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所決定的世界跟物質世界是反著的

2021-03-01 Young and rich

微觀世界沒有因果律 現實世界或者宏觀世界是原因決定結果 但微觀世界是結果決定原因

老高舉了個例子 說你在網上買了個iPad 對於微觀世界來講 郵過來的東西是不確定的 有可能是ipad 也有可能是馬桶 後來你發現郵過來的是馬桶 你去看歷史訂單 就會發現當初買的就是馬桶 雖然你記得是ipad 這就是結果決定原因——「果因律」 也就是未來決定過去

微觀世界是由意識決定的 所以我們意識所決定的世界跟物理世界是反著的 所以我們總感覺未來是不確定的

我們經常說 努力不一定有回報 其實是當回報確定的時候 你才能確定當初努力了 如果沒有回報 就確定你沒有努力 這就是所謂的未來是確定的

過去是可以改變的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這樣 只要是心理方面的問題都是反著的 你是不是一個好人 是由結果來確定的 跟你原先的努力沒有關係

但物理世界不是這樣 非意識決定的東西 不是這樣 比如太陽東升西落 這不由你的意識決定 它永遠是這樣 它符合正常的因果律 而到了我們的世界裡 只要是我們意識所能控制的範疇 一定是反過來的 一定是果因律

所以未來是確定的 而用這個確定的未來 影響我們的過去 而過去也是確定的 確定的過去可以影響未來 它們是在不同層面上的問題 過去決定未來是在物理層面上 未來決定過去是在心理層面上

這個世界本身是由主觀和客觀組成的 我們在談論物理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有這兩個層面才行 但是現在的物理學家只談論客觀的那個層面 但量子力學的出現 就是當人類觀測出現的時候(影響客觀存在的時候)他們就突然不可理解了

你上寺廟去祈願的時候 不能跟佛祖說:請讓我中彩票 而應該跟他說:我已經中了😂 這樣才有效 想找對象的 就寫:我已經找到了 你回家就會得到一個女朋友😂

笑死我了這段 我要胸大腿長屁股翹的😂 這是老高與小茉最近一期視頻 關於超弦定律裡面量子力學的部分 還是很有創意 有點顛覆我的認知👍🏻👍🏻

(圖片來源於ins)

Show me the money

相關焦點

  • 到底是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你怎麼看?
    科學上講,物質覺得意識,因為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是意識的載體!而哲學上並不這麼認為,哲學的理念是意識可以決定意識,意識可以獨立於物質而存在,這也是唯心主義思想,與唯物主義針鋒相對。不過目前科學界的主流思想是唯物主義,也就是世界是物質的,這裡的物質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看得見的物質,而是指客觀存在性!簡單說就是,宇宙的存在是客觀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當然也不會受意識的影響,宇宙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有人經常會問這樣的問題:如果沒有人類或者沒有生命,宇宙的存在還有意義嗎?
  • 當前最難的課題: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要從那裡產生的,當然是大腦。比如如果一個人死了,大腦死亡了,那他就沒有意識了!可見意識嚴重依賴於物質,甚至人在受重傷、醉酒等情況下就會意識模糊。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種主觀反映,是人腦機能→即因聽/看/聞/摸等接觸引起的所思所想。
  • 暗物質與暗能量與量子意識組成的世界
    正原子與正分子所構成的物質世界是我們所處的物體宇宙世界。而反原子與反分子所構成的形體世界是另一個世界___平行宇宙即意識形世界,意識形是物體或肉體的靈魂是意識構成的形體,是由反原子或反分子構成的暗物質與暗能量與反量子意識的結合體,其意識形與物體宇宙中的物體或肉體相對應,且互為隱形。
  • 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
    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這個問題的答案如果不經實踐檢驗,那麼任何回答都是存在缺陷的。那麼,怎麼樣才能最終定性這個問題的答案呢?如果答案是物質決定意識,那麼就應該給出一套建構體系,基於物質的組合演化可以產生出意識,否則,這個判定只是一種理論猜測,還無法形成一種科學的判斷。如果答案是意識決定物質,那麼就應該給出意識在怎樣的條件下生成物質,否則這種判定就是無稽之談。
  • 物質世界是意識以一定的頻率在經驗自己所產生的結果
    所以到了南京,此刻你的意識切換到了南京而已!一切都是意識的變幻。物質世界是什麼?物質世界是意識以一定的頻率在經驗自己所產生的結果。這就是物質世界。物質世界完全是在意識內部的,沒有在意識之外的物質時間。你的頻率變了,你就經驗到不同的物質世界、物質體驗,物質完全是意識內部的一種體驗而已!
  • 馬哲第二章講義:意識與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1)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高度發展的產物,既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又是社會的直接產物。自然界物質之所以會產生出它最美的花朵——人類的意識,這是自然界物質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決定的。這種對立統一表現在:     第一,從意識的主觀形式和客觀內容來看,意識的形式有感覺、思維、情感、意志等,這都是人的主觀世界所特有的,但它們的內容都是來自客觀物質世界。
  • 世界是物質的還是意識的,東西方不同的世界觀
    世界是物質的還是意識的,兩種世界觀,對於西方人來說,他們似乎還要思考一番,他們的知識源於神創,而對於東方來說,學問只來源於聖人,聖人構建理論教化民眾,東方沒有主流意識裡是沒有神的,僅尊聖人為神而已。物質世界,東方則認為源於「道」,道是不可以言說的,來言就不是「常道」了,「道」就是客觀存在的整體,是人所能感知但又並不先存在於人的意識的整體,不是人的意識來決定的。整體內部與萬事萬物之間的關係,則由人去發現,建立理論反映這些關係,就產生了學問和運用。
  • 高維意識:你的能量層級-決定你的世界
    地球上有70億個人,就會有70億種世界。如果、有更多人的話,就會有更多的世界對應。在宇宙中,最大的實相是無限性。如果此刻、你還認為幾個、或者、一群人,會有共同的認知與見解,這將是一個片面的了解,或者說、階段性的理解。有限性、存在於我們的三次元世界,包括我們的物質身體。然而、即便在看似有限的物質世界裡。
  • 人體與宇宙的奧秘,思維決定身體,意識決定物質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觀點是認為宇宙是個活生生的實體,是個有意識的存在,你就進入了可能性的世界,進入極大的可能性之中。你確實活在一個會回應你的宇宙裡。宇宙就是意識,你是意識,別人也是意識,萬物都是意識。意識是有感覺的,意識說些什麼呢?它說:「我顯化你的觀點。「它說:「我即是那個。」
  • 師父說 | 意識決定客觀世界走向
    因為我所有說的話,都不是理論上的東西,我跟你們今天討論的不是理論上的東西。這就是我們講佛法和講世間法的區別就在這裡,世間法就是聽理解了就好,而佛法不是,佛法必須轉化成行動,所有以戒、定、慧,然後以聞、思、修,我現在跟你們講的是什麼狀態?聞,是不是?你們自己要在腦袋裡什麼?思,哎,思。然後第三個狀態叫什麼?修,什麼修?就是你的心動了,跟你產生內在的連結了,如果你只是在理解,是沒有用的。
  • 意識從能量場中創造粒子,投射出物質世界
    包姆總結出一種方式,說明科學家在次原子世界見到的奇怪行為。包姆認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有形世界,其實是一個幻覺。包姆認為潛藏在我們所稱的現實之下,有更深層的存在,是更龐大也更基本的現實,讓物質世界的所有物體和外觀得以產生。
  • 唯物主義遭動搖:少了意識的參與,物質世界還存在嗎?
    物質世界,也同樣代指客觀世界,科學上將它定義為人的意識活動之外的一切物質運動的總和,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也就是說,意識不能主導客觀世界的存在,不管有沒有意識的存在,世界它就在那兒。以前的自然科學總是以最客觀的態度來看待世界,它不容忍主觀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影響。但是,隨著量子力學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我們漸漸地發現,人的主觀意識或許就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基礎。少了意識的參與,物質世界或許根本不存在。
  • 是物質決定你還是意識決定你?
    是物質決定你還是意識決定你?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決定意識;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決定物質。兩個相左的觀點爭執不下。意識是什麼?意識是感知信息的發出、接收、綜合、判斷、處理的機能,所有生物都具有意識機能,人則處於意識機能的高級形態。意識對信息的處理分為直接反應和傳遞與儲存。
  • 意識決定存在
    黑洞的另一面是怎樣的世界?存在平行世界嗎?宇宙是幾維空間,是十維嗎?時間和空間、物質和能量是相互關聯的嗎?本文並不想去探討人類的一些終極問題,而僅僅是想從物理學角度引發一些思考。20世紀的物理學中的量子論和相對論發展,改變了我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顛覆了人類對世界的看法。在某種程度上,物理學更加接近於哲學,或者是給哲學提供了科學依據。
  • 物質世界是意識永生的能量工程
    也就是說當時幼兒的身體是存在的,但對周圍世界卻沒有意識。感知不到周圍的事物。也許是身體器官的發育尚未健全,所以無法產生意識,或者是可以感知周圍的事物,但卻無法貯存這種記憶。又或者說當時意識與現有認知世界並不在一個維度頻道,所以無法感知記憶當下,而但意識適應調整為當下相同的維度頻道時,就產生了感知與記憶。而對之前的維度記憶則是一片空白。筆者傾向於幼兒時意識在不同的維度產生意識的空白,當意識在當下的維度時,則產生了當下的意識記憶。為什麼這麼說呢?
  • 李知非:朱清時院士的「意識決定物質論」是不是太簡單了?
    6月10日的一場演講中,朱清時院士聲稱自己真實體驗到「真氣」的存在,並且認為真氣是意識層面的存在。 事實上,朱清時院士的這些想法由來已久,早就有相關著作在網絡上流傳。除了認為真氣存在,他還聲稱「人類的主觀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的基礎——客觀世界很有可能並不存在」;認為量子力學證明的佛教的哲學,甚至感嘆「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 意識可以決定物質?薛丁格的貓將帶人類走進量子世界和平行宇宙
    這個實驗有趣的地方在於,我們打開盒子,不是看到了貓的生死,而是我們決定了貓的生死。換句話說,概率和觀察,是量子力學的關鍵點。從宏觀角度上來說,貓是生或者死都是一個確定的狀態,只不過打開盒子之前我們並不知道而已,我們打開盒子是為了確定貓的生死。而在微觀量子世界裡,貓的生和死是一種疊加的狀態,同時存在,在打開盒子的那一瞬間,我們會決定貓究竟處於哪一種狀態。
  • 量子研究者反思:若意識可以決定物質,證明宇宙只是一道程序
    就像一個人在夢境中駕著宇宙飛船正興高採烈地繞著月亮、金星遨遊,突然間被人叫醒了,然後才恍然大悟地意識到原來只是一場夢境而已。同樣的,當科學家對宇宙的探索越深入,研究得越透徹時,尤其隨著量子宇宙學的興起,科學家對量子物理學理論研究得越深入,越發現量子物理學中神秘莫測的諸多量子理論,很可能正是對現實世界的真實闡述。
  • 趙磊 | 「存在決定意識」五問
    針對這種指責,本文就相關的五個質疑展開了如下分析:(1)承認「存在決定意識」,並不意味著必須否定「意識」的作用。意識所具有的「認識」和「影響」作用,與存在所具有的「決定」作用並不是一個層面的問題,不要把「本體論」與「認識論」混為一談。(2)馬克思批判歷史唯心主義「脫離實際」,並不是說歷史唯心主義與社會存在無關,而是說它們歪曲了意識與存在的關係。
  • 量子力學中最令人無法接受的兩大特質,意識決定物質、因果倒置?
    量子力學是20世紀初由普朗克、愛因斯坦、薛丁格、玻爾等多位科學巨匠創建的一門物理學分支,量子力學是區別於經典力學、相對論(宏觀低速、高速世界),研究微觀量子世界的學科,但是量子力學的發展卻始終伴隨著否認與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