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愛華:生物經濟體系締造者

2021-01-11 人民論壇網

【人物名片】

潘愛華,系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同時也是生物經濟理論創立者、生物經濟模式創造者、生物經濟體系締造者。曾榮獲2015年度伯裡克利國際獎,以表彰潘愛華對新醫藥發展所作出的傑出貢獻,以及他運用生命科學和醫學的方法研究經濟問題所創立的生物經濟學理論。其締造的生物經濟體系,為助力現代化經濟體系建立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潘愛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也進入發展新常態,目前正處在轉方式、調結構與轉換發展動力的攻關期。為跨越這一關口,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目標。

1995年,潘愛華博士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生物經濟概念,2003年發表了世界上第一篇有關生物經濟理論的科學論文,創立了生物經濟理論。作為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大未名」)董事長,潘愛華博士在生物經濟理論指導下,在北大未名的實踐中創造出新經濟模式——生物經濟模式。進而運用生物經濟模式,將大產業、大市場、大金融一體化協同發展,形成生物經濟產業。

生物經濟理論、生物經濟模式、生物經濟產業這三大層面互為支撐、有機融合,構成了較為成熟的生物經濟體系。成長於這一體系之下的北大未名,正是生物經濟體系的完美例證。

潘愛華博士表示,生物經濟具有不損他人實現利己、依靠生態發展經濟、工作過程享受生活三大特徵,生物經濟體系應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促進我國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

早在1998年,潘愛華博士曾作出三大預言: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舉行,中國金牌總數將超過美國,躍居第一;2020年中國GDP將超過美國成為第一經濟強國;2020年人類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如今,第一個預言已經得到證實。第二個預言也正在實現。潘愛華博士說,當前,生物經濟浪潮正席捲全球,生物經濟時代已初見端倪,有理由相信「2020年人類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的預言必將成為現實。發展生物經濟將為解決人類所面臨的人口、健康、糧食、環境、能源、海洋和生物安全等事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締造生物經濟體系 助力現代化經濟體系建立

201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篇大文章,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命題,更是一個重大實踐課題,需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行深入探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論述,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著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生物經濟體系包括三個部分:生物經濟理論、生物經濟模式、生物經濟產業。潘愛華博士是生物經濟理論創立者、生物經濟模式的創造者、生物經濟體系的締造者。潘愛華博士認為,締造生物經濟體系,為助力現代化經濟體系建立發揮了重要作用。

1.1締造生物經濟體系

潘愛華博士1984年畢業於湖南醫學院(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獲醫學學士學位,1989年畢業於中國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獲航天醫學碩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生物化學博士學位,1995年,師從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教授攻讀北京大學政治經濟學第二博士學位。

基於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航天醫學、生物化學等領域的廣博知識背景和深厚學術功底,潘愛華博士於1995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生物經濟(Bioeconomy)概念,並於2003年11月發表了題為《DNA雙螺旋將把人類帶入生物學世紀》的科學論文,創立了生物經濟理論。

生物經濟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十大理論:生物經濟學、新資本論、經濟基因學、經濟生物重組理論、股市醫學模型、生命的信息載體學說、三元論、社會基因學、管理信息不對稱理論、國家公司學說。

經過20餘年的探索和實踐,潘愛華博士在其創立的生物經濟理論指導下創造了生物經濟模式(生物經濟+),主要包括生物經濟社區、生物經濟孵化器、森林康養、食用植物種植管理規範、良好健康管理規範(GHP)、生物金融超市、生物實驗超市、大產業、幸福養老社區十大新經濟模式。

在生物經濟理論指導下,運用生物經濟模式,潘愛華博士領導北大未名大力創新發展生物經濟產業。潘愛華博士倡導的生物經濟產業可以稱為第三代生物經濟產業(BI3),不同於生物產業,它是在生物經濟理論指導下,將大產業、大市場、大金融一體化協同發展所形成的產業。大產業可看作第二代生物經濟產業(BI2),是生物經濟產業的核心內容。大產業具有三大特徵:一是以生物產業為主導和核心,二是將現代科學技術應用於生物產業,三是將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生物產業(第一代生物經濟產業,BI1)是大產業的關鍵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生物智造、生物服務等六大領域。

潘愛華強調說:生物經濟理論是「天」,生物經濟模式是「雲」,生物經濟產業是「地」,「天、雲、地」構成了生物經濟體系,世界上首個生物經濟體系已經在北大未名初步建成。

過去十餘年,美國、歐盟、德國、經合組織頒布的有關生物經濟發展戰略中,雖然用到Bioeconomy(生物經濟)一詞,但實質內容是指生物產業(第一代生物經濟產業,BI1)。而生物產業和潘愛華博士提出的生物經濟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潘愛華博士的生物經濟概念是:應用生命科學和醫學的觀點及方法研究經濟社會所產生的新的經濟理論和新的經濟模式。北大未名正在發展的是生物經濟產業(第三代生物產業,BI3),所以未名集團在生物經濟發展方面在世界上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

1.2極力倡導生物經濟

從1995-2017年的二十餘年間,潘愛華博士在各類會議、論壇、各級政府部門等做過上百場生物經濟專題報告,是生物經濟的極力倡導者。

2001年,由中宣部和中國科協舉辦的「在京黨政機關領導幹部科普報告會」在中國科技會館舉行,潘愛華博士做了題為《生物經濟給中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的主題報告。2001年,潘愛華博士在諾貝爾經濟論壇做生物經濟主題報告。

2001年12月4日,中央電視臺《對話》欄目邀請四位重量級嘉賓就「未來從現在開始」做主題訪談。四位嘉賓各抒己見,世界著名未來學家託夫勒先生認為未來是「體驗經濟時代」;原國家科技部部長朱麗蘭認為未來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結合和發揚」;原中國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田溯寧認為未來是「無限寬廣的世界」;潘愛華博士堅持認為未來是「生物經濟時代」。

2005年9月14-15日,首屆國際生物經濟高層論壇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潘愛華博士作為生物技術產業分會主席主持會議。會議期間,科技日報整版刊登潘愛華博士專訪文章——《生物經濟時代:中國的機遇和挑戰》。2007年6月16日,第一屆生物產業大會在河北石家莊舉辦,潘愛華博士的在會上做了題為「生物經濟——大國崛起新思路」的主題報告。當天原《科學時報》(現《中國科學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對潘愛華博士的專訪文章——《生物經濟:大國崛起新思路》。潘愛華博士還接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雜誌《中國經濟報告》採訪並推出專訪報導文章,在這篇報導中,潘愛華博士提出:解決三農問題是實現中國夢的首要問題,生物經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

2015年11月15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糧食與食品安全戰略峰會」在釣魚臺國賓館召開。潘愛華博士在大會上做主題發言,再次強調「生物經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潘愛華博士提出觀念創新引領中國農業轉型,將觀念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六大創新體系融合,建設農業高速公路。當日中國政府網頭版頭條圖文轉載了新華社對潘愛華博士主題發言的報導。

2016年4月21日,世界上歷史悠久且最有名望的科學雜誌之一《自然》雜誌專訪潘愛華博士,刊發文章介紹了北大未名的成立背景、成為世界生物經濟策源地的現狀、三大核心優勢、集團戰略目標以及面向未來的挑戰。2016年5月26日《自然》雜誌系統介紹了潘愛華博士創立的生物經濟理論,以及根據其生物經濟理論指導創建的世界獨有的生物經濟體系。文章以《北大未名——生物經濟時代的旗艦》為標題,以北大未名的發展為主線,透過北大未名實施生物經濟模式(生物經濟+)、發展生物經濟產業的案例,形象展示了「生物經濟體系帶給人類一雙眼睛」的美好願景。

受歐洲議會邀請,潘愛華博士於2016年6月15日在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歐洲議會做了題為《潘氏生物經濟:理論與實踐》的主題報告。報告包括三大部分:一、什麼是生物經濟?二、生物經濟能解決什麼問題?三、我們如何發展生物經濟?最後,潘愛華博士指出:2020人類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生物經濟也是人類發展的必由之路;生物經濟社區是人類未來最美好家園。2016年6月14日,潘愛華博士在歐洲議會接受《新歐洲》報(NEWEUROPE)記者採訪,2016年6月19日《新歐洲》報用兩個整版篇幅刊登了題為《2020年人類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的報導。

1.3榮獲2015年度伯裡克利國際獎

為表彰潘愛華博士對新醫藥發展所作出的傑出貢獻,以及他運用生命科學和醫學的方法研究經濟問題所創立的生物經濟學理論,潘愛華博士榮獲2015年度伯裡克利國際獎(Pericles International Prize)。頒獎儀式於2015年8月31日在義大利卡拉布裡亞大區(Calabria)卡坦扎羅省(Catanzaro)魯傑羅市(Torre Di Ruggiero)隆重舉行。頒獎現場還宣讀了頒獎辭:潘愛華教授是生物經濟學說的首創者,猶如古希臘時代諸多哲學家(如達菲奧裡,Gioacchino Da Fiore),以他獨特的前瞻性思維,開創性地把生命科學和經濟學進行有機整合,創造出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基礎的生物經濟學理論,為人類發展提供全新的農業、食品、醫療和環境等相輔相成的、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伯裡克利國際獎獲獎者主要為科學界、政界及商界的精英,自1986年創建以來,獲獎者中包括諸多諾貝爾獎獲得者。潘愛華教授是榮獲伯裡克利國際獎的第一位中國人,也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位亞洲人。伯裡克利國際獎委員會主席、歐盟議會(醫學及生物技術委員會)議員、義大利卡拉布裡亞大區(Calabria)原主席尼斯提克(Nistico)稱讚:潘愛華教授在他們心目中,與伯裡克利國際獎牌設計寓意一樣,像是初升的太陽,光芒四射,同時光耀中國和卡拉布裡亞區,將中國和義大利緊密地連接在一起。2018年度伯裡克利國際獎授予了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託馬斯·聚德霍夫(Thomas Sudhof)。

湖南人性格加上北大精神,這就是潘愛華

風雨百年的北京大學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充滿憂國憂民的情懷,以革新報國為己任,形成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優良傳統。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北大是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要使中國向著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北大未名是最像北大、最具北大氣質的企業,憂國憂民、充滿家國情懷。」業內人士對北大未名的評價說。

正是在充滿北大精神的北大未名,勇於創新的潘愛華博士創立生物經濟體系,「發展生物經濟,助中國夢夢想成真」的使命也成為他生命中矢志不渝的一部分。

北大未名三位創始人合影(從左邊開始分別為潘愛華、任彥申、陳章良)

潘愛華博士說,2020年人類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發展生物經濟將為解決人類所面臨的人口、健康、糧食、環境、能源、海洋和生物安全等事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說起潘愛華博士對生物經濟的自信與堅守,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任彥申這樣評價他,「湖南人性格加上北大精神,這就是潘愛華。」

1989年,從湖南大山裡走出的潘愛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生物系,師從中國著名生物化學界泰鬥沈同先生,攻讀生物化學博士學位。此前,聰慧好學、勤奮上進的潘愛華已在湖南醫學院(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和國防科工委507所攻讀完醫學專業的本科和碩士研究生。

考入北京大學後,僅用兩年時間潘愛華便完成一般需要三四年才能完成的博士論文,破格提前畢業。1997年2月,潘愛華又師從中國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先生,攻讀政治經濟學第二博士學位。這在當時,不僅在北大,就是在中國也屬罕見。

在北大求學和工作期間,潘愛華經常在博雅塔旁思索,在未名湖畔感悟。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北大兼容並包、思想自由、勇於創新、敢為人先的精神早已融入潘愛華的血液,激勵他堅定理想信念,立志奮發有為。

進入北大後的潘愛華可謂如魚得水。1991年,剛獲得博士學位的他開始主持國家「863」計劃生物技術領域研究課題,並擔任課題組負責人,分別於1992和1994年破格晉升為北京大學副教授、教授,並於1992年獲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863」計劃獎。嶄露頭角的潘愛華,很快受到北大領導的關注:「盯住潘愛華,他是北大的資產」,時任北大黨委書記任彥申說。

既然是「資產」,就要讓他產生經濟效益。1992年10月19日,潘愛華與陳章良博士一起,憑藉40萬元的創業資金和一間十幾平方米的辦公室,創辦了北大未名生物工程公司。在美麗的北大未名湖畔,一批懷揣夢想的年輕學者們就這樣走上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創業之路」。

生物經濟發展實踐

如何發展生物經濟?這是潘愛華博士一直思考的問題,並在北大未名的發展過程中不停探索和實踐,形成了北大未名獨特的發展模式,在北大未名締造了世界上首個生物經濟體系,如今,北大未名已發展成為生物經濟的策源地。

3.1實踐生物經濟發展的未名發展模式1.0

北大未名的發展已經歷了兩個10年,正處於第三個10年。在前面兩個10年,潘愛華博士領導北大未名成功經營了中國第一個現代生物製藥企業——深圳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深圳科興)、以及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北京科興)、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原廈門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為中國生物產業的發展作出了大量開創性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在中國生物產業發展進程中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和「中國第一」。

潘愛華博士從1995年全面接管瀕臨破產的深圳科興,用短短的五年時間創造了中國生物產業的神話,將深圳科興打造成為中國現代生物產業發展的一面旗幟:中國第一個正式批准上市的基因工程藥物、第一個國家「863計劃產業化基地」、中國創業板「001號」(由於當時創業板未開而未能上市)、中國最成功的生物製藥企業、世界基因工程藥物產品最齊全(促紅細胞生成素、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胰島素、幹擾素和生長激素)的公司、中國最大基因藥物產業化基地。

北京科興2001年研製成功中國第一支A肝滅活疫苗和中國第一支甲B肝聯合疫苗,2003年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個SARS病毒滅活疫苗,2008年研製成功中國第一個人用禽流感疫苗,2009年成功研製並生產出世界上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2014年成功研發世界首個手足口病疫苗。

未名醫藥成功研製並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個神經創傷的治療性藥物—神經生長因子,世界上第一支預充式幹擾素「安福隆」,唯一的幹擾素噴霧劑「捷撫」。

潘愛華博士還成立世界上第一個生物經濟研究中心,成立世界上第一個生物經濟集團,主持並擔任執行主編出版中國第一部《中國生物產業調研報告》,落成世界首個生物經濟研究院。

憑藉對全球經濟和生物工程發展的前瞻性把握和獨特思考,潘愛華博士被譽為具有科學頭腦的企業家和具有市場意識的科學家。北大未名前面經歷的這20年,是潘愛華博士領導北大未名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生物製藥企業、發展大產業的階段,潘愛華博士將之總結為實踐生物經濟發展的未名發展模式1.0。

 3.2實踐生物經濟發展的未名發展模式2.0和3.0

進入北大未名發展歷程的第三個十年,得益於北大未名的堅實產業基礎,更得益於生物經濟理論已經成熟、生物經濟模式創造並日趨完善,潘愛華博士進一步思考,如何在生物經濟理論指導下,運用生物經濟模式,將大產業、大市場、大金融一體化協同發展形成生物經濟產業,進而締造生物經濟體系。

世界上首個生物經濟實驗區——安徽省合肥半湯生物經濟實驗區於2013年開始建設,目前已經投入運營。該實驗區重點實踐生物經濟孵化器模式,將其應用於新藥研發,建立新藥高速公路,以解決新藥研發傳統模式所存在的三大問題:項目來源很局限、項目篩選不準確、服務體系欠完善。最終建立具有廣闊的項目來源、準確的項目篩選、完善的服務體系三大特點的新藥高效研發體系(新藥高速公路)。

國家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內的北戴河未名國際健康城

在實驗區獲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潘愛華博士領導北大未名建設試驗區和示範區。由北大未名主導規劃、建設和運營的國家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內的北戴河未名國際健康城,重點實踐良好健康管理規範(GHP)模式。

在此基礎上潘愛華博士首次提出大健康產業將成為中國第一大產業。大健康產業的核心是:個體身心的健康,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健康,人與環境之間關係的健康,包括「醫、藥、養、健、遊、食」6 大產業集群。

北戴河國家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範區即是依據大健康產業規劃的國家級大健康產業示範區,同時也是聯合國亞太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範區。該項目將建設成為引領全球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的創新示範區。2016年2月29日,北戴河未名國際健康城之國際健康中心重點項目開工建設。2016年9月28日,示範區正式被國家發改委批准成為國家首個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範區。

在此基礎上,潘愛華博士在綜合性生物經濟示範區的建設上開展積極探索。河北省保定通天河生物經濟示範區是北大未名打造的第一個生物經濟示範區,也是北大未名建設最完善的綜合性生物經濟模式示範基地,包括了十大生物經濟模式示範基地,計劃於2025年建成。特別是在示範區將建設世界上首個生物經濟社區——保定通天河未名公社,將為未名公社社員提供三大保障,即按需分配的生活保障、高水平健康服務的醫療保障和高質量基礎教育的教育保障,從而為中國解決農民和農村問題提供示範。在上述三大基地,北大未名正在建設三個千億級的生物經濟產業園。

潘愛華博士表示,北大未名現正在實踐的是一種通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產業和金融的生物經濟發展方式,可稱之為未名發展模式2.0。這個模式的實施依賴於政府或社會資金的投入。目前未名集團正在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實踐未名發展模式3.0,它是通過將生物經濟產業與其他產業相結合,利用其他產業提供資金,開展生物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進而拉動產業和金融。

3.3不斷升級迭代的未名發展模式,見證北大未名發展歷程與生物經濟的生動實踐

1.0、2.0、3.0……三種不斷升級迭代的未名發展模式,見證了潘愛華博士帶領下的北大未名為推進生物經濟實踐、助力中國夢夢想成真的不懈努力與豐碩成果。

潘愛華博士是生物經濟的極力倡導者和實踐者,經過二十多年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已成為生物經濟時代的領軍人物。由於對生物經濟開創性的工作和傑出的貢獻,潘愛華博士被譽為「生物經濟之父」。

潘愛華說:「北大未名通過實踐和發展生物經濟,將於2022年為實現未名三大夢想:即創立生物經濟體系、解決中國三農問題、解決中國健康問題,提供未名方案。到2030年將初步實現未名三大目標:即探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探尋世界經濟發展創新之路、探尋人類和平持續發展之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應有貢獻。」

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北大未名」)簡介:

1992年成立、起源於北京大學未名湖畔,作為北京大學三大產業集團之一的北大未名,主要從事生物經濟體系的建立和生物經濟產業的發展,重點投資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生物服務、生物智造六大領域。成立二十多年來,未名集團一直秉承「科教興國、產業報國、健康強國」的企業理念,通過其在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環保等領域的傑出表現贏得世界與國人尊敬與喝彩。北大未名為中國生物產業發展作出大量開創性和突破性工作,在中國生物產業發展進程中創造多個「世界第一」和「中國第一」。特別是北大未名已初步建立世界首個生物經濟體系,已成為世界生物經濟的策源地。北大未名現已發展為中國現代生物產業的旗艦企業和中國最具國際競爭潛力的企業集團之一。

相關焦點

  • 北京科興董事長潘愛華回應紛爭:科興生物私有化必須加快推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4月27日訊(記者 朱國旺)我國疫苗龍頭、中外合資企業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科興)因科興生物(SVA)私有化主導權紛爭導致矛盾愈演演烈,引發業界高度關注。4月24日,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媒體見面會在北大生物城召開,未名集團董事長、北京科興董事長、法人代表潘愛華就SVA私有化、北京科興控制權等話題進行了說明。  北京科興是由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下稱未名醫藥)與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組建的合資經營企業。
  • 「迎老鄉 回故鄉 建家鄉」潘愛華:北大教授的「家國情懷」
    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潘愛華博士說,通道95%為山水,是典型的綠水青山,在傳統經濟模式下,這卻成為貧窮的代名詞。在生物經濟模式下,通過大力發展生物經濟產業,就能將這塊綠水青山轉化成脫貧致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金山銀山」。北大未名倡導的生物經濟不僅為「兩山論」提供理論依據,也為實現「兩山論」提供「未名方案」。
  • 聶瑞平會見北大未名集團董事長潘愛華一行
    21日,市委書記聶瑞平在保定市會見北大未名集團董事長潘愛華一行,雙方就通天河生物產業園區推進事宜進行了深入交談。    聶瑞平首先對潘愛華一行來保表示歡迎。他說,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機遇,保定具備先天優勢,應當有所作為。當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勢頭良好,廣大幹部群眾幹事創業激情煥發。
  • 北京科興:法院判決未名生物及潘愛華向公司連帶賠償損失1540餘萬元
    據北京科興官網28日消息,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稱「北京科興」)獲悉,2020年9月17日,北京科興股東科興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稱「香港科興」)訴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稱「未名生物」)、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未名醫藥」)及潘愛華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一審宣判,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於當日依法作出【(2018)京04民初186號】民事判決,未名生物
  • 未名醫藥關聯方資金往來未信披 董事長潘愛華吃警示函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日訊 中國證監會網站近日公布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山東監管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2019〕83號、84號、85號)顯示,前期,山東監管局對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名醫藥」,002581.SZ)進行了現場檢查。
  • ...廣東盛唐律師事務所關於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對山東未名生物...
    未名醫藥:廣東盛唐律師事務所關於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對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問詢函》所涉相應事項的專項法律意見書 時間:2021年01月05日 19:06:13&nbsp中財網 原標題:未名醫藥:廣東盛唐律師事務所關於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對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問詢函
  • 生物經濟決定中國未來
    生物經濟是以生命科學、生物技術與生物安全的研究、開發與應用為基礎的、建立在生物技術產品和產業之上的綜合經濟形態,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之後,人類正在經歷的第四次新經濟浪潮。任何新經濟形態的產生,必須有嚴格的法律來加以保證,才能健康發展。2月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提出,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同時,他還強調,要儘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
  • 科學網—美國全面改革生物技術產品監管體系
    該舉措核心目標有三:一是在推動科技發展同時,繼續保護健康和環境;二是確保公眾對監管體系的信心;三是通過提高生物技術產品監管的透明度、協調性、可預測性和效率,防止對未來創新和競爭力帶來不必要的障礙,推動生物經濟的發展。 新發布的備忘錄標誌著美國正式啟動生物技術產品監督管理體系的全面改革,將加速美國對生物技術產品的監管體系現代化。
  • 生物的大一統理論,進化論的升級版——體系論
    體系論是進化論的升級版,它將我們對生物進化的認識大大推進了。在體系論中,細胞是第一級生物體系,DNA為其信息系統;人是第二級生物體系,大腦-神經系統為其信息系統;人類社會體系是第三級生物體系,社會信息系統為其信息系統
  •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路徑是什麼
    具體而言,就是要建立與高質量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現代化經濟體系。那麼,什麼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中應該具體把握哪些關鍵問題?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記者:什麼是現代化經濟體系?它的主要內涵是什麼?
  • 《仙境傳說RO手遊》生命締造者攻略 鍊金四轉生命締造者職業詳解
    今天將為大家帶來的四轉爆料就是鍊金系四轉——「生命締造者」。 就此,生命締造者誕生了。遵循命理的規則,並恪守人類的底線——他們將沿著進化之路繼續探索,追尋生命的奧秘與極限。 二、技能設計:極致瘋狂的生命融合 尋求基因技術的基因學者,在與生命體融合的過程中,成就了新的生命締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