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鍾志雲、記者皮澤紅報導 11月28日,2020年第九屆廣東省創意機器人大賽線下複賽在廣東科學中心成功舉行,標誌著本屆大賽圓滿落幕。這是廣東省教育廳批准開展的全省性競賽活動,也是廣東科學中心連續九年成功舉辦的大型科技創新賽事活動。來自全省各地市及澳門地區的60支隊伍300多名師生齊聚羊城,同臺比拼,競技術、賽創意,為公眾帶來一場豐盛的科學大餐。
本屆大賽以「工業機器人」為主題,通過大賽充分發揮廣東科學中心大型科普場館的資源優勢和平臺作用,激發廣大青少年的探索創新精神,培養團隊協作、動手實踐等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全省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為全省創新人才、科技人才培養做出應有貢獻,助力廣東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
本屆大賽於今年3月份啟動,經過預賽教師培訓、預賽選拔、省賽教師培訓、省賽賽前訓練等精心準備和選拔,19個地市及澳門地區的212個學校的320支隊伍參加了線上比賽,通過「三場合一」的「雲比賽」優選出60支隊伍參加複賽。複賽分功能競賽和問辯陳述兩個環節,功能競賽主要評價參賽作品的檢測準確率和工作效率,問辯陳述主要從作品的整體結構、外觀造型、傳送帶設計和功能創新4個方面進行評審。經過一天的激烈角逐,最後廣州市越秀區中星小學機器人隊、廣州市白雲區廣外附屬小學雄鷹戰隊、梅州市梅江區黃遵憲紀念中學攀桂坊隊、羅定中學致強隊、澳門培正中學S2A隊等41支隊伍脫穎而出,獲得大賽一等獎。除一等獎外,大賽還評出二等獎61個、三等獎91個、優勝獎100個、港澳特別獎4個、園丁獎177個和優秀組織獎27個。廣東省政協常委、科教衛體委員會主任郭俊,廣東省科學技術廳引進智力管理處副處長夏興林,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高級教師餘耿華,廣州市教育局主任科員邱國俊,廣東科學中心副主任、廣東省科技館研究會理事長周震寰,陽江市科技館館長、廣東省科技館研究會副理事長陳達理,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館長、廣東省科技館研究會副理事長謝華,廣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管貽生,華南理工大學軟體學院副教授朱金輝等嘉賓出席觀摩大賽,並為獲獎師生頒獎。
工業機器人怎麼做?選手們用小材料實現大創意!大賽為參賽隊伍免費提供相同的基礎材料包,包括基礎型和編程型兩種。基礎型的參賽隊伍使用分立元器件,包括:邏輯晶片、驅動晶片、傳感器等,通過邏輯電路來實現控制。而編程型則使用Arduino、控制板、傳感器等,通過編程來實現控制。參賽隊伍根據套件所提供的零部件發揮各自創意,合作拼裝完成一個符合主題的機器人作品,並模擬智能工廠的智能生產過程,完成產品傳送、識別、加工等系列操作。不同的參賽隊伍通過不同的結構設計和控制方法,提高工業機器人的生產效率。
記者在賽場看到,參賽隊伍的機器人作品形態各異,創意非凡。澳門培正中學S2A隊伍介紹,他們的機器人在運輸平衡和色塊識別方面花了不少心思,特別設計了一塊板,並加裝了一個木棍,幫助感應器更好地識別色塊。他們還說,這次比賽給了他們很大的發揮空間,他們在重重的困難和挑戰下,一次次解決問題,增長了不少知識。中大附中高中隊以長江中稀缺的野生動物揚子鱷為機器人的外觀造型,並將雷射雕刻技術應用到了機器人的銘牌製作。他們希望以此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工業快速發展的時代也不要忘記環境生態保護。
評委專家們從作品的主題性、創新性、實現性三個方面進行問辯評分,綜合考量機器人整體結構、外觀造型、傳送帶設計和功能創新。專家們一致認為,本次大賽作品除較好地體現了參賽選手對「工業機器人」主題的理解和發揮外,還體現了參賽選手將機器人功能應用於其他領域的移植能力,更體現了參賽選手跨學科(STEAM)應用知識、技術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反映出廣東省和澳門地區中小學生思維活躍、創新性強、動手能力強、文化藝術表現力強的特點。專家們還引用黑格爾經典名言「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來激勵廣大科普工作者做仰望星空的人,面向青少年傳播科學知識和方法,激發創新熱情,開啟青少年智慧之門,助他們不斷探索科學,探索未知,追逐遠大理想。
廣東省創意機器人大賽是該省「科普育人」的品牌活動,以「館校結合」為特色。大賽通過與廣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項目對接,積極探索機器人教育與科技館融合發展的模式,為建設青少年科普教育平臺和深化「館校」合作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廣東科學中心副主任周震寰介紹,本屆大賽精彩紛呈、亮點突出:一是立意高。大賽以「工業機器人」為主題,緊貼機器人技術在製造業的應用需求,引導廣大中小學生緊跟機器人技術發展前沿,關注「中國製造2025」發展態勢。二是範圍廣。大賽前端鏈條吸引全省21個地市和港澳地區20000多名中小學生的深度參與,輻射人數不計其數。經層層推薦、選拔,受大賽規模限制,最終全省有19個地市和澳門地區的212所學校、320支隊伍、1600多名師生成功報名參賽。三是模式新。本次大賽線上比賽採用「雲比賽」模式,在各中小學設立320個賽場,在廣東工業大學設立80個埠的功能賽分賽場,在廣東科學中心設創意賽專家問辯主場,「三場合一」的「雲比賽」模式開創了全國科技競賽的先河,是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創新青少年科技競賽形式的大膽探索。四是意義大。本次大賽通過整合雲計算、大數據、遠程互動等多種數位技術,建立了一個有廣闊時空的遠程直播互動評審系統,為今後更大範圍開展科技教育和科普創新實踐活動提供了成功範本,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