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中,流星常常是幸運、浪漫、愛情的代表。能看到流星那是一件奇妙有趣的事情。想看到流星還是需要秘訣的,那麼如何才能提高觀察到流星概率呢。
一、流星的本質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塵埃和微小塊物,當他們靠近地球,被地球引力吸引進入大氣層。在飛向地表過程中與大氣層摩擦,產生光亮,划過天際,於是產生流星現象。流星與太陽、火星、金星等恆星是不同的,它們的本質是塵埃或微小塊物。
二、流星為什麼會發光
塵埃或微小塊物穿過地球大氣層時,速度可以達到數十公裡每秒。在大氣層約100千米附近,稀薄的大氣層被流星撞擊、衝散、加熱,發光。當達到約離地面80千米的高度時,大氣層氣體增厚,流星前端空氣被壓縮、溫度急劇上升,壓縮的氣體發生電子躍遷變為等離子狀態後發光。流星在達到地球表面前,被壓縮和加熱的空氣點燃,最終消耗殆盡。
三、我們為什麼很少看到流星
經過研究流星一天21小時都可能在發生,而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呢。決定能否觀察到流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夜空條件。夜空中大部分流星都比較暗,因此夜空越暗,我們能看到的流星就越多。其次是人類的視野較窄,能看到夜空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基於以上兩個基本因素,我們平時很少觀察到流星。
四、滿足三個條件能大概率看到流星
1.儘量到野外去,找較暗的地方,長時間固定一個地方觀察
大部分流星是暗流星,夜空越暗越容易看到,且在野外比城市更容易觀察得到。當然,沙塵暴爆、烏雲密布、雷雨交加的天氣除外。如果你比較有耐心和毅力,建議長時間固定對某一個地方觀察,一小時內大約能觀察10顆以內的流星。
2.儘量在凌晨0點至日出前觀察
由於地球自轉及公轉的原因,凌晨0點至日出前,流星的數量一般都比前半夜更多,且後半夜受月亮及燈光的影響更小。
3.儘量找流星雨
宇宙中塵埃密集的地方容易形成彗星,彗星與太陽靠近時會噴射出內部物質,形成長長的尾巴,彗星的尾巴是宇宙塵埃,這些塵埃大部分存在於彗星的公轉的軌道上,當地球的軌道與彗星軌道重疊或者交叉時候,地球上就能觀察到大量流星雨。
象限儀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是北半球最常見的流星雨(見下表常見流星雨)。小編向大家推薦英仙座流星雨,它一般發生在8月中旬(特別是8月12、13日前後兩三天),而且每年都會穩定地出現數量較多、較亮的流星。在夏天的晚上可以在戶外安逸享受流星雨帶來的樂趣。
主要流星雨
高峰期
母彗星
象限儀流星雨
1月3日
—
天琴座流星雨
4月22日
佘契爾彗星
5月水瓶座流星雨
5月6日
哈雷彗星
7月水瓶座流星雨
7月28日
—
英仙座流星雨
8月12日
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
獵戶座流星雨
10月21日
哈雷彗星
獅子座流星雨
11月17日
坦普爾--塔特爾彗星
雙子座流星雨
12月14日
3200法厄同
小熊座流星雨
12月22日
塔特爾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