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物質

2020-10-18 bd8mo

  基本物質是人類一直在試圖確定的基礎性難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基本物質」也越來越細微,但是卻越來越模糊。

  基本物質,從文字上我們就應該明白,所謂基本至少是最基礎的本質,科學技術是發現基礎和本質的關鍵性工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基礎與本質必然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基本物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產生相應的變化是很自然的,也是很必要的,如果沒有這種相應的變化,說明科學技術沒有根本性的發展和進步。有這樣的相應變化就有人站出來想反對「基本物質」必須由科學技術水平來確定,想用以取而代之的卻是一些人為的假設和猜想。假設和猜想必然是千千萬萬種的,而且是似是而非的、無法不確定的,種類也必然遠遠超出兩種。

  首先我們以「夸克」為例說說基本物質。所謂的「夸克」是有很多種類的細微物質,而且各種「夸克」質量、電性、電量都不相同,質量卻遠遠大於正電子和負電子,將「夸克」確定為基本物質顯然是極不科學的行為。最穩定、最微小這兩個基本條件「夸克」都不具備。將「夸克」確定為「基本物質就好像將敲碎物體的碎塊當成組成物體的基本物質。因此將「夸克」確定為基本物質是極為滑稽的。

  其次是一些人以「量子」或「光子」為基本物質,這些人可以說連「量子」、「光子」到底是什麼都不知道,「量子」、「光子」都是人為定義的能量的最小元素,能量有來源是什麼?物質是產生能量的基礎,物質的基本屬性是產生一切能量的先決條件,物質的基本屬性實際上已經現時人類的認識所模糊了的,將物質產生的各種現象直接當成了物質的基本屬性是目前的各種理論的普遍現象,幾乎沒有任何例外。

  量子、光子連現象都談不上,都是為了解釋自己的認識而人為定義,說是定義的要好聽點,實質上就是編造的,是因為自己的科學技術能力所限而不得不編造,實際上就是不想承認自己面對大自然的無知與無能。光子、量子都是能量元素概念,顯然並非是什麼物質,基本物質就更離譜了。

  那麼,目前可以確認為基本物質的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實際上在前面對比的過程中已經間接地指出來了,那就是正電子和負電子,正負電子決定了一切物質物體的屬性,更決定了一切自然現象的產生及其表現形式,都有相對穩定的存在形式和穩定的質量和穩定的電性,而且質量也是目前的科學技術確認為最小的,已經具備了「基本」的所有條件。要說基本物質的話顯然只有正電子與負電子才是正確有效的,當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正、負電子也可能會被未來的科學技術繼續細分為更小的什麼粒子,這也只是一種假設,能否實現得看正電子、負電子是否願意被人類的科學技術繼續細分。正負電子結合人類已經做到了,可是人類對少數正電子與少數負電子的結合體認識還遠遠不足,原因很簡單,正、負電子的結合體往往是極細微的中性物質體,人類目前的科學技術還不足以有效地進行觀測。

  當我認識到正、負電子是基本物質時,我對自然的各種現象的認識就產生了非常有效的變化,發現了很多前所未有的現象,同時也預知了很多現象的產生並用實際的物理實驗進行了驗證,此前的物理學能夠解釋和無法解釋的現象也迎刃而解,包括力學、電學、光學等等自然科學甚至於哲學社會科學難題都可以有效地化解開,似乎沒有什麼難題可解,只有科學技術的發展才是人類活動的真正難題。

  科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基本物質」定義問題,要確認基本物質必須首先搞清楚基本物質應該有什麼基本屬性,只有用科學技術排除一切假設和猜想才能真正推動人類的科學文明和社會文明,人類才能取得統一的正確的認識,人類活動的矛盾就會大大的化解。基本物質的認識決定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決定了人類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認識,或對人類自身的認識,各種認識是否統一是產生矛盾與否的關鍵因素,可以說人類活動的一切矛盾都是對自然的認識無法統一造成的。

相關焦點

  • 物質的基本認識、物質的分類、物質的變化
    初中階段,學生對物質及這個物質世界,要有一定的認識。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宏觀層面,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微觀層面看,很多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一些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還有一些物質是由離子構成的。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是運動的、是變化的。
  • 物質世界的基本圖像
    第一篇 萬物之理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基本規律的一門基礎學科,是嚴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描繪了物質世界的一幅完整的圖象,它揭示出各種運動形態的相互聯繫與相互轉化,充分體現了世界的物質性與物質世界的統一性。
  • 基本粒子真的是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微粒嗎?
    基本粒子真的是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微粒嗎?可是,在物質的微觀世界裡,芝麻卻簡直大得無法比擬。芝麻由無數個細胞組成,細胞又由無數個分子組成,分子又由原子組成。20世紀初,人們發現原子是由電子和原子核組成的。原子很小,原子核更是微乎其微。如果說,一個原子像一座十層高樓那樣大的話,那麼原子核只有一粒豆子那樣小。而且,原子核還可以分成更小的「小不點兒」。這些「小不點兒」都屬於原子世界的「居民」,種類很多。
  • 汙水廠的基本理論(三)-物質不滅
    (二)水往低處流》     對於哲學來說,物質不滅是最基本的內容之一,物質不僅從數量上說是不滅的,它從質量上說也是不滅的。物質本身具有不斷轉化的能力和條件。任何個別事物都不是從「無」中產生的,而是從它物轉化而來的事物的滅亡也並非變為「烏有」,而是轉化別的物質形態。可以說世界正是因為這條基本原理而存在的,所以在汙水廠的運行中也是同樣適用的,但是在很多時候,汙水廠的管理人員往往忘記了這條最基本的原理。公眾號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下物質不滅在汙水廠中的應用。
  • 宇宙萬物千姿百態,什麼是最基本的物質呢?
    但這種能量和物質的存在已經確切無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不是暗物質暗能量是宇宙的基本物質呢?如果不是,那又如何解釋宇宙的命運和歸宿都取決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較量呢?因此,我們按照宇宙中可見物質元素豐度來定的話,是不是氫和氦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物質呢?
  • 基本物質的相互作用圖解(1)——初級作用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基本物質,我的基本物質是現代科學技術條件下的最小物質微粒,即正電子、負電子,統稱電子。正電子與負電子、正電子與正電子、負電子與負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隨著距離的減小而增強的,這與兩種電子的物理尺寸在直接關係,即相互作用的輻射面會隨著距離的變化而產生相應的變化,這種變化無論宏觀上與微觀上的物質相互作用都是嚴格遵循的。
  • 袁燦倫重建《新量子力學》(十三)場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
    作者按層層剝開物質,最後是波動的場。由《新量子力學》得出一個最終結論:場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物質、場、能量和力之間存在著互生的統一關係。以上的討論還可知,物質具有波動性,波動的是廣義場(以下簡稱場),量子就是場的波包,故可得出如下重要結論:1、場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物質有四種基本相互作用,每一種作用都是由相應的物質產生,它們是基本的場。
  • 基本物質的相互作用圖解(4)——同性的複合作用
    很多自然現象都是基本物質複雜複合作用,複合作用往往被很多人簡單地定義為基本屬性,現象與屬性不分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其產生的根本原因。被當成屬性的現象有慣性、萬有引力、電磁力、核力。這些所謂的屬性背後都有產生的根本原因——基本物質複雜的複合作用。  再怎樣的複雜的複合作用都離不開最簡單的基本物質相互作用,但是我們必須循序漸進進認識複雜的複合作用。
  • 基本物質的相互作用圖解(3)——遠、近複合作用
    基本物質的複合作用有很多種情況,有動態與靜態、遠與近、直接與間接,前一章節我只談了靜態的複合作用,本章節要談的是基本物質的遠與近複合作用。  所謂複合作用必然是兩個以上基本物質結合後的對外作用。本文重點分析兩個異性基本物質結合後的對外作用。
  • 組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質,你了解嗎?
    今天就來給你講一講組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質!在科技的發展下,科學家已經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組成世界最基本的結構:分子結構。而今天,我們就來講上一講!原子結構分子更小還有剛才我說的原子,原子是化學反應中的最小粒子(這個世界)(註:(particle)指能夠以自由狀態存在的最小物質組分。
  • 認知世界的兩種基本方式:物質思維與關係思維
    以極微觀的觀察視角來研究物質,那麼物質內部要素的作用性就會凸顯,而物質外在的整體性質則會淡化,而以極宏觀的觀察視角來研究物質,則任何物質的不變性和恆常性都將被打破,組成物質的子元素間的運動關聯在一個更長遠的尺度上將變得不再穩定,其元素間的聯繫性將不斷變化,乃至解體重組,例如重粒子的衰變、輕粒子的聚變等。
  • 基本物質的相互作用圖解(2)——簡單複合作用
    基本物質對外作用的基本形式我們已經作了相關的圖示描述,其描述是對外的靜態作用的描述。在此文我們同樣對基本物質靜態作用的描述,但是這裡描述的是相互作用,即兩個不同或相同的基本物質間的相互作用的描述。我們將正電子對外作用示圖與負電子對外作用示圖靠近,我們會發現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複合現象——經典電力場線。
  • 我的物質基理(24)——觀測感知的基本元素
    基本物質不僅是組成一切自然事物的基礎,更是建立一切觀測感知的基本元素,可以說基本物質的基本屬性決定了包括人類活動的一切大自然活動。本文專門討論觀測與感知。  什麼是感知元素?首先我們要充分了解各種感知信息是怎樣獲得的,無論是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或觀測儀器產生各種感知信息都是完全相同的基本原理。這聽起來似乎很玄乎。
  • 2019中考化學重點: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下列關於原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構成一切物質的微粒B.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 C.原子的質量、體積都很小D.原子中原子核的體積極小,但所佔原子的質量很大 2.在原子轉變為離子後,一定發生改變的是() A.原子總數B.質子總數C.中子總數D.電子總數
  • 宇宙物質憑空產生,不符合能量守恆物質不滅的基本物理規律嗎?
    能量守恆物質不滅是這個世界的基本規律。質量守恆定律是俄國科學家羅蒙諾索夫於1756年最早發現的。他的化學實驗發現,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一直到了大爆炸那一刻以後,才有了我們這個世界的時空物質,我們這個世界的理論才開始生效。在我們這個世界沒有誕生之前,怎麼能用我們這個世界的理論去解釋還沒有世界時候的事呢?所以,我們這個世界是憑空產生還是不憑空產生我們現在無法知道,也許永遠不會知道,我們知道的只能從產生這個世界的那一刻開始。
  • 或許意識是物質基本性質 遍布宇宙
    相反,根據泛心論,意識在宇宙中無處不在,是宇宙的一個基本特徵。這並不意味著一切都是有意識的。該理論的基本原則是,現實的基本組分(可能是電子和夸克)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簡單形式的體驗;而人類或動物大腦中非常複雜的體驗,是從大腦最基本組分的體驗中以某種方式衍生出來的。可能很重要的一點是澄清一下我所說的「意識」(consciousness),因為這個詞實際上很模糊。
  • 科學家發現宇宙第五種基本力:可能連接暗物質世界
    Krasznahorkay對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X17可能是一個將我們的可見世界和暗物質聯繫起來的粒子。」根據當前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宇宙中的一切物質都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這些基本粒子可以分為三大類:構成物質的費米子(包括夸克和輕子)、傳遞相互作用的規範玻色子(如光子)以及賦予基本粒子質量的希格斯(Higgs)粒子。所有基本粒子都由四種基本力控制。但是,越來越多的實驗結果顯示,當前的標準模型是存在問題的。
  • 2020年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世界是統一的物質世界
    1.世界的本質問題是哲學必須回答的重大問題  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①是物質和意識哪個是本原、哪個是第一性的問題。
  • 中考化學基本概念與原理複習: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中考化學基本概念與原理複習: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主要考點: 1. 了解:分子、原子、離子、元素的概念、區別、聯繫;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分子)質量 ① 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粒子。 分子構成的物質:共價化合物(如:水、酒精、二氧化碳等);大部分非金屬單質(如:氫氣、氧氣、氮氣、硫等)    原子構成的物質:金剛石、石墨、單晶矽;稀有氣體;金屬單質    離子構成的物質:離子化合物(如氯化鈉、氫氧化鈣等) 註:(1)單一的離子是不能夠形成物質的。
  • 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是什麼?為什麼至今還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至於為什麼會留下一個正物質粒子,目前也沒搞清楚。不過,如今構成世界的這些粒子,都是當時的倖存者。 因此,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就是這些基本粒子。那都有哪些基本粒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