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基本粒子?

2020-11-23 新華網客戶端

什麼是基本粒子?

2017-10-16 14:56 來源: 十萬個為什麼

人們常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來比喻芝麻之小。可是,在物質的微觀世界裡,芝麻卻簡直大得無法比擬。芝麻由無數個細胞組成,細胞又由無數個分子組成,分子又由原子組成。

20世紀初,人們發現原子是由電子和原子核組成的。原子很小,原子核更是微乎其微。如果說,一個原子像一座10層高樓那樣大的話,那麼原子核只有一粒豆子那樣小。而且,原子核還可以分成更小的「小不點兒」。

這些「小不點兒」都屬於原子世界的「居民」,種類很多。起初,人們只發現了電子、光子、質子、中子四種。後來,又發現了正電子、中微子、介子、超子、變子等,統稱為「基本粒子」。1972年,我國髙能物理研究所云南宇宙線觀測站,在宇宙線中發現一種新的重質量荷電粒子。1974年秋,美籍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為首的實驗小組,發現一種新的重光子,命名為J粒子。在1979年,丁肇中再接再厲,又發現了一種新的重要的基本粒子——膠子。據統計,目前已發現的基本粒子近300種,而且還在不斷發現之中。

 

 

在基本粒子的家族中,要算質子和中子比較大,它們的直徑約為十萬億分之一釐米。別的基本粒子,就要小得多了。例如,1836個電子的總質量只相當於一個質子;而一個中微子或反中微子,只有一個電子質量的萬分之一。有趣的是,光子的靜止質量竟等於零。質量最大的是超子,超過質子質量的340倍,所以叫做「超子」。不過,超子的壽命很短,一般只能「活」一百億分之一秒。介子的名稱來源也很有趣,就是說它的質量是介於電子和質子間的基本粒子。介子的「兄弟」很多,有的帶正電,有的帶負電,有的不帶電,它也有打進原子核,引起核反應的本領。

人們還發現,這些基本粒子,竟能互相變來變去。就拿電子和正電子來說,它倆長得一樣大,質量也一樣,帶著同樣多的電荷——只是電荷的正負相反。它倆遇在一起,可以變成兩個光子。當反質子和質子相接近時,兩者都會喪失電荷變成中性的反中子。1960年3月,我國物理學家王淦昌教授在第九屆國際髙能物理學會議上,報告了他發現的新的基本粒子——反西格馬負超子。這種負超子可以衰變成一個反中子和一個帶正電的介子。這就是說,這些原子世界的小「居民」彼此間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相互聯繫、變化著的。

基本粒子,是不是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微粒了呢?其實,真正的「基本」粒子是不存在的。物質是無限可分的,任何「基本」粒子都還可以一分為二。

現在,人們提出了許多關於基本粒子的理論。如我國科學工作者提出了層子模型、日本著名物理學家坂田昌一提出了「坂田模型」等。

儘管原子世界的「居民們」是那麼微小,那麼難以捉摸,然而高能物理工作者正在繼續探索,努力揭開微觀世界的種種奧秘。

作者: 葉永烈 [責任編輯: 呂芮光]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粒子,組成萬物的基本粒子又是什麼
    它們是不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組成萬物的最基本的粒子是什麼呢?有沒有最小的粒子?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什麼是粒子,粒子的定義是什麼。粒子(particle),是指能夠以自由狀態存在的最小物質組成部分。最早發現的粒子是原子、電子和質子。在1932年人們又發現中子,確認原子是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 解釋:基本粒子是什麼?
    當我們能夠用越來越強大的顯微鏡觀察世界時,自然會想知道這些物體是由什麼組成的。我們相信我們已經發現了一些這樣的物體:亞原子粒子,或者沒有尺寸的基本粒子,它們不可能有亞結構。我們現在試圖解釋這些粒子的性質,並努力展示這些粒子如何被用來解釋宇宙的內容。有兩種類型的基本粒子:物質粒子,其中一些結合在一起產生我們周圍的世界,和力粒子-其中之一,光子,負責電磁輻射。
  • 粒子、場與群論,在最基本的尺度上,宇宙的基本構件是什麼?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粒子?但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觀測會導致數學函數崩塌?是什麼決定了測量的結果?近一個世紀過去了,物理學家們還是不知道。粒子相互作用,在基本水平上,是世界的組合方式。對「什麼是粒子?」
  • 基本粒子是什麼?(全局詮釋之七)
    基本結論是:物理世界的相互作用是複雜的,多體的,非線性的。對於單個粒子,甚至真空,都是一樣。在經典圖像中,我們定義的粒子一般是一個點,或者為了避免出現無窮大,我們把粒子設想成一個小球(實在沒有理由設想成其它幾何形狀),比如,像一顆玻璃球,一粒沙,或者更小的顆粒。顯然這個圖像是不合理的,因為如果是小球,那麼小球的材料是什麼呢?
  • 所有最小的粒子真的是基本粒子嗎?
    越來越小的距離尺度揭示了更基本的自然觀,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理解和描述最小的尺度,我們就能理解最大的尺度。從根本上說,宇宙究竟是由什麼構成的?有沒有可能存在最小的基本粒子,或者一組基本粒子,我們既可以用它來建造我們整個宇宙的所有東西,又永遠不能被分割成更小的東西?
  • 粒子物理學的產生發展,層出不窮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的陸續發現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粒子的知識。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最初,人們知道的基本粒子只有四種,隨著實驗技術的提高,人們很快發現基本粒子不止幾種、幾十種,而是層出不窮,到目前已達三百種以上。早期發現的一些粒子是在研究核結構時,先由理論預言,而後為實驗證實的。
  • 基本粒子與能量
    ​          基本粒子是宇宙中不可再分的粒子,基本形狀應該是球形,有正負兩極、大小差異。         基本粒子通過異極相互吸引形成光線,不同長度的光線形成不同的光,光具有定向能量,這是宇宙的基本能量形式。
  • 什麼是粒子?這個最基本的問題,仍未有標準答案
    麻省理工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文小剛說:「我們說它們是『基本的』,但這只是對學生的一種說辭。『別問了!我也不知道答案。它就是基本的,所以別再追問了。』」對於任何物體,它的性質都是由構成它的物質——最終會歸結到粒子——決定的。
  • 構成我們宇宙的基本粒子是什麼?看完你肯定會明白
    這就構成了如今粒子物理的面貌。基本粒子究竟是什麼?它們有著怎麼樣的分類與構成?基本粒子是什麼基本粒子是指人們認知的構成物質的最小或/及最基本的單位,是組成各種各樣物體的基礎。也就是說在不改變物質屬性的前提下的最小體積物質。它是組成各種各樣物體的基礎,且並不會因為小而斷定它不是某種物質。
  • 希格斯粒子賦予其他基本粒子質量有了證據
    原標題:希格斯粒子賦予其他基本粒子質量有了證據   大型強子對撞機    世界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其超環面儀器(ATLAS)實驗日前報告了可用來測試希格斯粒子機制的第一個證據,正是這一機制,讓希格斯粒子可以賦予其他基本粒子以質量。這一機制的出現,比希格斯粒子的產生本身更為罕見。此發現到目前為止與標準模型的預測一致,相關研究論文已被《物理評論快報》接受。   希格斯粒子被認為是其他粒子形成質量的基礎。
  • 精神世界的基本粒子——文字
    什麼是物質世界?什麼又是精神世界?我們所能看到的現實世界中的一切物質,包括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摸得著的、摸不著的,共同組成了我們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物質世界的最基本粒子——原子通過不同的方式組合成形形色色的物質和元素——依附於天地宇宙之間。這就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宇宙!宇宙中是否存在沒有原子的空間或區域。以上說的都是物質世界的東西,每個人都能看得到。
  • 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基本粒子」的大小的?
    從宏觀尺度到亞原子尺度,基本粒子的尺寸對複合材料結構尺寸的影響很小。在最基本的層面上,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把物質分成更小的塊,然後再把小塊分成更小的塊,以此類推,直到不能再分為止。當達到極限時,就獲得了最基本的粒子。問題是我們如何知道是否達到了極限?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科學家認為原子是最基本的粒子。今天,我們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可以分裂成質子和中子,而質子和中子又可以進一步為夸克和膠子。我們許多人都想知道,是否有一天夸克和膠子也會進一步分裂,它們的極限在哪?
  • 是否存在最小的基本粒子?
    基本粒子就是最小的意思,也是不可切分的意思。這個問題換個問法就是物質能否無限分割,這個與科學水平有關,基本粒子的層次大小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到了十九世紀,道爾頓提出了近代意義的原子學說,正式把原子列為基本粒子,原子的英文名就是不可再分的意思。
  • 基本粒子有多小?
    但我們現在知道的更多: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而原子核則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它們又可以繼續被分割成更基本的夸克和膠子。但是,我們可以繼續分割下去嗎?我們要如何得知這些粒子的「大小」?「大小」其實是一個很難的概念,但是量子力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
  • 物理學家如何知道基本粒子的大小?
    一直以來,物理學家不斷把粒子分成更小粒子,直至最小的尺寸,以尋找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那麼,物理學家是如何知道一個基本粒子有多小呢?倘若能準確地測量出非基本粒子什麼時候分裂,這樣就能確定能量閾值,從而測出它的大小。 基本粒子的尺寸 通過這種方法,物理學知道,原子可以分割成原子核和電子,它們的總大小約為10^-10米。原子核也能進一步分割成質子和中子,這些更小粒子的尺寸約為10^-15米。
  • 基本粒子還能繼續分割嗎?
    物質的基本組成是原子,而原子又能分為原子核和電子,原子核還能繼續分為質子和中子(除了氕核之外),質子和中子又能進一步分為夸克和膠子。一直以來,物理學家不斷把粒子分成更小粒子,直至最小的尺寸,以尋找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
  • 基本粒子的神秘「味道」
    ■ 邢志忠/文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約瑟夫·約翰·湯姆孫(Joseph John Thomson)在陰極射線實驗中發現了電子,這是人類探測到的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基本粒子
  • 超越基本粒子的量子現象,稱之為意識
    是微觀粒子,也就是微觀粒子發生的相互作用,物質的量子相互作用,比如說引力相互作用,都屬於量子相互作用的一種,但是現在的表述,給量子力學扣了帽子,將其所指的微觀粒子,升格為純粒子,而微觀粒子,是基本粒子的子集,換言之,量子力學否定了基本粒子,不承認基本粒子是基本粒子,是錯誤的。
  • 粒子物理學基礎——淺析12種基本粒子
    說粒子物理學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那是因為作為地球生物的我們,都是由內在化學過程極其複雜的細胞分子構成的,而生物體的分子又都是由92種基本元素構成,這92中基本元素又由3個部分組成:質子、中子和電子。儘管當代物理學家盡了最大的努力,但還是無法將電子拆分成更小的粒子。然而,藉助強大的粒子加速器,物理學家深入了質子和中子的內部,發現了名叫夸克的粒子。
  • 什麼力量在主宰基本粒子的排列?
    1.淨空法師:什麼力量在主宰基本粒子的排列?【乃至如來身者,如淨鏡中微妙之像,如淨水中明滿之月。】這是形容。佛的身相是透明的,一塵不染,我們凡夫身相不透明,為什麼不透明?嚴重的汙染。這個道理現代科學家明了,尤其物理學相當的發達,知道所有的物質都是基本物質排列組織不相同。透明的玻璃跟我們這個不透明的桌椅板凳,基本的物質是相同的,排列的方式不一樣。明白這個道理,佛身、眾生身亦復如是。佛身,它基本的粒子排列的方程式就像明鏡一樣,所以他身體是透明的。什麼力量在主宰排列?大概這個事情現代科學家都沒有找到。誰排列的?