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主管藥師 王利靜
——患者:藥師你好,這是我剛才在這裡取的藥,我想退了它。
——藥師:你好,請問您為什麼要辦理退藥呢?為了患者的用藥安全,我們是有規定的:藥品一經發出,非質量問題不予退換。
——患者:這個藥我看了它是什麼美國大蠊乾燥物提取的呢,是地下昆蟲,我不敢用。
——藥師:您考慮的有點多了,很多地下昆蟲都可以入藥的,成品達到藥用標準才可上市,您可以放心,您也可以諮詢一下醫生,真的不用擔心。
——患者:你就幫我退了吧,我回去真不會用的,我看網上寫它是生活在下水道裡的……
……
以上類似的情況相信在很多醫院都有發生,很多患者對地下昆蟲、昆蟲相關的藥品接受不了、聞之色變,其實大可不必,昆蟲入藥歷史悠久,且藥效顯著,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什麼是藥用昆蟲?
藥用昆蟲即具有藥用作用,可以治療或輔助治療某種疾病,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的昆蟲,如冬蟲夏草、土鱉蟲、螞蟻、螳螂等。
2、昆蟲入藥歷史
中國文化史之寶庫《周禮·天官》有記,「五藥,草木蟲石谷也」。早在3000 年前,人們已將螞蟻醬作為天子的膳食,還有蟬、蜂等昆蟲供貴族階層享用。所謂藥食同源,昆蟲作為藥物治病,在我國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神農本草經》列出的蟲藥就有29種,明代名醫李時珍的藥物巨著——《本草綱目》則將蟲藥種類大大擴充,到目前為止,我國中醫的藥用昆蟲達300種之多,在醫藥、食品、工藝美術等諸多領域發揮著極大的作用。
3、藥用昆蟲的功效
臨床上常用蜂蜜、蜂乳治療十二指腸潰瘍及胃潰瘍;蜂毒具有較強的抗炎、抗過敏作用,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支氣管哮喘等疾病的治療;蟬蛻可疏散風熱,利咽開音,透疹,明目退翳。
傳統中醫認為昆蟲類中藥多具有祛風通絡、熄風止痙、補腎益精等功效;現代研究表明,藥用昆蟲可增強免疫、鎮靜、鎮痛、抗菌、抗炎、抗病毒、抗過敏、抗驚厥、抗癌,在臨床用於治療多種疾病。隨著更多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的發明和應用,藥用昆蟲的不少新作用、新用途也在不斷被發現。
4、常見藥用昆蟲
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又稱為蟲草或冬蟲草,是真菌冬蟲夏草菌寄生於蝙蝠蛾幼蟲體上的子座與幼蟲屍體的複合物,是蟲和草結合在一起長的奇特生物,它冬天是蟲子,夏天從蟲子裡長出「草」來。雖然兼有蟲和草的外形,卻非蟲非草,屬於菌藻類生物。
冬蟲夏草是我國傳統的名貴藥膳滋補品,它性平味甘,具有補肺腎、止咳嗽、益虛損、養精氣之功能,為平補陰陽之品,它不似人參會使人產生燥熱,有人參之益而無人參之害,可用於肺癆咳血,陽痿遺精等症。如百令膠囊、金水寶均為蟲草製品。此外,病後體虛不復,自汗畏寒等,可以用冬蟲夏草同鴨、雞、豬肉等燉服,有補虛扶弱之效。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冬蟲夏草含有蟲草酸、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B12、麥角脂醇、六碳糖醇、生物鹼等,對人體大有裨益。
美州大蠊
美洲大蠊,又稱蜚蠊,俗稱蟑螂,是蜚蠊科中體積最大的昆蟲,紅褐色,原產於非洲北部,公元17世紀前後經由船隻帶到美洲,並於18世紀被人在美洲發現。在南方地區為室內優勢品種,主要生存於下水道、暖氣溝、浴室及釀造廠、醬品廠等陰暗潮溼的環境。
古人應用蜚蠊入藥甚早,《神農本草經》將其列入中品,《本草綱目》曰:「蜚蠊,行夜,蛗螽(fù zhōng)三種,西南夷皆食之(其意思為:蜚蠊,多在夜間活動,西南少數民族多有食用蜚蠊、蚱蜢等昆蟲的習俗)」,如今在我國漢中與西南地帶如四川、雲南等地依然延續了此種飲食習慣。現代醫藥將蜚蠊用於中成藥康復新液,前文患者所指的即是該藥。
中醫認為美洲大蠊活血散瘀,解毒消疳,利尿消腫,可用於症瘕積聚,小兒疳積,腳氣水腫,疔瘡、腫毒及蟲蛇咬傷。現代臨床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具有抗腫瘤作用,並可提高免疫力、促進組織修復、保肝、抗炎、鎮痛。
螞蟻
螞蟻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入藥昆蟲之一,多為黑、褐、黃、紅色,為蟻科動物絲光褐林蟻及擬黑多翅蟻等多種無毒螞蟻的全體,它的起源可追溯到一億年前的恐龍時代,如今我國西南地區各兄弟民族仍用螞蟻、蟻卵和蟻蛹製作各種美味佳餚,以此來招待貴客。
螞蟻被譽為「微型動物營養寶庫」和「天然藥物加工廠」, 具有補腎益精、通經活絡、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於腎虛、陽痿遺精,失眠多夢,風溼痺痛,中風偏癱,手足麻木,月經不調,癰腫疔瘡,毒蛇咬傷等症。電影《赤子威龍》中,李連杰扮演角色的妻子就是使用螞蟻入藥治病,婦科良藥紅金消結膠囊中亦含有黑螞蟻這味藥。
看了以上介紹您是否對昆蟲入藥有了些許了解呢,藥用昆蟲雖其貌不揚,實則藥效顯著,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到我們的藥學門診諮詢。
審稿專家: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 主管藥師 王浩奎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註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