查施工記錄,除應符合試夯最後下沉量的規定外,還應檢查基坑(槽)表面的總下沉量,以不小於試夯總下沉量的90%為合格。也可採用在地基上選點夯擊檢查最後下沉量。夯擊檢查點數:獨立基礎每個不少於1處,基槽每20 m不少於1處,整片地基每50 m2不少於1處。檢查後如質量不合格,應進行補夯,直至合格為止。
四、振衝地基
(一)機具設備
振衝地基所需的機具設備為振衝器、起重機械、水泵、加料設備和控制電流操作臺。
(1)振衝器。振衝器宜採用帶潛水電機的振衝器,其功率、振動力、振動頻率等參數可按加固的孔徑大 小、達到的土體密實度選用。
(2)起重機械。起重機械起重能力和提升高度均應符合施工和安全要求,起重能力一般為80~150 KN。
(3)水泵。水泵及供水管道的供水壓力宜大於0.5 MPa,供水量宜大於20 m3/h。
(4)加料設備。加料設備可採用翻鬥車、手推車或皮帶運輸機等,其能力須符合施工要求。
(5)控制電流操作臺。控制設備的控制電流操作臺,附有l50 A以上容量的電流表(或自動記錄電流計)、500 V電壓表。
(二)施工要點
振衝地基的施工要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施工前先在現場進行振衝試驗,以確定成孔合適的水壓、水量、成孔速度、填料方法、達到土體密實時的密實電流值、境料量和留振時間。
(2)振衝前,按設計定出衝孔中心位置、編號。
(3)啟動水泵和振衝器,使振衝器沉入土中。每沉入0.5~1.0 m,宜留振5~10 s進行擴孔,待孔內泥漿溢出時再繼續沉入。當下沉達到設計深度時,振衝器應在孔底適當停留並減小射水壓力,以便排除泥漿進行清孔。成孔也可採用將振衝器以1~2 m/min的速度連續沉至設計深度以上0.3~0.5 m時,將振衝器往上提到孔口,再同法沉至孔底。如此往復1~2次,使孔內泥漿變稀,排泥清孔1~2min後,將振衝器提出。
(4)填料和振密方法,一般採取成孔後,將振衝器提出孔口,從孔口往下填料,然後再下降振衝器至填料中進行振密(如圖2-2),待密實電流達到規定的數值,將振衝器提出孔口。如此自下而上反覆進行直至孔口,成樁操作即告完成。
(5)振衝樁施工時樁頂部約1 m範圍內的樁體密實度難以保證,一般應予挖除,另做地基,或用振動碾壓使之壓實。
(6)冬期施工應將表層凍土破碎後成孔。每班施工完畢後應將供水管和振衝器水管內積水排淨,以免凍結影響施工。
(三)質量檢查
振衝地基的質量檢查要求如下:
(1)振衝效果應在砂土地基完工半個月或黏性土地基完工一個月後方可檢驗。檢驗方法可採用載荷試驗、標準貫入、靜力觸探等方法來檢驗樁的承載力,以不小於設計要求的數值為合格。如在地震區進行抗液化加固地基,尚應進行現場孔隙水壓力試驗。
(2)振衝成孔中心與設計定位中心偏差不得大於100 mm,完成後的樁位偏差不得大於0.2倍樁孔直徑。
五、其他地基處理方法
注漿地基
注漿地基是指利用化學溶液或膠結劑,通過壓力灌注或攪拌混合等措施,而將土粒膠結起來的地基處理方法。適用於局部加固新建或已建的建(構)築物基礎、穩定邊坡以及防滲帷幕等,也適用於溼陷性黃土地基,對於黏性土、素填土、地下水位以下的黃土地基,經試驗有效時也可應用,但長期受酸性汙水浸蝕的地基不宜採用。
預壓地基是在建築物施工前,在地基表面分級堆土或其他荷重,使地基土壓密、沉降、固結,從而提高地基強度和減少建築物建成後的沉陷量。待達到預定標準後再卸戴,建造建築物。適用於各類軟弱地基,包括天然沉積土層或人工衝填土層,較廣泛用於冷藏庫、油罐、機場跑道、貨櫃碼頭、橋臺等沉降要求較低的地基。
砂樁地基是採用類似沉管灌注樁的機械和方法,通過衝擊和振動,把砂擠入土中而成的。這種方法經濟、簡單且有效。對於砂土地基,可通過振動或衝擊的擠密作用,使地基密實,從而增加地基承載力,降低孔隙比,減少建築物沉降,提高砂基抵抗震動液化的能力。對於黏性土地基,可起到置換和排水砂井的作用,加速土的固結,形成置換樁與固結後軟黏土的複合地基,顯著地提高了地基抗剪強度。
深層攪拌樁地基
水泥土攪拌樁地基系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為固化劑,通過特製的深層攪拌機械,在地基深處就地將軟土和固化劑(漿液或粉體)強制攪拌,利用固化劑和軟土之間所產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使軟土硬結成具有一定強度的優質地基。
地基處理是一個項目最開始就要做的工作,也是重中之重,其中的知識肯定遠遠不止小編這這一篇文章所寫的那麼少。大家還需多多努力。
現在很多剛接觸土木行業的或者還在大學裡學習的朋友,可能對這一行還很陌生,可能要走不少的彎路,如果你想進步快一點,你可以用手機添加一下土木智庫的微信公眾帳號,裡面分享的資料肯定是你們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