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齒輪、輪軸、橫梁,包裹一層塑料,在控制器的支配下,選手運用計算機編程使之旋轉、過障礙甚至進行對抗……這是一款教育
機器人,前不久,我市一家科技企業組建的機器人俱樂部帶著它,應邀與上海交通大學的機器人團隊開展了一場友誼對抗賽。而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這個來自南京的機器人戰隊就在美國舉行的FRC機器人全球挑戰賽中獲得了全明星新秀獎,這是中國團隊在這一賽事中取得的歷史最好成績。昨天,記者在鼓樓區紫金智夢園採訪了這家科技企業的負責人。
據介紹,FRC是由美國非盈利機構FIRST主辦,為14—18歲的機器人發燒友提供交流、展示和競技的平臺。去年,專攻機器人競賽培訓的南京鉗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建寧中學的老師陳鍾聯手成立了機器人教育培訓機構——藍鯨魚俱樂部,組建了編號為FRC5839的「BlueWhale藍鯨魚」機器人戰隊,南外、南師附中、金陵中學、建寧中學、杭州二中等學校的30多名學生參與其中。
「世界上最頂級的青少年機器人賽事,一個是RoboCup Junior,另一個就是FRC,前者中國拿過三四次冠軍,而後者,參賽的中國隊伍歷史上不超過20個,更別提多好的名次了。」鉗子公司負責人李明告訴記者,FRC考驗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機器人戰隊的合作,觀眾看到的現場競技只是挑戰賽上很小的一部分,每個參賽團隊除了自己翻譯規則、組建機器人、編程控制之外,還需要自己操作商業運營、宣傳推廣等。「等於讓孩子們自己運營一家公司,這也是教育機器人培訓能夠達到的最大的效果。」
在美國的比賽,藍鯨魚戰隊派出了20多人的豪華陣容,操作手之一李志強就讀於建寧中學,年僅18歲的他在2013年就曾參加過澳大利亞的一項機器人大賽,擅長數學、編程與控制。「看到場地上有障礙物,你要用編程發出轉彎指令,這是第一步,操作手還要主動考慮如何加快機器人動作的速度或是精準度等,就也是平時培訓中要學習掌握的,如機械操作、軟體
應用,甚至是通過3D印表機製作機器人零部件等等。」李志強說,此外,團隊分工協作的綜合能力也非常重要。
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教育機器人行業十分火熱,並正在向STEM教育延伸。所謂STEM,是起源於美國的一套教育體系,指的是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也正是看中了南京鉗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開展機器人教育培訓豐富的實戰經歷,鼓樓區將其「STEM+機器人」項目引進,並將從今年開始給予高層次人才創業的相關扶持。目前,鉗子公司正在研究製作模塊化、易組裝化的3D印表機和教育機器人。未來,「STEM+機器人」項目還將延伸為專業化課件,聯合一些學校和其他教育資源搭建網際網路平臺,將設計好的程序或圖紙分享,使機器人教育更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