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起探索植物趣事,一起感受植物世界帶來的樂趣吧
我就在這裡等你,不見不散
植物的世界,有點精彩
沒錯見血封喉是桑科Moraceae見血封喉屬Antiaris,還叫箭毒木,是一種喬木,高達25-40米,樹的胸徑大約30-40釐米,樹皮是灰色的,有點粗糙。葉片是橢圓形至倒卵形,幼時葉片被濃密的長粗毛,邊緣具鋸齒,大葉長橢圓形,長1.7-1.9釐米,葉先端較尖,葉的基部圓形至淺心形。見血封喉在每年春季開花,雌雄異花但同株。雌花在授粉後,會結出一個個小梨子似的果實,頂端還帶有分叉的柱頭。了解完見血封喉的基本形態,是不是也很好奇,在我國能見到??
產廣東(雷州半島)海南、廣西、雲南南部,多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雨林中。斯裡蘭卡、印度(包括安達曼群島)、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加裡曼丹,蘇拉威西)也有。它是我國植物園雨林熱帶植物館最常有的典型植物了,也因它的名字而出名。見血封喉樹的汁液是乳白色的,且含有劇毒,見血封喉樹幹內的樹汁含見血封喉苷、弩箭子苷等毒性劇烈的糖苷類成分,一經接觸人畜的傷口,當這些成分進入血液後,能夠作用於心肌表面的離子通道,造成心臟搏動過速,最終麻痺,從而使得中毒者迅速死亡,所以人們稱它為「見血封喉」。據說在海南和東南亞地區,用見血封喉毒汁處理的毒箭在很長時期被作為獵人狩獵的工具,被射中的獵物有「七上八下九不活」之說,意為凡被塗上毒的箭射中的野獸,上坡的跑七步,下坡的跑八步,平路的跑九步的就必死無疑,足見其毒性的劇烈。因此,也讓見血封喉獲得了「箭毒木」的別名。
說了這麼它的毒性,其實它除了有毒以外,還有其他使用價值。
雲南省西雙版納的少數民族常巧妙地利用它製作褥墊、衣服或筒裙。它的莖皮纖維豐富,經過特殊的漂洗以後,用它製作的床上褥墊,舒適還耐用。據說睡上幾十年也還具有很好的彈性。
另外,見血封喉雖然是一種有毒的植物,但是它也是一種藥材,它的主治功能是強心、催吐等,種子有解熱的作用。常言道是「藥三分毒」,更何況這種有毒的植物,更要慎用。(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都需要經過一定的處理才可用,並需要參考相關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