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太陽系??由中心天體太陽及其巨大引力作用下,環繞太陽運行的行星、衛星、小行星、慧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所組成的天體系統。
38、行星??在橢圓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近似球狀的天體。在太陽周圍分布著九大行星。
39、衛星??圍繞行星運動的天體。
40、人造天體??當今天空中運行的人造衛星、宇宙火箭、行星際飛船和空間實驗室等,統稱人造天體。
41、小行星??沿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小天體。數以萬計的小行星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構成小行星帶。少數小行星軌道可伸入到木星和土星之間。在地球周圍空間也有極少量的小行星在運行著。
42、慧星??呈現雲霧狀的獨特外貌、以扁長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的質量較小的天體。
43、太陽輻射??太陽以電磁波形式不斷地向外輻射能量,稱為太陽輻射。
44、太陽活動??是指發生在太陽大氣層局部區域的、在有限時間間隔內的各種物理過程的總稱。主要表現為太陽黑子、光斑、譜斑、耀斑、日珥和太陽射電等變化現象。其中,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的明顯標誌,耀斑是太陽活動最急劇猛烈的形式。
45、電離層??距地面約80-150km的大氣層,在太陽紫外線、x射線、粒子輻射的作用下發生電離,稱為電離層。
46、磁擾??太陽活動引起地球磁場的不規則變化,叫做「磁擾」。十分強烈的磁擾現象稱為「磁暴」。
47、慧星??是在扁長軌道上繞太陽運行的一種體積龐大、質量較小、呈雲霧狀(或帶慧尾)的天體。
48、流星??在行星際空間,遊蕩著無數的塵粒和固體塊,稱為流星體。
49、哈雷慧星??以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名字命名的平均回歸周期為76年的彗星。
50、流星現象??當流星體穿過地球大氣時,具有很高的速度,因摩擦而發熱發光,人們可看到一條亮光劃破夜空,這就是流星現象。流星一般在離地面80-120km高空才開始發光。
51、隕石??大塊流星體穿過地球大氣層後尚未燃盡,其剩餘部分落到地面上成為隕石。
52、二體問題??將兩個天體看成質點,研究它們按萬有引力定律相互吸引的運動規律,稱為「二體問題」。
53、攝動??任何行星除受太陽引力外,還要受到其他天體引力(攝動力)的影響,使天體的運動偏離二體軌道的現象,被稱為「攝動」。
54、日月會合運動??由於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同時,地球還在繞太陽公轉,同時二者又存在著速度差異,因此從地球上看,月球相對於太陽也產生相對運動,稱之為日月會合運動。
55、月相??月球由於反射太陽光才被人們看見,當月球與太陽處於不同的相對位置時,從地球上看來,月球的視形狀就會發生周期性的圓缺變化,稱為月球的位相,簡稱「月相」。
56、同步自轉??月球的自轉方向和周期與它公轉相同,天文學上稱這種自轉叫「同步自轉」。所以人們總是只看到月球的半邊臉。
57、日食??在日月會合運動中,當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朔日)、且日、地、月三球恰好或幾乎在一直線上時,月球遮住了太陽,在地球上處於月影區域的觀察者,看不見或看不全太陽的現象稱為「日食」。
58、月食??在日月會合運動中,當月球運行到和太陽相對的方向(望日)、且日、地、月三球恰好或幾乎在一直線上時,月球進入地球的影子,在地球上處於夜半球地區的觀察者,看不見或看不全月球的現象稱為「月食」。
59、地平圈??我們觀察天體出沒升降的狀況都是相對於當地的地平面而言的。人們把地平面無限擴大與天球相交的大圓,稱為地平圈。
60、晨昏線??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太陽的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球,處於白晝狀態,稱晝半球;背著太陽的半球,處於黑夜狀態,稱夜半球。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稱為晨昏線。
61、時刻??是指無限流逝時間中的某一瞬間,就像時間尺度上的刻度與標記,用以確定事件發生的先後,如:年號、月號、日號、時、分、秒等。
62、時段??是指任意兩時刻之間的間隔,用以衡量事件經歷的長短,如:年數、月數、日數、時數、分數、秒數等。
63、地方時??以本地子午面作起算平面,根據任意量時天體所確定的時間。如量時天體分別為春分點、真太陽、平太陽所測量的地方時分別為地方恆星時、地方視時、地方平時。
64、時區??是指使用同一種時間制度的區域,理論上全球共分24個時區。
65、日界線??由於東12區和西12區各跨7.5°合作一區,稱為東西12區,並以180°經線為中央經線。1884年起國際規定180°經線為國際日期變更線(起止線),簡稱日界線。
66、區時??理論上各時區均以本區中央經線的地方平時,作為區內共同使用的標準時,亦稱該區區時。
67、法定時??事實上,使用同一種時間制度的現實時區,總是受政區界線約束的,而現實時區使用的標準時由法律規定,稱為法定時。
68、世界時(UT)??1928年國際天文聯合會決定將零時區的區時(本初子午線的地方平時,即格林尼治時間)稱為世界時。顯然世界時是以「地球自轉鍾」所計量的地方平太陽時。
69、原於時(IAT)??利用原於穩定的電磁震蕩周期所計量的時間系統。原於鍾是一個與「地球自轉鍾」毫無關聯的守時系統。
70、協調世界時(UTC)??由於地球自轉的不均勻性,勢必導致世界時與原子時計時系統產生時刻差,因此便產生了協調世界時。
71、曆法??根據日、月的運行規律安排年曆的法則。如太陰曆、太陽曆、陰陽曆。
72、大地水準面??就是全球靜止海面,它是假設佔地表四分之三的海洋表面完全處於靜止的平衡狀態,並把它延伸通過陸地內部所得到的全球性的連續的封閉曲面,曲面上處處與鉛垂線垂直。它是陸地上海拔的起算面。
73、地殼??是指地表至第一個不連續面之間的圈層。這個不連續面是南斯拉夫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於192019年發現的,故取名莫霍洛維奇面。地殼的平均厚度約24.4km,但厚度的變化很大,各地不同。
74、地幔??是指莫霍面至2900km深處的第二個不連續面之間的圈層。這個不連續面是美國地震學家古登堡於192019年發現的,故取名古登堡面。根據地幔物質組成的差異,又可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
75、地核??是指古登堡面以下直到地球中心的圓層。因為在約5150km深處存在一個不連續面,這個不連續面是丹麥地震學家萊曼女士在1996年發現的,叫做萊曼面,因此2900-5150km範圍叫外地核,據推測可能是液態的。由5150km直到地心則為內地核,內核物質可能是固態的。組成地核的主要物質是鐵、鎳為主的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