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人連三十分鐘的讀書時間都沒有?真是太忙了嗎?

2021-01-08 夏侯居坤

人人都知道讀書很重要,但現在的人,卻發現自己竟然連每天擠出三十分鐘都好難。如果問起原因,大多數人都解釋為「我太忙了,沒時間呀」。

難道,我們果真是因為太過忙碌,就連每天三十分鐘的時間都擠不出來嗎?

非也。以下幾點,才是我們「沒時間」讀書的真正原因。

1、看不到現實的短期利益

現代人的生活離不開鈔票,金錢問題是很現實的。比起花時間加班、兼職、賺外快這些顯而易見的能直接賺到鈔票的活動,讀書則顯得有點與現實世界脫離了。因此,除了閱讀本行業的工具書,人們不會感覺讀書能帶來現實的,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重視程度也就不足,這一點,不難理解。

對策:一邊賺現金,一邊為自己儲備投資資本。讀書,是為未來儲備,雖然短時間看不到好處,但長期來看,好處多多。即便你沒辦法讀太多的書,至少每天也應該讀一點點。

2、網絡碎片信息的幹擾

現代人也在「閱讀」,不過,他們讀的是網絡上的那些無聊的花邊新聞,搞笑視頻。一個網民,每天在手機上竟然會浪費4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這樣一來,當然就沒有時間再留給真正的讀書了。

對策:你的那種碎片化「閱讀」,對你真的有用嗎?別人的花邊新聞,還有那些沒什麼深度的短視頻,能給你的未來帶來什麼?所以,請減少你上網瀏覽這些垃圾信息的時間吧,實在不行,乾脆刪除好了!

3、過於追求「儀式感」

有人以為讀書就必須在一個無人打擾的時間,無人打擾的地點,安安靜靜地坐下來,端一杯茶或咖啡,捧著書本看。周圍不能發出一丁點響聲,也沒有任何可以讓自己分心的事情。可是,這樣的時間,真的有嗎?

對策:過分追求儀式感,那不是讀書,而是附庸風雅。你沒必要去刻意尋找一個適合讀書的環境與時間,你可以在車上讀書,在等人的時候讀書,在邊走路的時候邊聽書,甚至在馬桶上讀書!你可以在一切地點與時間讀書,只要你在讀書!

4、以為必須用大塊時間去閱讀

半個小時很難找嗎?很多人誤以為讀書半小時,就必須真有這半個小時。於是,看了一下自己的每日行程表,卻發現竟然連這半個小時都擠不出來,最後乾脆放棄了。

對策:為什麼你瀏覽網頁的新聞和資訊,可以連吃飯時、上廁所時都不會放過呢?哪怕只有一兩分鐘,你也可以效仿瀏覽網頁的方式讀書。利用任何一點的碎片化時間閱讀,哪怕只是等車的幾分鐘,上下電梯的幾分鐘,排隊購物的幾分鐘,那就夠了。一天的三十分鐘,就是這樣一分鐘、兩分鐘擠出來的。

5、距離太遠,啟動困難

書在書房裡,在書架裡,或者被你忘記丟到哪裡了,這些因素,都會讓你更不願意去翻開書本。一般說來,距離越遠的東西,我們越不願意花費時間去碰它,不管是在臥室隔壁書房的書架上的書,還是離你家還有一裡路遠的健身館裡的那些器材。

對策:每個人都應該在手機裡放電子書,這樣一來,你就可以隨手點起手機閱讀。不要以「看電子書傷眼睛」為理由拒絕開始讀書,這麼一點時間,會給你造成多大傷害?你咋不擔心玩手機遊戲、看網絡小視頻給你造成傷害呢?另外,只要你讀起來以後,你也可以再走到書房看紙質書啊。一旦啟動了,你的讀書熱情就會被迅速點燃!

相關焦點

  • 太忙了沒時間跟家人相處,沒時間學習看書,正確生活要奮鬥
    我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太忙了,有時間回去看爸媽!我太忙了,有空再去健身房!我太忙了,哪有時間看書學習呢!我太忙了,旅遊你看玩笑的嗎!太忙了沒時間思考為什麼活著,太忙了沒時間陪陪家人,太忙了忘記多喝水,忘記早睡早起!燈紅酒綠只是一時繁華,黃粱一夢,沒聽說那個成功人士,天天在無效社交中成功的。回家成了奢侈!
  • 生活太忙,總要有光
    抬手看了看腕錶,本來打車10分鐘就能到的路程,現在看來還不如走過去。一定是要遲到了。真是糟糕的一天啊。「都往裡擠擠,中間空的那麼大,都不動彈幹啥呢?!「早高峰的時候,司機師傅不僅得開車,還得指揮,在這一片小小的天地裡,他責任重大。霎時間,公交車就擠得像沙丁魚罐頭,人和人之間連湯汁的縫隙都沒有,大概因為承重太多,公交晃晃悠悠地發動,像個遲暮的老者。
  • 這年頭不好好讀書,你連段子都看不懂
    室友愣了一下,幽幽地望著我:「都快走了,你TMD還不忘佔我的便宜!」很多人表示沒有看懂,看得懂的則長籲一口氣,「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這句話出自朱自清的經典散文《背影》,是朱自清父親送兒子上火車前說的。現在的段子可謂是五花八門,涵蓋了各門學科的知識。
  • 打工人,你連拉屎的自由都沒有
    我們房東下面有一個院子,二層全部都是我們這種初高中的學生,最後面還有一個5層的樓房,我們就租住在最頂層。 整個院子大概可以住50-60人,只有一個廁所就在樓梯的下面,中午放學或者早上起床的時候,基本上都要排長隊。
  • 我們家人就沒有讀書的基因,我當年就不行,現在我兒子也不行!
    有這樣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事情,也許你經歷過或者你也這樣說過:去年春節回老家過年,酒席間一位年長我幾歲的親戚大哥和我聊到讀書這個話題。這位大哥說:「我們家的人就是沒有讀書的基因。我當年讀書就不行,我家兒子現在也不行,還是你們這種有讀書天賦的人厲害。」
  • 為什麼在體制內上班的人,往往都很少發朋友圈?
    說起體制內上班,很多人往往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公務員和國企事業單位的上班族,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人一般都有哪些特徵呢?1.比如能說會道,因為一般體制內上班族很多人都要跟寫公文材料和開會發言打交道,所以工作久了,自然在口才和寫作能力方面都有所鍛鍊和提升。
  • 讀書,到底有什麼好處?為什麼每個人都想靜下來閱讀一本書?
    能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中,靜下心來讀書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也都是幸福的人。前段時間,一個朋友看到我經常讀書,發微信說:他好像拉兩大箱書,回農村老家,好好閱讀。現在工作壓力太大,下班回家吃晚飯,又得陪孩子,壓根沒有時間閱讀。所以,他特別羨慕我的生活。尤其看到我讀書,他心裡發癢。
  • 專家提醒:千萬別讓「眼睛太忙」
    長時間刷手機的你,有沒有感覺偶爾眼前有小黑點晃動,就像蚊子亂飛?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經歷,那可要小心了,有可能得了飛蚊症。  近日,泉州的王女士來泉州愛爾眼科醫院就診稱,自己是個網絡社交達人,工作之餘經常在刷某款視頻軟體,不知不覺總是眼前猶如蚊子亂飛,揮之不去,實在苦惱:「我現在眼睛都沒法集中注意力,工作、運動和生活都受到影響,好擔心會失明呀!」
  • 學海無涯,以書為伴(致世界讀書日)
    其實很小的時候就聽過一些古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當時還不大懂語句中的意思,但是卻對書充滿了好奇:書就有這麼好嗎?它怎麼什麼都有?慢慢的長大了,字認的也越來越多了,開始慢慢的走進了書的海洋,從《格林童話》到《紅樓夢》再到《巴黎聖母院》,慢慢地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 《復聯4》後的黑寡婦還會復活嗎?為什麼她連葬禮都沒有?
    黑寡婦會復活嗎?為什麼她連一個葬禮都沒有?今天,《復聯4》的兩位編劇帶來了官方解讀。對我們來說最棘手的事情是,我們總擔心大家沒有時間去為此難過。事情就擺在眼前,他們還沒有解決問題。我們失去了一個重要角色——一個女性角色,那我們該如何緬懷她?於是有了男性角色們[剩下的A5]聚在一起,他們為她的離開感到傷心」。在《復聯4》最後,為託尼安排了一個盛大的葬禮,但為什麼娜塔莎就不配擁有呢?
  • 「媽媽,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3大好處很明顯,讓孩子讀書沒壞處
    一心想要成為偶像的小美,把心思都花在了追星和跳舞上,耽誤了學習不說,還變得不願意去上課讀書了。小美的媽媽了解到小美的變化,特地找到小美談心,想知道小美改變的原因。面對媽媽的詢問,小美說道:「媽媽,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呢?
  • 燒腦推薦|99%的人無法理解「時間為什麼不存在」,你是那個1%嗎
    「時間其實是不存在的,它可能就是人類產生的一種錯覺。」99%的人對此無法理解,你是那個1%嗎?時間是什麼?這個東西其實大家都看不到也摸不著,人對時間的理解,就是靠一種感覺,但每個人的感覺可能都不太一樣,比如我感覺一個下午過了很久,但你卻覺得如白駒過隙,正因如此,人們抽象出了時間的概念,並且給它制定了一個標準。
  • 解密:為什麼伏地魔連鼻子都沒有?
    看過哈利波特書或者電影的人應該都知道伏地魔這個角色的,他在年輕的時候(還是湯姆·裡德爾的時候)是非常的帥氣的,給很多的觀眾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 《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二維時間管理術,恢復大腦專注力,提高...
    針對這些類似問題,日本腦神經科學家、心理學家樺澤紫苑,圍繞提高大腦專注力,更加高效率地利用時間進行工作和學習,寫出了《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這本書。 書中提出了「二維時間管理術」這個概念,現在我們一塊學習一下。
  • 很多人都說「男人三十一枝花」,人到三十,生活的真相是什麼?
    表哥已經三十歲,是的,單身。他從小和我的父母親,願意什麼話都和這個做姑父姑母的說,說這個事情呢,也是想讓他們和我的舅媽談談,讓他們有心理準備,不然看到自己鄰居的女兒出嫁,她們肯定為我表哥著急。藉此,我和父母也談了一下,我問他們:人為什麼非要結婚呢?
  • 外國人找的中國女朋友,為什麼顏值都不高,他們的回答真是無語了
    外國人找的中國女朋友,為什麼顏值都不高,他們的回答真是無語了現在好多的外國人都會來到中國找工作,對於經濟巨大的中國無疑是最好的機會,在這些外來的友人中,工作久了,好多人都會在中國找女朋友,這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
  • 人為什麼要讀書?魯政委:讀書為通神(附薦書)
    來源:陸家嘴雜誌魯政委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乍一下被問到「讀書的意義」,我愣了一下。獨坐窗邊,一杯清茶,凝望窗外,那曾經滿身繁花婆娑的櫻花樹,而今黃綠斑駁的樹葉正隨風凋零,我突然覺得:「讀書的意義」的確是個有幾分咀嚼味道的話題。人到底為什麼要讀書?
  • 有多少人工作後就失去了自我
    「學姐,我現在都工作了,還需要學習嗎?」剛畢業找到工作的學妹問我。為什麼會覺得工作了就不需要學習了呢?她說因為在學校裡太苦了,天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現在工作了,終於可以不用那麼苦了。學習很苦?同事白雪在大學的時候就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要努力,所以她分分秒秒的抓緊時間學習,考駕照,考證書,拿雙學位,還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自己更是掌握了很多技能,計算機,PS,她在大三就已經在為自己想要去的公司在籌備了。畢業後別人都很迷茫,她卻一面試就成功入職,穩定性非常好,現在經常有獵頭和優秀企業給她打電話。
  • 「教書」的人不「讀書」了,「讀書人」又怎麼可能愛「讀書」?
    掩卷深思,決定專門就教師讀書問題,續作一篇。就算這篇閱讀量只有15,甚至只有一位教師同行讀到了,也無怨無悔。一、最該讀書的「教書」人,讀書嗎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卡萊爾說:「好書是人類靈魂最純潔的精華。」
  • 常聽人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有何深意?和現在意思一樣嗎?
    01在中國民間流傳甚廣的「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想來很多人都聽說過所以在古代俗語中總有類似於此的動物,就連當下的「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這樣鐵骨錚錚的詩句也是涉及老虎的。在當今高速發達的社會更是如此,我們有幸在這個時代,同時也是不幸的,激烈的競爭和城市的「內卷」使很多年輕人當打拼一些念頭都有感到無力,當他們三四十歲的時候也有消沉的時候,也是社會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機,所以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也是這個年齡段的人,對於年輕力量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