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複習策略把握地理模塊備考方向

2020-11-26 高考網

  自然地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四部分,是高三地理複習的重點和難點。在高中地理三大知識板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的複習中,同學們普遍認為自然地理是最難的。對文科生來說,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學習中的"瓶頸",考試中失分的"重災區"。如何優化複習過程,提高效率,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和應試能力,是高三師生普遍關心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戰略決策--精確

  1.研究高考地理試題,把握複習重點

  研究歷年真題,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題,有助於同學們準確把握高考命題趨勢、鎖定複習重點。建議同學們分專題總結近三年高考中出現的知識點,如"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這一專題在近三年高考各地試卷中知識點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

  經過這樣的整理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①該專題往往以自然帶為切入點,綜合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非地帶性分布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山地垂直地帶性規律(不同山脈或同一山脈的不同坡向自然帶數量、基帶,同一自然帶在山體不同坡向的高度、雪線高度等)

  ②相比較而言,差異性比整體性在高考中出現的頻率更高。複習時可將差異性作為本專題的重點。

  ③整體性會以熱點作為背景,厄爾尼諾、拉尼娜等氣候異常事件,以及大型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等都可成為命題切入點。

  2.考綱是高考複習的綱領和指南

  在複習過程中應該注意:①明確考綱對知識範圍的要求;②明確考綱對能力方面的要求;③明確近幾年考綱的變化;④仔細研讀考綱中的試題範例。

  複習過程--科學

  1.夯實"雙基",形成自然地理知識的骨架

  (1)夯實"雙基"

  高考以能力立意,但能力源於知識,雖然高考考查的知識點只是全部知識點的一部分,這有限的內容僅僅是對學科內容的抽取,但這種抽取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且每年高考試題都是變化的、求新的、不可準確預測的。因此地理備考要夯實基礎。

  在夯實基礎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可將複習方式由結論性知識的獲取轉移到對知識形成的分析上來,以學習過程的探究性達到學習成果的前瞻性,培養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一是分析知識形成的情境,情境材料有文字,也有各種圖表等,同學們可通過分析各種情境材料推導出結論,從而自己發現知識,如觀察分析圖表,據"圖"明"理",統計分析地理數據,以"數"說"理",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鮮明、準確而深刻的知識。

  二是分析知識形成過程。如地球運動、大氣運動,大氣環流形成變化等,同學們在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分析並綜合概括,推導出概念、原理和規律的過程中,能形成思路清晰、因果關係明確的條理化知識。這樣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既夯實了"雙基",體驗到了學習的過程,掌握了學習方法,又能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這也為後面建立知識間的聯繫線索、形成自然地理知識骨架打下基礎。

  (2)建立知識間的聯繫線索

  建立知識間的聯繫線索,是對知識的加工和重組,需要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繫,明確聯繫途徑和方向,這樣在遇到新問題時,才能提取應用。舊知識在新的指導思想下,經過重新組合、歸納、聯繫、遷移,就成為"有組織的"新知識。例如:

  空間分布的接近聯繫或對比聯繫如:世界大洲的分布-板塊的分布-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年輕的褶皺山脈的分布-年輕的高原的分布-某些有色金屬礦的分布-古老的高原的分布-主要平原的分布-與衝積平原有關的大河的分布。

  地理事物間因果關係的聯繫如:太陽輻射在地球上的不均衡分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氣候類型的分布-植被的分布-自然帶的分布。

  地理事物間平行並列關係的聯繫如:各種外力作用,共同影響或共同作用於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種因素(如影響氣候的因素)。

  地理事物間主次從屬關係的聯繫如:外力作用與其包含的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自然資源與其包含的土地資源、大氣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等。

  地理事物間大小包含關係的聯繫如: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及其他行星系統;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及陸地水-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潛水、承壓水)等。

  (3)形成自然地理知識的骨架

  知識具有系統性、關聯性,就像一棵大樹枝繁葉茂,且有縱橫交錯的根。構建網絡可以使零散孤立的知識系統整合,既有利於同學們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又使同學們從宏觀上整體把握該部分知識。

  如地球部分的相關知識可總結如下:

  2.深刻理解自然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1)掌握地理基本概念

  熟悉地理概念是學好地理的基礎,是掌握地理規律的關鍵,也是正確解答地理問題的前提。建立自然地理知識結構要把握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建立概念群體系,既要了解它們的內涵,還要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繫。例如,地質作用與地質構造、生長邊界與消亡邊界、自然資源與能源、水文特徵與水系特徵等。

  (2)重視地理原理和規律的歸納

  如通過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根據洋流的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

  ①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

  ②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③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

  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推理出來的普遍規律。

  又如海水鹽度的成因分析思路和方法一般為:

  ①若兩地的緯度位置不同,靠近回歸線的地區鹽度高,遠離回歸線的地區鹽?度低;?

  ②若兩地的緯度位置相同,寒流流經地區鹽度低,暖流流經地區鹽度高;有河流徑流匯入的地區鹽度低;

  ③高緯度海區結冰量大或融冰量小的海域鹽度高,而結冰量小或融冰量大的海域鹽度低。

  (3)突出基本原理、規律的實際運用

  理論聯繫實際是地理學科複習的基本原則,複習中要把學到的基本原理、規律等應用於實踐中,以此來解釋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從多角度、多層面、運用多種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複習自然地理知識首先要理解運動規律,如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水循環、生物循環、地殼物質循環、地殼變動規律等,要搞清楚"為什麼會運動""怎麼運動";其次要掌握分布規律,並將其與自然現象緊密結合,如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分布規律,晝夜長短的時空分布規律,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自然帶的分布規律,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律,要搞清楚"為什麼這樣分布""怎樣分布"。要用聯繫的觀點看待這些運動規律和分布規律,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與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有聯繫,也和氣候的成因等有聯繫。

  下面以"熱力環流"的複習為例來說明這一複習思路和方法。

  運用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繪製相關的熱力環流圖,並據圖正確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地理現象:繪製城市與郊區之間的熱力環流圖,並進一步分析熱力環流對城市工業(有空氣汙染的工業)布局的影響,或解釋"城市雨島"的成因;繪製山谷風的熱力環流示意圖,並分析山谷或盆地地區多夜雨的原因等。運用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分析三圈環流的形成原因及其對氣候的影響,分析氣旋、反氣旋的形成原因及其對天氣的影響等。

  3.正確處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的關係

  地理試題多以區域地理為載體,以自然地理為基礎,以人文地理為主要切入點,以人地關係和可持續發展為主線。所以,在複習中要把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區域地理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與大氣單元結合的世界各大洲氣候要點:亞洲三種季風氣候的形成原因、特徵比較、分布地區;非洲氣候帶沿赤道呈對稱分布的原因、非地帶性因素對非洲氣候的影響;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的分布地區及其在歐洲分布廣,而在其他大洲分布範圍小或無分布的原因;北美洲氣候的主要類型及其分布地區,地形對北美洲氣候的影響;安第斯山對南美洲氣候類型形成和分布的影響;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呈半環狀分布的特徵及其原因;南極洲的氣候特點及其成因等。

  每個高三的學生都是一顆種子,蘊含著無限希望,在高考試捲髮入手中之前一切都是有可能的,關鍵看你現在如何想、如何做,是否能將希望孕育成傳奇。祝同學們來年高考取得喜人的成績!

相關焦點

  • 九江三中初三年級中考備考複習建議
    語文備考策略  ——初三語文備課組  為了能在2020年中考取得比較好的複習效果,依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就以往初三語文總複習的實踐與體會,同時借鑑別人成功的複習經驗,結合實際情況,談談語文備課組今年語文複習的教學計劃。
  • 高考理綜各部分複習備考策略
    生物部分複習策略  1.回歸教材:根據考綱說明中的「知識內容及要求」條目,回憶書本內容,然後對課本精讀,不遺漏任何知識點。旁欄閱讀、探究和課文後面的討論部分往往與考綱說明中的「要求Ⅱ」有關,不可忽略。
  • 2021高考地理備考建議:應以薄弱短板作為突破口
    2021年起,「3+1+2」新高考方案,高考方式進入選擇模式,語數英仍然採用全國卷,物化生史地政六科由各省自主命題,地理學科由全國卷回歸自主命題卷,由綜合卷變為單科卷,面臨試卷結構、命題風格等方面的變化,對備考提出了新的要求。
  • 中考英語,把握命題趨勢,及時調整九年級英語學習及複習策略
    進入初三也就進入了中考的備考階段了,這一年既要學習新課又要複習備考。內容多,頭緒繁,初三英語學習不同於初一初二那樣有特點和規律。如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及中考的特點,在有效時間內強化基礎,鞏固提高,衝刺中考是我們每個初三同學必須面對的問題。
  • 「古數學」成備考關鍵詞 語文識記難度提升
    數學:「古數學」成未來高考備考命題方向  孫宇 哈三中教育科研骨幹教師  2018高考大綱指出在能力的考查上注重基礎性要求,所以考生在一輪複習時,應將重點放在基礎上,以一般題為主,狠抓通性通法的訓練,少練或者不練偏、難、怪題。
  • 深圳教研院對新高考選考科目的變化情況分析及備考建議
    為了讓高三教師更清晰地了解各學科變化的情況,調整好備考的策略和方法,更加精準對標2021年的新高考要求,市教科院高中教研中心的學科教研員編寫了《2021年廣東省高考選擇性考試科目變化情況及備考建議》。現發給各學校,請各學校組織各學科高三備課組認真研討,科學備考。
  • 高考文綜二輪複習備考策略+知識點最新歸納!必看提分錦囊
    延期開學,二輪複習還是到來了。在這學科備考 「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階段到來之際,小編針對政治、歷史和地理三門學科的二輪複習給同學們總結了幾點建議,希望對廣大高三同學有所啟發和幫助。而輔導書統一使用《瘋狂600提分筆記》(福建師範大學發貨)就可以,裡面涵蓋高中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錯題分析,以及知識考點,快速提分必備。希望這些能幫助各位同學更好的學習。
  • 最新:2021年廣東省高考選擇性考試科目變化情況及備考建議
    把握 地理 學 科的 本質和價值, 通過大概 念教學 展示其核 心思 想和獨特視角,使學生養成運用地理學的綜合思維與區域 認知方 法,認識、理解、解釋自然與人文環境特點、地理事象 發生發展過程的思維習慣 。 4.
  • 中考地理集結號,複習劃分很重要!圖例綜合題題要
    中考地理,開始吹響總複習的集結號!考生要把中考地理的大綱弄清楚,開始整理地理科目的中考複習範圍。做到心中有底,備考不慌。考生需要對自己的地理知識進行劃分,把地理知識分為易懂,有點模糊,難懂和綜合材料題四大類。
  • 【備考策略】2020高考地理難度「史詩級」?衡中名師總結4點新變化!
    備考十餘年,篇篇是經典 2020年文綜地理全國Ⅰ卷堅持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接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落實了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試題整體難度比去年大,保持了穩中有「變」,變中求「新」。
  • 一文秒懂|2021新高考備考指南,掌握各科得分技巧!
    ,深刻領會今年新高考全國 I 卷和 II 卷精神實質,積極推進課程改革的深化與發展,全面優化複習備考工作,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發展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第二,加強解題指導,把握語篇整體,通過上下文語境進行合理推測。第三,優化訓練策略,除了用高考題型進行訓練外,也可設計不提供選項的完形填空練習,在沒有備選項的情況下,根據文本內在的聯繫以及上下文語境,填寫空缺單詞,提高語篇語境理解能力和語篇分析能力。第四,結合近幾年的試題特點,精選難度相當、風格一致的語篇進行練習以提高考試的適應性。
  • 六安市2021屆地理學科高考研討會在金寨舉辦
    他簡要解讀了金寨一中「機制引領、文化培育、師生為本、養正立人」的辦學理念及近年來取得的辦學成就,指出了高中教育所面臨的「三大挑戰」(新課標、新高考、新課程)及地理學科在當前高考文綜和將來高考選科當中的重要地位,希望與會老師藉助這個平臺一起交流溝通、真誠切磋,共同提高。接著,全國名校湖南長郡中學地理備課組長周海魚作《2021屆高三地理備考策略》專家報告。
  • 2014年高考地理備考指南:學會複習鞏固的方法
    當同學們掌握了大量地理知識後,為了避免遺忘,也為了檢測的需要,同學們要掌握複習鞏固的方法,其要領是:  (1)閱讀。圍繞複習的中心課題,認真閱讀有關的教材內容、筆記、地圖、作業及試卷。通過閱讀,使同學們的知識儘快回到曾經達到過的水平。閱讀時應注意:一是採用回憶的方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回憶要有條理、順序。在回憶、閱讀、思考的過程中,隨時將思考成果記錄下來,以便整理複習筆記時使用。
  • 高考首輪複習:地理助記途徑探討
    一、把握實際:找出主要問題  1、學生的地理基礎普遍較差,這是最大的學情  地理所含的「地」和「理」兩部分,前者較為容易理解和記憶。此外,經過時間的淡化,當初就沒有太深入腦海的知識尤其是初中所學已經所剩無幾,因而到複習時基本上要重新學習一遍。在複習初一「世界地理」部分時,有的學生甚至要求先講一遍教材,然後再進行知識點的複習串講。
  • 這裡有一份新鮮的公務員行測常識複習指南(附題庫),請收好~
    而行測又包括常識判斷、數量關係、判斷推理、言語理解與表達、資料分析五大塊,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五個模塊中的常識判斷該如何複習。一、什麼是常識判斷常識判斷是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的必考題型之一,要求考生具備相對較廣的知識範圍。這個模塊主要考察考生的綜合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重點測查對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基本素質等。
  • 高三地理二輪複習完勝法寶:大題萬能模板
    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  點擊下載全部:高三地理二輪複習完勝法寶
  • 英語、生物、地理高考後期怎麼複習?重慶市教科院專家這麼建議
    高考臨近,重慶高三學生複課在即,各學科的後期複習怎麼做?今(13)日,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三名教研員就英語、生物、地理學科的高考後期複習,提出了教學指導意見。後期複習教學建議1.抓好知識的整合及能力的提升知識的鞏固是考試取得好成績的基本保障,後期複習備考中應繼續加強對基礎知識的關注,同時注意對知識的整合、以語境為依託,幫助學生樹立語篇意識和綜合語用意識。可以把語篇和語用結合起來,通過架設語言場景,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 藝考文化課丨高考地理二輪複習策略,高分必備
    最近,不少藝術生同學留言說想知道地理該怎麼學習,成都名師薈教育的特級地理老師這樣說:高三地理複習開始要狠抓基礎。基礎是學好地理的基石,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而這些基礎的複習應主要以教材為載體。地理複習的策略是:夯實基礎,抓得分點,提高成績。
  • 最後一個月各科複習攻略(權威專家整理)!
    但所謂「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只要複習策略運用得當,語文學科依然可以提分不少。  對照考綱說明,梳理板塊框架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於高考而言,這裡的「彼」即指「考試內容」。所以要對照考綱,對已複習過的知識點全面鋪開,毫無遺漏地構建框架結構圖,做到心中有數、不留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