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學習那點兒歪門邪道,ID:youxiaoyu009】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我們先說要記哪些圖:氣候圖、大氣環流圖、洋流模式圖(簡圖)、洋流圖、國家/大洲輪廓圖(看到輪廓,想到國家/大洲)、板塊運動圖。剩下的關於必修三和區域地理的一些圖(比如某國農業帶分布圖),都是由以上的6張圖衍生出來的。並且也是這些組成了地理的基礎框架。
而這6張圖,氣候圖和環流圖之間存在很大聯繫,並且在印刷的時候就包含在一起了。同時環流圖的規律很強,也很簡單;而洋流模式圖是理解洋流圖的必要條件,按照這個順序,並且有氣候圖作為鋪墊就可以順理成章解決洋流圖。
輪廓圖還包括大致的大洲經緯位置,還有一個硬性要求,就是知道東西半球的劃分。建立在這兩個基礎上再去反覆看。
下面需要準備《參考地圖冊》(十塊錢不到的小藍本),把《北鬥地圖》扔到你看不見的角落。
2
利用聯繫1. 體現在記圖上最顯著,常見的方法就是在圖上標記,在一張圖上多聯繫幾種知識點,把知識點標註在圖上,以及擴充你知道的相關知識點。
2.相同的國家版圖/輪廓圖,聯繫記憶,比如,降水分布和氣候類型圖一起記憶;乾濕地區和降水量線一起記;洋流和氣候圖一起記。
3.按照章節,這一區域的知識統一、一次性記憶。因為地理自身就存在很多聯繫。這樣做不僅不容易忘,還有利於知識體系化,回答主觀題不容易雜糅、跑偏。
4.在記圖的時候用知識點聯繫圖、解釋圖。
3
下面說說要背什麼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我們試圖去背、去刷題,目的不是為了只解決魯爾區、田納西河的問題,不是為了記住美國農業帶分布、澳大利亞氣候半環狀分布原因。而是去了解回答這些問題的角度,唯一目的是為了做題考高分。
類似於地理成因類的主觀題無從下手的情況,建議從理解並描述必修一學過的原理入手。去學習描述原理的句式,去合理安置術語和關鍵詞,自己走幾遍過程,就會明白答題的思路和切入點了。
其實用背這個詞不準確,需要背的只是一小部分(如氣候特徵、氣候分布規律),理解記憶才佔主要比重(必修一部分),下面來介紹剩下幾本必修需要做什麼。
必修二佔選擇題比重較大,並且考點集中於工業區位、城市規劃和產業集聚/分散,主觀題的規律性強,並且有歷年真題可參照,所以問題不大。可以從真題比重入手,去調整投入。
考點聚焦準確是一個優勢,同時必然要求針對考點去精學,小切口必須深挖掘,以第二章和第三章為背景,複習建議一次一章,把所有細小的點框定在這個體系中。
前兩本必修側重講原理知識、灌輸理念大框架,那麼必修三就相當於手把手教你答主觀題了。尤其第二章《區域可持續發展》,裡面具體介紹田納西河治理,魯爾區復興,西北治理——基本包括了所有這類措施,條件題的所有體型了。並且知識點更通俗易懂,最重要的學習它的知識體系,發散的角度。
世界地理學習方法/和前三本書的差異不大,總體上沒有創新,不具體展開。但要求桌子上必須常備地圖冊(小藍本)。記住大洲,國家的輪廓圖是基礎,記住大致的經緯線國家定位更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