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仲愷中學的科技館猶如集市般熱鬧。惠州市第十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這裡舉行,來自各縣(區)和市直學校的8支代表隊607名師生,帶著621個項目前來參賽。
經過評委評選,惠州市第一中學(初中部)的作品「一種方便攜帶的迷你保鮮袋」,惠州市實驗中學的作品「電鍍除油除蠟清洗水採用納米碳+陶瓷膜過濾回用系統」,惠州市綜合高級中學的作品「5G高鐵軌道螺絲警報器」,陳江五一小學的作品「防溺水救援箱」,仲愷中學的作品「智能語音沐浴房」等30個項目作品獲得惠州市第十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創新項目作品發明類一等獎。
與往屆相比,本屆大賽申報項目的發明和製作水平提高很多。
參賽項目多水平提升快
仲愷高新區陳江五一小學的梁夕顏小朋友落落大方地向市民介紹她的發明:「以前看到有人溺水,我感覺好傷心,就想能不能做一個簡單實用的救生圈。我從接力比賽的接力棒中獲得了靈感,製作出了這個防溺水救生棒……」救生圈是接力棒形狀,方便帶著跑動,末端有充氣裝置,如果遇到有人溺水,丟到落水者身邊,救生棒就能「變身」救生圈。「這是因為救生棒裡有水溶片,遇水產生動力,會打開氣瓶自動充氣。」梁夕顏介紹著救生棒的「變身」原理。一旁的市民聽了,豎起大拇連連稱讚「好創意」。
博羅縣博羅中學的黃嘉慧和陳果兒同樣也關注著安全問題,她們設計的拉手後置式防撞報警裝置,致力於解決人們開車門時未注意周邊情況,導致撞到人的問題。「後置式拉門會不會導致拿東西的時候不方便開門?現在的車是不是有了四周3D成景技術解決問題?」市民周女士認真聽了介紹後,提出疑問。「想法還是很不錯的,現在的孩子很有科技思維。」周女士說。
「我們帶了5件作品來參賽,有槓桿裝袋器、公交司機防幹擾裝置、『物聯網+』廣東涼茶售賣機、垃圾分類教育實體遊戲、『我是惠州豐湖書院小小推廣人』實踐活動。」市第五中學的鐘理軍老師興奮地告訴記者,該校一直比較重視科技教育,是省科學教育特色學校。
據介紹,本次大賽分青少年和科技輔導員兩個板塊,包括競賽活動和展示活動兩大系列。競賽活動包括小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中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科技輔導員科技創新成果競賽;展示活動包括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比賽等。
參賽的621個項目中,有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215項、科技實踐活動項目38項、少年科幻繪畫224幅;科技輔導員科教創新成果項目科教製作類105項、科技教育方案類39項。
「與往屆相比,本屆大賽的申報項目和參與人數更多,各類項目數量和水平大幅提升,發明和製作作品的水平也提高很多。比如一種方便攜帶的迷你保鮮袋、5G高鐵軌道螺絲警報器、惠州城市公園水體富營養化評價及水質提升技術應用效果研究等創新項目令人印象深刻。」惠州學院教授、大賽評委周立斌總結本次比賽的特點說,本屆比賽的作品能關注社會熱點、周邊環境、弱勢群體等,並能從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發現與捕捉發明創新課題的創新意識,可見廣大中小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生活、關注社會問題的責任感增強了,開展科技實踐活動和解決生活難題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素質教育成效凸現。
「喜出望外!」在現場參觀的仲愷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惠環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勇輝高興地說,「有好的想法,又有好的動手能力,這是非常了不起的。近年來我們一直在推進科技教育,現在成果已經顯現,接下來我們還要加大力度推進。對於我們仲愷高新區而言,科技創新就是靈魂和使命,科技創新未來的希望就在於青少年。」
惠州科技創新教育處於全省前列
在惠州市第十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幕儀式上,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吳煥泉表示,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重要成果,形成了濃厚的氛圍。無論是科技創新活動載體、內容和形式,還是參加人數、項目、質量和水平,都處於全省先進行列。
記者獲悉,除了每年一屆的科技創新大賽,惠州市的青少年機器人教育也開展得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全市有50多所學校開展機器人教育、有100多支青少年機器人隊伍。近五年來,我市參加全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共獲獎100多項,參加全國機器人競賽共獲得5個金獎、3個銀獎和3個銅獎。
中科院老科學家校園科普報告會是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一個新品牌。自2012年以來,每年邀請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到我市為中小學生和公務員作科普報告,僅今年就邀請中科院老科學家到我市作科普報告76場(其中學校科普報告74場、公務員科普報告2場),25000多名師生、2000多名公務員參加了科普報告會。今年,我市被中科院評為老科學家科普教育基地。
據統計,我市目前有6所省科學教育特色學校、23所市科學教育特色學校,通過加強科學教育特色建設,有力促進了我市中學科技教育活動的開展。
此外,惠州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科普教育基地也成為重要的科技教育平臺。據統計,惠州科技館每年接待全國各地遊客20餘萬人次,近三年「科技館進校園(社區)」80餘批次,受益師生12萬多人;我市「科普大篷車」有各類展板15套、展品40多件,平均每年開展活動達到150天以上;全市有市級以上科普教育基地26個、農村科普示範基地32個、有註冊科普志願者960人,市縣兩級科普報告團有專家68人,基層科普組織和社會力量每年舉辦各類科普宣傳和科技培訓活動200多場。
仲愷高新區成為全市「智慧教育」試點地區
仲愷高新區作為國家級高新區,自1992年自成立以來就把科技創新作為靈魂和使命,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全區發展的核心戰略。2018年,全區財政科技撥款達7.3億元,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4.9%,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2250億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1%。近年來在市科技創新大賽上取得的成績,每年一個臺階,逐年進步。
在這樣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中,仲愷高新區也高度重視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工作,目前建成仲愷第三中學機器人工作室、陳江五一小學、惠環平南小學、仲愷二中等4所學校創客實驗室,以及仲愷第四中學、第五中學3D列印創新實驗室。區科技創新局和13所學校共建成了科普圖書室。與此同時,邀請專業機構參與青少年科技創新課程建設,廣泛邀請企業研發人員加入教育團隊,整合各方資源,全力打造具有仲愷特色的科技創新教育體系。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被確定為惠州市「智慧教育」試點地區,全區青少年創新團隊從2011年的3個擴充到如今的13個,熱愛科學、敢於挑戰、樂於創造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濃厚氛圍初步形成。
為推動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開展,仲愷高新區還全力組織學生參加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2017年參加第十六屆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一等獎6項、二等獎33項、三等獎37項;2018年參加第十七屆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一等獎7項、二等獎33項、三等獎35項,其中六個作品代表惠州市參加了省賽;今年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共收到師生作品780件,其中創新小發明104件、小論文52件、科技實踐39件、科幻畫512件、科教製作38件、科教方案35件,通過仲愷高新區初賽,優選了85件各類作品參加惠州市第十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在機器人競賽方面,仲愷第三中學機器人代表隊參加第十二屆惠州市機器人競賽教育機器人工程挑戰賽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參加第十九屆廣東省機器人競賽教育機器人工程挑戰賽獲三等獎1項;參加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華南區選拔賽智能挑戰賽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參加第17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餐飲機器人獲三等獎1項;參加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總決賽智能挑戰賽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開幕式上的無人機表演。 本組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相關連結>>>
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由惠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惠州市教育局、惠州市科學技術局和舉辦地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自2002年始每年舉辦一屆,至今成功舉辦了18屆,已成為我市青少年和科技輔導員展示科技創新活動成果、開展科技創新交流的主要平臺。
惠州日報記者林麗娟 魏怡蘭 通訊員呂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