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試題是文科綜合三個科目中最難的,是文科綜合試卷得分的「瓶頸」,可以說,得地理者得文綜。
一、如何提高地理綜合能力
當前考生複習應以區域地理為基礎,以區域地圖為依託,以地理原理為工具,在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指導下,綜合自然與人文因素,抓住「環境特徵」的關鍵,進行區域發展(經濟與環境)的複習。
在複習時,一要將地圖學活,由靜態圖到動態圖(如石油分布,在地圖上是靜止的,但是結合地圖,分析其分布的特點與石油輸出與輸入的問題,圖就活了);二要儘可能的依據地圖提出地理問題(如結合石油分布圖,提出當前為什麼石油價格猛漲);三要變換方式利用地圖(比如結合石油運輸路線圖,思考沿途經過的海峽、運河、石油洩漏問題、沿途的自然景觀的變化及其原因等)。總體要求是:能夠將區域地理知識儘可能的在圖上呈現;通過對圖上事物的相關比較和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空間結構、空間關係(如海陸分布、地勢特徵、河流、城市群)和空間過程(如氣旋、鋒面、我國東部雨帶推移)等。
複習區域的主要方法和步驟:①熟悉輪廓。②確定位置(利用經緯網確定研究區域的絕對位置,根據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了解特定區域的相對位置)。③區域分割(通過特徵經線和特徵緯線來把握區域所在的大致範圍。如0°經線、180°經線、20°W經線、160°E經線和120°E經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和40°N緯線。)④山河位置(如給出某些地區的主要河流或地形單元)。⑤洋流、氣候(如給出世界主要洋流和大陸沿岸氣候類型分布。在相應的緯度帶上繪出風帶、氣壓帶位置圖)。⑥相關分析(將各要素圖疊加統一,進行相關分析。如位置相關;因果相關。如世界高大山系與板塊消亡帶的關係)。⑦專項細化(如中亞等熱點區域的細化、回歸線穿過的大陸東西岸自然環境特點的比較。)
二、給備考師生的幾點建議
1、對考試大綱中關於考試範圍變化的部分應重點關注。
自然地理和地圖部分增加了「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寒潮、颱風、暴雨、大風等氣象災害的危害及防禦」;「海洋表層平均鹽度、溫度的分布和變化規律」;「陸地的組成要素和地殼變動」。人文地理部分增加了「影響農業發展的區位因素」。
2、對時政熱點應進行深層次挖掘
考生應關注社會、關注國家面臨的重大問題和世界時政問題。熱點問題只是作為試題的切入點,即所謂「題眼」,真正考查的並不是熱點本身的具體內容,因此考生沒有必要去大量背記熱點問題,而應該從地理的角度進行深層次挖掘。這些熱點問題如:(1)神舟六號與自主創新;(2)珠峰重測與科學考察;(3)南水北調與其他資源調配;(4)青藏鐵路及其他大型工程建設;(5)西部開發;(6)中部崛起;(7)東北振興;(8)東部率先發展;(9)珠江三角洲的鹹潮;(10)中國的石油和能源問題;(11)自然災害與環境問題;(12)臺灣;(13)西亞地區;(14)歐洲;(15)東北亞地區;(16)鄭和下西洋、大理大發現和大洋科考;(17)候鳥遷徙與全球禽流感;(18)時政新概念: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綠色GDP、節約社會與集約增長、世界遺產、世界地質公園、溼地、可再生資源等。
來源:湖南在線-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