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二維時間管理術,恢復大腦專注力,提高...

2021-01-15 騰訊網

如果你想要改變現在的人生,請先改變管理時間的方法。——史蒂芬·柯維

職場上什麼最不夠用?——時間

十五年職場經歷,我越來越發現每天的工作時間都不夠用,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

一個半年銷售分析報告,寫了一下午,卻只開了個頭;

中午和同事吃了個火鍋,下午工作效率直接逼近與零;

晚上準備要加班幹活的,精神總是集中不起來,白白在辦公室枯坐了一晚上;

以前工作不熟練,單位時間效率低,現在業務熟練了,但工作還是幹不完。

針對這些類似問題,日本腦神經科學家、心理學家樺澤紫苑,圍繞提高大腦專注力,更加高效率地利用時間進行工作和學習,寫出了《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這本書。

書中提出了「二維時間管理術」這個概念,現在我們一塊學習一下。

什麼是二維時間管理術?

二維時間管理術是相對於一維時間管理術提出來的。

一維時間管理術本質是「時間置換」,比如,節約30分鐘,就可以把這30分鐘用於做其他工作。

可這忽略了一個根本問題,單位時間雖一樣,但是單位產出卻是不一樣的。

我們都有這種體驗,上午的30分鐘效率是明顯高於下午或者晚上的30分鐘,這也就是為什麼提倡重要工作放在上午幹的原因。

二維時間管理術的本質是處理好專注力和時間的關係,即任何時間內儘可能提高大腦的專注力。

如上圖所示,橫軸是「時間」,縱軸是「專注力」。在這裡,「專注力」就等同於「工作效率」。

因此,我們可以列一個等式:專注力(工作效率)×時間=工作完成量(斜線下方部分的面積)。

專注力是隨著工作時間的延長而逐漸降低的,上午大腦的專注力明顯高於下午或晚上。

所以,工作效率低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從大腦專注力開始降低導致的。

在圖上也可以明顯看出,同樣的時間點,如果大腦的專注力高,那麼工作完成量也就大。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想辦法提高大腦的專注力,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相同時間內就可以輕鬆將工作完成量提高2倍或3倍。

這正是「二維時間管理術」的厲害之處。

職場上,怎麼才能保持大腦的專注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呢?

書中提出了四種方法:

第一:運用「15·45·90」時間法則,提高單位時間內大腦專注力的持續時間

15分鐘法則,高度專注力的時間

腦科學研究表明,人腦高度專注的狀態一般只能持續15分鐘,不會超過20分鐘。

也就是說,15分鐘可以看作大腦專注力的一個單位時間。

在工作中,那些用時不長,又需要一氣呵成完成的工作,就適合用15分鐘來完成。

45分鐘法則,一般專注力的時間

日本大學文理學院的森昭雄教授研究指出,人腦的專注力持續的極限是40分鐘。

他還勸誡上班族:「如果你的工作主要是面對電腦處理文件,最好每隔40~50分鐘就休息一下。」

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我們最好以15分鐘為基本時間單位,每隔15分鐘小休息一下。

以3個15分鐘為一個工作單元,45分鐘大休息一下。這樣可以讓大腦的專注力持續更長的時間。

90分鐘法則,成年人專注力持續時間的極限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體內有一種周期性規律,叫作「亞晝夜節律」。

亞晝夜節律以90分鐘為周期,人的清醒度也會以90分鐘為周期發生變化。

史丹福大學睡眠機體節律研究所對人類的腦電波研究發現,人腦比較清醒的90分鐘和產生倦意的20分鐘會交替來到,形成一個循環。

90分鐘可以說是成年人專注力持續時間的極限。

如果能以45分鐘為一小節,中間穿插短暫的休息,那麼將更有利於專注力的持續。

有人會問:「一定是90分鐘嗎?80分鐘就不行嗎?」當然沒有「一定」「必須」的限制,也許有的人就適合80分鐘的專注時間。

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專注力持續時間,把握好專注力的起伏。

在專注度高的時候努力工作,專注力下降的時候就休息,這樣才能更加高效地工作。

運用「15·45·90」時間法則要注意以下兩點:

以15分鐘為單位進行時間限制

克雷佩林測驗法表明,實驗者在測試之初作業效率很高的狀態被稱為「初始努力」,而測試結束之前最後一點時間作業效率再次提高的狀態被稱為「最終努力」。

也就是說,當確定了工作的時間限制後,在最初和最後的兩個時間段裡,人的專注力是最高的。

如果把45分鐘的工作時間分成3段,每段15分鐘,中間進行適當的休息。

那麼,每一段15分鐘都會獲得「初始努力」和「最終努力」兩個工作效率高峰。整個工作時間裡總共獲得了6個工作效率高峰。

而連續工作45分鐘不休息,最多只有最初和最後的兩個工作效率高峰。

所以,我們應該把大塊工作分割成小塊工作,再給每個小塊工作設定一個時間限制。

僅僅是這樣小小的改進,就可以讓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不要低估手機對專注力的影響

在專注幹工作時,如果每隔一會就來一個電話或者信息,那我們的專注力也會被幹擾得支離破碎。

大家可能都有這種體會,在安靜的圖書館讀書時,如果突然聽到手機鈴聲,專注力就會被馬上打斷,再想進入讀書的沉浸狀態得等一段時間。

也就是說,手機鈴聲對我們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想像。

在工作的時候,最好還是把手機調到靜音模式。

專心致志工作90分鐘後,利用休息的時間打開手機查看一下未接來電、信息,是比較合適的做法。

第二:高效利用大腦黃金時間,把一天中理論性或者創造性最強的「專注性工作」放在上午完成

早上起床後的2~3個小時,被稱為大腦的黃金時間。

腦科學家利用智能眼鏡內置的傳感器監測佩戴者眼球和眼皮的活動,從而判斷出佩戴者疲勞、睏倦等狀態。

5000名佩戴者的平均數據

5000名佩戴者的平均數據顯示,人在一天中專注度最高的時間段是早上6點到7點。

過了上午9點以後,人的專注力就開始慢慢下降,12點,人的專注力降到上午的最低值。

這也就是,為什麼到了中午12點,人通常會感覺非常疲倦的原因。

大腦在早上起床後的兩三個小時裡最清醒,也不會感到疲憊。因為經過一晚上的休息,處於一種非常有條理的狀態。

特別適合做理論性強的工作,比如創作理論性文章、學習外語以及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很多自媒體創作者都喜歡早上4點起來寫文章。

「專注性工作」就在大腦專注力高的時間段裡完成。「非專注性工作」應該放在大腦專注力下降的時間段裡做。

如果是這樣合理地分配時間,就可以把工作效率提高為原來的2倍,甚至4倍。

提高大腦的專注力還有兩個問題需要注意:

前一天晚上要睡好

如果人縮短睡眠時間的話,比如,前一晚上是睡不夠6個小時的時候,第二天的專注力就會顯著降低,工作效率就會急速下滑。

早上不要賴床

當我們早上剛醒來的時候,腦內的血清素濃度接近於零。

如果早上賴床不起的話,人體血清素就會持續分泌不足,心情就變得很鬱悶,導致工作效率降低。

所以,有時候人一覺睡到中午,反而越睡頭越昏。

第三:合理利用午休時間,對大腦專注力進行修復,提高下午工作效率

午休時間是恢復專注力的絕佳機會。

經過一上午的高強度工作,到了中午的時候人的專注力已經下降了40%~50%,但如果把午休時間利用好,下午就完全可以將專注力恢復到90%左右。

但不會利用午休時間的話,下午的專注力最多也就能恢復到上午的60%~70%。

午睡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最佳的午睡時間為20~30分鐘

科學機構對10000人的午睡習慣研究發現,20~30分鐘的小睡效果最好。

午睡如果超過30分鐘,恢復大腦機能的效果就會逐漸變差。

超過1個小時的話,人就會進入深度睡眠,醒來之後大腦也無法馬上發揮正常機能。

另外,午睡太久,會影響到晚上的入睡,是造成失眠的原因之一。

午睡前可以喝點咖啡

1個小時的午休時間,前半個小時用來外出吃午飯,剩餘的時間用來小睡,剛好能夠睡20~30分鐘。

在午睡前適當喝點咖啡,咖啡因會在30分鐘後發揮效力,所以小睡30分鐘後就會自然醒來。

午休時不要讓大腦興奮

午休的目的是恢復大腦的專注力。

如果午休時玩手機遊戲、打撲克牌等會讓大腦興奮,大腦根本得不到休息,下午上班反而會更加疲憊。

第四:傍晚前後進行適量有氧運動,創造夜晚大腦的第二個黃金時間

下午疲憊的時候,在傍晚前後如果能夠進行30分鐘~1個小時左右的有氧運動,頭腦又可以恢復到清醒、活躍的狀態。

這樣就會為開啟夜晚大腦的第二個黃金時間創造條件。

有氧運動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越是重腦力勞動者越要運動

有氧運動之後,人的學習能力、記憶力、積極性都會得到提高。

長期運動的習慣,可以促進神經元之間的聯繫,讓頭腦變得更聰明。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每天跑步1個小時的習慣,已經堅持了20年以上。

他說自己如果一天不跑步的話,就感覺狀態不對,也沒法寫出滿意的文章來。

運動過度反而會降低專注力

適量的運動,是對身體和大腦的一種平衡調整。

但過度運動之後,由於我們十分疲憊,因此身體的恢復就會處於優先地位,於是也就沒有多餘的能量輸送給大腦了。

此時,大腦的機能就會十分低下,專注力無法集中,還會出現強烈的睏倦之感,晚上的工作效率就會急劇下滑。

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能承受的運動負荷自然不同,可以嘗試各種運動形式、各種運動時長,然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今天,我們首先講解了「二維時間管理術」的內涵和本質,然後給出了運用「二維時間管理術」的四種方法:

第一:運用「15·45·90」時間法則,提高單位時間內大腦專注力的持續時間

第二:高效利用大腦黃金時間,把一天中理論性或者創造性最強的「專注性工作」放在上午完成

第三:合理利用午休時間,對大腦專注力進行修復,提高下午工作效率

第四:傍晚前後進行適量有氧運動,創造夜晚大腦的第二個黃金時間

二維時間管理術的核心就是要提高大腦的專注力。

經我平時工作和生活驗證,非常好使,強烈推薦。

希望對大家日常工作生活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如何提高孩子專注力?
    每一項體育運動都需要持之以恆地堅持,體育運動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身體健康水平,而且可以讓孩子在運動中學會如何集中注意力,並將這種從運動中獲得的專注力運用到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這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
  • 豆瓣9.3分,這部把男人都徵服了的劇,我能吹一年
    《為什麼精英都是時間控》 小捲兒說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曾說過,個人能掌控的,只有時間。 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為自己創造出更多的自由時間。把這個時間用於自我投資,讓自己不斷成長,這便是人生的良性循環。
  • 被發現了,運動可以改變大腦,提高學習效率
    很多人單純地將運動歸為強身健體的一類,多運動可以保持年輕的心態,對血液流動和心臟都有很大的好處,但是運動可以強大我們的大腦,對於孩子來說,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這是很多家長都不知道的秘密。就拿我們大人來說,每次跑完步後,大腦是不是感覺到神清氣爽呢?沒錯,運動真的可以強大大腦。
  • 8個方法,讓你提升專注力
    00 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博士卡爾·紐波特,尖銳地道破了信息經濟時代的一個驚人真相--腦力工作者60%以上的工作時間都花費在處理此類浮淺事務上
  • 提高自己的多巴胺濃度,恢復快活人生,輕鬆走精英成功之路
    多巴胺濃度偏低,其精神狀態表現為:快感缺失、動機、興趣減弱、語言貧乏、不願說話和社交,換句話形容就是死氣沉沉,久而久之會帶來如下的影響:帕金森氏症肌肉痙攣、僵硬便秘體重莫名減輕或增加睡眠品質差、經常做惡夢無法集中注意力移動或說話速度比平常慢覺得非常疲憊情緒波動很大性慾低下無論工作,還是學習,都是生活的一部分,為什麼不善待自己,對自己好一些,每當完成一個小目標,為何不獎勵一下自己?
  • 男孩馬虎、沒專注力,真不是「學習態度」問題,而是大腦鍛鍊不足
    就像老大的小學數學老師說的:只要孩子的智商允許他上小學,數學都能考到80分以上,沒有誰學不好小學數學的。這位老師確實有這個底氣說這句話,因為在她帶班的兩年間,整個班的平均分提高了20分之多,班裡最差的男生更從每次考20分,提高到85分以上。
  • 上課總開小差,怎麼幫孩子提高專注力?了解下「路徑依賴理論」
    晚飯過後孩子開始寫作業,此前張姐一直是讓孩子自己做作業,孩子每天都要寫到很晚,張姐還以為是孩子的作業多,可是仔細觀察後卻發現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注意力很不集中,寫寫玩玩的狀態很浪費時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到底要怎樣進行幹預呢?張姐有些摸不著頭腦了。孩子上課總走神,這是家長們非常困擾的一個教育難題。尤其是在兒童時期,孩子總走神的表現會非常的明顯。
  • 一維二維三維都是空間,為什麼第四維會變成時間?
    但低於四維的理解就有些分化,比如有些朋友認為四維是三維上額外增加了一個維度,而時間是獨立於這些維度以外的!但也有另一個理論認為三維空間加上時間就成了四維,這兩種觀點差異非常大,但都是四維空間,大家都傻傻分不清了!
  • 掌握正念練習方法,有效提高孩子專注力和學習力
    很多家長都發現孩子學習時搖頭晃腦,一會摸摸書桌上的玩偶,一會扣扣手裡的橡皮,但是如果家長一聲令下允許孩子看會電視或者手機,孩子就會很快安靜下來。我們不僅會納悶為什麼孩子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但是看電子產品時卻很專注?到底有沒有科學有效的方法來幫我們提升孩子的學習專注力呢?
  • 80%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專注力!(附提高專注力的3種方法)
    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節目中說過:所有的「小天才」身上都具備一個共同點,那便是「超強專注力」,種種跡象表明,80%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專注力!所以想要孩子學習優於常人,培養孩子專注力是必不可少的過程,父母應順應孩子發育的規律,對孩子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80%的孩子不是輸在智商,而是專注力!你是否常苦惱於孩子這些壞習慣?
  • 耶魯大學研究:孩子專注力養成之前,最好不要看電視
    為什麼孩子兩歲之後,就會特別不老實,總有各種各樣的要求。這是因為孩子在3歲左右,是大腦發育的快速期,這時孩子的大腦發育基本到了成人大腦的70%左右。所以,3歲的孩子普遍都有了自己想法,不想再聽從父母的安排。上幼兒園的孩子,父母經常能聽到告訴,孩子在學校特別不老實,總是溜號、愛搞小動作。
  • 激活大腦額葉區,保持神經遞質高水平,培養孩子「超強專注力」
    有家長私信抱怨說,她家5歲的兒子平時做什麼都挺聰明的,但是就是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做什麼都靜不下心來,不專心,就連玩玩具車的時候,都要去喝杯水,一會兒看看繪本,一會兒玩玩彩筆……平時拼個小汽車,明明十幾分鐘就能做好,就是因為做事不專心,結果拖一個多小時。「現在做事情這麼不專心,以後上學可怎麼辦?」
  • 專注力對於一個孩子的重要性
    那麼如何提高專注力呢?主要有兩方面。尋找目標數字時,注意力是需要極度集中的,把這短暫的高強度的集中精力過程反覆練習,大腦的集中注意力功能就會不斷的加固,提高。注意水平越來越高。舒爾特方格是在一張方形卡片上畫上 1cm*1cm 的 25 個方格,格子內任意填寫上阿拉伯數字 1 ~ 25 等共 25 個數字。
  • 黑暗時間思維——提高工作效率的終極方案
    其他時間,都被花在了一些瑣碎的與核心工作無關的事情上。你看,單憑「感覺」去體會時間的流逝,真的是靠不住。就像我們看一部精彩的電影,兩個小時就像十分鐘,還沒享受夠就過去了。而當你經歷緊張、恐懼的情景時,一分鐘就像一萬年。這種對時間的錯誤感覺,就是為什麼我們每天都被忙碌包裹,卻總是不見成效的原因。我們工作效率,在這種錯誤時間感知中大打折扣。
  • 抑鬱症引起的大腦功能損害,時間長了,還能徹底恢復嗎?
    從理論層面來講,長時間的抑鬱症導致的大腦功能性損害,是完全可以得到徹底恢復的,至於能否真正得到完全恢復,則患者真正投入康復訓練的程度有密切關係。我是鹽城心理醫生張懷禮,一個專注分享精神分裂症心理行為康復訓練經驗的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 玩個遊戲,就能培養孩子對時間的感知力、專注力、邏輯推理能力?
    每天出門前,媽媽都著急上火地喊 「快點兒、快點兒!快要遲到了」,孩子呢,還在那鼓搗積木,慢悠悠地說「等一會兒,媽媽」……相信做媽媽都能理解這種心情,忍著不發火難受,發火了孩子可能會挨揍。其實,磨蹭拖拉不能完全怪孩子,因為在孩子眼裡沒有昨天、明天,過去、未來,他們眼裡只有現在。那如何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的流逝,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情呢?
  • 娃專注力不好找到原因是關鍵,3個方法堅持訓練專注力一天天提升
    02為什麼孩子專注力不好?孩子在接受限時訓練之後,很明顯的能夠感覺到專注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再加上孩子在限時訓練中逐漸養成的習慣,就會有效的幫助孩子提高自身的專注力。因為在孩子玩拼圖和積木的過程中,大腦需要思考,這不僅能夠提升孩子的空間想像力,還能鍛鍊孩子的耐心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還能讓專注力得到提升,一舉多得。嬸嬸家有兩個孩子,但是家裡的玩具很少,大多都是拼圖和積木,她說小玩具孩子都不怎麼愛玩,大多都是三分鐘熱度,只有拼圖和積木是玩最久的。
  • 通過這4個方法,可以快速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前一段時間,老師跟我反應說孩子的專注力很差,我跟他說話就像是沒聽見一樣,東瞅瞅西望望,上課時也經常溜號,再這樣下去孩子就廢了,聽到老師的敘述,我也很著急但不知道怎麼辦!其實,很多的家長都有相似的困擾,中國的相關專家早就做過調查,結果顯示:在600多的城市中,有60%的孩子都出現了專注力差的問題。家長都是擔心孩子三分鐘熱度、做事不專心,希望能提高專注力,殊不知,專注力並不是天生的,我們是可以通過後天來培養的,接下來,小編教你3個小方法,可以快速的提高孩子專注力。
  • 教你幾個方法,快速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絕大部分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只因專注力不足!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在節目中說過:所有的小天才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超強的專注力,絕大部分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只因專注力不足!想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培養孩子專注力那是第一步,父母應按照孩子的發育的規律,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引導。
  • 科學研究:3歲前看電視的孩子,7歲時大腦變化明顯,易傷到大腦
    文章字數:1800閱讀時長:5分鐘孩子在上學之前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度過,而父母常常會因為工作所以不能長時間的陪伴在孩子身邊。下班過後,也因身心太過疲憊,無法招架住孩子的「騷擾」。於是許多父母就選擇給孩子看電視,孩子專注於動畫內容,變得安靜,家長也就可以好好休息了。但這樣對孩子而言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