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是宇宙的本質,能量的遲滯幻化出觀察者眼中的物質世界

2020-08-27 原虛幻境

我們信奉「眼見為實」,我們眼中的物質世界被認為是客觀存在的。現代科學已認識到物質可以無限可分,但物質分割到原子以下就進入了微觀世界。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有很大的不同,微觀粒子具有疊加態可以同時處於不同位置。微觀粒子的行為是不確定的,要用波函數進行描述。

波粒二象性指的是所有的粒子不僅表現出粒子的特性,同時也表現出波的特性,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電效應的光量子解釋,人們開始意識到光波同時具有波和粒子的雙重性質。1924年,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假說,認為和光一樣,一切物質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根據這一假說,電子也會具有幹涉和衍射等波動現象,這被後來的電子衍射試驗所證實。


在這裡,我們想指出的是:波粒二象性實際是物質同時具有的能量屬性與物質屬性的兩個方面。只不過是哪一方面表現的多,哪一方面表現的少而已。物質屬性也就是物質的質量屬性。質量與能量被認為是物質的兩種表現形式,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說明了兩者的關係。

宏觀物質是客觀存在的,這是其具有確定性的表現。宏觀物質可以無限可分,但是分割到微觀粒子,微觀粒子表現出不確定性,這是其波性質的表現。波是能量的基本形式,微觀粒子不確定的波性質表現,就是其能量面目的展現。

這就是說,微觀粒子更多的是物質的能量屬性的展現。在微觀粒子的探索中,有科學家提出弦論,認為微觀粒子是弦的高維振動形成的。這就是指物質無限可分最終發現物質其實是能量的展示。

波粒二象性就是因為物質同時具有能量屬性與質量屬性。宏觀物質由於質量巨大,就會表現出質量屬性,呈現確定性,波動性不顯現。微觀粒子質量小,能量屬性明顯,呈現不確定性,波動性明顯。

物質無限可分,分割到基本粒子階段,就會發現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物質其實是能量的展現,本質是波動的幻象。基本粒子質量微小,能量屬性面目被顯露出來,表現出波的性質。

宏觀物質無限可分,最終會得到虛無的能量,這表明物質世界其實是能量的幻象。宏觀物質同樣具有波粒二象性,只是由於質量大,波動性不顯現。但宏觀物質卻是由微觀粒子構成,微觀粒子由波動的弦形成,那麼宏觀物質就是波動的幻象。



運動與靜止是哲學的基本話題。物質的運動被認為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運動與靜止正好與基本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相對應。粒子的波動性是能量的表現形式,是根本的,也就是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是粒子的粒子性表現。運動與靜止,波動性與粒子性,每二者之間都是相互依存,互為展現,也是可以互相轉化。

物理學家在大型粒子對撞機實驗中發現,像夸克這樣的基本粒子,存在時間短,稍縱即逝,難以保持固定形態。這是基本粒子更多的是能量的面目。但是基本粒子依然被我們觀察到,這是其能夠呈現相對靜止的狀態,表現出粒子特性。

能量處於絕對運動之中,能量的遲滯就是相對靜止,相對靜止使得基本粒子物質屬性展現出來。而基本粒子構成了物質世界,所以物質世界實際是能量遲滯展現出的幻象。我們說物質是客觀的就是指其具有相對靜止的特性;在微觀世界中,相對靜止是微觀粒子的粒子性表現。

物理學家說宇宙中充滿了能量場,宇宙實際首先是能量的充斥。能量的遲滯幻化出物質,那麼是什麼遲滯了能量,還無法說清楚。能量的遲滯也許是能量被封閉了,封閉的能量顯現出物質屬性,就形成物質世界。


物理學家說希格斯粒子遲滯了基本粒子的速度,使得基本粒子形成了質量,物質世界才得以顯現。而希格斯粒子的一個物理參數很重要,恰好好處。這個參數稍微有偏差物質世界便無法形成,宇宙只能仍處於能量場狀態,處於我們認為無的狀態。

而現在宇宙世界,我們認為充滿了物質,也許那只能是我們認為的那樣。物質是能量遲滯的幻象,而幻象又是相對於觀察者而言,物質性就是粒子性,是觀察者眼中的相對靜止。其實能量的本質一直存在,只是觀察者觀察角度不同,能量就會幻化出不同的形態,出現了觀察者眼中的物質世界。

相關焦點

  • 物質是能量的凝聚,事物關係的集結
    物質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實際是描述物質與外界環境、外界物質的關係。這是所謂的沒有孤立的事物,萬事萬物是互相關聯的。 萬物互聯究其原因是能量的波形振動幻化出物質世界。中國古人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這個道理。物質實際是能量的幻化,所以不存在恆古不變的物質,物質一直處於變化之中。那麼我們為什麼又說物質是客觀存在的呢,因為物質不依賴人的意識而存在。
  • 揭開物質與能量的本質
    愛因斯量說物質是電磁場凝聚,即電磁波由行波(能量)轉化成駐波(物質),反之亦然。物質既然是能量變化而來,能量又是從哪來的?物質與能量是等效電和磁,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物質和能量也一樣△E=△mC^2。
  • 宇宙中能量的本質及世界能量運動規律
    可以看出,能量的通俗說法即為力氣,專業說法即為做功的本領。由愛因斯坦的著名的質能公式E=Δmc^2可知,任何物體或微粒一旦發生質量虧損,損失的質量和釋放出的能量都存在這種確定的關係,反之,質量在增加時,增加的質量Δm和獲得的能量E也存在這種確定的關係。
  • 能量與物質的本質是什麼?
    效率:效率是世界乃至任何事物的發展方向。因為宇宙的資源是有限的,世界的資源也是有限的,單位時空裡的資源也是有限的,因此哪裡的效率高,哪裡就能吸引更多的資源,世界也就會向著哪個方向發展。如何提高自己的效率呢?關鍵在於選擇,要做出正確而高效的選擇,並且持續做出這樣的選擇。那麼如果做出高效而正確的選擇呢?
  • 能量的本質是什麼?宇宙最初的能量從何而來?
    其實這類問題往上延伸就是:宇宙是如何誕生的?這是一個終極之謎,但我們可以根據現有科學知識對這個終極之謎進行解讀。能量的本質是什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能量與質量其實是等價的,這就是著名的質能方程。能量和質量就像一個東西的兩面性,兩者可以相互轉換。說白了能量就是質量,質量就是能量。而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物質指的是具有質量的物質,這也說明了其實能量也是一種物質。宇宙最初的能量是從何而來的呢?
  • 物質世界是意識永生的能量工程
    當生命的種子,精子與卵子結合幻化成人時,每一粒精子是有意識有思維的,小蝌蚪結合生命的意識驅動著你尋求對象。當精子進入陰道時又努力的尋找方向,遊啊遊,努力的與卵子結合。生命的意義也許就是生命的不停延續,達到生命的永生。
  • 宇宙所有物質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可能不是弦理論,而是能量片段
    在兩千年前的古希臘,人們就開始思考物質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自然界的物質五花八門,樹木、動物、巖石、空氣……它們難道就沒有共同之處嗎?,都有著相似的本質。他們相信,這些物質的本質無外乎有五種形態,分別是水、火、土、氣和以太。其他的我們都熟悉,以太到底是什麼呢?原來,以太是亞里斯多德編出來的一種物質,分布在天空之上,是光的傳播介質,也是我們能看見夜空中星星轉動的原因。顯然,這種分類更偏向於哲學,而不是科學。到了19世紀,英國化學家J.道爾頓在總結了以往人們的成果後提出了現代的原子學說。
  • 世界的本源:物質、能量、信息
    人類通過科學認識世界,也是尊循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認識路徑的。科學發展到今天,人們已經認識到,世界的本源不僅是物質、能量,還有信息。世界是由物質、能量、信息構成的。一、人類對世界本源第一亇認識成果:世界是物質的。
  • 意識從能量場中創造粒子,投射出物質世界
    包姆總結出一種方式,說明科學家在次原子世界見到的奇怪行為。包姆認為我們日常生活的有形世界,其實是一個幻覺。包姆認為潛藏在我們所稱的現實之下,有更深層的存在,是更龐大也更基本的現實,讓物質世界的所有物體和外觀得以產生。
  • 人類能量的本質是什麼?
    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越來越具體,在懂得一種物質的傳遞之後,又會產生出一種想法,這種物質是從哪裡來的,未必宇宙能夠自己製造能量,而且,這種能量能夠推動宇宙的運動。於是,就有了關於宇宙是不是一個球體的認識,不是球體,難道是一個方形的東西,這就是引起人們一連串的想法,那麼,人們經常說的一種能量又從哪裡來的呢?我認為是宇宙的運動得來的,它是由暗物質自動轉化而來,因為,暗物質來自不同的星球,在宇宙中進行繁衍,然後,逐漸吐出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能量來源,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終於找到了,它就是生活在宇宙間的暗物質。
  • 星球核心>至高密度>物質本質>宇宙輪迴>高維視角>真實世界……
    天體最終的大小都是由其核心和其周圍環境決定的(物質包括黑洞物質與能量的本質與特性還有宇宙輪迴請點我頭像查看相關文章,因字數過多就不在這裡在做詳細說明了,請見諒!)。,能量的本質是擁有物質擁有自己的家,它們渴望擁有更多的物質,它們喜歡更大的家而不喜歡與其它的能量擁擠在一起。宇宙中的一切包括宇宙本身的運轉和輪迴都離不開物質與能量的本質特性。
  • 物質是能量的顯性存在!空間是能量的隱性存在!
    通過熱中子對鈾235原子核進行轟擊,使鈾235的原子核裂變成兩個或若干個更小的中子,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而質量也因此有所損失。重核原子的裂變會釋放巨大能量,而輕核原子的聚變則會釋放出更大的能量,比如太陽表層的氦核聚變,氫彈爆炸的氫核聚變等等。因為輕核聚變的過程中也會造成質量的損失,而質量的形成根本來源於能量。
  • 宇宙第一定律:信息(思想)與能量的轉化
    能量場是空態的場能機制(它就如真空,不存在一樣),它沒有任何屬性(純態能量不攜帶信息);能量場激發並創造了物質世界(純態能量凝結成物質粒子,物質組合成宇宙萬物),任何物體都具有物質特性(物體攜帶信息)。註:宇宙本質是能量場,它沒有任何形態和特性;宏觀世界是信息的呈現,任何物體都具有結構和特性。
  • 能量的本質探秘
    按照「四維空間與能量本質」的觀點認為:能量的本質是物理意義上四維空間度量的一個物理量,類似的還有三維空間度量的物理量--動量,以及二維空間度量的物理量--質量等等,它們都是物質在不同維度所表現出來的物質屬性。這種觀點沒有指明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物理量?5、能量是帶質量物體維持或改變運動狀態或空間位置能力的量度。
  • 能量的本質
    如果一個絕對靜止的粒子,即使進行了無數次分解,最終也沒有一個粒子是運動的,那麼,我們可以近似的認為這個絕對靜止的粒子所具有的能量為零(理論上來說,這樣的粒子應當是不存在的,因為最終分解出的粒子一定是基本物質粒子,而基本物質粒子是通過形變後聚合到一起的,基本物質的形變能足以讓基本物質粒子重新獲得宇宙速度)。
  • 為什麼物質轉化能量容易,而能量轉化物質卻非常難?
    但是我們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能量,而讓物質變成能量卻非常容易,比如燃燒煤炭,就會釋放出大量的熱能,供我們取暖,進行工業化生產等。在我們現實世界裡,物質轉變能量每天都可以隨處可見,煤炭燃燃燒,炸彈爆炸還有其它物體的燃燒等。
  • 物質-能量-頻率-波-意識-粒子
    1,愛因斯坦的E=mc²,揭示萬物皆是能量,物質=能量。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不同振頻的能量組成,超出感官外的我們稱之為無形(例如意識,思想,情緒),在感官捕捉範圍之內我們稱之為有形,事實上能量無處不在,只是我們有限的感官主觀地定義了物質和非物質。
  • 「宇宙膨脹」重大新發現,有望揭開暗能量謎團!
    哈勃常量是美國天文學家愛德溫·哈勃研究出來的,它是星系的後退速度和到觀察者距離的比率。換句話說,是一個星系從地球後退的速度比上它到地球的距離。哈勃常量的倒數就被認為是宇宙的年齡。普朗克衛星的測量精度相當高,在它為我們提供的宇宙微波背景圖中,包含了許多與暗物質、普通物質、暗能量有關的信息。測量這些成分的比例,可以幫助宇宙學家推算哈勃常量。2015年,歐洲空間局發射的普朗克探測衛星測量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得到的哈勃常數為 67.74 ± 0.46 [km/s/Mpc] 。
  • 光是物質還是能量?《物道理論》揭示光的本質:動態能量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光是由粒子組成的一種沒有質量的物質,又叫光子。物道理論對物質的定義是可見的並且有質量有重量有體積,但光都不具備,因此不能歸類為物質。光本身肉眼或儀器都無法看到,我們所看到的,只是光反射的物質。比如白天可以看到一片敞亮的世界,是因為地球大氣層充滿了能夠反射光的物質。
  • 什麼是能量?能量是什麼?能量的本質又是什麼?
    生活中存在著無數種類的能量,有熱能,電能,生物能,化學能,核能,光能,風能,機械能,潮汐能等等,但究竟什麼是能量?為什麼同樣是能量卻叫著不同的名字?能量的本質又是什麼呢?能量奧秘無窮什麼是能量?描述運動轉換的量度就是能量,它是人對運動的一種計量,不同的運動形式有著不同的能量形式,能量稱呼,就好像我們一般稱呼分子運動的能量形式為熱能,稱呼原子運動的能量形式為化學能,稱呼電子運動的能量形式為電能,也因為運動離不開物質,所以我們常常根據不同的運動載體命名出不同的能量稱呼,並以此來劃分不同的能量,分別探究這些能量的性質,或者說這些運動形式的一些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