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物質並生活在物質世界中,但知道物質本質屬性是什麼嗎?

2020-12-05 時空通訊

要弄清楚物質的本質屬性,首先要弄清什麼是物質。

在哲學範疇,物質是與意識相對應的一個存在。表述為物質是不依賴於意識,又能夠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何為客觀實在?就是你承認不承認,它都在那裡。

在哪裡?就在我們身邊,包括我們自己。

大到宇宙星球星系,中到我們看到的萬事萬物、人獸草木、水和空氣,小到原子質子基本粒子,都屬於物質的範疇,除此之外,光和電磁場也屬於物質的範疇。

物質在我們世界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囊括了宇宙中一切實物和場。

但說到物質的本質,我們不能說一個人的本質,也不能說一根草的本質,或者一兩個星球的本質,二是所有物質都具有的內在本質,就是它們最基本最共性的東西。

這就是小到基本粒子,達到宇宙萬物的根本屬性,是從娘胎裡帶來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你承認它或不承認它,它都在那裡。

那麼,一切物質最根本屬性是什麼呢?就是運動,只有運動才是物質的本質屬性。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運動的物質,而時間和空間就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

我們看到的一個人、一張桌子、一堆牛糞都是物質,乍看起來,一些物質好像沒有運動,但其最小的組成單元都是原子,這些原子永遠在不停的運動,就導致了物質的新生和衰敗,事物的不同變化。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朽的事物,一切都在變。但在事物發生發展的某個過程,為了衡量事物的階段性,我們可以把事物確定為短暫的不變或相似而已,這就是哲學中說的事物具有相對靜止性,任何物質和事物都是在相對靜止和絕對運動中不斷前行,不斷完成量的積累和質的突變的。

在這裡,時空通訊還想說說物質的另外一個屬性,這就是物質的物理屬性~質量。

質量同樣是任何物質擁有的一個根本屬性,由於物質運動的基本屬性,因此物質質量是由運動引起的,因此沒有運動就沒有質量。

我們已經知道任何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而原子是由中子和質子組成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電子和原子核每時每刻都在互動著,這種運動才產生了質量。

光子沒有靜質量,但光子從來也沒有停止運動,因此它是有動質量的。

可以說質量與運動是相互依存的,有運動才有質量,有質量才有物質,質量就是物質,沒有質量就沒有物質。

而質量又有了兩個根本屬性,那就是慣性和對時空的擾動。

慣性是質量的根本屬性,凡有質量的存在就有慣性存在。何謂慣性?準確的表述就是:物體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

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塊石頭,一個星球都有這個屬性。

慣性是物體固有的屬性,主要表現在對其運動狀態變化的一種阻抗程度。比如一塊石頭,其坐落在地上某個地方,沒有任何力加諸其上,它就會保持那種狀態,這就是它的慣性。如果你要移動它或者拋遠它,就必須用力去搬或者使勁扔出。

如果扔出的石頭前方沒有任何力的阻擾,這塊石頭就會一直勻速直線向前飛去,就像現在飛得最遠的人造天體旅行者1號,完全憑著已經形成的慣性速度在飛,太陽加諸其上的引力影響已經很小了,所以它的速度基本不會變化。

但在地球上扔出的這塊石頭,受到地球引力和空氣阻力的影響,很快就會呈拋物線重新掉落到地面上,這是因為地球引力和空氣阻力大於這塊石頭慣性的阻抗程度。

地球圍繞著太陽公轉,也是慣性使然。地球本來是在做著勻速直線運動的,但由於太陽引力改變了它運動的方向,向心力和離心力的平衡,形成了地球公轉軌道。

這就是慣性。慣性大小只有唯一的一個度量,就是質量,質量越大慣性越大,要改變其阻抗力的力度需要越大;反之,質量越小慣性越小,改變其阻抗力的力度就越小。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方面的體驗。實際上,我們在宏觀活動中所有的運動,不管是飛機飛行,還是動車前行汽車奔馳,還是搬運物體,都是在通過力與物體的慣性和地球引力、空氣阻力抗衡。

再來說說質量對時空的擾動,這是質量的有一個基本屬性。是愛因斯坦在牛頓力學基礎上的一個飛躍。

牛頓的質量觀是與時空脫節的,而愛因斯坦認為,凡有質量的地方,時空都會受到擾動,這種擾動是與質量大小成正比,與距離成反比的。

不管是一個粒子,還是一個星球,都會對時空產生擾動。質量對時空的擾動結果,是質量周邊形成時空陷阱和漩渦,表現出來的現象就是萬有引力。這樣就揭示了萬有引力現象的本質是質量對時空的擾動。

萬有引力是四種基本力中最小的力,因此在小物體之間引力表現得很微弱,難以度量;在大天體之間就表現就比較明顯了。

萬有引力相互作用的大小,同樣遵循以作用雙方質量乘積成正比,距離平方成反比的規律,其計算公式為:F=GMm/r^2

即萬有引力等於引力常量與引力作用物體質量的乘積,除以它們之間距離平方。公式中的M和m代表發生引力之間的大小物體(天體),G為引力常量,其值約為6.67×10^-11N·m^2/kg^2。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質的質量屬性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物理屬性,是物質量的度量,它不同於重量。

重量是物質對重力大小的反應,是受引力作用向下的一種標度,不同重力條件下物質有不同的重量,比如在地球上1公斤的東西到了月球只有1/6公斤;而質量是物質量的度量,這種度量在任何條件下都是不變的,質量用天平計量,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黃金在任何重力條件下都是一樣的,天平兩邊都是同等的,到了月球或哪個星球都一樣。

質量是守恆的,在化學反應中,物質做出改變,但質量不會減少也不會增加。

物體質量還是其所含能量得度量。愛因斯坦提出了偉大的質能方程,揭示了物質質量和能量的關係。

這個關係的表示式為:E=MC^2。其中E為能量,M為質量,C為光速。

這個公式還揭示了質量和能量可以轉換,質量和能量是等價等效的,物質蘊含的能量是巨大的,根據公式計算,1克物質中蘊含的能量有90000000000KJ。

但要激發出物質中的全部能量是極端困難的,目前人類已經掌握的最高級能量轉化技術是核聚變,這種方式的能量轉換率可以達到0.7%,也就是1克物質中能夠轉化出7毫克的能量,即便如此,我們看到了氫彈爆炸的威力,這個威力就已經十分驚人了。

但核聚變的可控性還在研發中,因此還無法服務社會。可控核聚變的突破和商業化運行,將完全緩解目前人類遇到的能源危機,人類文明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理論上最完美的質能轉換是反物質與正物質的湮滅。反物質遇到正物質就會在瞬間湮滅,湮滅的過程就是釋放出物質100%的能量。

這樣1克反物質與1克正物質撞在一起就會產生出180000000000KJ能量。這個反物質可不管是遇到了金子還是棉花,都一樣完全釋放出同等質量的全部能量,金子和棉花在質能上是等價的。

這個能量有多大呢?相當於43000噸黃色炸藥的威力,也就是約3顆多廣島原子彈同時爆炸的威力。這就是2克質量所蘊含的能量。

說了這麼多,我想該把物質的基本屬性說明白了吧?

再梳理一下,物質的本質屬性就是運動,沒有不運動的物質;物質的運動產生了質量,而質量的本質是慣性和對時空的擾動;質量是守恆的,質量又是能量的度量,因此質能可以轉換,質能守恆。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感謝粉絲朋友們一直以來的關注支持與厚愛。

原創版權,未經作者許可的任何轉載與內容引用均視為侵權抄襲,將受到法律責任追究。

相關焦點

  • 科學探索:物質屬性的根源。
    假若沒有多樣的物質,人類就無法製造出多彩的世界。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宇宙中擁有多樣的物質?又是什麼賦予了物質不同的屬性?比如,水的柔韌、溫涼、流動等特性,火的光亮、熾熱等特點,鋼的堅硬,木的柔韌等屬性。
  •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火是什麼物質?它的分子式又是什麼?
    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火也是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現象,那麼我們相信它肯定是由某一種物質構成的。組成世界的物質千千萬,但它們能燃燒的火焰卻都是雷同的,它們都是由同一種物質構成的嗎?組成這個世界的物質種類費曼在他的著作《費曼物理講義》中有一個有趣的假設,假如地球發生某種大災難,所有的科學知識都丟了,只有一句話能傳給下一代,那麼如何用最少的詞彙來表達最多的信息呢?
  • 所有物質的本質!
    萬物本質一切的基礎,核電站為什麼會產生這麼大的能量?能量構成了一切,在我們的生活中所接觸的一切物質都是物質,所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氣,甚至我們自身,都是由物質組成的!而質量是物質的唯一屬性,但是其實物質的本身就是能量,看不見摸不著但卻無處不在的能量,生命的維持需要能量,汽車運動需要能量。
  • 能量與物質的本質是什麼?
    有人說宇宙的組成應該是:時間、空間、物質、能量。其實他們不是一個層級的事物。是能量創造了時間、空間和物質。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其實是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當然更沒有物質了。那有什麼呢?只有一個點。這個點多大呢?這個點其實根本就沒有體積,因為當時還沒有三維空間。那用什麼代替這個點的存在呢?答案是能量。而且是能量最基本的形式:熱能。
  • 宇宙中的物質在本質上是穩定的嗎?
    我們已經知道,大量的粒子(包括基本粒子和複合粒子)都是不穩定的,但至少到目前為止,仍有一些粒子看起來是穩定的——就我們已經能夠測量的精度而言。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從根本上就不穩定的宇宙中,又將意味著什麼?  認為任何形式的物質都不穩定的觀點,實際上可以說相對新穎:科學家到19世紀末才提出了這種假說,作為放射性的必要解釋。含有某些元素(鐳、氡、鈾等)的物質似乎會自發地產生能量,就好像它們是由某種內在的引擎提供能量似的。
  • 反物質和暗物質和我們常見的物質有什麼不同?
    我們在平時經常會聽到反物質,暗物質,暗能量等詞彙,這些其實都是物理學中的概念。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又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般物質有什麼關係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 揭開物質與能量的本質
    也不要再問大爆炸之前宇宙這麼多物質是怎麼壓縮到一個點內的,物質是能量轉換而來,能量是不佔空間的。從光子模型可以看到光還是一個自轉速度C,粒子的內稟屬性應該是這個運動產生的,當然,這只是本人提出的猜想。如果按此規律,電子的內稟速度應該是√2C,大於光速,但不是物質運動速度,不違反相對論。能量(電磁波)應該是二維的,沒有三維形態,沒有質量,只有電磁波進入介質(物質場)中進速減小產生一個旋速,做旋進運動(三維運動),才產生三維屬性(體積和質量),既減少的能量轉換成質量,並佔有空間擁有三維體積,從無形到有形。
  • 能量是宇宙的本質,能量的遲滯幻化出觀察者眼中的物質世界
    我們信奉「眼見為實」,我們眼中的物質世界被認為是客觀存在的。現代科學已認識到物質可以無限可分,但物質分割到原子以下就進入了微觀世界。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有很大的不同,微觀粒子具有疊加態可以同時處於不同位置。微觀粒子的行為是不確定的,要用波函數進行描述。 波粒二象性指的是所有的粒子不僅表現出粒子的特性,同時也表現出波的特性,是微觀粒子的基本屬性之一。
  • 世界是由什麼物質構成的?
    我們的肉眼看到的這個物質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呢?首先我們知道這個肉眼看到的最大和最小物體的範圍:大看到星球小看到分子細胞,這是一般的普通人或常人看到的物質或物體形狀。那麼,再高一點層次上,也就是說如來這個層次上的佛道神人,看見這個世界的同時,也都發現了兩種物質。
  • 物質燃燒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燃燒現象,本質上是兩種或者多種物質之間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從而導致的劇烈發光發熱現象,期間伴隨著化學鍵的斷裂和重組。於是拉瓦錫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解釋,認為物質的燃燒是可燃物與助燃物結合的結果,他把空氣中的助燃物稱作氧氣,同時測定了氧氣在空氣中的佔比,然後把空氣中剩餘的氣體稱作氮氣,並於1777年9月5日向法國科學院提交了劃時代的著作《燃燒概論》。
  • 宇宙中的暗物質和暗能量是什麼
    要知道什麼是暗能量?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暗物質.科學家認為暗物質就是不與現觀察到、發現的物質發生相互作用,但是卻可以觀察引力來判斷他們的存在,就是說暗物質其實是與引力相互作用的,這是為什麼?那麼相對論能解釋嗎?相對論裡愛因斯坦認為引力是時空彎曲造成的,時空為什麼會彎曲,因為有質量的存在,是質量造成了時空彎曲,因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建立在牛頓力學的基礎上,但也拋棄了牛頓力學的一些基礎。在相對論的框架裡還是離不開物質的質量。不管引力是因為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還是時空彎曲,都離不開物質的基礎屬性"質量.
  • 原始黑洞或能揭示暗物質本質,暗物質的物理性質是什麼?
    太陽繞銀河系中間轉,轉一圈需要2.3億年,所以你這輩子都不可能繞銀河系轉一圈了。我們知道,人造衛星繞地球轉,離地球越近的時候速度越快,離地球越遠的時候速度要慢下來。如果衛星在離地球很遠的地方仍然保持高速,它肯定會跑出地球,飛進太陽系。
  • 構成我們的物質到底是什麼
    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至少在1800年的時間中被當成是構成自然界的全部,不管拿到什麼東西,你會發現這些所有的組成成分都是由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構成。 但大自然並不是用這種方式組成所有的物質,當然現在的我們也都知道,這並不是最基本的物質組成。 分子是由原子組成,每個原子都包含非常小的原子核,和圍繞著原子核旋轉的電子。
  • 什麼是物質?物質是如何產生的?
    物質是什麼?物質是如何產生的?為什麼會這樣產生?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往往最難回答,讓我們一步一步來闡明這個問題。你是由什麼做的?你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基本粒子構成的。但是如果說基本粒子是最小的存在,那麼基本粒子又是有什麼構成的呢?
  • 反物質和暗物質到底是啥玩意,它們真的存在於我們的世界嗎?
    許多人對反物質和暗物質概念很模糊,總把他們搞混了。事實上他們完全不是一碼事,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事物。那麼它們到底真的存在於我們這個世界嗎?下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先說說反物質。顧名思義,反物質就是反的東西,假定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正」的,那麼「反」的就是與我們生活「正」的相反的,如反電子、反質子、反原子,以及由這些反原子組成的反物質,如反人、反地球等等。但這些反物質遇到正物質的時候,就會湮滅,在湮滅中爆發出巨大能量。
  • 唯物主義說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又是由什麼組成?宇宙爆炸!
    唯物主義說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又是由什麼組成?宇宙爆炸!首先,唯物主義說世界是物質組成的,這裡的「物質」並不僅僅代表我們平時看到的東西,是一種「客觀存在性」,是不以人類的意志為轉移的存在!那麼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 反物質和暗物質是一回事嗎?它們的作用是什麼?
    我們在平時經常會聽到反物質,暗物質,暗能量等詞彙,這些其實都是物理學中的概念。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又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般物質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宇宙大爆炸如果這個事情要進入溯源的話,那其實需要追溯到宇宙的起源。
  • 基本物質
    基本物質,從文字上我們就應該明白,所謂基本至少是最基礎的本質,科學技術是發現基礎和本質的關鍵性工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基礎與本質必然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基本物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產生相應的變化是很自然的,也是很必要的,如果沒有這種相應的變化,說明科學技術沒有根本性的發展和進步。
  • 六 運動不是物質的自然屬性
    六 運動不是物質的自然屬性 能量就是運動的量,一切具體的物質都是運動的載體,所以一切具體的物質也是能量的載體。因為在我們日常的主觀認知中,一切運動都是具體物質的運動,所以人們普遍認為,運動是物質的自然屬性。 然而,人們普遍認為運動是物質的自然屬性,這種思想理念值得商榷、值得討論。
  • 聽說過暗物質,知道暗暈啥樣嗎?
    提起暗物質很多人並不陌生,不過,你知道暗物質暈長啥樣嗎?北京時間2020年9月3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了國家天文臺王傑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的一項重要理論發現。圖為藝術家對宇宙中具有不同質量的暗暈的想像圖。(喻京川繪製)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其物質屬性和組成恆星、行星以及我們人類世界的普通物質截然不同。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