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有三個支柱,即潛意識的心理機制、抗拒和壓抑的作用以及性的重要性。潛意識就像是隱藏在水下的冰山,而意識就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比如你容易被別人的話激怒,大多是因為你表面在否認,你潛意識卻在認同;發怒其實是另外一種方式的同意。如果你還在乎別人說你什麼,那你一定也在潛意識裡認同別人說你的東西。情緒是潛意識的表達方式,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當你抑鬱了沮喪懊惱後悔憎恨內疚嫉妒這些潛意識裡的情緒會輪番上陣,情緒也為我們打開潛意識留下了一道門縫,所以《了凡心療愈》意識療法從情緒思維欲望入手,意識到從潛意識中努力向上湧出的內容。將更多的潛意識帶進你的意識。
每個人總是有意無意的表達他自己的潛意識 ,一個人缺什麼,就會投射到身邊人的身上,他會覺得身邊的其他人也覺得自己缺。於是他就會不斷地表達說自己其實不缺,一不小心就過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往往那些不是很有錢的會處處表現的很有錢,明明不幸福卻表現的很幸福,缺什麼炫耀什麼,他不斷地表達的東西就是自己潛意識最缺乏的。你看一個人覺得自己缺什麼,你就看他不斷強調什麼就好了,除了情緒也可以通過行為來觀測潛意識下的真實。
但這種潛意識層面的表達往往讓人處在無意識當中,如果有了危險,人的意識就稍微多一點。如果危險消失了,他又恢復常態,繼續放鬆回到無意識裡。這種無意識非常深,而意識卻非常淺。無意識和意識一旦發生衝突,總是無意識得勝。動物的存在是一種無意識的存在,人類的存在百分之九十九是無意識,百分之一是有意識。這個百分之一的有意識意味著:你是百分之一地意識到你自己的百分之九十九的無意識。但是如果你對自己的意識變得有意識,那麼,那百分之一會繼續增長,而那百分之九十九的無意識會繼續減少,這就是心理成長的過程。
無意識就是長期成長環境灌輸下的產物,也是《了凡心療愈》提到的限制性信念,是二元對立的即好壞對錯。他包含了你的觀念、習慣、性格、氣質、道德水平、文化修養……這些就像是植物的枝葉,只要你願意,你可以把你自己往任何方向修剪,但是更深層次、更本質的東西卻很難改變,就是在你對這個世界還沒有什麼概念時,最早從成長環境裡接觸過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會沉澱在你的潛意識裡,你心裡每一個通過母語獲得的抽象概念裡,都藏著那些東西的蛛絲馬跡,你自己都意識不到,但它會籠罩你的一生,同時會形成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也就是所謂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每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也不盡相同,哪怕是同一家庭出生的孿生兄弟,長大成人後也有陽春白雪下裡巴人之分。
這並不意味要人們放棄自己的生活標準,只不過有些時候,在思維的參與下潛意識會扭曲事物本來的面目,保留下你選擇保留的東西,當我們從小繼承的「限制性信念」不再適用於當下社會,就會在內心發生激烈的衝突,心理就會失衡,這也是抑鬱症(內源性抑鬱症)焦慮症這類心境障礙以及各種人格障礙的發源地,將你的限制性信念帶進你的意識,你就可以糾正潛意識的扭曲之處了 ,潛意識沒有綁架你,潛意識只是有點扭曲了,只要糾正扭曲就可以了。
《倚天屠龍記》裡殷素素臨終前告誡兒子張無忌:永遠不要相信女人,越漂亮的女人越會撒謊!這就是一條「限制性信念」如果你選擇相信它,那麼它就是一條顛簸不破的真理,每每遇見漂亮女孩兒,耳邊就會回想起這句話,那麼你就不敢主動跟心儀的女生表白,即便對方並不會騙你,但是你的潛意識還是會警惕對方,相互玩著猜心遊戲,這樣的結果只能是有情人難成眷屬,但我們的張無忌沒有選擇這條限制性信念,所以他一直被小昭騙被趙敏騙繼而被周芷若騙,他毫無心機的全身心付出,他不後悔不懊惱不抱怨不沮喪,因為他全身心的愛過,恨過,由此可見他的人格是健全的,所以他是幸福的。
而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或者人格障礙都是太過執著這些限制性信念,意識不到這些都是從父輩哪裡繼承的,潛意識如此龐大,有個重要的原因是包含了我們歷代祖先的生存本能,卡爾·榮格稱之為「集體無意識」。 比如我們看到老虎襲來會害怕,人上臺講話會導致緊張,想把喜歡的女生佔為已有。這些所有我們出生就有的經驗,實際都是以無意識的形式存在在大腦裡了。最終會傳遞給自己的兒女,意識不到自己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
《了凡心療愈》提到成年之後去超越自己繼承來的限制性信念是無比痛苦的,他意味著你將要跟過去的行為模式思考模式訣別,這需要極大的意識,需要調動你極大的能量,因為陷在無意識的頭腦裡遵照限制性信念行事總是比帶著極大的意識來的更容易更舒適,但也唯有這樣你才能蛻變你的內心,並藉此你才能抵達人生的彼岸,而那些痛苦就像是幫助你渡河的筏子,過了河,筏子直接丟下,頭也不屑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