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稱它為「見血封喉」樹,觸人畜傷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臟麻痺!
見血封喉又名箭毒木,多生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雨林中,喬木,高25-40米,胸徑30-40釐米;具乳白色樹液,樹皮灰色,春季開花。是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是一種劇毒植物和藥用植物。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劇毒,一經接觸人畜傷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臟麻痺(心率失常導致),血管封閉,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所以人們稱它為「見血封喉」。
分布於廣東(雷州半島)、海南、廣西、雲南南部。。斯裡蘭卡、印度(包括安達曼群島)、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見血封喉樹皮特別厚,富含細長柔韌的纖維。雲南省西雙版納的少數民族常巧妙地利用它製作褥墊、衣服或筒裙。取長度適宜的一段樹幹,用小木棒翻來覆去地均勻敲打,當樹皮與木質層分離時,就像蛇脫皮一樣取下整段樹皮,或用刀將其剖開,以整塊剝取,然後放入水中浸泡一個月左右,再放到清水中邊敲打邊衝洗,經這樣除去毒液,脫去膠質,再曬乾就會得到一塊潔白、厚實、柔軟的纖維層。
用它製作的床上褥墊,既舒適又耐用,睡上幾十年也還具有很好的彈性;用它製作的衣服或筒裙,既輕柔又保曖,深受當地居民喜愛。
據傳說,在雲南省西雙版納最早發現箭毒木汁液含有劇毒的是一位傣族獵人。有一次,這位獵人在狩獵時被一隻碩大的狗熊緊逼而被迫爬上一棵大樹,可狗熊仍不放過他,緊追不捨,在走投無路、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這位獵人急中生智,折斷一根樹枝刺向正往樹上爬的狗熊,結果奇蹟突然發生了,狗熊立即落地而死。
從那以後,西雙版納的獵人就學會了把箭毒木的汁液塗於箭頭用於狩獵。關於見血封喉樹,傣族民間還有一個優美的傳說。據說,千百年前西雙版納這塊土地上,曾經發生過一次洪荒。洪荒過後,準備重建家園的人們上山伐木,在林間碰上了77隻猛虎。林中猛虎傷人無數,獵戶無法捕殺。有個叫波洪沙的男子,為除虎患,只好服下許多毒藥,血浸入地下以後,育出一棵樹來。由於那樹吸收了波洪沙的毒血,樹枝中便含有劇毒。
這種含有劇毒的枝,用形象生動的傳說告訴後人,見血封喉是種毒木,它的樹枝可使兇獸斃命。
相傳,美洲的古印第安人在遇到敵人入侵時,女人和兒童在後方將見血封喉的汁液塗於箭頭,運到前方,供男人在戰場上殺敵。印第安人因此而屢戰屢勝,殺得入侵敵人屍橫遍野,魂飛膽喪,頑強地保住了自己世代居住的家園。
據史料記載,1859年,東印度群島的土著民族在和英軍交戰時,把箭頭塗有見血封喉汁液的箭射向來犯者,起初英國士兵不知道這箭的厲害,中箭者仍勇往前衝,但不久就倒地身亡,這種毒箭的殺傷力使英軍驚駭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