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22日)下午,由南京市金鑰匙科技競賽組委會主辦的第三十二屆金鑰匙科技競賽南京市仿生機器人挑戰賽在南京市科技館舉行,來自全市30多所中小學的200多名選手參加了本次比賽,挑戰純手工製作機器人。
金鑰匙仿生機器人挑戰賽,是一項動手動腦相互促進的機器人競賽項目,參賽選手採用當日團體製作、當日競賽的方式,完成純手工比賽。以2到4人團隊為單位,用材料包所提供的基本素材,利用簡單的基本工具,製作「螞蟻雄兵」、「機器戰鼠」、「萬獸之王」、「龍貓巴士」、「蟲蟲危機」等仿生機器人,然後通過創意、競速、接力、拔河等比賽決出勝負。
南京市仿生機器人挑戰賽總裁判長江凌昊介紹說:「萬獸之王」必須要求四足行走,「機器戰鼠」必須要仿照袋鼠跳躍,「龍貓巴士」仿我們騎車輪子的滾動,「螞蟻雄兵」仿的是螞蟻、昆蟲的行走,「蟲蟲危機」仿蠕蟲的爬動。舉例來說,像「蟲蟲危機」是用多連杆的結構,要求學生精準打孔,以及讓多連杆能正常運動起來。「龍貓巴士」要求學生鋸出四個正圓的輪子,我們普通的機器人比賽,材料包裡都有輪子的,而這個比賽的輪子是要求他們自己做的,對於學生來說,用手動工具做出正圓,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比賽分為團隊製作、評分競技兩個階段,總時長2個半小時。和以塑料結構件搭建為主的普通機器人相比,仿生機器人沒有成品結構件,由木板、冰棒棍、小馬達、齒輪、電線等製作,看似簡單,但做起來並不容易。大部分零件都要選手們自己利用鋸子、鉗子、螺絲刀、手搖鑽、熱膠槍等工具進行加工,選手們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要能運用STEM教育理念,巧妙地將機械學、工程學、電學、設計學等學科知識融於作品中,才能製作出優秀的作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附屬高新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餘敏瑞告訴記者:「自己動手做零件、自己動手做拼接,感受到了創作的樂趣。」
來自南京市第十三中學的徐揚和來自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和玄武外國語中學的劉子瑄、宋天傲組成的戰隊,挑戰的是今年新增項目:灌籃高手,他們分工明確,兩位男生負責切割零件,她負責組裝齒輪箱,然後再共同完成最後的調試工作。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初中部初二學生劉子瑄介紹說:「作為切割的人,儘量切得精密一些,拼裝環節一個人是忙不過來,所以我們會一起拼裝,調試需要很長時間,扔臂的力度,彈簧的鬆緊程度,都要多次試驗搞出來的,把最佳的力度調試出來,才能保證最後投球的質量,前面拼裝要快,要細。」
據了解,2014年由江蘇省科協、省教育廳、省文明辦、省科技廳立項主辦,科學大眾雜誌社承辦了第一屆江蘇省仿生機器人創意大賽,有800名學生,139支學校代表隊參與,2014-2018年每年的10月底組織了江蘇省仿生機器人創意大賽。2018年8月在南京工業大學成功舉辦了第四屆蘇臺青少年科技創新交流活動。2019年8月在常州市武進區舉辦了第五屆蘇臺青少年科技創新交流活動。活動繼續被確定為國臺辦重點項目。仿生機器人活動已在江蘇各地廣泛推廣,主辦單位組織相關專家舉辦了幾十場相關教師培訓,近1700名教師參與了培訓活動。本次金鑰匙科技競賽首次舉行南京市仿生機器人挑戰賽,具有深遠意義。
南京市科協科普部部長張天寶告訴記者:「仿生機器人挑戰賽考察學生的規劃能力、動手能力,包括他們的創新思維,在測試的過程中,根據出現的問題進行修改。讓學生盡情運用其學校所學相關知識,發揮分析與想像能力,激發學生的科技創作潛能,進而培養出凡事能慎思篤行的規劃能力、完成作品的貫徹決心以及提升團隊的合作精神與默契,使學生在動手創作過程中培養藝術的靈感、科學的態度、探究的精神、協作的理念、實踐的能力及高尚的情操,推動江蘇省中小學生科技創作活動的多樣化。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黃迪 史哲銘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