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無處不在,老平無所不知。歡迎各位看官光臨老平高考齋。地理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基礎學科,既有和其他學科共通的學習方法,也有獨特的學科思維方式,通過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就會輕鬆自如地學好地理。高考地理難度就是理綜中的「物理」,最難的學科,得分往往不高,很多文科生就作死在地理上。如何學好地理成為大家探討的熱點!要學好地理自然就該從起始年級開始,今天老平就來探討一下高一如何學好地理。
一.高一地理的學科特點
初中升入高中之後,地理學科的基礎可以說大家都為零,如何能在高一脫穎而出,靠的是方法技巧加勤奮努力!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同學的地理學習方法還停留在初中時代——簡單背一下就是高分!存在這樣的認識錯誤,其原因之一是對地理學科特點缺乏理解,由此對地理科產生了一些誤解:
誤解一:認為地理學科是一門文字學科、背記學科,只需考試前花上一二十分鐘突擊背書即可獲得高分。這點已被考試證明是完全行不通的,高中的每次考試成績就說明了一切,特別是高三考試!
誤解二:認為地理學科是一門文科學科,很多同學採用學習語文、政治、歷史學科的方法來學習地理,結果表明效果也是不理想的,因為地理還有自然科學的一面!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想把地理變成優勢學科,首先就得對高中地理的學科特點有一個比較
深入的正確的認識。高中地理的學科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 .掌握「有什麼規律?」、「為什麼?」、「怎麼辦」的問題是高中地理學習的側重點。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學習「在哪裡」、「有什麼事物」、「有什麼特點」等問題,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需要記憶性的內容,因此其學習方法就以解決怎樣高效地、科學地、記憶這些地理事實資料為側重點。
高中地理側重解決生產和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解決的是地理事物的規律及其對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通過探索這些地理規律的形成原因來為形成人類的相應對策所服務。通俗地說,地理應側重於通過地理事物眾多因素的綜合分析、歸納那些繁雜的地理事實材料,從中推導出一些地理規律,從本質上掌握其形成原因,最後形成人類生產生活的相應對策。可見,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記憶,是應用而非記憶。
2.重視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如人地和諧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
3 .無論人文地理還是自然地理都表現為以人地關係為主線的顯著特點,幾乎所有的地理問題都是跟人類的生活、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學習地理必須緊扣這條主線不放。
4.地理許多問題都有知識與能力的學科交叉的特點。其中自然地理部分主要與數學、生物、物理學科聯繫較多,人文地理主要與政治聯繫較多。
二.高一地理學習方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律介紹
1 .哪些內容應該成為重點學習的內容
⑴掌握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說明某種地理現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地方時、區時、低氣壓、高氣壓、區位、城市化等;
②反映某種地理事物類別的特定概念(特別要注意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分析)。如暖鋒、冷鋒、低氣壓、高氣壓、暖流、寒流等;
⑵地理基本規律與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時間和空間分布規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
如各類等值線的分析應用、各類經濟圖表的繪製與判讀、各種地理示意圖的繪製與判讀、圖文轉換與圖圖轉換能力等等。
⑷地理內容的文字邏輯表達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資料的能力。
2 .怎樣高效地掌握上述重點學習內容
(1)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必修Ⅰ),學習時應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活學活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繫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①充分運用圖解法,從三維空間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
例 1 .正午太陽高度與太陽高度概念、時空分布規律的圖解與數學推導方案。
例 2 .曖鋒與冷鋒側視圖與俯視圖分析氣壓與雨區。
例 3 .「冷熱不均引起的熱力環流」引發的高氣壓、低氣壓概念的思考。
② 用跨學科的知識解決地理問題
例 1 .等值線的判讀:槽線、脊線的判斷及其暖流、寒流、冷鋒、曖鋒位置的判定。
例 2 .在近地面風向形成圖上,運用物理力的分解知識理解氣旋與反氣旋的近地面風向;在亞洲季風圖上,運用數學的畫輔助線的思想,理解季風的風向形成。
(2)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必修Ⅱ和必修Ⅲ),學習時更偏重運用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
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與自然地理的學習有較大的差異,它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社會生產活動,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各社會生產部門是怎樣發展起來的,為什麼會沿著這樣的軌跡發展,人類目前面臨的怎樣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從經濟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會生產部門布局的合理性、科學性,這部分可能與政治課的內容有較多的聯繫,同學們應該把政治課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地理學習上來。
學習時一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二要會看書, 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三要善思考, 善於總結, 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 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提出建議。
(3)學會閱讀和使用圖表
第一是「圖文結合」, 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表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表上查找落實;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 繪圖),形成「腦圖」,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用圖歸納總結地理規律或特點,用圖記憶。
第二是掌握不同類別的圖表的功能和相互間的轉換關係。包括日照圖、統計圖表、地形剖面圖、地質圖、景觀圖、原理示意圖、漫畫圖、數據圖、結構圖、等值線圖等。
第三是地理考試「無圖不成題」,學會圖文轉換是關鍵。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①先讀圖的主題,即圖名;②看清圖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細節,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範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信息;④聯繫實際。學會變圖,如圖圖轉換(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 圖文轉換等。
例如 .上冊 P67 氣候類型降水柱狀氣溫曲線圖轉變為數據表格,再轉變為以降水量為橫坐標、氣溫為縱坐標的點狀坐標圖。
(4)高中地理中的區域地理建立整體性和差異性結合的模式: 空間定位(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區際位置等)、自然地理特點 (氣候、地形、水文、土壤、生物等要素)、 人文地理特點 (人口、聚落及城市、產業結構等要素)。
(5)建立地理思維能力: 將個別的、局部的、分散而具體的地理事物, 按其內在聯繫,進行歸納、總結、綜合, 從而得出概括性的結論;通過地理事物的分析、突出特徵、闡明共性、揭示規律;通過由因導果、由果索因的方法,總結它們的因果規律;避免死記硬背, 掌握知識時就會得心應手。
(6)收集信息理論聯繫實際。
地理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實踐性強,應用性廣,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密切聯繫周圍的事物和現象、當地和國家的經濟發展、國內外的時事熱點等,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們普遍關心的鮮活生動的地理知識和敏感具體的地理問題。我們要善於收集和處理,不斷補充豐富地理知識。課外同學們也要注意溥覽群書,養成良好的信息素養,如走進圖書館,訪問網際網路站, 參加社會實踐調查等, 及時查閱收集、 檢索處理地理信息。還要儘可能地走進大自然、 走入社會,親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和現象, 將書本、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能力在野外觀察和社會活動中得到應用, 培養觀察分析、活學活用、 理論聯繫實際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實踐創新的能力。
總之,任何方法都是建立在「勤奮」二字之上,要勤讀書,勤讀圖,勤思考,勤做題,勤總結,只要你能做到這幾點,老平相信你的地理興趣會越來越濃,成績一定會越來越好。
我是「老平說高考」,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獲得更多指導,祝孩子贏在高考,高考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