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粒子真的是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微粒嗎?

2020-11-23 新華網客戶端

基本粒子真的是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微粒嗎?

2018-02-21 11:21  來源: 十萬個為什麼

人們常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來比喻芝麻之小。可是,在物質的微觀世界裡,芝麻卻簡直大得無法比擬。芝麻由無數個細胞組成,細胞又由無數個分子組成,分子又由原子組成。

20世紀初,人們發現原子是由電子和原子核組成的。原子很小,原子核更是微乎其微。如果說,一個原子像一座十層高樓那樣大的話,那麼原子核只有一粒豆子那樣小。而且,原子核還可以分成更小的「小不點兒」。

這些「小不點兒」都屬於原子世界的「居民」,種類很多。起初,人們只發現了電子、光子、質子、中子四種。後來,又發現了正電子、中微子、介子、超子、變子等,統稱為「基本粒子」。1972年,我國髙能物理研究所云南宇宙線觀測站,在宇宙線中發現一種新的重質量荷電粒子。1974年秋,美籍華裔物埋學家丁輦中教授為首的實驗小組,發現一種新的重光子,命名為J粒子。在1979年,丁肇中再接再厲,又發現了一種新的重要的基本粒子——膠子。據統計,目前已發現的基本粒子近300種,而且還在不斷發現之中。

 

 

在基本粒子的家族中,要算質子和中子比較大,它們的直徑約為十萬億分之一釐米。別的基本粒子,就要小得多了。例如,一千八百三十六個電子的總質量只相當於一個質子;而一個中微子或反中微子,只有一個電子質量的萬分之一。有趣的是,光子的靜止質量竟等於零。質量最大的是超子,超過質子質量的340倍,所以叫做「超子」。不過,超子的壽命很短,一般只能「活」一百億分之一秒。介子的名稱來源也很有趣,就是說它的質量是介於電子和質子間的基本粒子。介子的「兄弟」很多,有的帶正電,有的帶負電,有的不帶電,它也有打進原子核,引起核反應的本領。

人們還發現,這些基本粒子,竟能互相變來變去。就拿電子和正電子來說,它倆長得一樣大,質量也一樣,帶著同樣多的電荷——只是電荷的正負相反。它倆遇在一起,可以變成兩個光子。當反質子和質子相接近時,兩者都會喪失電荷變成中性的反中子。1960年3月,我國物理學家王淦昌教授在第九屆國際髙能物理學會議上,報告了他發現的新的基本粒子——反西格馬負超子。這種負超子可以衰變成一個反中子和一個帶正電的介子。這就是說,這些原子世界的小「居民」彼此間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相互聯繫、變化著的。

基本粒子,是不是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微粒了呢?其實,真正的「基本」粒子是不存在的。物質是無限可分的,任何「基本」粒子都還可以一分為二。

現在,人們提出了許多關於基本粒子的理論。如我國科學工作者提出了「層子模型、日本著名物理學家坂田昌一提出了「坂田模型」等。

儘管原子世界的「居民們」是那麼微小,那麼難以捉摸,然而高能物理工作者們正在,繼續探索,努力揭開微觀世界的種種奧秘。

 

作者: 葉永烈   [責任編輯: 呂芮光]

相關焦點

  • 物質世界的基本圖像
    第一篇 萬物之理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基本規律的一門基礎學科,是嚴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學描繪了物質世界的一幅完整的圖象,它揭示出各種運動形態的相互聯繫與相互轉化,充分體現了世界的物質性與物質世界的統一性。
  • 構成世界的62種「基本粒子」
    前幾日天縱君(SKYLABS)正好看到了張首晟教授的一個講座錄像,張教授從一個微觀粒子的屬性推出和解釋了很多宏觀世界中的特別現象,這種觀察世界的方式,其實就是「基本粒子」的思路。我們知道世界是由物質和元素構成的,而基本粒子是指人們所認知的構成物質的最小最基本的單位,即在不改變物質屬性的前提下的最小體積物質。
  • 所有最小的粒子真的是基本粒子嗎?
    越來越小的距離尺度揭示了更基本的自然觀,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理解和描述最小的尺度,我們就能理解最大的尺度。從根本上說,宇宙究竟是由什麼構成的?有沒有可能存在最小的基本粒子,或者一組基本粒子,我們既可以用它來建造我們整個宇宙的所有東西,又永遠不能被分割成更小的東西?
  • 2019中考化學重點: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
    3.能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 A.氫原子B.氧原子C.水分子D.水原子 4.將點燃的硫伸入到盛滿氧氣的集氣瓶中,同時蓋嚴瓶蓋,假如氧氣和硫剛好完全反應,則集氣瓶裡所得的氣體物質是() A.由原子構成B.由離子構成C.由不同種分子構成D.由同種分子構成 5.在原子中() A.原子核佔很大的體積B.電子有時不運動
  • 什麼是基本粒子?
    什麼是基本粒子?可是,在物質的微觀世界裡,芝麻卻簡直大得無法比擬。芝麻由無數個細胞組成,細胞又由無數個分子組成,分子又由原子組成。20世紀初,人們發現原子是由電子和原子核組成的。原子很小,原子核更是微乎其微。如果說,一個原子像一座10層高樓那樣大的話,那麼原子核只有一粒豆子那樣小。而且,原子核還可以分成更小的「小不點兒」。這些「小不點兒」都屬於原子世界的「居民」,種類很多。
  • 什麼是構成我們世界最基本的物質微粒
    人類一直探求世界的本源,從化學中的分子,到物理學中的原子,再到核物理學中的原子核、質子和中子。可是這些都還不是世界的本源。那麼世界的本源粒子到底是什麼呢?粒子標準模型理論表明,基本粒子分為夸克、輕子和規範玻色子下面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這些粒子。一、夸克夸克有6味,即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夸克,頂夸克,底夸克。每味又有紅、藍、綠三色,一共18種夸克。(加上它們的反粒子一共36種)。
  • 精神世界的基本粒子——文字
    我們生活的世界,包含兩個部分: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從而派生出了人類的兩大哲學:唯物主義哲學和唯心主義哲學。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本質區別就是: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精神決定物質!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爭論千年,至今不止!目前差不多只有中國信奉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哲學。
  • 最新理論,組成黑洞的物質是最基本粒子嗎?以及計算黑洞能量極限
    如果組成黑洞的物質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那麼由黑洞散發出來的立場將不會存在能量粒子,因為最為微小的能量粒子的核心同樣也是宇宙間的最基本粒子只不過攜帶的能量有些多而已,在能量粒子被由宇宙最基本粒子組成的黑洞吞噬之後能量粒子攜帶的能量將會被完全剝奪掉,也就不會有能量粒子被黑洞發射出去,
  • 組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質,你了解嗎?
    今天就來給你講一講組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質!在科技的發展下,科學家已經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組成世界最基本的結構:分子結構。而今天,我們就來講上一講!當然有,只不過現在人類觀察到的還有限,世界對人類來說無窮大,探索不會停歇。下期我會給你講。
  • 它真的是最基本的物質組成基元嗎?
    弦理論宣揚的是,如果能夠以遠超目前所具備的檢驗能力和精度去檢驗標準模型中假設的點狀粒子,我們將看到,每個粒子都是單獨的一根或一圈細細的振蕩著的「線」或者「圈」,它的大小尺度為普朗克長度,大約是原子核的一萬億億分之一(小數點後面跟19個零)。正因為弦是如此之小,所以在當今沒有任何實驗能夠揭示弦的本性:弦是否真的不再可分了?它真的是構成物質最基本的基元嗎?
  • 領略微觀粒子世界的奧妙,明了原子結構的基本組成
    自然界所有物質,例如空氣和水,食物和棉布,煤炭和石油,鋼鐵和銅、鋁、人工合成的纖維、塑料等等,種類繁多。但是它們有其共同特性,就是由保持該物質物理化學特性的最小單元即分子所組成。分子又可以再細分,系由原子構成。
  • 電子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發現的基本粒子
    古代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認為世界萬物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最後一種不可分割的物資微粒。化學家道爾頓說每種化學元素都有它對應的原子,原子是最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在發現電子之前,人們認為原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
  • 基本粒子有多小?
    (© NASA & Wikimedia Commons)當你取任何數量的物質時,不管它多大或多小,構成它的只有兩個選項:要麼它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物質,要麼它是真正基本且不可分割的。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都認為原子是基本的,最小的實體,原子的希臘語是「ἄτομος」,譯為「不可切分的」。
  • 基本粒子的排序與平行世界的存在模式
    而對於每一個科學研究者來說,最重要的研究動力,則是來源於對物質基本粒子的屬性探知。因為基本粒子的屬性,關係到一切微觀與宏觀世界的存在與運行原理。在過去,我已經描述過有關基本粒子形成的基本原理與存在屬性,而此文我所要重點講述的是,有關於基本粒子排序與平行世界的存在模式,以及粒子,生命與世界之間的關聯問題。
  • 什麼是粒子,組成萬物的基本粒子又是什麼
    它們是不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組成萬物的最基本的粒子是什麼呢?有沒有最小的粒子?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粒子,粒子的定義是什麼。粒子(particle),是指能夠以自由狀態存在的最小物質組成部分。最早發現的粒子是原子、電子和質子。在1932年人們又發現中子,確認原子是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 基本粒子還能繼續分割嗎?
    物質的基本組成是原子,而原子又能分為原子核和電子,原子核還能繼續分為質子和中子(除了氕核之外),質子和中子又能進一步分為夸克和膠子。一直以來,物理學家不斷把粒子分成更小粒子,直至最小的尺寸,以尋找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 是否存在最小的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就是最小的意思,也是不可切分的意思。這個問題換個問法就是物質能否無限分割,這個與科學水平有關,基本粒子的層次大小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原子模型上面對基本粒子歷史作了簡單介紹,下面正式回答一下:按照量子力學,物質不能無限分割,理論上認為普朗克長度是最小的尺寸,其大小為1.616229(38)x10^-35米,任何小於普朗克長度的尺寸都是沒有意義的。
  • 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基本粒子」的大小的?
    從宏觀尺度到亞原子尺度,基本粒子的尺寸對複合材料結構尺寸的影響很小。在最基本的層面上,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把物質分成更小的塊,然後再把小塊分成更小的塊,以此類推,直到不能再分為止。當達到極限時,就獲得了最基本的粒子。問題是我們如何知道是否達到了極限?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科學家認為原子是最基本的粒子。今天,我們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可以分裂成質子和中子,而質子和中子又可以進一步為夸克和膠子。我們許多人都想知道,是否有一天夸克和膠子也會進一步分裂,它們的極限在哪?
  • 解釋:基本粒子是什麼?
    當我們能夠用越來越強大的顯微鏡觀察世界時,自然會想知道這些物體是由什麼組成的。我們相信我們已經發現了一些這樣的物體:亞原子粒子,或者沒有尺寸的基本粒子,它們不可能有亞結構。我們現在試圖解釋這些粒子的性質,並努力展示這些粒子如何被用來解釋宇宙的內容。有兩種類型的基本粒子:物質粒子,其中一些結合在一起產生我們周圍的世界,和力粒子-其中之一,光子,負責電磁輻射。
  • 宇宙最基本的粒子
    據說用特殊裝置轟擊中子,可以使中子中的一個下夸克擠出一團物質叫:w玻色子,w玻色子隨即立即衰變成1個電子和1個反電子。  中子udd就變成了質子uud。  用等式表示:中子udd=質子uud+w玻色子(1個負電子+1個正電子)。  我們都知道電子與氫原子中的質子相比較,電子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