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的持續霧霾天讓省城人們叫苦不迭,也催熱了藥店的「霧霾經濟」。12月27日,記者走訪省城多家藥店發現,雖然鮮有藥品或保健品直接標明「抗霾清肺」作用,但只要有「清肺」作用的藥,都賣得很好,有些藥材還常常脫銷。
清肺的藥材都賣得好
「我們這個抗霧霾茶飲包括近十種中藥,防霾護肺效果特好,全家老少都能喝。」一家藥店銷售員告訴記者,一大早他就開始補貨,店裡的抗霧霾中藥都脫銷好幾天了。「人們現在都是談霧霾色變,只要有一定的清肺作用,藥店銷售人員再拿霧霾天清肺說話,消費者就會買回去試試的。」
走訪中,記者發現,凡是有羅漢果、百合、蓮子、枸杞、餘甘子、麥冬、川貝、甘草、金銀花等清肺利咽及驅火生津作用的藥材,藥店銷售情況都很好。在雙塔寺街及并州路幾家國大藥房內,宣稱有清肺作用的「餘甘子生粉」、「菊皇茶」銷售都比較好。雖然沒有直接標明是抗霾藥品,但僅僅「清肺」的功效就讓消費者不冷靜了。
「前些日子,餘甘子生粉的銷售價格一直都是153元一瓶,這些天,隨著霧霾天的持續,來藥店諮詢及購買抗霾藥品的消費者明顯多了不少。為了刺激消費,我們藥店特別推出了優惠活動,降價幅度很大,消費者也很認可,常常脫銷。」雙塔寺街一家國大藥房工作人員介紹,「因為餘甘子有很好的清熱潤肺、化痰生津作用,餘甘子生粉又可以直接衝水喝,特別方便,深受消費者喜愛。」
在并州路一家國大藥房店裡,「菊皇茶」也賣得很好。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菊皇茶的成分有菊花、枸杞子、蓮子心、甘草、胖大海等,有很好的清咽利喉、解毒下火、養嗓護嗓的功效。「而且價格也實惠,一包不到40元,裡面有20小袋,可以說既經濟又有效。」
在南內環街、并州西街幾家萬民藥房走訪中,記者也發現,不管是散稱的百合、川貝、麥冬、蓮子等藥材,還是包裝好的成品中藥包,凡是有清肺作用的,消費者都會紛紛搶購。其中一家藥店的工作人員高興地說:「可以煲湯、熬粥的川貝、百合等藥材,尤其銷售得好,比如,川貝,不少消費者都是和梨一起熬著喝,儼然就是家常用品。」
隨後,記者在多家同仁堂藥店也看到了熱銷的清肺中藥材,據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由於今年藥店整體生意比較冷清,這些清肺中藥材的價格還算穩定,沒有出現飆漲的情況。
市民買的就是一個安心
「這幾年,每到冬季,我都會找中醫開個防霧霾、利咽清肺的方子,然後到藥店抓藥,或者泡水喝,或者熬製好了湯藥讓全家人一起喝,圖的就是個心安。」市民劉建清說,「每年冬天,家人都會被霧霾所困擾,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因為抵抗力稍差些,經常出現咳嗽、高燒等症狀,為了提前預防,我經常會選擇金銀花、麥冬等泡水喝。」
除了注重藥補外,劉建清還特別注重給家人食補,「比如,川貝、百合、蓮子煲湯熬粥喝。有時,我會把川貝碾碎,梨中間挖洞,加入川貝粉末,蒸著吃。有時,也會熬百合蓮子粥,加入大米、紅棗、百合及蓮子,孩子和老人都特別喜歡喝。」
劉建清說,她身邊不少朋友和她一樣,都特別重視藥補和食療,既然霧霾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躲又躲不掉,就只能勇敢去應對了,只有積極的生活態度,才能更好地應對霧霾天給人們身體帶來的不良影響。
為了讓記者更直觀地了解她應對霧霾的積極態度,劉建清打開了她的微信朋友圈,裡面各種抗霧霾的中藥方子數不勝數。但她卻說:「我也不會盲目採用,往往會諮詢多名中醫大夫之後,我才會到藥店抓取一些中藥材,不間斷地用在藥補及食療中,增強家人的體質。」
對于越來越多的市民熱衷清肺中藥材的現象,記者也諮詢了一名在社區比較受歡迎的中醫薛大夫,他說,從中醫角度來講,目前在對抗霧霾方面還沒有特效藥,只能說有一定的作用,藥物調理主要以宣肺清肺理氣、祛溼化濁、增強人體免疫力為主。所以,霧霾天來臨,減少戶外活動,必要外出時佩戴質量好的防護口罩,這些才是減少有害物質入肺的有效方法。一些市民既沒有醫學知識,也沒有諮詢醫生,就到藥店照方抓藥抗霧霾,這種做法一點也不可取。中醫講究對症、辨證施治,每個人身體狀況不相同,用藥也會不一樣,有些中藥對於老人、小孩、體質差的人是不適合的,在醫生指導下服藥非常重要。
之所以如今人們談霾色變,歸根到底是人們存在恐慌和從眾心理。而恐慌型購買通常是缺乏相關科學知識的表現,這部分消費者了解霧霾的危害,但對於如何減輕霧霾對健康的影響則缺乏相應的了解,從而容易被商家誇大的使用效果所蒙蔽。而從眾型購買則是恐慌的「副產品」,恐慌而又無所適從的情況下,則容易受身邊親朋好友的影響一起購買。這樣看來,減少恐慌型和從眾型購買的關鍵,就是普及相關的科學知識,提高人們對「防霾」產品的認知水平,這樣才能引導消費者理智消費。
本報記者 張小林
(責任編輯:李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