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數據顯示北京今年霧霾天數略減 但持續時間增加

2021-01-08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23日報導 英媒稱,16日晚間8點,北京市啟動了今年首次極端霧霾的「紅色預警」,自去年12月北京首次啟動危險級別最高的紅色預警以來,這是第三次發布。和前兩次預警相比,今年有什麼不同?當相關單位大力推出應對空氣汙染措施之下,今年整體空氣品質有改善嗎?可以通過數據來展示變化。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22日報導,先看今年整體趨勢,以美國駐北京大使館PM2.5空氣品質指數(AQI)來觀察 ,該指數超過150代表受到空氣汙染,並以200、300指數為界線,將空氣汙染分成三種水平:不健康、非常不健康、有害。在今年1至9月的非霧霾高發期,北京市有三成左右的日子出現不同程度的空氣汙染,比去年減少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報導稱,儘管在非霧霾高發期,北京的空氣品質有所提升,但綜合全年數據來看,卻透露出另外一面。

截至12月21日,北京今年共有超過六成的日子空氣品質指數高於150,比去年少一天。在這當中,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天數比去年減少了8天。

看起來汙染天數和去年差別不大、甚至好轉,但換算成汙染累計小時數,更能精確地反應今年和去年空氣品質的差異。從數據來看,PM2.5空氣品質指數高於200的嚴重時間比去年減少近100小時,但今年受到相對較輕的空氣汙染時間比去年增加了近300小時,相當於至少多了12天。換句話說,看起來北京重度空汙有所緩解,但居民受到霧霾影響的總體時數實則上升。

報導稱,值得注意的是,若比較今年和去年兩次紅色預警的數值,儘管今年北京PM2.5空氣品質指數峰值未突破500、低於去年第二次紅色預警的最高點508,但「超標」的持續時間比去年兩次紅色預警期間都來得長。

為了改善北京的空氣品質,政府相關部門已實施了針對汽車尾氣、建築工程和生產排汙的各種治理措施,民間也有關於霧霾治理方法的討論,但目前看來,這些措施收效似乎不盡如人意。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6年1-9月空氣品質較去年好轉。(圖片來源:英國《金融時報》網站)

相關焦點

  • 北京霧霾持續三天 遇重汙染將提早預警
    圖/CFP  今日至13日處於中度至重度汙染水平之間;已進入重汙染易發季節;瀋陽被質疑應急預案啟動不及時  東北多地遭霧霾籠罩,北京也沒「獨善其身」。空氣品質預報顯示,今日白天北京中度汙染,明日轉為重度,預計空氣汙染將一直持續至13日。
  • 寂靜嶺在身邊 中國霧霾平均天數創52年來之最
    入冬以來,全國多個省市再次迎來十面「霾」伏,而且人們普遍感受到今年的霧霾程度比年初時更甚。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氣象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的霧霾平均天數已經達到29.9天,創52年來之最。霧霾波及面5個省份、500多個大中型城市。
  • 北京霧霾天氣將持續3天 遇重汙染將提早預警
    圖/CFP  新京報訊 東北多地遭霧霾籠罩,北京也沒「獨善其身」。空氣品質預報顯示,今日白天北京中度汙染,明日轉為重度,預計空氣汙染將一直持續至13日。市環保局表示,後兩個月空氣品質改善工作難度較大,如遇有重汙染,將提早啟動預警,儘可能縮短重汙染過程、減緩重汙染強度。
  • 霧霾來得更早!今年秋冬空氣品質形勢咋樣?
    但前幾天我國北方地區的一次汙染過程早早地來了,讓人們更加擔憂——今年秋冬,霧霾會不會像去年那樣嚴重?2017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的收官之年。我國大氣環境治理的重點和難點就在於京津冀地區。近年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整體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但秋冬季改善不明顯。
  • 又把霧霾「甩鍋」中國?數據面前首爾市長仍這樣說
    同一天,中國生態環境部向媒體通報稱,去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升至50.5%,PM2.5濃度同比下降11.8%。樸元淳 新華社 供圖樸元淳7日上午在接受韓國MBC廣播節目《視線集中》的電話採訪時說,不論是首爾研究院還是韓國環境部下屬研究機構的多項研究結果均表明,首爾市50%至60%的霧霾受到來自中國的影響。
  • 中科院專項組解讀2013年霧霾 回應數據與認知偏差
    而市民印象格外深的是,去年1月份北京連續出現霧霾天氣,十一長假中許多車輛離開北京後卻霧霾頻出等等。   在諸多數據與市民認知存在一定偏差的背後,種種疑問急需進一步解讀。2013年的空氣監測結果到底呈現哪些新變化?民眾應該如何理性看待有關霧霾的種種數據?記者為此專訪了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
  • 專家:氣象條件是華北霧霾發生主因
    他表示,根據預測,今年冬天,首先是偏南風可能較常年偏多,溼度大,容易產生汙染;其次是受拉尼娜影響,地面溫度低,而空中副熱帶高壓比以前增強,兩者「配搭」發生逆溫可能性較大;三是預計靜穩天氣多,今冬華北地區不能排除會發生持續多日的靜穩天氣。受如此氣象條件制約,今年秋冬季的空氣汙染形勢不容樂觀,需要提前做好打算。
  • PM2.5值 「2+26」城市中濃度最低,北京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今年1月至8月,全市四項汙染物濃度繼續保持同期最低,其中PM2.5累計濃度41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濃度最低;累計優良天數170天、同比增加20天。曾經一度被冠之以「霾都」的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從生活、居住在這個城市的更多人「朋友圈」中頻頻曬出的「北京藍」等可窺一斑。
  • 2016.12:基於網絡搜索數據的霧霾經濟與CPI相關性研究(董倩)
    結果顯示,兩個模型擬合得到的數據與官方CPI數據非常相近,但支持向量機的擬合度和穩定性更好。由於之前經濟快速增長與發展,特別是高汙染GDP產業(如汽車、石油、水泥、木材和煤電等行業)引起的大氣汙染所帶來了霧霾天氣。現階段接連不斷的霧霾天氣、持續徘徊在高位的空氣汙染指數,不僅使北京成為「新一代霧都」,也催生了一個新的經濟領域——霧霾經濟。霧霾經濟定義為在霧霾天氣常態化條件下,霧霾天氣對宏觀經濟產業鏈各個環節產生的影響,霧霾消費是在霧霾經濟的影響下產生的。
  • 生態環境部用數據回應「韓國霧霾怪不得中國」,韓媒:我不信
    一是從整體上看,根據公開的監測數據,近年來,在中國空氣品質持續大幅改善的情況下,韓國首爾細顆粒物(PM2.5)濃度基本穩定並略有上升;二是從空氣汙染物的成分上看,作為細顆粒物重要前體物的NO2,首爾市2015-2017年的濃度均高於中國的北京、煙臺、大連等城市;三是從近期案例看,11月6-7日首爾市發生了重汙染天氣過程,中國專家團隊的分析顯示,根據11月初的氣象條件,該時段並未發生大規模、高強度的平流輸送
  • 專家稱汙染物是長三角霧霾原因 非氣象條件造成
    霧霾過後,中央氣象臺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平均霧霾天數為52年之最。  逃離京津冀,長三角中「霾伏」  長三角的城市,如南京、合肥、杭州等地,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霾日都在持續增加  「玩了一周還是在看霧霾」。
  • 霧霾之下,山西經濟可運行的天數被大量壓縮,一年幹半年怎麼增長
    十月之後,離每年年末只剩下最後兩個月了,留給預定的經濟發展目標實現的天數在不斷的減少,各地都是鼓足了幹勁要拿下最後這兩個月。但北方的霧霾就像是一個惡魔一樣開始籠罩在了大地的上空,停工停產開始出現。這樣的工業化道路,我們國家也在經歷,今日的霧霾現狀其實早已埋下禍根。為了降低霧霾天氣對健康的影響,每年進入秋冬季之前,有關部委就會印發關於防治大氣汙染行動方案的相關通知,行業涉及鋼鐵、建材、有色、 焦化、鑄造等重點行業,可以理解為限產令,或者停工令。山西對於環保問題更為重視,畢竟地理位置較為特殊,而且環保壓力很大。
  • 中國部分大城市灰霾天數約佔全年三成至一半
    ,從南方的廣州、杭州到北方的北京、蘭州,霧霾天氣頻繁影響我國多個地區。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監測數據顯示,今年9月1日至今,我國中東部地區霧霾天氣多發,共發生12次較大範圍的霧霾天氣過程,不僅霧霾日數多,而且影響範圍廣。
  • 人民日報權威分析中國霧霾來襲原因何在
    新華社記者 李 京攝   ●12月18日,我國中東部持續大面積重汙染天氣,日均濃度達到重度及以上汙染的城市共有71個,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城市共53個。多地空氣品質指數小時值「爆表」   ●19—21日不利氣象條件持續,汙染物擴散條件極端不利,重汙染天氣影響範圍和汙染程度呈逐步上升趨勢。
  • 北京2013空氣狀況:PM2.5超標1.5倍 好天氣不到一半
    從今年起,全市將逐步擴充監測站點,在山區、進出京高速路等地區增加布控,更全面、立體地掌握北京大氣汙染物的分布狀況。數據呈現全年優良天數不足一半2013年,是北京正式執行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的第一年。這一年,北京建立起35個覆蓋全市的監測站點,正式對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六項汙染物開展監測。
  • 秋季「逆溫」現象助推霧霾 空氣汙染治理打持久戰
    ,京津冀出現兩次持續時間較長、範圍較大的汙染過程,多座城市啟動「空氣重汙染預警」。尚未進入「採暖季」,霧霾緣何頻繁來襲?為什麼海拔500多米的香山上,會看到「上層空氣清新、下層渾濁」?國務院「大氣十條」頒布三年來,哪些數據可看出治理措施的些許成效?  記者日前採訪多位業內權威專家,揭開促成秋季霧霾的成因謎團,揭示治霾歷程的點滴「跬步」。  汙染物濃度飆升的「壓縮餅乾」原理  國慶假期,霧霾襲京。
  • 英媒:北京空氣品質創紀錄 中國治理汙染成效顯著
    英國《衛報》網站2月22日文章,原題:藍天的思考:中國治理汙染正在收到成效 冬季歷來是北京霧霾最嚴重的季節,因為燃煤量會增加以便為數以百萬計的居民供暖。但近來中國首都的天空乾淨得幾乎不可思議,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政府限制了化石燃料的使用。
  • 霧霾不僅危害健康還致堵?百度地圖大數據首度揭示霧霾和擁堵關係
    哈爾濱重回擁堵榜首 "城市交通擁堵六維特徵畫像"刻畫城市擁堵特點《報告》分析顯示,哈爾濱在2018年第4季度力壓"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重回"全國百城擁堵榜"首位,而北京和重慶則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哈爾濱通勤高峰擁堵指數環比第3季度上漲3.28%,達到1.975。這意味著,平均而言,相同一段路程在高峰期通過的時間,比道路暢通狀態下所需時間要多花費接近1倍的時間。
  • 監測數據都不信,韓國霧霾又怪中國,網友:這鍋不背
    這些年來,關於霧霾是中國「吹過去」的說法,在韓國媒體的報導中屢見不鮮。而前段時間,因為韓國部分地區遭遇了嚴重的霧霾天氣,其國內又開始了不斷出現針對中國的報導。在28日,中國生態環境新聞發言人劉友賓用數據對這一說法進行了闢謠,並表示韓國霧霾的主要成因還是源於其國內排放。
  • 跨年霧霾持續 百度地圖推「霧霾地圖」可實時查霾
    近期,全國多地遭遇了持續數天的「跨年霧霾」。中央氣象臺於1月3日發布有史以來第一個大霧紅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幾天華北黃淮等地將持續霧霾天氣。霧霾指數成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快速查霾的需求不斷。為此,百度地圖聯合中國天氣網上線「霧霾地圖」,將權威數據在地圖上精準呈現,方便人們更加實時直觀地查詢霧霾指數,了解空氣品質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