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來得更早!今年秋冬空氣品質形勢咋樣?

2020-12-05 網易財經

(原標題:霧霾來得更早!今年秋冬空氣品質形勢咋樣?)

金秋9月,按理說應是秋高氣爽。但前幾天我國北方地區的一次汙染過程早早地來了,讓人們更加擔憂——今年秋冬,霧霾會不會像去年那樣嚴重?

2017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的收官之年。我國大氣環境治理的重點和難點就在於京津冀地區。

近年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整體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但秋冬季改善不明顯。特別是2016年秋冬季以來,這一區域先後多次發生重汙染天氣過程,成為人民群眾的「心肺之患」,也大幅抵消了前期改善成果。

數據顯示,受2017年1月、2月重汙染天氣影響,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上半年PM2.5平均濃度同比增長5.4%,是2013年以來首次出現不降反升的情況,太原、石家莊等城市甚至上升30%以上

這說明,這一地區能否完成今年空氣品質改善目標,關鍵在秋冬季。但環保部日前組織專家進行初步分析研判,今年秋冬季天氣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專家提出,受北極海冰融化面積擴大、太平洋海溫變化等因素影響,西伯利亞冷高壓可能弱於常年,冷空氣南下頻次可能少於常年;同時,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較常年增強。這可能造成秋冬季的氣溫較高,溼度大,不利於大氣汙染物擴散。

專家表示,北京8月31日以來的這次汙染形成過程,與前兩年9月中旬的汙染過程類似。這預示著與往年相比,今年重汙染天氣過程相對提前。

資料圖片:霧霾籠罩的北京東三環地區(2017年1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欣攝

日前,環保部會同有關部門和京津冀、山東、山西、河南6省市專門為今年秋冬季出臺了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通過減煤、治理「散亂汙」企業、錯峰生產等多項舉措減少秋冬季大氣汙染物排放。

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說,這是我國第一次設定秋冬季大氣治理目標——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秋冬季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重汙染天數同比下降15%。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等重點城市則要下降更多。

他表示,如果各地嚴格落實各項措施,汙染物減排量將是去年的兩到三倍,相信今年冬天的空氣品質要比去年好一些。

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說:「我國大氣汙染治理現在仍然面臨兩個挑戰,聚焦在6種大氣汙染物中的PM2.5和臭氧。」

與人們熟知的PM2.5相比,臭氧汙染近期也越來越受到公眾關注。我國會不會發生美國那樣的光化學煙霧事件?

劉炳江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他介紹,我國臭氧汙染的標準值是160微克/立方米,這一標準與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基本接近。2016年,我國338個城市裡,71%的城市在達標值上下波動,有59個城市超標;輕度超標的天數累計只佔4.7%,中度汙染很少,重度汙染的天數極少,沒有嚴重汙染,更沒有出現爆表的情況。

資料圖片:「烈日晴空」未必就是好天氣,光化學汙染不容小覷。(高黎明/人民網)

他說,發達國家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的時候,臭氧濃度一般在600微克/立方米以上,個別城市達到2000微克/立方米。目前,我國的臭氧汙染雖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但目前的臭氧濃度不可能發生類似的光化學煙霧事件,將來發生的可能性也極小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汙染防治首席科學家柴發合告訴記者,臭氧汙染主要是人為排放的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在太陽光和熱的作用下生成的,是一種二次汙染物。

他指出,臭氧汙染有明顯的季節性,一年中5-9月份臭氧汙染水平較高;一天之中也有非常明顯的變化,晚上濃度非常低,太陽升起後,隨著輻射加強、溫度升高,臭氧濃度逐漸上升,一般到下午三點鐘左右達到最高值。

柴發合表示,臭氧的防護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即使室外環境臭氧濃度較高,但室內濃度一般很低。他建議人們採取一些規避行為,在夏日陽光強烈的下午減少室外活動,減輕臭氧汙染對健康的損害。

「治理臭氧,其實主要是控制它生成的兩個前體物——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賀克斌說,從我國的治理進程看,在治理PM2.5的過程中,也在同時治理臭氧的這兩項前體物。

他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就把削減氮氧化物排放作為約束性指標。氮氧化物減排的技術積累更長、汙染源類別更集中。相比「十二五」初期,我國目前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了20%左右。

揮發性有機物的種類更複雜,治理進程還需迎頭趕上。我國已經開始進行相關治理,環保部目前正在制定「十三五」期間揮發性有機物的減排方案。

近期出臺的攻堅行動方案也專門提出,紮實推進重點領域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推進醫藥、農藥等化工類,汽車製造、機械設備製造、家具製造等工業塗裝類,包裝印刷等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大力推廣使用低(無)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的塗料、有機溶劑、膠黏劑、油墨等原輔材料,配套改進生產工藝。

柴發合指出,減少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和我們每個人的行為也有很大關係。人們少開一天車,就可以減少氮氧化物排放。揮發性有機物減排方面,比如裝修的時候不用有機溶劑塗料,改用水性塗料,多用水性漆,甚至炒菜時減少油煙都能為減少揮發性有機物出一份力。(記者高敬)

(原標題:霧霾來得更早!今年秋冬空氣品質形勢咋樣?)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冷空氣入川破霾 今起空氣品質改善 成都降溫5℃
    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羅彬說:「南下入川的冷空氣,比預計中來得更早、更強,預計11日盆地內空氣品質將得到改善。」  省內12城遇霾 連片汙染仍在持續  成都熙來攘往的大街上,又悄然興起了口罩出行的身影,這預示著秋冬開啟了新一輪的霧霾模式。
  • 秋冬霧霾高發季,浙江藍天保衛戰成效如何?
    秋冬霧霾高發季,浙江藍天保衛戰成效如何?從氣象角度看,秋冬季節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大氣上下流動少,比較穩定,這樣有利於霧形成的氣象條件日數較其他季節居多。加之夜長,出現無雲風小的機會較多,地面散熱較夏天更迅速,地面溫度急劇下降,這樣就使得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容易在後半夜到早晨達到飽和而凝結成小水珠而形成霧。
  • 秋季「逆溫」現象助推霧霾 空氣汙染治理打持久戰
    秋季「逆溫」現象助推霧霾 空氣汙染治理打持久戰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題:再臨「秋冬霧霾季」:三年治霾積跬步 逆水行舟方至千裡  新華社記者倪元錦、榮啟涵、劉紅霞  國慶假期以來
  • 專家:氣象條件是華北霧霾發生主因
    自9月中旬以來,京津冀等地多次遭遇霧霾天氣。對於即將到來的採暖季空氣品質到底會怎麼樣,成為公眾普遍關心的話題。  根據氣象部門和專家預測,今年11月~12月,冷空氣活動強度較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氣象條件不利於大氣汙染物擴散,出現重汙染天氣風險高。
  • 北京今日空氣品質指數查詢 北京氣象臺天氣預報
    北京今日空氣品質指數查詢 北京氣象臺天氣預報  點擊  秋冬之交 防霾防寒  秋冬季節一來,霧霾也如影隨形。灰色的天空取代了前陣子的絕美藍天和可愛棉花糖白雲。昨天16時,城六區PM2.5濃度上升至165微克/立方米。
  • 外媒:亞洲「二手霧霾」惡化美國加州空氣品質
    參考消息網4月2日報導 外媒稱,研究人員31日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正在遭受從亞洲等地飄來的「二手霧霾」的困擾,同時該州持續已久的旱情讓空氣品質進一步惡化。據路透社3月31日報導,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大氣科學家伊恩·法盧納說,加州聖華金河谷地區霧霾的主要成分是臭氧,其中約10%的臭氧汙染來自以亞洲國家為主的其他地區。法盧納說:「上風向地區的空氣品質嚴重影響下風向地區。」
  • 英媒:數據顯示北京今年霧霾天數略減 但持續時間增加
    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報導 英媒稱,16日晚間8點,北京市啟動了今年首次極端霧霾的「紅色預警」,自去年12月北京首次啟動危險級別最高的紅色預警以來,這是第三次發布。和前兩次預警相比,今年有什麼不同?當相關單位大力推出應對空氣汙染措施之下,今年整體空氣品質有改善嗎?可以通過數據來展示變化。
  • 秋冬霧霾天氣即將到來 這四款高空氣淨化器強烈推薦
    【PConline 導購】當落葉送走最後一縷夏日晚風,尾隨秋天的腳步而來除了乾燥的天氣之外,還有我們最不喜歡的霧霾天氣,儘管近年來的空氣品質已經有所改進,但不可置否的是霧霾天氣依舊是危害我們身體健康的威脅之一。那如何霧霾的環境中汲取一縷縷新鮮的空氣呢?
  • 專家詳解霧霾天氣成因 PM10和PM2.5是首要汙染物
    專家詳解  霧霾天氣成因  新年伊始,我國中東部各地就陸續出現大範圍和長時間霧霾天氣
  • 遼寧省政協委員建議提高空氣品質 減少霧霾天
    呼吸清新的空氣,享受明媚的藍天,應該是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空氣汙染已經成為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近年來,遼寧各大城市經歷了多場霧霾天氣。霧霾天氣的形成與空氣汙染有著直接的關係。如何減少大氣汙染和霧霾天氣,控制pm2.5的排放已成迫不容緩的重要問題。
  • 霧霾天的形成與危害
    近段時間,我國大部分地區被霧霾天氣籠罩,那麼霧霾天氣形成原因是什麼?事實上,這幾年,每到秋冬,我國中東部地區不時會遇到霧霾天氣,只是都沒近段時間波及範圍如此之廣,持續時間如此之長。專家指出,近期中東部地區出現的霧在氣象學上稱為輻射霧,霧霾天氣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這些地區近地面空氣相對溼度比較大,地面灰塵大,地面的人和車流使灰塵攪動起來;二是沒有明顯冷空氣活動,風力較小,大氣層比較穩定由於空氣的不流動,使空氣中的微小顆粒聚集,漂浮在空氣中;三是天空晴朗少雲,有利於夜間的輻射降溫,使得近地面原本溼度比較高的空氣飽和凝結形成霧
  • 北京霧霾持續三天 遇重汙染將提早預警
    昨日8時,該中心表示,受溼度較大及風力減小的影響,擴散條件一般,預計昨日空氣品質達到輕度汙染級別,比前一天上升一個汙染級別。  昨日午後,汙染物濃度迅速抬升,該中心表示,由於天氣形勢相對靜穩,風速小、溼度大,汙染物難以有效擴散,空氣品質處於輕度至中度汙染之間。
  • 全國33個監測城市空氣品質指數超300 我們的空氣怎麼了
    製圖:張芳曼 郝迎燦近幾天,受霧霾天氣影響,我國各地空氣品質監測數據引發熱議。空氣品質數據怎麼看?空氣汙染如何應對?本報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面對高的監測數值,不少網友驚呼「空氣有毒」,也有人表示看不明白。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意味著空氣汙染程度嗎?專家介紹,在環境監測技術規範中,空氣品質指數與可吸入顆粒物等汙染物濃度的對應關係比較複雜,單以某一項汙染物濃度判斷空氣品質並不科學。但是,如果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PM2.5)濃度達到500微克/立方米以上,空氣品質肯定好不了。
  • 這幾天 空氣品質不咋地!
    從10月9號開始至今,無錫已經連續天晴了七天,陽光持續明媚,但是這幾天出門,您有沒有覺得,這空氣品質卻不盡如人意。 最近幾天,整個江蘇都被霧霾籠罩,多地出現了輕到中度汙染,局部地區有重度汙染,無錫的情況如何呢?
  • 北京霧霾天氣將持續3天 遇重汙染將提早預警
    圖/CFP  新京報訊 東北多地遭霧霾籠罩,北京也沒「獨善其身」。空氣品質預報顯示,今日白天北京中度汙染,明日轉為重度,預計空氣汙染將一直持續至13日。市環保局表示,後兩個月空氣品質改善工作難度較大,如遇有重汙染,將提早啟動預警,儘可能縮短重汙染過程、減緩重汙染強度。
  • 京城霧霾因溼度高 今日部分地區空氣品質為優
    晨報訊(記者 王海亮)京城數日持續陰雨霧霾,空氣品質達重度汙染。為什麼雷雨頻頻,仍不能洗刷空氣中的汙染物,帶來徹底潔淨的藍天?記者從市氣象臺了解到,「罪魁禍首」是京城持續處於「高溼狀態」,近地面風力較小,導致大氣汙染物難以「突破重圍」。
  • 寶雞2020年的首場雪為什麼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
    為什麼今冬首場雪比常年要來得更早一些?降水量是常年同期3倍這場雨雪過程,是跟著「小雪」節氣的腳步急匆匆而來。「我市常年降雪集中在12月份至次年1月份,像今年降雪這麼早的年份也有,但持續時間長、降雪這麼量大的,還是比較少見!」市氣象臺高級工程師孟妙志說,對比氣象資料,常年同期我市11月降水量在7毫米左右,今年麟遊縣的降水量為25毫米,市區降水量24毫米,是常年同期降水量的3倍。
  • 秋冬霧霾高發季 浙江藍天保衛戰打得如何
    「霧」則是一種物理現象,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就形成了霧,空氣中的可見度降低,大家開車要降速小心。  不過,秋冬季也是霧和霾的高發季。從氣象角度看,秋冬季節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大氣上下流動少,比較穩定,這樣有利於霧形成的氣象條件日數較其他季節居多。加之夜長,出現無雲風小的機會較多,地面散熱較夏天更迅速,地面溫度急劇下降,這樣就使得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容易在後半夜到早晨達到飽和而凝結成小水珠而形成霧。
  • 外媒:北京遭遇今年最嚴重霧霾 民眾期待清潔空氣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1日報導,11月30日,北京再次被嚴重的霧霾所吞噬,空氣品質指數飆升。美國駐華使館和北京市相關部門均表示北京的空氣汙染程度、尤其是空氣中PM2.5濃度已達到危險水平。報導稱,持續的汙染促使有關部門於11月29日發布了今年首個空氣重汙染橙色預警——這是在四級預警系統中第二高的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