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意識是如何影響微觀世界的?

2020-10-10 小彭來給您解惑

上一期我談到了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三大差別,其中有一個關鍵點是「人的觀察會直接作用於微觀世界」,這似乎暗示著人的意識可以直接改變微觀世界,這與馬克思哲學中的物質意識論相違背,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首先你要明白一個道理,量子力學發展到現在,主流科學家唯一承認的是「人類的觀察會改變微觀世界的演化進程」,請注意這是說的是「人的觀察」,並非說「人的意識」。但是不少網友估計也能看出來,「人的觀察」不也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人的意識」嗎?

這就要從微觀世界的疊加態說起,關於疊加態我最近幾期文章已經談了很多次了,說的就是微觀粒子具有一個非常奇妙的運動狀態,可以同時處於多個狀態的疊加,比如一個電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同時擁有多個動量。但是電子並不總是處於疊加態,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時刻電子會只處於一種狀態,那就是「人類的觀察」。

也就是說人類未對其進行觀察前,一個電子的確是處於疊加態沒錯,但是當人類去觀察的一瞬間,不管你是用肉眼看(當然肉眼是看不到電子的,因為電子太小了),還是藉助科學儀器看,在你看到一瞬間電子會老實把自己的疊加態改為一個固定態,這個固定態也叫本徵態。也就是說人類一觀察電子,電子就馬上表現得得和宏觀世界物體一樣了。而當你不觀察了,電子又繼續處於疊加態。

到底是人類的觀察影響到了電子,還是說電子本身有意識能夠知道人類在觀察它?這似乎成為了一個謎團很難解開。不過我們也並非毫無頭緒,因為疊加態至少現在我們已經很確信的確是存在的。

相信不少網友一定有疑問:你都說了只有在觀察的一瞬間電子才處於固定態,沒觀察之前電子一直處於疊加態,那你都沒觀察,你憑什麼就說電子就一定處於疊加態呢?電子也許沒觀察之前其實也是處於一個固定狀態的,只不過電子的運動速度太快,所以我們感覺像同時處於多個位置。

這個疑問相信大家想過,但是大家似乎忽略了疊加態的一個特性,疊加態可不僅僅指位置的疊加態,還有速度的疊加態,自旋的疊加態。你可以解釋說電子由於觀察之前,速度非常大,導致我們感覺像電子處於多個位置,但是電子同時擁有多個速度和自旋狀態,這個用電子太快就無法解釋了吧。而且微觀粒子的疊加態,早在人們證明「貝爾不等式在微觀世界不成立」就已經強有力的說明了微觀粒子的疊加態的確是存在的,但是我們宏觀世界物體卻不具備疊加態,所以說疊加態的真實性已經是毋庸置疑了。

那麼人類的觀察為啥會讓微觀粒子從疊加態發生改變呢?這裡就要談到「觀察」到底是啥,宏觀世界我對一個物體進行觀察,其本質是因為光子打到這個物體反彈回來進入我們的眼睛或者儀器才能成像看到。所以說「觀察」本身是有物理含義的,並非想當然的看一眼。但是為啥我們觀察宏觀物體,就不會對宏觀物體造成太大影響,而觀察微觀物體卻會使得微觀物體疊加態消失呢?

這就要從質量談起,宏觀物體的質量非常大,相比較光子來說大的沒邊際,所以光子撞擊宏觀物體基本不會造成啥影響,但是一旦光子撞擊到微觀粒子,有可能把微觀粒子直接撞飛,所以從質量角度也能理解為啥觀察會對微觀粒子造成這麼大的影響。

但是我要糾正一個錯誤,人類的觀察對微觀粒子的影響,絕對不僅僅是因為光子會把微觀粒子撞飛所以影響大,而是觀察會改變概率值。換句話說觀察會使得被觀察的位置發生概率值的突變,而所有位置的概率值總和是100%不變,關於這個問題,後面再談。我是小彭來給您解惑,如果喜歡文章可關注。

相關焦點

  • 「觀察」是如何影響到微觀世界的?真相其實並不難
    上一期我們談到了量子力學裡面的一個現象「超光速」,從疊加態的概念出發,解釋了觀察是如何導致信息實現超光速傳遞的。這一期我打算談談「觀察」對微觀世界的影響到底是如何發生。首先還是回歸到以前的知識,我們都知道進行物理學探索,必然要進行觀察。
  • 觀察到底對微觀世界有啥影響?
    上一期我們談到量子力學和人的意識有啥關係,其實目前科學家只認可「觀察」會影響到微觀世界,並不承認人的意識會影響到微觀世界。但是不少網友認為「觀察」本身也是起源於人的意識,所以並不能立即否定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影響,今天我將進一步揭示「觀察」對微觀世界到底有啥深刻影響。
  • 讓人匪夷所思的雙縫實驗,難道人的意識真可以影響微觀粒子?
    但實驗到此遠遠沒有結束,物理學們十分好奇:電子是如何作為一種波同時通過兩條縫隙的?於是物理學家們在雙縫上安觀測儀器來觀察電子的波動性是如何形成,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當安裝了觀測儀器之後,電子在觀測下卻變成了粒子態以直線通過了雙縫。
  • 解讀令人匪夷所思的雙縫實驗,難道人的意識真可以影響微觀粒子?
    量子講堂第4期,電子雙縫幹涉實驗是量子力學中一個極具有代表性的物理實驗,它使得物理學家對於人的意識與物質的關係陷入了更加深刻的思考。但是實驗到此遠遠沒有結束,物理學們十分好奇:電子是如何作為一種波同時通過兩條縫隙的?
  • 夢見進入微觀世界,探索微觀文明的秘密
    我們已知的客觀世界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宏觀世界,一部分是微觀世界;從我們所在的宇宙三維環境進行判定,宏觀世界是無限大的空間集合體,而微觀世界是無限小的空間集合體;如何進入微觀世界去探索那裡的神奇奧秘?我們藉助夢境為媒介,讓意識穿過層層空間物質粒子的阻隔
  • 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有啥不同?看完才知道真相
    上一期我簡單談到了微觀世界的一些特性,其中介紹了微觀粒子具有的一個運動狀態「疊加態」,今天我將進一步講解微觀和宏觀世界到底有啥不同。第一個不同在於:可預測性。所以無法獲取基本參數就意味著你無法根據已經發現的規律來預言微觀粒子的將來,你只能給出一個概率值而不是確定值。第二個不同之處在於:確定性。其實這個特性和上面一點有很大關聯,因為宏觀世界有很多東西都是確定的,比如小明此時在上海,那麼此時小明就絕對不可能在北京。但是微觀世界的粒子則不同,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的疊加態,怎麼去理解這種疊加態呢?
  • 量子力學中最醜陋的一道傷疤:為何人的意識會影響客觀物質狀態?
    量子講堂第九期:人的意識是量子力學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也是物理學家想極力迴避的一個話題,這被譽為量子力學中最醜陋的一道傷疤在量子講堂的前幾期,我們講到了一切的微觀粒子在沒有被觀測之前,都處於疊加態,所以物理學家只能使用波函數來描述微觀粒子的概率
  • 人的意識到底和量子力學有啥關係?
    所以我們一旦去觀察一個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我們看到的結果其實是由於我們的「觀察行為」導致的。所以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到底我們的意識和微觀世界有啥關係?其實就目前的主流科學家認可度而言,意識還是獨立於客觀世界而存在的,也就是說意識的參與並不能直接影響到微觀世界的演化進程,但是無數次實驗又告訴我們,一旦去觀察微觀粒子,那麼你的觀察行為會不可避免影響到被觀察的微觀粒子,所以其實我們也默認了一個事實:觀察的確會導致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所以我們只需搞清楚觀察和人的意識到底有啥關係即可。
  • 意識所決定的世界跟物質世界是反著的
    微觀世界沒有因果律 現實世界或者宏觀世界是原因決定結果 但微觀世界是結果決定原因老高舉了個例子 說你在網上買了個iPad
  • 量子力學與精神意識(一)
    量子力學與精神意識(一)我總在想量子力學如何解釋大腦活動的問題。1、量子力學並沒有認為精神意識獨立於物質而存在——世界仍然是物質的——精神意識說到底,仍然是一種微小的物質運動。2、精神意識的物質性運動,不同於經典力學——宏觀物質的運動,經典力學的定理在解釋精神意識這種微觀物質運動的時候失效了。3、必須建立一種特定的微觀物質運動定理(公式)。
  • 微觀的盡頭是宏觀嗎?一口氣讀懂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差別
    地球,承載著全部人類的生活,以及人類的文明,不論人類文明如何發展,地球永遠都是唯一的母星,雖然現代科技不斷發展,人類已經可以離開地球在太空中建設太空站,但是大部分人類都沒有離開過地球,所以人類的大部分知識體系都是建立在地球上的,前往其他的星球或者宇宙中,很可能就會發生一些顛覆我們常識的事情。
  • 如何理解微觀風土(terroir)
    會喝龍井茶的人可以辨識獅峰龍井與梅家塢龍井的異同,兩者的差異一般皆以地理環境氣候解釋,這樣的解釋,便是幾乎等同法國以terroir(微觀風土)一詞,來解釋葡萄酒產區間風味與質量的差異。所以,龍井茶質量好壞異同的判斷,雖然與法國微觀風土的概念不謀而合。
  • 量子力學與精神意識(二)
    量子力學與精神意識(二)我們不用否認精神意識在通常表現(表達)形式下的非物質性,但也應理解「形成」精神意識現象的本體(母體)仍然是物質性的;既然這裡存在物質,必然也是可分的,必然也有微觀世界,必然也有光電能量情況,必然就有了量子力學於此伸展拳腳的可能,為何不能探索呢。要知道,一種新思想的產生,往往就是在大膽假設耐心細緻求證中開始的。
  • 產品思維:產品的宏觀與微觀世界(下)
    本文介紹了在產品的微觀世界中,如何針對常見的用戶、設計、交易決策三個層面來構建基本的微觀思維框架。希望內容對你有所啟發與幫助。提示必須要提前,不然用戶看不懂;這個按鈕的位置能不能放最上?上一篇,西特寫了關於產品宏觀思維上的一些基礎,產品的宏觀思維取決於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但產品除了要有遠大的理想,意識。更多時候是實打實的處理產品中每一個細節需求的。今天西特就聊聊產品裡的「薔薇」:產品的微觀世界。01 用戶所有人都在說用戶,那麼到底何為用戶?
  • 微觀粒子世界-量子的智慧選擇
    微觀世界的粒子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用來描述量子的粒子性和波動性的雙重屬性,以及粒子的產生和消滅過程的基本理論是量子場論。量子場論和規範理論十分成功地描述了粒子及其相互作用。歷史求和在宏觀物理學領域每個物質都有一個明確的痕跡,但是在量子世界裡每個粒子沒有明確的路徑,著名的物理學家費恩曼於是退出歷史求和的概念。微觀量子世界,從粒子源到屏幕不是沒有路徑,而是意味著每條路徑。這就是量子世界與宏觀牛頓物理世界的區別。
  • 意識的起源:事物如何從無意識變為有意識
    意識,也許是自然界最大的謎團,它長久地困擾著我們的科學家。我們每一個人都想知道,人類最初的意識到底來源於哪裡,或者說起源於哪裡?意識使我們可以意識到周圍的環境,自我的存在,它也讓我們可以進行思考學習,明白是非對錯,更重要的是我們有了時間的概念,所以有這樣一句話,時間是意識的產物。
  • 探究雙縫幹涉實驗的本質,為何量子學家要刻意迴避人意識的作用?
    量子講堂第六期,在量子力學中有一個著名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電子雙縫幹涉實驗的結果使整個物理學界乃至哲學界對於人的意識與物質的關係陷入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意識究竟是依託於物質而存在?還是意識可以影響客觀物質?
  • 人類意識加工對我們認識宇宙的影響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的觀測水平已上升到一個高度發達的水平,小至微觀的粒子,大至億萬光年遠的天體,都已經成為我們的研究對象。但是,不管我們的科技如何的發展,我們總避免不了我們是宇宙的一份子這個客觀現實,更擺脫不了我們人類是一個有意識的生物個體的窘境。對我們來說,永遠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物質世界是意識永生的能量工程
    也就是說當時幼兒的身體是存在的,但對周圍世界卻沒有意識。感知不到周圍的事物。也許是身體器官的發育尚未健全,所以無法產生意識,或者是可以感知周圍的事物,但卻無法貯存這種記憶。微觀世界的小蝌蚪有意識的驅動你尋找另一半組合延續,所以人類不斷呈現消亡與新生,而自然呈現各種運動變化,這一切不過是宇宙意識自我延續永生的表象。人們探索的認知世界,宇宙架構僅僅只是宇宙意識自我永續的能量工程之一而已。不同維度呈現不同的維度能量工程。
  • 人處於能量世界,人本身也是能量世界
    人是生理與心理的組合生理與心理互為影響。生理會影響心理,心理又會影響行為。人的外在行為,都是內在身心的表現。當人生理異常時,心理會焦慮煩惱,行為會暴躁異動。平復人的行為,需要生理與心理呵護。表面上看人的行為,是生理心理的影響,而微觀上卻是生命細胞的支配,比如食慾性慾,生命細胞的盡頭,我們稱之為神或靈,微觀世界的盡頭便是神靈,神靈是宇宙萬物的最基本單位。神靈是什麼?神靈是意識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