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也許是自然界最大的謎團,它長久地困擾著我們的科學家。我們每一個人都想知道,人類最初的意識到底來源於哪裡,或者說起源於哪裡?意識使我們可以意識到周圍的環境,自我的存在,它也讓我們可以進行思考學習,明白是非對錯,更重要的是我們有了時間的概念,所以有這樣一句話,時間是意識的產物。
可是,令人懊惱的是,雖然我們可以直觀地感覺到我們意識的存在,但每當我們想要去描述它的時候,就像用手抓住了一把空氣。即使哲學家和科學家都在努力去定義意識,但從沒有人弄明白。而且,最讓人抓狂的是,我們仍然無法得知到底是什麼讓我們意識到自己和整個世界。
如果我們簡單點來追溯意識的起源,那就是它是自然選擇進化的產物。經過數億年無數微步驟DNA序列的積累,最終形成了意識階梯。但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第一步是什麼呢?我們拿起一塊石頭,大多數人都覺得石頭是沒有意識的,但是有一些瘋狂的物理學家認為巖石可能有其內在的生命。
令人遺憾的是,巖石並沒有其自身的行為,因此我們也無法證明其存在意識。所以還要從生物來研究意識。科學家推測,意識的原始功能可能是移動自己去尋找食物以用來供給自己所需的能量。在極微觀的世界中,我們不必需要知道如何找到食物。比如,黏絲盤蟲,它是目前已知的最簡單的生物之一,在沒有食物的時候它會加速移動,有食物存在的情況下減慢。而且它所進行的是無目的的移動,從沒有具體的方向和目標。
於是,當這種無目的移動轉變為定向移動時,這或許是走向意識的第一個重要步驟,這時的生物會朝著有益自己的方向走。例如,虎斑三角渦蟲,它有時候很餓,有時候不餓,所以這意味著當它移動的時候,不僅僅是根據外部的刺激,還取決於其內部的生理因素。當它吃飽了,就不會移動,當它感到餓了,就會往有食物的方向移動。它利用頭上的化學感知器,朝著食物氣味最濃厚的地方前進。
但是僅僅依靠嗅覺前進的生物仍然沒有意識到它前進的方向,於是意識階梯的下一階就是視覺。視覺給我們提供了空間感,依靠眼球這樣的視覺感知器,我們可以確定食物並鎖定它,這樣我們朝著食物前進就會意識到確定的方向。而意識更進一步就是,我們出現了關注食物並且想要獲得它的欲望,這是意識內在的進化。
當有了獲得食物的欲望後,生物就會出現記憶。由於擁有了記憶,我們就不再只依靠感官來辨別食物,只用自己的記憶也可以來辨別食物,因此即使我們可以在食物面前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幾秒鐘,仍然可以確定這是食物,這種現象稱為對象持久性。這種現象是在描述即使我們意識到我們看不到某些事物,但事物依舊存在。這種認知技能被一些鳥類、哺乳動物以及其他的動物掌握,我們人類的嬰兒在八個月大的時候就傾向於發展這種能力,而雞寶寶則是在出生一到兩天內表現出這種技能。
意識階梯的更進一步就是時間感,時間能使我們向前看,期待自己的未來。比如一隻雞如果想要更大的一餐,它就會抵抗住放在它面前的這一餐的誘惑,作為暫緩延時的獎勵。這樣就會出現延時滿足感,而在這之後就會陸陸續續出現一些其他的意識產物。比如未來感,思維能力,而最重要的就是我們最常用的,例如語言。
所以意識到底來源於哪裡?我們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點。首先是無意識的移動,然後是有目的的移動,之後陸續出現了嗅覺,視覺,時間感,延時滿足感等更高級的產物。但是說起來好笑的是,這一切都來源於我們對於食物的渴望。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科學知識就關注我吧!走之前記得動動小手點個讚哦!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