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從能量場中創造粒子,投射出物質世界

2020-09-14 墨玫人工智慧

微信裡的公眾號多得像天上的星,河裡的沙,而今天我們能在這裡相遇,就像久別的親人在此重逢。祈禱終有一天你我相見,在對視的那一剎那,緊緊地連結在一起,永不分離!


任何一種基本量子現象,只在被記錄後才是一種現象,所以「在那裡」到底在哪裡,根本是一個無意義的問題。——約翰·惠勒(JohnAWheeler)


要玩「遊戲」我們必須有進行遊戲的場地。人生遊戲的情況也一樣,我們身處一個體驗的巨大樂園中。那麼問題是:我們正身處其中的樂園(三度空間實境)是如何被創造出來,並順利運作的呢?


在整個歷史中,人們一直設法搞清楚物質世界是如何架構、如何運作、受到哪些法則管理。為了解決這些迷題,科學家一直將物質世界分解為更小的部分,以了解核心要素為何,及這些要素如何互動。


當科學家越深入檢視,他們開始發現越來越小的粒子,從細胞、分子、原子、質子到電子。不過,科學家研究次原子世界時,也注意到似乎不依據物理學法則作用的更小粒子。這些發現引發一連串的突破,現今稱為量子物理學



物質世界是能量場的投射


大衛·包姆(DavidBohm)這位科學家是量子物理學界率先突破的前鋒。包姆總結出一種方式,說明科學家在次原子世界見到的奇怪行為。包姆認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有形世界,其實是一個幻覺。包姆認為潛藏在我們所稱的現實之下,有更深層的存在,是更龐大也更基本的現實,讓物質世界的所有物體和外觀得以產生。


麥可·泰波(MichaelTalbot)在其著作《全像宇宙投影三部曲》中,對此做出摘要:


有證據顯示,我們的世界和世上萬物——從雪花、楓樹、流星和旋轉電子——都只是幻影,是超越人類世界、其實是超時間和空間的現實層面,所呈現的投射。


受到包姆的啟發,許多科學家繼續尋找包姆在此聲稱更深層的秩序。他們最後在這個巨大智能場子中發現這項秩序,在科學界通常稱為零點場(ZeroPointField,後續簡稱能量場)。


由於具有無限潛能的能力,而又尚未形成任何東西,所以這個能量場才會存在。當科學家繼續研究能量場,他們發展出一個理論,說明物質世界如何從能量場組合而成。這項理論包括四個要素:


一、 能量場。

二、 粒子。

三、 物質世界。

四、 意識。


「意識」就是物理學家說的能量(energy),有人稱為「心智」、「本源」、「梵天」、「上帝」,在人類史和不同文化中有許多其他名稱。意識不是物質,卻是在人類所說「物質界」中萬事萬物背後的創造力量。


現在我們要討論人性遊戲運作模式之目的,所以我在本文中,將意識定義為「真正的你」,把你定義為「無限存有」。換句話說,你就是意識。你所體驗的一切都是由你的意識所創造。


能量場存在於一種無限機率的狀態,即任何事都有可能,從能量場中可以創造任何東西。不過,當意識以特定意圖專注在能量場中創造某樣東西,這個無限機率狀態就會瓦解成由那個意圖取決的單一機率。以量子物理學的用語來說,就是「瓦解波形」。


一旦發生這種瓦解,就創造物質世界的幻覺,物質粒子再現在那個幻覺中,以特定方式加以組合,「打造」出預期物體和生物,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互動——及其所顯現的運作法則。由原先在能量場中專注的意識意圖,將整個過程具體化並指導各個步驟。


芭芭拉·杜威在其著作《意識與量子行為》(ConsciousnessandQuantumBehavior)表示:


這就仿佛上帝說:「如果我打算變成有形體,就必須把讓物質世界動作的所有法則一併帶去。我要先創造一個微小粒子,透過這個設計,先創造宇宙,然後指揮宇宙中像重力、磁力、強大力量等所有行為,因為一切是我所建造出來的。同時為了讓我方便行事,我將發明感覺,讓擁有這些感覺以為自己看到、摸到、聽到真實事物,以為自己看到空間並感受時光流逝。事實上,這一切看似真實之物只是幻覺。」


簡單講,科學家正在考證,除非你的意識以特定意圖專注於能量場中創造感覺,否則你無法看到任何東西(包括錢在內)、聽到任何東西、感覺任何東西、體驗任何東西。


舉例來說,除非你的意識有此意圖要看到本頁內容,所以將各個粒子建構出來,讓你看到本頁內容,否則你是看不到的。這本書本身並非獨立存在或具有任何力量。在整個等式中,只有你具有實質力量,也只有你實際存在。要相信這一點似乎很難嗎?可能吧!然而這是真的嗎?千真萬確。



能量場的因,是意識


深入探討物質世界的任何東西,如果探討得夠深入,最後就接解到能量場。


科學家亞密特·哥斯瓦米博士在電影《我們懂個X!?》(What the Bleep Do We Know?)中,談到這個現象:


我們都有這種習慣,以為我們不必做任何事,周遭的一切就存在了,而且一切並不是依據我們的選擇而存在。你必須摒棄這種想法。


其實,你必須真正領悟到,即使我們周遭的世界看起來很真實,包括:椅子、桌子、房間、地毯、時間,但這一切只是意識的運動。我,時時刻刻在選擇,讓我的實際經驗具體顯現。


這是你唯一要做的激進思想。但是因為這個想法如此激進,因為我們傾向於認為世界已經在那裡,跟我無關。


事實卻不是這樣。量子物理學對此一直很清楚,量子物理學共同發現者韋納·海森堡說過:「原子什麼也不是,只是傾向。」


所以與其思考事物,你必須思考機率,一切都是意識的機率。


觀察者正創造所觀察到的人事物,而且觀察者與所觀察之人事物密不可分,這項機概念就是科學界進行雙盲實驗的原因。為什麼?因為科學家知道,如果他們以某項議程或預期結果進行實驗,就會讓實驗結果產生偏差。他們知道「觀察某件事」,這項動作會因為觀察者而異。


再引述杜威在其著作《意識與量子行為》中所言:


因果法則可用於追溯意識。我們把「因」擺在「果」之前。我們認為結果是依據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得。首先,我們卵子和精子結合為受精卵,接著細胞分裂,最後形成胎兒。我們說的卵子和精子是所有結果的起因,最終讓嬰兒誕生。


不過,以意識的觀點來看恰恰相反,人類的想法是這整個過程的因。中間的步驟是人類的創造及起因想法的「果」。換句話說,意識將因果顛倒了。


傳統科學家的觀點:人體是由原子粒子組成原子,原子組成分子,分子組成細胞,細胞組成器官,器官組成系統,最後由所有系統組成人體。一旦組合後,為了讓身體發揮功能,各個器官和粒子要執行特定且極為複雜的工作。


不過,如果你從意識的角度來看,這一切的真正來源其實是能量場和意識。人體的複雜系統,是意識的因所產生的結果,要做到這這一點,許多粒子必須:


  • 以特定方式組合。
  • 一旦組合成各式各樣的形狀和形態,就要「緊貼在一起」,才能保持本身的形狀和形態。
  • 被教導如何執行本身各式各樣的工作。
  • 能互相溝通,助長執行工作的效果。


是意識從能量場中創造粒子,「告訴」粒子如何組合、緊貼在一起,並且教導粒子如何執行本身的工作,讓它們在工作時互相溝通。而這一切,都是有著深刻的目的和意義。



真正的你,創造了人間遊戲


「真正的你」是擁有無窮能力和創意能力的無限存有。這與科學家認為能量場是意識和無限潛能的組合,兩者不謀而合。


但是「真正的你」創造這個人性遊戲的場地,其目的和意義何在?


坦白說,人性遊戲就是——探索將你原有的無限能力限制約束「會發生什麼事」。你是否發現那種說法跟將意識專注於能量場中,將無限機率瓦解成單一機率(就是我們說的物質世界——物體和生物),然後讓我們在物質世界裡探索的遊戲,兩者剛好不謀而合?


為什麼要創造我們所處的三維空間?因為要進行人性遊戲,必須創造一個進行遊戲的場所,然後說服自己這個遊戲場是真的。你是否發現這種說法跟「意識創造物質世界」這項理論,搭配得多麼完美?你已經知道人性遊戲的遊戲場,看起來有多麼真實。


很難相信你可以創造你所體驗的一切,是嗎?就拿夜裡夢為例。你躺下閉上眼睛睡著,然後體驗。在那些夢境裡,你的意識創造整個世界——人、場所、事物——而且他們看起來好真實,其實不然。一切都是虛構的,都是你的意識創造出來的。你做白日中運用想像力看見某些經驗時,情況也是這樣。


把這件事想一下。做夢時你似乎看到夢中所見的人,對吧?不過在夢裡,你似乎是旁觀者,看著在夢中的你,對嗎?但是,情況根本不是這樣。這一切景象發生時,你在哪裡呢?你不只是夢中的你,也是夢中的一切事物。在夢裡右眼你互動的所有人、所有事物和所有生物都是你。


薦:

【中國風動漫】除了《哪吒》,這些良心國產動畫也應該被更多人知道!

聲明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於網際網路,不代表本訂閱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編輯:Zero


相關焦點

  • 物質-能量-頻率-波-意識-粒子
    1,愛因斯坦的E=mc²,揭示萬物皆是能量,物質=能量。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不同振頻的能量組成,超出感官外的我們稱之為無形(例如意識,思想,情緒),在感官捕捉範圍之內我們稱之為有形,事實上能量無處不在,只是我們有限的感官主觀地定義了物質和非物質。
  • 能量是宇宙的本質,能量的遲滯幻化出觀察者眼中的物質世界
    我們信奉「眼見為實」,我們眼中的物質世界被認為是客觀存在的。現代科學已認識到物質可以無限可分,但物質分割到原子以下就進入了微觀世界。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有很大的不同,微觀粒子具有疊加態可以同時處於不同位置。微觀粒子的行為是不確定的,要用波函數進行描述。 波粒二象性指的是所有的粒子不僅表現出粒子的特性,同時也表現出波的特性,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
  • 真正的你,創造了人間遊戲
    他們最後在這個巨大智能場子中發現這項秩序,在科學界通常稱為零點場(ZeroPointField,後續簡稱能量場)。由於具有無限潛能的能力,而又尚未形成任何東西,所以這個能量場才會存在。當科學家繼續研究能量場,他們發展出一個理論,說明物質世界如何從能量場組合而成。
  • 能質粒子論揭開基本粒子 弦論 擾場 意識 多維宇宙之謎
    我們會看到一種不穩定狀態的奇特的粒子,外星信息師把這個粒子叫『能質粒子』或『杳子』。WXR講這種粒子就是宇宙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割,是宇宙一切的一切的根本。這種粒子的狀態不是固定的,時而這種粒子向四周擴散成為『能量場』,時而收縮為『物質場』。也可以把這種變化視為粒子的『凸變運動』和『凹變運動』。或者說是『向外散爆運動』或『向心聚爆運動』。
  • 顛覆認知:我們正身處其中的三維時空是如何被創造出來?
    他們最後在這個巨大智能場子中發現這項秩序,在科學界通常稱為零點場(ZeroPointField,後續簡稱能量場)。由於具有無限潛能的能力,而又尚未形成任何東西,所以這個能量場才會存在。當科學家繼續研究能量場,他們發展出一個理論,說明物質世界如何從能量場組合而成。這項理論包括四個要素:能量場。粒子。
  • 科學證實意識決定身體粒子的能量振動頻率
    精神與人體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式說:物質就是能量。物理學家已證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物體都是由不同振動頻率的旋轉粒子組成的,粒子的振動使物質世界表現成目前的樣子,人體也是如此。科學家★大衛'霍金斯(David R. Hawkins)多年來測量人在不同的體格和精神狀態下身體的振動頻率,結果讓人大開眼界。
  • 意識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到底是物質還是能量?
    意識到底是種什麼樣的存在,人類現在還沒有找到頭緒,但至少有幾個問題正在漸漸明晰:1、意識是大腦這架複雜的生物機器的產物,是生命幾十億年進化的結果;2、人體是由我們世界存在的各種元素組成,這些元素的奇妙組合產生了意識,因此意識是從物質中產生,來源於物質;
  • 《金字塔能量》第二冊:金字塔能量與基督再臨(二) 什麼是超光速粒子能量?
    他們可以將自己轉變成白光在聖父宇宙的所有頻率中旅行。  改變物理學現實的一個簡單的事實是:能量或者以物質的形式或者以運動的形式存在。物理世界是由原子的粒子減速形成物質固的體結構。當粒子加速,每個粒子都處於運動中,(白)光精神世界的現實便獲得了。光可以自由的去它想去的地方。這就是創造的速子階段。  現代物理學家還未研究直立波。
  • 我們的大腦起著轉換能量與粒子的功能,感知下存在實際是創造世界
    我們所學的知識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能快樂的活著,用知識了解世界,用知識了解人生,用知識消除恐懼跟憂慮。如果說量子物理只能解釋一些微觀事物的話,我想這是因為你的知識還不足以讓你去看透一些事物的本質。前面我有文章說道「量子」其實是為了強調離散變化在微觀世界中的普遍性。比如一個人做夢,夢見自己做夢,再夢見夢裡的人自己做夢,理論上可以如此循環下去。
  • 黑洞如何憑空產生出第一顆物質粒子
    根據實際觀測,計算與推演,這個虛空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星系世界之中心黑洞。那麼,當我們確立了絕對虛空之奇點黑洞,作為一個宇宙空間世界的開端形態。那麼這個絕對虛空又是如何無中生有演化出五彩繽紛的大自然生命世界呢。對於這個問題,人們有著不同的看法與描述方式;有的說是上帝創造,有的說是盤古開天,有的說是隨機產生,有的說是自然造化,還有的說是奇點大爆炸等等。
  • 暗物質與暗能量與量子意識組成的世界
    所以在物體宇宙中存在的物體或肉體,無論大小,在平行宇宙中也同樣存在一個一樣的意識形。物體宇宙中的物質稱之為&34;物質與平行宇宙中的暗物質及暗能量可通過相對應的正反原子進行物質與能量轉換,以及互相對應的正反粒子(量子意識)進行能量及其意識信息的轉換。夢就是二個世界的信息轉換。
  • 道瑞訊息:意識單元與粒子宇宙
    道瑞傳導訊息道瑞:這些被稱為意識單元的思想模式,遍及整個粒子世界,因為我們在道瑞(Dater)中就是進行「思想」創造,我們總是在不斷把不同的思想粒子配置,補充到你們的粒子宇宙中(這其中的很多,就是你們所稱的,「新的」或「瀕臨滅絕」的物種)。
  • 物質世界是意識永生的能量工程
    也就是說當時幼兒的身體是存在的,但對周圍世界卻沒有意識。感知不到周圍的事物。也許是身體器官的發育尚未健全,所以無法產生意識,或者是可以感知周圍的事物,但卻無法貯存這種記憶。又或者說當時意識與現有認知世界並不在一個維度頻道,所以無法感知記憶當下,而但意識適應調整為當下相同的維度頻道時,就產生了感知與記憶。而對之前的維度記憶則是一片空白。筆者傾向於幼兒時意識在不同的維度產生意識的空白,當意識在當下的維度時,則產生了當下的意識記憶。為什麼這麼說呢?
  • 科學家用量子物理學證明來世:死亡是意識創造出的幻覺
    然而,一位專家聲稱,他有證據證實,在量子物理學中有一種超越墳墓的存在。來自北卡羅來納州韋克福雷斯特大學醫學院的羅伯特·蘭扎教授聲稱,生物中心主義這種理論認為,我們所了解的死亡是一種我們的意識創造出來的幻覺。他在其網站上說:「我們認為,生命只是碳和混合在一起的各種分子的活動———我們生存一段時間,然後在地下腐爛。」
  • 東方遠古宇宙學是怎樣認識物質、能量、意識的
    太陽能量爆發東方文化中,宇宙觀統概著各科知識體系在粒子結構上,東方文化中認識到的「人體是小宇宙」,「一粒砂含三千界」,「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是對物質宇宙的認知。科學手段今天才發現。東方文化中遠古宇宙學,有對宇宙是有多系統的認識。認識粒子,只是在認識物質系統。物質不是靜止的,它在不停地運動著。
  • 美國教授稱用量子物理學證明死亡是意識創造出的幻覺
    原標題:科學家用量子物理學證明來世:死亡是意識創造出的幻覺據《參考消息》17日報導,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刊登消息稱,大多數科學家很可能會說,來世這一概念要麼是胡說八道,要麼至少是不可證明的。
  • 統一場論:意識與物理的統一
    信息是創造智能的核心要素,能量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元素。智能產生意識,意識和物質之間有什麼聯繫?一直以來,科學家不能用物理學解釋意識現象,科學被分為研究自然的物理學和研究人體的生理學。統一場論近代物理學家結合《相對論》、《量子理論》提出了「量子場論」思想,該理論認為,宇宙是「能量場」的振動模式,一切皆由能量構成,「場」激發產生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形成宏觀宇宙。「場」在不同條件下形成不同振動模式,產生了「引力場」、「電磁場」、「量子場」等。
  • 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意識?
    如果答案是物質決定意識,那麼就應該給出一套建構體系,基於物質的組合演化可以產生出意識,否則,這個判定只是一種理論猜測,還無法形成一種科學的判斷。如果答案是意識決定物質,那麼就應該給出意識在怎樣的條件下生成物質,否則這種判定就是無稽之談。
  • 人類意識來自大腦的「能量場」
    一位神經科學的英國科學家稱,人類意識是由大腦的「能量場」產生的,這種能量場來自於該器官神經元的電信號。「意識」一詞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16世紀。從笛卡爾和洛克的時代起,西方哲學家就試圖理解人類意識的本質:理解它是否有神聖的起源,它是否由物質構成,以及它如何與語言和豐富的生活經驗相聯繫。
  • 粒子的內部能量和粒子的動能
    粒子的內部能量和粒子的動能 微觀粒子的能量可以劃分為粒子的內部能量和粒子的動能。微觀粒子的內部能量是創造並形成粒子具體空間形式及其變化的能量形式,即創造並形成粒子具體形態及其變化的能量形式。粒子的動能是粒子做具體線性運動所形成的能量形式。 粒子的內部能量和粒子的動能相對獨立存在,並統一於該粒子系統空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