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之後,離每年年末只剩下最後兩個月了,留給預定的經濟發展目標實現的天數在不斷的減少,各地都是鼓足了幹勁要拿下最後這兩個月。但北方的霧霾就像是一個惡魔一樣開始籠罩在了大地的上空,停工停產開始出現。
重工業和空氣品質就如同一對矛盾體,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工業革命之後,英國的經濟快速增長,但汙染也如影隨形,空氣品質日益變差,1952 年 12 月,倫敦倫敦煙霧事件上演,造成4000多人死亡,直至一股強勁而寒冷的西風吹散了籠罩在倫敦的煙霧。此次事件成為 20 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
這樣的工業化道路,我們國家也在經歷,今日的霧霾現狀其實早已埋下禍根。為了降低霧霾天氣對健康的影響,每年進入秋冬季之前,有關部委就會印發關於防治大氣汙染行動方案的相關通知,行業涉及鋼鐵、建材、有色、 焦化、鑄造等重點行業,可以理解為限產令,或者停工令。山西對於環保問題更為重視,畢竟地理位置較為特殊,而且環保壓力很大。
為了防止今年冬季的汙染,山西的省會太原早早便開始了機動車限行措施,歷時五個月,日常限號20%,重汙染天氣單雙號。
進入秋冬防以來,平遙、太谷、文水、孝義的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不降反升。對此,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從11月10日到明年2月10日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掛牌督辦,要求兩縣一區一市迅速開展影響環境空氣品質的綜合整治行動,精心制定整改方案,精準治汙,科學施策,堅決將影響環境空氣品質的問題整改到底。
但在11月25日,太原的空氣汙染指數拿到了全國第一,太原市的AQI空氣品質指數329,達到嚴重汙染級別,與其緊鄰的晉中AQI空氣品質指數235,屬於重度汙染,臨汾、忻州的AQI空氣品質指數分別是210和200。在當日全國空氣品質最差的前6大城市中,山西4座城市上榜,顯示汾河谷地大氣汙染已經遠遠超出負荷。這次汙染覆蓋了太原、晉中一帶,其他地方的汙染並不嚴重,這表明大氣汙染源主要來自本地。
汙染來自本地,那相關企業是不是需要關停。比如山西的焦化產業,一直在關小上大的道路上艱難前行,到2020年年底,預計4米3以下的焦爐會全部關停,此前,像這種產業都屬於限產範圍。要知道,山西的焦化產業在山西經濟中的比重是很高的,2019年焦炭產量接近億噸,而作為這種中遊行業又可以影響到上遊的煤炭產業、同為中遊的選煤產業以及下遊的鋼鐵產業。這種限產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傳導,就如同亞馬遜森林的那隻蝴蝶。更不用說這條產業鏈上基本都是環保困難戶。
除了大的產業外,在很多縣市,許多小的工廠已經被放假了,比如太谷很多瑪鋼廠,現在廠子路邊的停車明顯比10月份以前少了很多,很多工人已經進入到了上一天修一天的狀態了,如果環保形勢再嚴重,那就需要放長假了。雖然企業為了滿足環保達標的要求,也在不停的增加環保投入,但產業的特性決定了汙染的本質,而如果要真正做到零排放、超低排放,又有幾家企業能夠接受投入產出的倒掛呢?
發展經濟,不是臨陣磨槍,需要的是日復一日,日積月累。但是現在很多北方省份的經濟,如同山西一樣,每年有5個月左右的時間(今年的3個月加明年的2個月),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會陷入停產、半停產之中。大家的生產時間被壓縮成了7個月左右的時間。
如果說環保問題是影響山西經濟運行天數的一個因素外,還有一個就是安全問題了。重工業經濟條件下,發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要大於其他類型的產業,每年因為煤炭等行業的安全事故造成的停工天數也不在少數。這樣一來,山西經濟每年實際可運行的天數就被大大壓縮了,相比起很多南方省市每年365天不間斷的經濟運行,經濟差距就顯露無遺了。這就像北方和南方的農業一樣,在南方地區,農民可以一年種兩季兩季,而在北方,則只有一季,那你的收入肯定就比南方少一半了。
山西是一個重工業城市,雖然一直在努力轉型,但目前仍然在轉型的路上。轉型道路艱難而又漫長,就如同治理霧霾一樣,在經過近十年的環境治理後,我們每年能看見藍天的天數在不斷增加,相信山西經濟運行的天數也會隨著產業的轉型不斷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