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1.5千
閱讀時間|6分鐘
圖片來源|網絡
「氣候」這一知識點較多,較為複雜,但需要記憶的不是特別複雜。口訣為:
世界氣候十二種 高原特別看海拔
寒帶分為冰苔原 共同特點氣溫低
熱雨草沙看緯度 熱季印度最典型
風向決定雨旱季 寒流導致降水低
溫帶宜居在洋邊 海洋陸西季風東
溼潤氣候伴暖流 冷月零度是分界
溫帶沙漠陸中央 新疆中亞最典型
地中智中和黑海 南非加州澳西南
該板塊需要記憶的圖也是簡略版的下圖:
世界氣候類型和洋流分布,該圖中沒有「溫帶沙漠氣候」,而是合併在「溫帶大陸性氣候」之中。圖片來源:地之圖(http://map.ps123.net)
逐一分析:
世界氣候十二種 高原特別看海拔
寒帶分為冰苔原 共同特點氣溫低
世界範圍內的氣候可大致分為12種,分為高原、寒帶、溫帶和熱帶四類。具體情況為:
特殊:高原山地氣候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亞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溫帶海洋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沙漠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包括苔原氣候和極地冰原氣候)
以下逐一分析:
高原山地氣候:在海拔較高的高原山地地區,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脈等地,終年低溫,形成了高原山地氣候(注意不是所有「高原」和「山地」都是此類氣候,例如黃土高原和秦嶺地區就不是)。
高原山地氣候的特點可簡單概括為兩個:「地形高」+「氣溫冷」。另外,還有3個可能的考點:
一是「氣候的垂直分布」和「生物的多樣性」。尤其是在較炎熱地區的山地高原氣候,隨著海拔高度的提升,溫度隨之降低,分布的生物也從「熱帶」到「寒帶」有多種多樣。
二是「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背風坡降水少,雪線高」。這點可結合青藏高原南北和落基山脈東西的情況共同記憶。
三是「高原反應」,和該地區「低壓缺氧」有關。
寒帶氣候較容易理解,可以進一步細分為「苔原氣候」和「極地冰原氣候」,其中極地冰原氣候的緯度要更高,幾乎沒有植被;苔原氣候緯度稍微低一些,地表只有苔蘚、地衣類植物可以生長。
「高原山地氣候」和「寒帶氣候」的共同特點是「氣溫低」(一般不把山地山腳的氣候算作「高原山地氣候」內,而是為了考察整個區域的氣候特點而共同提起)。
熱雨草沙看緯度 熱季印度最典型
風向決定雨旱季 寒流導致降水低
「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沙漠」的分布大致和緯度有關。
一般來說,赤道及其附近是「熱帶雨林」氣候,再兩側為「熱帶草原」氣候,再兩側為「熱帶沙漠」氣候。
而「熱帶季風」氣候比較特別,它只存在於南亞和東南亞部分地區,尤其是印度。該氣候的特徵是降水分布極為極端,雨旱兩季分明,可結合「風向」部分的知識點共同記憶。
「熱帶沙漠」的成因和「風向、寒流」密切相關,尤其是「撒哈拉沙漠→副熱帶高壓→加那利寒流」的關係。這部分的知識點也和「風向」極為密切,這就是副熱帶高壓控制的南北回歸線附近,北美、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區有大片沙漠,而中國等東亞地區雨熱同期、氣候宜人的原因。
溫帶宜居在洋邊 海洋陸西季風東
溼潤氣候伴暖流 冷月零度是分界
溫帶地區的宜居地帶一般距離海洋不遠,其中大陸西側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側為溫帶+亞熱帶季風氣候。中國等東亞地區的溼潤氣候和季風關係更密切,而西歐等地區則和「北大西洋暖流」關係更加密切,這一知識點在上文已提到過。
「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的分界線為「最冷的月份(中國為1月份)」的平均溫度是否在0℃以上,中國的這一分界線大致在「秦嶺-淮河」一線,即通常意義上的「南北分界線」。
溫帶沙漠陸中央 新疆中亞最典型
地中智中和黑海 南非加州澳西南
「溫帶沙漠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密切相關,就像上文提到的知識點那樣,溫帶海洋邊的氣候較為溼潤,而遠離海洋的地區則較為乾燥,最乾燥的地方就形成了沙漠。「溫帶沙漠」就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最極端的表現,尤其是我國的新疆地區和中亞地區。
「地中海」氣候是中國考生較為陌生的,其特徵是「冬季多雨,夏季乾旱」,分布區域以地中海為主,其他區域包括智利中部、黑海、南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和澳大利亞西南部。
西瓜公考解題
歡迎關注
直觀、簡明、全面、深入且免費的公考乾貨,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