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30個作品獲發明類一等獎

2020-12-06 博思智能教育

11月9日,仲愷中學的科技館猶如集市般熱鬧。惠州市第十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這裡舉行,來自各縣(區)和市直學校的8支代表隊607名師生,帶著621個項目前來參賽。

經過評委評選,惠州市第一中學(初中部)的作品「一種方便攜帶的迷你保鮮袋」,惠州市實驗中學的作品「電鍍除油除蠟清洗水採用納米碳+陶瓷膜過濾回用系統」,惠州市綜合高級中學的作品「5G高鐵軌道螺絲警報器」,陳江五一小學的作品「防溺水救援箱」,仲愷中學的作品「智能語音沐浴房」等30個項目作品獲得惠州市第十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創新項目作品發明類一等獎。

與往屆相比,本屆大賽申報項目的發明和製作水平提高很多。

參賽項目多水平提升快

仲愷高新區陳江五一小學的梁夕顏小朋友落落大方地向市民介紹她的發明:「以前看到有人溺水,我感覺好傷心,就想能不能做一個簡單實用的救生圈。我從接力比賽的接力棒中獲得了靈感,製作出了這個防溺水救生棒……」救生圈是接力棒形狀,方便帶著跑動,末端有充氣裝置,如果遇到有人溺水,丟到落水者身邊,救生棒就能「變身」救生圈。「這是因為救生棒裡有水溶片,遇水產生動力,會打開氣瓶自動充氣。」梁夕顏介紹著救生棒的「變身」原理。一旁的市民聽了,豎起大拇連連稱讚「好創意」。

博羅縣博羅中學的黃嘉慧和陳果兒同樣也關注著安全問題,她們設計的拉手後置式防撞報警裝置,致力於解決人們開車門時未注意周邊情況,導致撞到人的問題。「後置式拉門會不會導致拿東西的時候不方便開門?現在的車是不是有了四周3D成景技術解決問題?」市民周女士認真聽了介紹後,提出疑問。「想法還是很不錯的,現在的孩子很有科技思維。」周女士說。

「我們帶了5件作品來參賽,有槓桿裝袋器、公交司機防幹擾裝置、『物聯網+』廣東涼茶售賣機、垃圾分類教育實體遊戲、『我是惠州豐湖書院小小推廣人』實踐活動。」市第五中學的鐘理軍老師興奮地告訴記者,該校一直比較重視科技教育,是省科學教育特色學校。

據介紹,本次大賽分青少年和科技輔導員兩個板塊,包括競賽活動和展示活動兩大系列。競賽活動包括小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中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競賽、科技輔導員科技創新成果競賽;展示活動包括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比賽等。

參賽的621個項目中,有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項目215項、科技實踐活動項目38項、少年科幻繪畫224幅;科技輔導員科教創新成果項目科教製作類105項、科技教育方案類39項。

「與往屆相比,本屆大賽的申報項目和參與人數更多,各類項目數量和水平大幅提升,發明和製作作品的水平也提高很多。比如一種方便攜帶的迷你保鮮袋、5G高鐵軌道螺絲警報器、惠州城市公園水體富營養化評價及水質提升技術應用效果研究等創新項目令人印象深刻。」惠州學院教授、大賽評委周立斌總結本次比賽的特點說,本屆比賽的作品能關注社會熱點、周邊環境、弱勢群體等,並能從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發現與捕捉發明創新課題的創新意識,可見廣大中小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生活、關注社會問題的責任感增強了,開展科技實踐活動和解決生活難題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素質教育成效凸現。

「喜出望外!」在現場參觀的仲愷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惠環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勇輝高興地說,「有好的想法,又有好的動手能力,這是非常了不起的。近年來我們一直在推進科技教育,現在成果已經顯現,接下來我們還要加大力度推進。對於我們仲愷高新區而言,科技創新就是靈魂和使命,科技創新未來的希望就在於青少年。」

惠州科技創新教育處於全省前列

在惠州市第十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開幕儀式上,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吳煥泉表示,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重要成果,形成了濃厚的氛圍。無論是科技創新活動載體、內容和形式,還是參加人數、項目、質量和水平,都處於全省先進行列。

記者獲悉,除了每年一屆的科技創新大賽,惠州市的青少年機器人教育也開展得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全市有50多所學校開展機器人教育、有100多支青少年機器人隊伍。近五年來,我市參加全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共獲獎100多項,參加全國機器人競賽共獲得5個金獎、3個銀獎和3個銅獎。

中科院老科學家校園科普報告會是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一個新品牌。自2012年以來,每年邀請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到我市為中小學生和公務員作科普報告,僅今年就邀請中科院老科學家到我市作科普報告76場(其中學校科普報告74場、公務員科普報告2場),25000多名師生、2000多名公務員參加了科普報告會。今年,我市被中科院評為老科學家科普教育基地。

據統計,我市目前有6所省科學教育特色學校、23所市科學教育特色學校,通過加強科學教育特色建設,有力促進了我市中學科技教育活動的開展。

此外,惠州科技館、「科普大篷車」、科普教育基地也成為重要的科技教育平臺。據統計,惠州科技館每年接待全國各地遊客20餘萬人次,近三年「科技館進校園(社區)」80餘批次,受益師生12萬多人;我市「科普大篷車」有各類展板15套、展品40多件,平均每年開展活動達到150天以上;全市有市級以上科普教育基地26個、農村科普示範基地32個、有註冊科普志願者960人,市縣兩級科普報告團有專家68人,基層科普組織和社會力量每年舉辦各類科普宣傳和科技培訓活動200多場。

仲愷高新區成為全市「智慧教育」試點地區

仲愷高新區作為國家級高新區,自1992年自成立以來就把科技創新作為靈魂和使命,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全區發展的核心戰略。2018年,全區財政科技撥款達7.3億元,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4.9%,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2250億元,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81%。近年來在市科技創新大賽上取得的成績,每年一個臺階,逐年進步。

在這樣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中,仲愷高新區也高度重視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工作,目前建成仲愷第三中學機器人工作室、陳江五一小學、惠環平南小學、仲愷二中等4所學校創客實驗室,以及仲愷第四中學、第五中學3D列印創新實驗室。區科技創新局和13所學校共建成了科普圖書室。與此同時,邀請專業機構參與青少年科技創新課程建設,廣泛邀請企業研發人員加入教育團隊,整合各方資源,全力打造具有仲愷特色的科技創新教育體系。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被確定為惠州市「智慧教育」試點地區,全區青少年創新團隊從2011年的3個擴充到如今的13個,熱愛科學、敢於挑戰、樂於創造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濃厚氛圍初步形成。

為推動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開展,仲愷高新區還全力組織學生參加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2017年參加第十六屆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一等獎6項、二等獎33項、三等獎37項;2018年參加第十七屆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一等獎7項、二等獎33項、三等獎35項,其中六個作品代表惠州市參加了省賽;今年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共收到師生作品780件,其中創新小發明104件、小論文52件、科技實踐39件、科幻畫512件、科教製作38件、科教方案35件,通過仲愷高新區初賽,優選了85件各類作品參加惠州市第十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在機器人競賽方面,仲愷第三中學機器人代表隊參加第十二屆惠州市機器人競賽教育機器人工程挑戰賽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參加第十九屆廣東省機器人競賽教育機器人工程挑戰賽獲三等獎1項;參加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華南區選拔賽智能挑戰賽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參加第17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餐飲機器人獲三等獎1項;參加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總決賽智能挑戰賽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開幕式上的無人機表演。 本組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湯渝杭 攝

相關連結>>>

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由惠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惠州市教育局、惠州市科學技術局和舉辦地人民政府共同主辦,自2002年始每年舉辦一屆,至今成功舉辦了18屆,已成為我市青少年和科技輔導員展示科技創新活動成果、開展科技創新交流的主要平臺。

惠州日報記者林麗娟 魏怡蘭 通訊員呂震鵬

相關焦點

  • 30作品獲科技創新 發明類一等獎
    創新、體驗、快樂、成長。11月20日至22日,由市科學技術協會、市教育局、市科學技術局和大亞灣區管委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九屆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大亞灣第一中學舉行,我市各縣區和市直學校8支代表隊682名師生帶著604個項目前來參賽。
  • 30個參賽作品獲科技創新項目發明類一等獎
    30個參賽作品獲科技創新項目發明類一等獎 2020-11-23 18: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發明嬰兒床獲省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丹溪小學一女生的科學夢實現了:  小發明嬰兒床獲  省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王乙格同學獲得了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項目一等獎了!」最近,在丹溪小學的校園裡同學們都在討論這個事情。原來,上個月在湖州舉行的為期3天的浙江省第28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王乙格同學的小發明「五合一多功能松木嬰兒床」經過公開展覽、封閉答辯等環節在大賽中脫穎而出,將一等獎收入囊中,並且在頒獎典禮上作為典型展示,同時被推薦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 重慶兩位小學生調查作品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建議把大轟炸相關知識寫入鄉土教材  本報訊 (記者 匡麗娜)為期6天的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於7月25日在澳門落幕。重慶市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魏子博和李梓豪參賽的作品《探尋歷史遺蹟,發掘抗戰精神——重慶市小學生對「重慶大轟炸」歷史的認知情況調查》獲得青少年項目一等獎。
  • 市小蘭若湉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少兒科幻繪畫一等獎
    龍泉新聞網訊(記者 嘯武 通訊員 黃冰梅)近日,從「第27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傳來喜訊,我市實驗小學蘭若湉同學的作品《太陽能空中停車場》獲得全國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一等獎,另有綠谷外國語小學鄭易洲同學的作品《未來學校》獲浙江省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二等獎,楊錦鴻同學的《機器人保姆》作品獲浙江省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三等獎。
  • 江海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展太驚豔~
    11月6日下午,在第五屆江海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展現場,創作者新民小學學生黃明樂向參觀展品的嘉賓介紹道。>本屆大賽以「倡響科技,暢想未來」為主題,旨在通過大賽形式,以賽代訓,以賽促學,搭建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成果展示交流平臺,選拔培養優秀科技創新型後備人才,培養青少年的科學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 安徽青少年科技發明大賽舉行 100件作品現場展示角逐
    「可攜式太陽能蒸煮器」「新型多用途頭盔」「智能溫控教室風扇」「基於實時通訊的可攜式水質監測設備」……5月23日,第六屆「皖新教育杯」安徽青少年科技發明大賽決賽在合肥現代科技館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100件青少年科技發明作品,現場展示角逐。
  • 瓜州少兒科幻畫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中新網甘肅新聞9月7日電 據甘肅省科技廳網披露,近日,為期6天的全國第3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重慶市落下帷幕,瓜州縣選送的少兒科幻畫《蔬菜健康成分檢測儀》榮獲一等獎。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參賽國別最多的青少年科技賽事。
  • 我市青少年在第35屆雲南省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再獲佳績
    由省科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發展和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團省委、省宗教委聯合主辦的第35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於2020年10月圓滿落幕,我市推薦的創新作品脫穎而出,再獲佳績。全市中小學和職業中學1萬餘名學生參加大賽,市級專家在各級學校、縣(市、區)層層推選出的5000餘件優秀作品中,評選出193件作品、3個優秀組織單位、4名優秀科技教師、3名優秀組織工作者上報省科協參賽,共獲65個獎項,其中: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競賽項目獲二等獎1項、三等獎28項;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成果項目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獲二等獎
  • 實驗小學在全國青少年AIOT科技作品大賽中喜獲佳績
    近期,2020年全國青少年AIOT科技作品大賽落下帷幕,漳平市實驗小學選送的兩個作品在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均榮獲小學初級組三等獎。據了解,2020年全國青少年AIOT科技作品大賽,是由北京大學軟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發起的一項科技作品大賽,旨在響應國家支持人工智慧發展政策,推廣普及全國青少年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科普知識,培養青少年創新能力、科學素養、科技視野,支持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發掘優秀科技項目與技術創意。
  • 零陵區選送作品分別獲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科幻畫類...
    紅網時刻6月27日訊(零陵站記者 楊坤 通訊員 楊超 何嘉麗 楊贇)6月25日下午,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結果公布。永州市零陵區選送的作品《洩洪抗旱系統》《全自動空中消防隊》脫穎而出,分別獲科幻畫類全國一、二等獎。
  • 新津職高喜獲成都市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近日,成都市第36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在成都泡桐樹中學開幕本屆大賽由市科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和團市委共同主辦,以「青春奮鬥·築夢科學」為主題,設置了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青少年科學影像活動、科技輔導員創新成果5個項目。
  • 寮步:西溪小學學生科幻畫獲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日前,寮步西溪小學謝晉譽同學創作的科幻畫作品《地下黑能源採集工程》榮獲廣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並被推薦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那麼這幅作品究竟是怎樣的呢?
  • 科技創新大賽 看看溫嶺學生們為垃圾分類發明了什麼
    11月2日上午,第三十三屆溫嶺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決賽暨現場觀摩活動在溫嶺市青少年宮舉行,溫嶺市澤國二中七年級鄭絲嘉同學利用模擬聲音轉換數字識別技術、脈衝驅動步進電機技術和齒輪傳動原理髮明的「鄉鎮智能語音垃圾桶(含方言識別)」頗引人注目。
  •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向「成人化」說不
    據悉,按中國教育部相關政策,全國科技創新大賽一、二等獎獲獎者高考可免試進行大學學習深造。內蒙古兩位高二女生合作完成的「野外活動多用組合裝備」項目獲一等獎,圖為她們向評委詳細介紹該項目。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當方興和餘浩遠舉起手中的中國科協主席獎證書時,兩個帥小夥笑得特別甜。
  • 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側記
    編者按:剛剛閉幕的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展示了我國青少年的「最強腦洞」,也讓我們發現了一大批具有科研潛質和創新天賦的青少年。 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35個代表隊約500名青少年和200名科技輔導員,以及來自亞洲、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名國際代表參加了比賽。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參賽國別和人數規模創下歷史新高,創新大賽已經成為亞洲區域規模最大、參賽國別最多的青少年科技類競賽活動。
  • 六安市二院在第二屆康復科普創新作品大賽中獲一等獎
    近日,由中國康復醫學會、中國科協科技傳播中心聯合主辦的2020全國科普日康復聯合行動暨第二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科普年會在滬舉行。會上對第二屆康復科普創新作品大賽獲獎的單位和個人進行了表彰和頒獎,二院取得一等獎1項,優勝獎5項的好成績。
  • 永寧縣在銀川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 喜獲佳績
    : 娛樂軍軍說 舉報   近日,由銀川市科協、銀川市教育局等部門聯合舉辦的銀川市第十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 萬源教師發明的水波演示儀器獲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四川新聞網達州3月30日訊(張步伐 廖曉峰)第32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於日前在閬中市舉行,萬源市第三中學校物理教師陳必山創造發明的「水波演示儀器」獲得二等獎並得到與會專家組的一致好評。    由四川省科協、教育廳、科技廳、環保廳、體育局等部門與南充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南充市科學技術協會、閬中市科協人民政府承辦的第32屆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於3月23日至26日在閬中市舉行。達州市科技團有4件科技製作類作品參加了由中科院院士崔鵬為主席的評審團的答辯,陳必山的作品獲得了評審團的高度讚揚。
  • 我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亮出150餘件小發明
    10月16日,由我市教育局、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發明比賽在該市吳寧一校舉行。比賽現場,150餘件參賽科技小發明作品構思巧妙,吸引了眾人眼球。  「我的科技小發明是「輪船側傾報警定位裝置」。不久前長江重大沉船事故,事故造成上百人死亡。我的小發明啟發來源於這一事故。當我的船側傾時馬上會發出報警聲,並向有關部門發出位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