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是如何影響到微觀世界的?真相其實並不難

2020-10-08 小彭來給您解惑

上一期我們談到了量子力學裡面的一個現象「超光速」,從疊加態的概念出發,解釋了觀察是如何導致信息實現超光速傳遞的。這一期我打算談談「觀察」對微觀世界的影響到底是如何發生。

首先還是回歸到以前的知識,我們都知道進行物理學探索,必然要進行觀察。因為通過觀察我們就能知道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也能知道一切我們想要知道的參數。可以說觀察就是研究物理學的基礎,沒有它我們根本沒辦法研究物理規律。

但是觀察給人的直觀感覺是:觀察只是看,不會對觀察後的結果造成影響。也就是說我們的直覺告訴我們客觀世界的演化是脫離「觀察」而存在,換言之你觀察了客觀世界是這樣的,你不觀察客觀世界仍然是這樣的。客觀世界的演化和你是否觀察沒有任何關係。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觀點也認為:人的意識不能直接作用於客觀世界。而觀察恰好是人的意識的最佳體現。

所以根據以上分析我們似乎可以得出結論:量子力學在告訴我們人的意識可以直接作用客觀世界咯。哈哈,其實量子力學本身並不是唯心主義觀點,表面上看量子力學認為:觀察會影響微觀世界。但是量子力學從來沒有承認:人的意識會直接作用於客觀世界。因為「觀察」和「人的意識」其實是兩回事,觀察本身來說其實有一個物理含義,那就是光子通過撞擊被觀察物體返回到人的眼睛或者觀察儀器成像,於是我們看到物體了。

所以其實我們做任何觀察,都離不開對被測量物體的撞擊,只不過這個撞擊程度有大有小而已。另外觀察一個物體,並非一定要用光子去撞擊,用電子去撞擊也可以的,只要撞擊後反彈能夠成像就行。所以你理解了觀察的物理含義,也就不難理解為啥觀察會影響到客觀世界了吧。

其實因為觀察等於撞擊,所以當你觀察一個物體,就會對物體造成一定的衝擊。當面對宏觀物體時,一個光子撞擊過去基本不會對其造成啥特別的影響。因為宏觀物體的質量都比較大,根據動量守恆原理,如果撞擊的粒子質量很小,就不會對被撞擊物體造成衝擊。但是微觀世界裡面的物體都是輕質量的物體,隨便一幢就可能把一個微觀粒子直接撞飛從而造成觀察到的結果不準確。

所以觀察是如何影響到微觀世界的?其實就是撞擊產生的衝擊太大了造成的。不過你僅僅理解到這一層還不夠,因為這一層理解起來並不難,符合我們的常識和直覺。比如我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人類有一天發明了一種「不需要撞擊」就可以觀察的手段,請問我們的觀察還會影響到微觀世界嗎?

也許你憑藉直覺會說:肯定不會影響啊。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依然會影響。為什麼呢?因為觀察對微觀世界的影響不僅僅是「撞擊」所帶來的衝擊,更深層次的作用是:改變概率。在你沒觀察前微觀粒子可以處於某範圍內的任意位置,也就是同時處於多個位置的疊加態,但是請注意,同時處於多個位置的疊加,不等於每個位置出現的概率值相等。而且每個位置出現的概率值加起來肯定等於1。當你對某個位置進行觀察,如果發現微觀粒子,則這個位置的概率瞬間變為100%,其餘位置概率瞬間變為0。也就是說觀察本身瞬間改變了概率值。當你對某個位置進行觀察發現這個位置不存在微觀粒子,則這個位置的概率值瞬間變為0,其餘位置的概率值也會馬上做變動,而且其餘位置概率值加起來還是等於1,相當於被觀察的地方的概率值被轉移到了其它地方。

所以當你明白「觀察」對微觀世界的影響不僅僅是撞擊,而且更深層次的是改變概率值,你就能明白觀察到底是如何影響微觀世界的了,量子力學真的非常神奇,很多結論與我們的直覺違背,但是直覺不等於真理,常識不等於真相,我們只能靠實驗不斷檢測理論是否正確,一步一步推進科學的發展。我是小彭來給您解惑,如果喜歡文章可關注。

相關焦點

  • 觀察到底對微觀世界有啥影響?
    上一期我們談到量子力學和人的意識有啥關係,其實目前科學家只認可「觀察」會影響到微觀世界,並不承認人的意識會影響到微觀世界。但是不少網友認為「觀察」本身也是起源於人的意識,所以並不能立即否定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影響,今天我將進一步揭示「觀察」對微觀世界到底有啥深刻影響。
  • 人的意識是如何影響微觀世界的?
    上一期我談到了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三大差別,其中有一個關鍵點是「人的觀察會直接作用於微觀世界」,這似乎暗示著人的意識可以直接改變微觀世界,這與馬克思哲學中的物質意識論相違背,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首先你要明白一個道理,量子力學發展到現在,主流科學家唯一承認的是「人類的觀察會改變微觀世界的演化進程」,請注意這是說的是「人的觀察」,並非說「人的意識」。
  • 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有啥不同?看完才知道真相
    所以無法獲取基本參數就意味著你無法根據已經發現的規律來預言微觀粒子的將來,你只能給出一個概率值而不是確定值。第二個不同之處在於:確定性。其實這個特性和上面一點有很大關聯,因為宏觀世界有很多東西都是確定的,比如小明此時在上海,那麼此時小明就絕對不可能在北京。但是微觀世界的粒子則不同,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的疊加態,怎麼去理解這種疊加態呢?
  • 夢見進入微觀世界,探索微觀文明的秘密
    我們已知的客觀世界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宏觀世界,一部分是微觀世界;從我們所在的宇宙三維環境進行判定,宏觀世界是無限大的空間集合體,而微觀世界是無限小的空間集合體;如何進入微觀世界去探索那裡的神奇奧秘?;在這些世界體系中,我們發現了星系與星系團,甚至能發現在恆星宜居帶上孕育生命的行星,巧合的是,那些有生命存在的行星竟然孵化出智慧文明,它們都是來自微觀宇宙的文明,俗稱「微觀文明」。
  • 微觀的盡頭是宏觀嗎?一口氣讀懂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差別
    地球,承載著全部人類的生活,以及人類的文明,不論人類文明如何發展,地球永遠都是唯一的母星,雖然現代科技不斷發展,人類已經可以離開地球在太空中建設太空站,但是大部分人類都沒有離開過地球,所以人類的大部分知識體系都是建立在地球上的,前往其他的星球或者宇宙中,很可能就會發生一些顛覆我們常識的事情。
  • 真相其實很簡單
    其實就是宏觀世界用肯定語氣表達,微觀世界用不確定語氣表達。這是因為微觀世界有一個非常奇怪的規律,那就是「觀察」會影響到微觀物體的運動狀態。在舉一個例子,假設宏觀世界裡面有一個小球正在地面上滾動,你在T=3秒時去觀察它會發現小球有一個速度和位置。但是我們同時也明白,假設我在T=3秒時不去觀察它,其實小球也是有一個速度和位置,而且這個速度和位置,與我們去觀察時的速度和位置是相同的。換言之,宏觀世界裡面的觀察,只是觀察,不會對觀察的結果造成因果關係。
  • 從「宏觀」到「微觀」的震撼體驗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現在我們再回到一開始我們地球上那片樹葉的畫面上,看看微觀世界的景像,然後再朝一個相反的方向,以10的乘方減少我們的旅行距離,直至一個神奇的微視世界。請仔細觀察宇宙恆定不變的規律,也請想一想作為人類還有多少是需要我們學習的…… 1米現下我們回到了本次旅行的起點,這個距離我們能用我們的手臂夠到……
  • 手把手教你實驗步驟,觀察神秘的微觀世界,愛上生物學就這麼簡單
    ——莊子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想要去探索世界,繪本類故事類書籍已經不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慾。這時就需要選擇適合孩子的科普類書籍,培養孩子的探索興趣,正確引導孩子的興趣,同時也會以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今天推薦的科普書,就是這本由吳成軍主編《探索微觀世界》。首先說一下本書的主編吳成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也是普通初中和高中課程標準生物學教材的核心作者。
  • 人類用顯微鏡觀察微觀世界,會不會有比宇宙大巨型生物在觀察人類
    佛有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自從顯微鏡問世後,人類所觀察到的東西不再限於肉眼看到事物,而且看到了另一個微觀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人類看到了組成自身的細胞,也看到了極為微小,卻有能力讓人倒下或者死亡的病菌。
  • 原子就是一個宇宙,微觀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
    筆者:三體-小遙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我們擁有了越來越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去觀察整個宇宙。在此過程中,人們不僅發現了宇宙正在以超光速的速度膨脹,還發現了更加微觀的層面。科學家們並不認可相關說法,宏觀與微觀無法混為一談,原子仍然屬於物質,即便放大無數倍,其中仍然能夠擁有很多結構,只要人類的科技不停進步,就能夠將其不斷細分。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人們在面對宇宙與原子時的比較,原子中的無數結構就好比宇宙中的浩瀚星辰,但是二者只有相似之處,其中仍然受到不同作用力的影響。
  • 揭秘微觀世界
    揭秘微觀世界網羅天下趣事,縱觀八方奇聞,歡迎收看本期內容,著名的宇宙學家卡爾薩根曾說過:如果將一個原子無限放大,會不會是另外一個宇宙?原子是指化學反應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在量子力學領域中,有人曾指出,世界就是有一個個微小的粒子構成的,那麼再將樹葉放大1億倍時,就能夠看到宇宙嗎?
  • 13項核心專利讓你輕鬆觀察微觀世界
    這對很多80、90後的爸爸媽媽來說,小時候在鄉間觀察螞蟻、昆蟲甚至是小花、小草的日子在孩子身上再也看不到了,而面對他們的只是手機、電腦、遊戲等!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小編身邊的朋友都會選擇買一臺顯微鏡給孩子當玩具,既能讓孩子探索奇妙的微觀世界又能戒掉一些遊戲,同時還能培養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原來地球就是由這些小小的生命組成的。
  • 為什麼我們說微觀世界裡面一切都是概率?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這樣一句話「微觀世界裡面一切都是概率」,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說在微觀世界裡面一切都是不確定的,每個物體的運動狀態都處於所謂的「疊加態」,也就是多個運動狀態的疊加。既然是疊加就意味著不確定,所以微觀世界裡面一切都只能用概率來描述,不能用肯定語句來描述。
  • 是否觀察實驗過程,竟會影響到實驗結果,有趣的雙縫幹涉實驗
    同樣,也是因為量子力學的發展,人們發現此前的雙縫實驗其實是充滿奧秘的。在宏觀世界中,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只是說明了光具有波的特性,平淡而無奇,但當人類開始著眼於微觀世界後,雙縫幹涉實驗中一個個令人費解的問題開始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 專家說原子就是一個宇宙,那麼微觀世界到底是什麼樣的?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我們擁有了越來越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去觀察整個宇宙。在此過程中,人們不僅發現了宇宙正在以超光速的速度膨脹,還發現了更加微觀的層面。量子力學的相關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定線索的同時,其實也在向人類證明,微觀世界與宏觀宇宙未必是一樣的。
  • 從望遠鏡到顯微鏡:微觀歷史、敘事與歷史書寫
    這個課題使我的研究範圍進一步縮小,即從整個成都城市各種公共空間縮小到茶館這一特定的公共空間,把茶館作為一個微觀世界來考察,去探索整個20世紀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政治環境下,人們的公共生活是怎樣變化的,並由此去觀察那個大世界的變遷。空間範圍的限定,使進行非常細緻的分析成為可能,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項關於茶館的研究或許可以說是「微觀歷史」(microhistory)。
  • 那是一個神奇的微觀世界
    從宏觀的角度,人類是一個可見的生命體,可是在顯微鏡的顯示下,人類也是由微觀的各種生命組成的。人體內有大量微生物跟我們共同,而更小的細胞則組成了各種人體機構,在結構的背後還有更小的DNA基因等這些物質。動物的微觀世界非常精彩神奇,那麼植物的微觀世界又如何呢?朋友們都知道,地球的生命世界裡,有植物和動物的區別,植物在很多人看來是比較低級的生命,不像動物那樣豐富多彩。
  • 觀察能影響客觀世界,電子雙縫實驗有多邪?觀察者效應可信嗎?
    在宏觀世界中,這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在微觀世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不要覺得微觀世界離我們很遠,因為我們所生活的宏觀世界就是由微觀世界所組成的,而微觀世界又似乎遵循著一套與我們認知截然不同的規則,而這套規則就是量子力學。然而量子力學從誕生開始就一直存在著爭議,而爭議的雙方是以愛因斯坦和薛丁格為代表的波動派以及以玻爾和波恩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
  • 觀察能影響客觀世界,電子雙縫實驗有多邪?觀察者效應可信嗎?
    在宏觀世界中,這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在微觀世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不要覺得微觀世界離我們很遠,因為我們所生活的宏觀世界就是由微觀世界所組成的,而微觀世界又似乎遵循著一套與我們認知截然不同的規則,而這套規則就是量子力學。
  • 微觀世界一切都是概率?今天我要對它說:不
    上一期我談過描述微觀世界必須用概率,不能用肯定性語句,因為微觀世界本身就是不確定的,這個不確定性並非我們人類的物理學發展的不夠好,也不是我們的觀察儀器不夠先進,而是微觀世界的本質屬性,但是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用非常肯定的語氣來表達一個微觀粒子將來必然發生某事呢。其實是有的,這個方法要利用我前面文章提到的拉比振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