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量說物質是電磁場凝聚,即電磁波由行波(能量)轉化成駐波(物質),反之亦然。
物質既然是能量變化而來,能量又是從哪來的?物質與能量是等效電和磁,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物質和能量也一樣△E=△mC^2。如果您還要往下追問就只能用哥德爾不完備定理解釋了。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產生,旋速產生的是周期性運動,即產生時間,進速產生位移,即產生空間。物質的體積是三維運動的表象,空間是物質運動相對參察者的位移測量值。但要記住一點,運動是要參考系的,也就是說運動只相對參照物才有意義,即時空只相對觀察者才存在。能量轉換成物質後才有時間和空間,才產生宇宙。不要再無知的問宇宙誕生之前是啥樣子了,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病句,是在問時間產生之前的時間。也不要再問大爆炸之前宇宙這麼多物質是怎麼壓縮到一個點內的,物質是能量轉換而來,能量是不佔空間的。
從光子模型可以看到光還是一個自轉速度C,粒子的內稟屬性應該是這個運動產生的,當然,這只是本人提出的猜想。
我曾對維度提出一個猜想,零維的點以光速直線運動產生一維線,垂直於一維再加一個光速運動產生二維平面,垂直於二維再加一個光速度運動產生三維空間。如果按此規律,電子的內稟速度應該是√2C,大於光速,但不是物質運動速度,不違反相對論。
能量(電磁波)應該是二維的,沒有三維形態,沒有質量,只有電磁波進入介質(物質場)中進速減小產生一個旋速,做旋進運動(三維運動),才產生三維屬性(體積和質量),既減少的能量轉換成質量,並佔有空間擁有三維體積,從無形到有形。
現在我教大家如何理解物質是電磁場凝聚,也就是能量(電磁波)是如何轉化成物質(粒子)的。
我們都知道電磁波是互相轉換的電場和磁場向前以光速傳播,大家想過如果電場它不向前傳播,而是原地打轉會怎麼樣?可以這樣這樣想像:你站在電磁波正前方,你看到的是電磁波是什麼樣子?或者你想像一下「啪」的一下把電場拍扁,電磁波成了什麼樣子?是不是看到一個甜甜圈模型的電磁波?像不像地球的電磁場?
當然,這只是個特殊情況,因為電場並不是在一個平面旋轉,一般情況下是在一個球面旋轉,這就導致粒子成球形,沒有極性,如果你加一個強磁場,電場又會在一個平面,這樣粒子就會顯極性,物質就會顯磁性。
電磁波進入物質場中,物質場捕獲電磁波中電場,讓電場圍著原子核旋轉,磁場也跟著電場走,不過兩者總是保持90度夾角,由於原子本身也在旋轉,所以帶著電場做球面運動,磁場自然也是球面運動,所以原子不顯極性,但也有例外,如鐵原子,它的電場就是在一個平面旋轉,導致鐵原子顯極性。
明白了電磁本質就應該知道為什麼找不到磁單極子了吧?磁極必須是兩極同時出現,不可能只存在一半。物質是電磁波凝聚,電子是電場凝聚,球形閃電就是一個超強凝聚的電場。
是不是電磁波與粒子的所有屬性躍於眼前?例如偏振,雙縫實驗都顯而易見了?偏振是只讓一個方向的電場通過,雙縫實驗是電場同時通過了兩條縫。電子也能產生雙縫幹涉是因為電子本來就是凝聚的電場,同時通過雙縫產生幹涉很正場,微觀世界裡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粒子,只有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